与“ 亮堂堂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19:46:53
《读《西游记》有感600字》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持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这一段描写的是《西游记》中移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孙悟空!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一部章回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被改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文后神兽小朋友们的喜爱,还改编成电视剧、影片等在电视上播放,连外国也有英文版的呢!
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险,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书中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比如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耳根子软的唐僧,还有一个孙悟空。孙悟空虽然十分调皮,还杀害了一些在唐僧看来无辜的人,但他对唐僧永远是十分忠诚的。三打白骨精中,尽管唐僧几次三番地念紧箍咒让他头痛地满地打滚,他也没有过多的反抗,直到最后被撵走的时候他也很不忍心。他走后八戒又来花果山找他,一听师傅有难又赶了回去解救师傅,这些都能体现他对师傅的忠心。
忠心不一定只对师傅,也可以是为国家效忠。在我们祖国的历史长河中就有许多效忠国家的名人,如岳飞,背上被岳母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尽管他经常被贪官诬陷,但还是用尽全力打败了金国,只可惜最后被秦桧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而现在我们少先队员也要学习岳飞的这种精神,虽然不用为国家去打仗,但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听到国歌就敬礼,或者是像雷锋一样去帮助别人,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做的。
这本书不仅情节生动有趣,还有许多让人受益匪浅的大道理,你也快去看看吧!
《童诗两则》
太阳
太阳大,
太阳红,
太阳照得心儿亮堂堂。
上午,
太阳在东边晨练。
下午,
太阳在西边喝茶。
咦!
一转身,
太阳怎么不见啦?
哦!它打了一个哈欠
睡觉了!
有趣的数字一
在妹妹眼中
1是一根棒棒糖.
在老师眼中
1是一根粉笔
在爷爷奶奶的眼中
1是一根拐杖
在我的眼中
1是一支彩色笔
让我画出美丽图案。
《生活需要合理》
赤日炎炎,暑气熏蒸。我坐在亮堂堂的教室里,双手托腮,低头看着这打满红色圈的过关卷。
张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做题思路,整个教室回荡着他脱口而出的计算公式。我挠了挠头,心烦意乱的我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平时看一遍就能“哗哗”写下答案的数学题现在看了无数遍,笔尖还只是停留在那纸的一角。
怎么回事?明明都会的呀!都错在粗心了。
下课铃打响,看似悠悠的我手里握着那张“73”的数学卷向操场走去。我蹲在梧桐树旁,它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挺拔,它守护了东华三个春秋,没有一句怨言,无所畏惧般站在那。
白云晃晃荡荡地飘着,她狠心地遮住了蔚蓝的天空,给本来就不亮堂的大地增添了些许新意。
冰怡向我奔来,她气喘吁吁地说:“冰云,在这干嘛呢,去打球啊!你看他们多欢啊!”
我摇了摇头,说:“不了,我……没时间。”
“有什么心事吗?”冰怡笑了笑,“我可以帮你哦!”
我低下头,眼泪涌上眼眶,晶莹透彻,迟迟不肯落下。冰怡拍了拍我的背,安慰道:“说吧没事,我听着。”
“你有没有发现,我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字迹开始潦草,做完试卷都不检查了,上课根本静不下心来……”
冰怡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小小的脑袋装满了问号。她接过我的试卷,白了我一眼,说:“不见得我比你好,呵呵。不是我说,每个人都会有对学习厌烦的时候。或许你不算是对学习厌烦,你只是前一段时间太累了,想歇一会儿而已,很多学霸们都有过这一段经历,劝你一句,别再打个手电筒半夜学习了,想想都累……好了不说了,我去打篮球了,保重!”
我……好像有点道理。前一段时间为了拼一场考试,不顾黑夜白天,因为我认为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可我忽略了一个细节,充足的精神才是学习的保证。
咳,这么一想,我是该好好休息了。学习虽重要,可作息也要得当,这样才能保证学习路途中精神饱满!
《早晨的校园》
几缕阳光洒满了整个校园
把校园内外照的亮堂堂的
踏进校园
一阵清风迎面而来
带着几分青草的芳香
轻轻抚摸过我的脸庞
朗朗的读书声萦绕耳畔
鸟儿在枝头开起音乐会
蜻蜓在操场上翩翩起舞
蜜蜂蝴蝶辛勤地采花蜜
走进教室
从鼓鼓的书包中拿出一本故事书
与大家一起阅读
参加了这不一般的聚会
这就是早晨的校园
舒畅开心
《西藏风情》
九月洗澡节
亮堂堂的太阳
照着明晃晃的水滴
阳光仿佛透过
一块多面的水晶石
把宇宙装点得分外明丽
一缕发光的游云
擦得天空瓦蓝如洗
两岸滴翠的山林
染绿透明的谷底
呵每朵浪花闪一个太阳
九月的拉萨河哟
一片光亮向东去
九月洗澡节
清流冲刷着所有的包装
映出特有的风情美
粼粼碧波接纳着
长者幼者小伙少女
波涛托起一个刚强的体魄
浪花淹没一个窈窕的身躯
呵,在这一派明亮之中
我看到了
九月的拉萨河哟流淌着
真实的美美的真实
诗人伊沙曾经说过:“诗人不就足语言玩得比别人好一点吗?”此诗中的语言处处闪难着钻石般的光芒。
诗人的写作姿态不是形而上学的理想主义写作,也不是“非非主义”的日常写作,偏向于扦情言志的诗歌传统。其实所谓“非非”的诗中不也是寄予了一定的意义吗?向传统的复归,并不等于诗歌的倒退,衡黄诗歌标准应为诗人在诗中所体现的才华。
记得余秋雨在《莫高窟》中曾说过:“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蛛影。为此,我更加思念英高窟。”也为此,我更加思念钟启坚。
当然由于作者的阅历,对西藏风情的描述和扦怀,未能摆脱外民族的西藏情结,未能融入其中。也许这对年青的作者未免太苛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