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平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27 07:39:35
《九年级,我多了一分平和》
风,似乎也沉醉于这宁静的夜色,悄然止息……步入九年级的门槛,我的内心却如同秋风中的落叶般,忐忑不安。
开学考的成绩,宛如一桶冰冷的雪水,毫无征兆地泼洒在我的心头,让我从头到脚都被寒意侵袭,瑟瑟发抖。一股难以名状的恐惧与无力感,悄然占据了我的内心。“他们为何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我是否能如愿踏入理想高中的殿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挫败,我又该如何是好?”烦恼与不甘,如同千万条细丝,紧紧缠绕在我的心头,让我几乎窒息。
狂风骤起,猛烈地拍打着窗户,仿佛要将一切阻碍都摧毁。窗外的树干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屋内,桌上的书籍随意地散落着。
“孩子,你是不是一直觉得自己很努力,但却没有取得应有的进步?”妈妈的声音如同春风般温柔,轻轻推开房门,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搭在我的肩上。那一刻,我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港湾,所有的不甘与委屈,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没事的,孩子,你看你,心态这么不好,以后怎么能面对更大的挑战呢?”妈妈笑眯眯地说着,边用她那温柔的手捧起我的脸,迅速抽起几张纸巾,轻轻地为我拭去泪水。她的话语,如同初升的太阳,温暖而明亮,照亮了我心中的阴霾。
我开始反思,翻出答题卡,拿起红笔,对照答案一题一题地寻找问题所在。我发现,许多题目并非因为能力不足而失分,而是因为“心态”作祟。过于在意考试的结果,让我在考试时无法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考完后又自暴自弃,不认真分析错题,导致同样的错误一再出现。我意识到,只有跳出这个恶性循环,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才能走得更远。
渐渐地,风声小了,月亮也挣脱了云朵的束缚,变得更加明亮而皎洁。开学考后,我不再被情绪所左右,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坦然面对每一次测试。我明白,测试最重要的不是那鲜红的分数,而是每一道错题所暴露出的问题。无论考得好与坏,那都只是过去,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潜能和可能。
九年级的我,多了一分平和。在那个风起的夜晚,我找到了指引我前行的灯塔——平和的心态。它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风停,心静,定向前!
(指导老师:罗孟舟)
《心气平和万事自然顺畅哲理故事》
心气平和万事自然顺畅哲理故事
史书上记载,拿破仑在全盛时期几乎统治了半个地球,但战败后却被囚禁于一座小岛上。当烦闷痛苦之情难以排遣时,他说:“我可以战胜无数的敌人,却无法战胜自己的心。”
可见,再伟大的人,再英明的人,心不定,一切都如浮云。
万物由心生,由心导。佛家讲求的修心定性,通俗一点说,就是让心归置在一处,安静体察,自得安宁。
心念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根本没有确切的数字或实物来衡量。曾经有人在大雾的'天气条件下横渡海峡能到达对岸,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却不能,这是为什么呢?
佛家说,魔由心生,心静则灵台澄明。可能我们总是莫名其妙地烦恼、忧愁、暴怒,自己往往也不明就理。其实都是心念在作祟。因为心被不同的事情分割了,这件事情占据一块,那件事情占据一块,原本一体的心等于被五马分尸了,这样我们怎么能够安心、静心呢?
那些懂得生活、懂得秩序的人,都是懂得将心归置一处的智慧之人。他们都明白一心一用等于获得理想的道理。
佛家有一句话:“置心一处,无事不办。”说的其实是心若不集中,事情往往办不好;情感不专一、意念不统一,三昧之境也难以达成。故为参禅念佛之人必知的佛理。置心一处,是佛家修心养性的一种禅理。对于像你我这样被烦恼包围的现代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宁心静气的良方。俗话说: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万事自然吉祥如意。
【心气平和万事自然顺畅哲理故事】
《平和心态,面对考分作文的六年级作文》
平和心态,面对考分作文的六年级作文
勤奋是孩子考高分的基石
考试,我曾经为你欢喜过!因为我的儿子考高分时,确确实实让我欢喜不已。
记得三年级期末考试,儿子语数英三科成绩,两科满分,语文成绩即便不是满分,也是名列前茅。儿子很高兴,遇到亲戚可以骄傲地宣布分数。那些日子,我的心也阳光灿烂,笑意时刻洋溢在脸上。也许这就是成就感吧!记得当天,我趁着快意写下《喜闻儿子夺双魁》一文,博文当日被推荐。不过,世间往往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我永远记得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次的夺魁在意料之中。为了弥补儿子换数学老师的遗憾,我精心辅导他的数学。当然,语文英语也没有放松,几次牵着儿子手回家时,已是满天星斗。也曾被锁进教楼几次(回家晚,门岗人不知情。)。儿子也是相当努力,一放学就写作业,写起作业来一丝不苟。每天的各项作业都尽力追求满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收获时,微笑的脸庞上往往带着辛勤的汗珠,折射着劳动的美丽!
家长的信任是孩子考低分时发奋努力的力量源泉
不过,考试的事儿,不是常常都可以夺到第一的。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满分,多数情况下都不如人意。面对这样的分数,我常常忧愁。
前一阶段,儿子数学的一个82分曾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有三四周的时间缓不过来感觉。心理严重失衡。我不断地寻求“治疗方案”一、自我安慰法。儿子虽然这次没考好,下次会考好的,最起码,儿子身心健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二。看书疗伤法。我回过头来再看周弘老师的《教你如何让赏识孩子》和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发现他们两个在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采取的方法惊人的一致。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家长千万不要粗鲁的批评(因为孩子也不愿意考的很差,事已如此,本来他就伤心,我们只能抚慰孩子受挫的心灵。而不是让他接着接受语言或行为的指责),静下心来,用平和的语气和孩子一起分析错题的原因,认真订正卷子,然后口头上给孩子加分:“好了,我宣布,今天的考试,孩子是满分!”任何试卷,只要修改,成绩肯定高于原来,这样,孩子不但发现了过程与结果的关联性,还有了一点成就感。不需要更多的语言,下次考试,孩子自然会努力。没有一个孩子越挫越勇,如果想让孩子得高分,一是赏识,二是不断满足他自我成就感。切忌分分分把孩子包围,讲求策略会更好。
两种疗法后,我积极与孩子一起订错。目前,孩子的数学成绩正在上升中。
平和的心态是家长与孩子想取得好成绩的必须
孩子的考试高分也好,低分也罢,做家长的在心里可以欢喜可以忧,但最好别喜形于色,稍微收敛一些。过分的宣扬分数,只能带给孩子庸俗的分数刺激,让孩子产生不好的学习动机。这样便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一直比较积极地面对学习,这便是好的。成绩在一个范围内浮动是非常正常的事儿。(就像女人生孩子预产期前后十五天之内,不算早产或晚产。女人来例假,经期前后七天之内不算推迟或拖后。)体育运动员的成绩呈曲钱发展,社会也呈螺旋式发展。所以我们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我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与知性阅读,又修炼了一重心智。知道自己的孩子一直处于优秀的行列。我不可患得患失,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面对孩子的考分,也应该教育孩子怀着平常心面对考分。心态平常,学习生活幸福悠长!
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面对知识与能力,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分数;我们要着力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而不是培养孩子为挣分机器;我们要努力养成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一味追求好成绩。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陪伴孩子坚强地走过风走过雨,以平和的心态,取得关键考试中的成功!
众所周知,高考状元的的心态大多都较平和,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和睦的家庭、和善的父母。也许我们不能培养孩子为高考状元,但是我们可以尽力而为心中的目标努力!大家一起加油!!!
【平和心态,面对考分作文的六年级作文】
《天平和七弦琴800字》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他笑了作文600字》
他,是我的爸爸,一个性格沉稳平和的青年男子,我很少看见他的喜怒哀乐。但是那次生日,他笑中带泪的那一幕,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腊月二十八是我爸爸的生日,我早早起床,来到厨房,准备给爸爸做一碗美味的长寿面。我先拿出鸡蛋和碗,把鸡蛋在碗边敲了几下,鸡蛋裂开缝儿后,用力一掰,金黄的蛋黄裹着水晶似长裙像个出逃的爱莎公主滑入了碗里。接着,我把平底锅烧热,倒上油,又将碗中的鸡蛋倒入锅中煎,直至煎黄,放在一边备用。紧接着我把水倒入锅中,伴着滋啦一声,水慢慢的在锅中翻滚起来,我把长寿面徐徐放入锅中煮,刚刚还硬硬的面条瞬间软绵绵的随着热水在锅中跳跃着。撒上盐,滴入香油,搅拌几下,煮熟后盛入碗中。最后,把煎好的太阳蛋放入面汤里,又撒上碎葱花和几片生菜叶,一碗香喷喷的长寿面就完成了。
伴着面的香味,爸爸揉着惺忪的眼睛,慢悠悠的走向餐厅,“什么东西这么香啊?”爸爸一脸好奇的问,我赶忙献宝似的说:“老爸,这是我给你做的长寿面,祝你生日快乐,天天爱我哈!爸爸听了我话,大步流星的走到餐桌前,看着面前秀色可餐的长寿面,仿佛是看到了山珍海味一般,愣住了。他眼里充满的惊喜和幸福,我还看到他眼角晶莹的泪花。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尖,略带羞涩的说:“我儿子长大了!”我见他眼眶被泪花妹妹占领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爸爸张开双臂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略带粗糙的手掌摸着我的头说:“儿子,谢谢你,爸爸感动死了!”
一碗美味的长寿面,几句质朴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简单的生日……那一次,他笑了
《缅怀两位院士——袁隆平和吴孟超》
5月2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为不平常的日子。在这一天,有两位对中国乃至今全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离开了,他们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13:07,袁隆平爷爷撑到下午,离开世界是有原因的,她是担心大家中午要吃饭,冥冥之中他连走的时候都在担心我们吃不好饭,让我们先把饭吃了再说。也有很多人在网上说,过了饭点了,他是看着我们吃完饭才走的,这让很多人都热泪盈眶。袁隆平爷爷为了让我们吃上一顿饱饭,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杂交水稻,让我们的身体不再为吃不到的饭而虚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那我们不应该更要珍惜每一粒米饭,每一颗粮食吗?它们都来之不易,虽然隆平节爷经逝世了,但我相信,袁隆平爷爷只是在另一个地方静静的看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吃饭不辜负袁隆平爷爷的辛苦和对我们的期望。
13时05分吴孟超爷爷与世长辞,他在北京肝胆科医院工作,在之前,他已经90多岁高龄了,却还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工作,为病人手术虽然吴孟超爷爷平时对自己的部下要求十分严格,可是对病人却是那么的亲切,就好像看侍自己的亲人一样。而且,当他为病床上的病人看病时,总是先把手搓热后,再在病人身上检查,这让病人感到十分温暖。吴孟超爷爷的一个细小的动作,能从心底里萌发出来的希望,医术高超的吴益超爷爷已经救治了16000多例的病例,算的上是丰功伟绩了。虽然吴孟超超爷爷已经逝世了,但是他对于工作的孜孜不倦和对每一位病人的关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每天放学后,我在家捧着香喷喷的稻米就想起了袁隆平爷爷的淳淳教导;想到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功克,我就感受到了吴孟超爷爷的信念!你们两位院崇高的品质和精神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著,李毓秀性情平和豁达,品德高尚,他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弟子规》,《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提高我们自己的品德,熟读《弟子规》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弟子规》里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我记起了一件事,我跟好朋友子瑜吹牛说自己做的蛋糕很好吃,她很羡慕,说要尝尝我做的蛋糕,我信誓旦旦答应她一定做给她吃,事实上我并不会做,所以她第一次来我家的时候我骗她说食材没有准备好,第二次又骗她说肚子疼。妈妈知道了拿出《弟子规》跟我说:“什么叫‘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你都学到哪去了?”我听了觉得很惭愧,跟子瑜承认自己并不会做蛋糕,自己是吹牛骗她的并向她道歉,她原谅了我。周末我们一起去超市购买食材,一起上网查询如何做蛋糕,然后两人一起做了蛋糕,虽然第一次做出来的蛋糕味道不是很好,但我们还是很开心。
有一次表姐因为姑妈乱动她的东西,她生气地对姑妈大吼大骂,其实姑妈只是看见她房间乱了帮她整理了,姑妈跟她解释了她还是很生气地骂姑妈,我在旁边听见了,就对表姐说: “ 表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弟子规》里的句子你还记得吗,这可是你小学时候学过的哦,你现在都是大学生了,不能比我还差哦。”表姐听了我的话,脸红了,她静静地坐了一会,站起来小姑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不该对你大吼大叫,我比我妹还不如,我以为一定会改的,不会再乱骂你了。”你看,学好《弟子规》,还可以劝架呢。当然,我自己也要做到尊敬父母,关心爱护父母,做错了事,父母批评时就要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自己父母生气、伤心。
我很喜欢《弟子规》这本书,它让我感受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教育我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热爱祖国,教会了我们很多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本国学经典,这是我们的财富。
2017年7月8日
《青春的路》
好久没有这样了,一个人静静地、平和地、坐在那盏藏满沧桑的回忆的小灯前,平静地凝视着生命中的那处疼痛,那处未曾痊愈的伤痕。
在蹉跎时光的那段日子里,我远离的梦想,丢失的追求,退出了至高无上的思想领域,淹没于茫茫人海中的庸俗与虚伪,思想家园的荒废,几乎让我颓废,做过了那么多虚无飘渺的梦,走过了那么多心醉失败的路,悲哀如我,却仍在梦幻与现实的边缘游走,在崩溃与希望的漩涡里挣扎。
在那样青春动人的生命季节里却交织着无尽的苍白,在最完好的生命季节里,在最无邪,并永不再现的青春岁月里,我却让青春在泪痕中伤痕累累,当面对书本上那一道道似天机般无法破解的玄机时,当无法正视那一张张写满痛心、怜悯鄙视的脸庞时,当认为自己永远也无法摆脱失败时,那时的痛苦刻骨铭心。
总以为忧伤不会太久,伤痕不会太长,总以为能坚强面对所有失败得失,总以为短暂的痛苦后会是灿烂的艳阳光。错了,晚了,总喜欢把成功想象得很美好,把失败描绘得很轻松,但,泪水告诉了我答案。
时光流逝,流去的是青春,是时间,流不走的是悔恨,在一次次的放弃,一次次的开始中,在一次次的“顺其自然”的豁达中,青春,就这样渺渺走远,青春,就这样渐渐老去。
一个人走在冷清、黑暗的路上,寒风吹起我的黑发,心中塞满了哀愁的影像,快乐无处伸展。独对星空,心中一样的感伤,一样的荒凉,但却没有了那纷纷扰扰的心路起伏,茫茫然遥望远空,心中的宁静让我感动。
也想,轻拂岁月的风尘,还心灵一片纯真与宁静,将那一份沧桑,驱逐于生命长河的边缘,但人生啊人生……
夜已长,
路更深。
《自然的尺度》
生存着,沉默着。
沉默着,平和着。
平和着,超越着。
——题记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
满目的高楼大厦,
满鼻的有毒物质,
每一次呼吸,
都是对自己的巨大挑战。
人类叫嚣着改变、低碳,
可哥本哈根的聒噪与对立,
暴露了科技的假面都掩盖不了的
人性的卑劣。
亲爱的朋友!
请抛开自私的心态,
揭开科技的假面,
看看我们的地球,
它需要我们的救赎!
往昔的湛蓝天空如今已灰色蒙蒙,
曾经的清澈溪水如今已没了鱼儿的呼吸,
我们可爱的家园,
正泫然欲泣地向我们呼救。
诚然,
我们不可能放弃现代的、高科技的生活,
但我们为何不用人文主义,
去关怀我们的地球母亲?
为何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你是不是生活在钢筋水泥中太久,
久到忘记绿树成荫的舒适?
你是不是在网络中畅游太久,
久到忘记大海的浩瀚?
你是不是沉浸在灯红酒绿中太久,
久到忘记星月的美丽?
很多时候,
我们是渴望绿色的生活的,
我们总是羡慕海子的悠然自得,
在心里说:
从明天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何不从今天起就做个快乐的养马人?
让你的气息与小甲虫息息相通,
让每一次云卷云舒都分享你的快乐与悒郁,
拥抱清泉溪水,
临赏春花秋月。
人文因科技而深邃,
生活因绿色而美好。
感谢自然,
给我们以尺度,
去丈量
人文、科技与生活
的价值。
——余桢旎
《谈倾听》
凡是想倾诉的人,都想找这样一个对象。平和的眼神关注着自己,面容是祥和的。你将内心的汹涌倾泻而出,幻成一曲或激昂或喜悦的歌,可无论你唱的如何,他都是欣赏的神色。
如果你总能有这样的倾诉机会时,便会明白,自己是幸运的。
我们有时是倾诉的人,有时又是倾听者。倾听是无条件的接纳,你用平静而微笑的眼睛,全身心地陪伴眼前这个全心倾诉的人,将他的一缕愁云化作细雨,一团怒火化作静土。你或许无法想像,你适时的插话是温柔的风,你轻轻地点头,如那湛蓝里闪烁的星星,让他抓住了希望。
人不总是幸运的。即使是夫妻,也很难总有时间倾听你的倾诉,但内心的郁积不能总停留。大自然是最好的疗愈,那么,我们可以先学会倾听自然,让自然的声音抚平心中的波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让情感移情于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倾诉滔滔不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让我们不再孤独。风住尘香时,心也就归于平静。
倾听的美妙之处,不仅在于外部环境,更多地取决于你内心的理解,比如,你可以倾听音乐。音乐是深入你内心最快的,或轻新悠闲的笛声,或慷慨激昂的大调,或者是依依呀呀的小曲,总能将你代入一个神奇的境界。你在音乐中徜徉,深入不同的画卷,你的世界也就变得多姿多彩;有时,你还可以在深夜里倾听自己。回想一天的境遇,回味脱口而出的话语,你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也为自己的错过而惋惜。但这惋惜不会太久,它会在梦里,和你相遇。
每一个清晨醒来,我们都会倾听窗前的鸟鸣。阳光窸窸窣窣从窗口移进来,心也就跟着亮了。小城在流动的花香中轻轻吟唱,有时你会倾听飞奔的脚步,有时会倾听闲落的棋子,忽紧忽慢的日子让你的生活也有了音乐的情调。学会倾听生活,爱就这样不经意地绽放。只是,很多人都在奔忙地说着这样或那样的套话,似乎每一句都得深思熟虑,每一句都得“有用”,他们也更无意听别人的轻言絮语,口若悬河或顶礼膜拜中,内心的花却早已枯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我庆幸我还有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能让我倾诉,更能倾听他们的故事,给我一个清晰的人生。
倾听,让你静静地注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