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襄公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9-14 00:12:01
《及瓜而代的典故》
春秋时,齐国的国君襄公曾会同宋、鲁、陈、蔡四国,进攻卫国。周庄王发兵救卫,也吃了败仗。齐襄公怕周王兴师问罪,便派连称为大将、管至父为副将,前往葵丘(今山东临淄县〔淄zī〕西),领兵防守。连、管二将奉命出发的时候,小心请示:“守卫边境的艰苦任务,我们不敢推辞。但是,您什么时候派人来替我们,让我们交班返回呢? ”那时正是夏季,襄公一边吃瓜,一边随口答道:“及瓜而代”。襄公的意思是说:今年瓜熟的时候你们出发,到明年瓜熟之时我派人去代替你们。
第二年夏季,连称和管至父在葵丘吃到了瓜,想起襄公 “及瓜而代”的那句话,便打发人到临淄(当时齐国的都城)去,探听襄公是否快要派人来代替他们了。可是探听的人回来说:襄公不在临淄,到谷城(今山东东阿县〔阿ē〕)去了已经一个月了。连称非常生气,就要去杀死襄公。管至父不同意动武,主张就以瓜作礼物,先派人献给襄公,趁机提醒他“瓜时”已到,请他实现去年所许的诺言。
连称同意了管至父的主张,他们就这么办了。可是,襄公却反而大怒,说道:“代不代替,调不调回,都必须凭我作主,怎么可以自己来请求呢?再等下一次瓜熟吧!”连、管二将听了这个回音,对于不守信义的襄公大为不满,便领兵赶回临淄,把他杀死。
后来襄公之弟小白继位为国君,即齐桓公。
这段故事,载《左传•庄公八年》。后人根据这段故亊,形容任期届满,到时换人接替,叫做“瓜代”,或“及瓜而代”、“瓜时而代”。宋刘宰诗:“坐看积薪上,笑谢及瓜代。”宋杨万里诗;“醉乡无日不瓜时。” “瓜时”也叫“瓜期”,即受代之期。唐骆宾王诗:“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明王世贞诗:“归不待瓜期。”
《晋灵公不行君道》
晋灵公,名夷皋,是晋文公之孙,晋襄公之子。
夷皋是襄公的太子,钦定接班人,但差一丁点与君主之位就将失之交臂。他老爸死的时候,打理国政的权臣赵盾嫌太子夷皋年纪幼小,晋国时下患难又多,主张立年纪大点的襄公弟雍为君。不过,那时雍在秦国,赵盾派使者去迎接雍回来继位。
就在君位空缺的暂短日子里,太子他娘缪嬴天天怀抱太子到朝廷上号叫哭泣:“先君有什么罪?他的继承人有什么罪?你们丢弃嫡子却到外边找君主,打算把太子放在什么位置上?”
下班时间,缪嬴出了朝廷,又抱着太子跑到赵盾的家里,朝他磕头:“先君把这个孩子嘱托给您,曾说过‘这孩子成了材,我就是受了您的恩赐,不成材,我就怨恨你’。先君去世,言犹在耳,您却废掉他,怎么行?”赵盾和各位大臣都害怕缪嬴,被缠无奈,只好背弃雍,确立太子夷皋当国君,是为晋灵公。
晋灵公幼年继位,未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必要的锻炼。十四年后长大成人,非常奢侈,搜刮民脂民膏,用昂贵的彩画装饰宫墙。更有特殊嗜好,喜欢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以观赏人们躲避弹丸时的惊慌来取乐。
灵公还草菅人命,有一次厨师没把熊掌煮烂,就把厨师杀了,让宫女抬着厨师的尸体扔出去。路过朝廷,赵盾、随会等大臣看见死人的手,前去规劝,他不听。灵公怨恨大臣的规劝,竟派人去刺杀赵盾。
刺客看见赵盾的住宅极其简朴,不忍心行刺,叹息道:“杀死忠臣,违背君主的命令,这罪都是一样的。”说完,以头撞树而亡。晋灵公派人行刺未成,又心生一计:宴请赵盾,埋伏士兵准备杀死他。好在厨师怕赵盾酒醉,上前劝说赵盾只喝三杯就赶快离开。赵盾离去,灵公又放出一条大恶狗来咬他,还是这厨师徒手博犬,让赵盾得以逃脱。
赵盾的同族弟弟赵穿将军看不过去了,他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
《“祁奚荐贤”的启示》
《左传》襄公三年(前570年),记载了一段史实,讲的是“祁奚荐竖”的事。春秋时期晋国的祁奚,任中军尉,掌管军政。他因为年老,请求退休。晋国的国君晋悼公润池谁可接替他的职务,祁奚推荐解狐。解狐是他私人的仇敌,但他有德有才,所以祁奚推荐他。解狐在要接替工作时死了。这时晋悼公又问祁奚:“还有谁可以按任此职?”祁奚说:“我的儿子祁午可以。”正当此时,副中军尉羊舌职死了。晋悼公间:“谁可以代替他呢?”祁奚说:“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材以。”于是就任命祁午为军中尉,羊舌赤为副中军尉。《左传》的作者在记叙这一段史实之后发表了评论。他赞扬祁奚能为国家推荐人才。推荐私人的仇敌,这不是谄媚;推荐自己的儿子,也并非偏爱;推荐自己下级的儿子,也不是为了祖护自己部属。他认为,只有贤者才能推荐象自己一样的人。而祁奚正是这样的贤者,所以他能为国家推荐人才。
这一段史实和伯乐荐举九方皋的故事一样,长时间地广泛流传,脍炙人口。
“祁奚荐贤”的事对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两点:第一,荐举人才,应不论亲、疏,从实际出发,唯才是举。如能这样广开才路,使每个有才能的人都能为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尽力,那我们国家前进的步伐就会更快一些.第二,“夫唯善,故能举其善。”这就要求推荐人才的人本身就是贤者,因为只有贤者才能推荐人才.我想,如果我们都能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坚持任人唯监的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秉公办事,不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一心想着四化,就能真正地发现和选拔人才。
今天,如果我们每个同志,人人争当伯乐、祁奚,做到“千里马常有”,伯乐亦常有,这对我们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