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遐思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22:35:42
《流年·遐思作文600字》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感到困倦与迷惘,感觉迷失了自我,沿着求学之路踽踽独行,寻不见曙光。难觅归途,辗转反侧,思绪万千。
我们学校每周三有一个体育活动课,是初中三个年级同时上的。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可以放飞自我。酷爱学习的,可以瞪大眼睛,借着落日余晖和昏暗的路灯啃食着知识;爱好健身的同学,可以抛戈卸甲,在操场上闪转腾挪。
我常常会独自在操场上踱步行走,忽而跃上高台,凝视夜空,看黄昏的苍穹,同心灵深处的自己进行一次对话。想象举杯对月饮酒,豪情满志。酒来醇,杯空无味;花不老,何语迷伤。
独上高台忆流年往事,纵然疲心尽神,若把幸福放大,把怀念一并倒入脑海,任长风呼啸,任丝丝温意沁入骨髓。流年随风而过,此时忆起,已无昔日之喜,只是一缕幽幽浅浅的情思,只是一丝浅浅淡淡的怀念。
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了自己,笑靥如花,朝气蓬勃。看着操场上为中考而战的学长们,一遍一遍重复着中考体育的项目,不知疲倦,或是在咬牙坚持。生活中的幸福大概就是对梦想执着地追寻。在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中,温润了那些拼搏的岁月。
若有甚时,遇见了黄昏。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侵入了大半部分夜。夜仿佛没了光,成了透明体。它被太阳抱住,翻不了身,夕照霞隐之后的夜色渐渐靠近。天边红彤彤的,好像点燃了火,连白也染成了红色。我微笑看向落日并自语:“明天见。”菀然的同时,亦给自己一个没有虚度一天光阴的赞许。
静中显竞,静中取胜。沉默静思之时,往往会有拨云现日的欣喜和顿悟。等你放下心来,整个世界都不重要了;你若奔跑起来,风都在你背后。站在时光的路口,朝着旭日初升的方向,飞奔……
《登山遐思作文700字》
驻足、抬头,一阵阵山风吹走盛夏的暑热。
我站在梵净山山麓,带着一颗虔诚的心,仰望着这佛教圣地。山很高,高耸入云,直插天空,像一柄剑,垂直插入地下刀刃锋利;山很雄,重峦叠嶂,宽阔厚重,像一位巨人,顶天立地,气壮山河!
我顺着人流上了山,空气湿润,雾像薄纱一样给山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石阶不是很陡峭,但很狭窄,有些地方是碎动的砾石。石阶两边是碧绿的小草,因为氤氲着着雾气,小草嫩绿的芽尖颗颗露珠晶莹剔透,如同少女的眼泪,无声地淌过叶尖,滴在泥土,孕育着下一代生命,一切是那么宁静而美好。
越往上走,石阶越来越陡峭,越来越狭窄,越来越高耸,雾气也越来越浓厚,空气也越发湿润。游人们的发梢、帽檐、衣角上都有一层水雾,石阶自然越来越滑,大家都只能手脚并用,与石阶相伴的,只有两根锁链。石阶旁的土地逐渐被石沙覆盖,植物也越来越少,青草逐渐被青松代替。“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虽说这里并非青山,很荒芜,但这里的青松更多了一份坚毅。
一棵棵或粗或细的松,零零散散地耸立在山上,它们虽不如植物园里那色如绿松石,姿态端正富态的古松,但是它们得到游客的赞叹的,是它们不屈的精神,是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我越来越接近那有着神态面纱的山顶了。忽然一拐弯,前面豁然开朗。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雾气散尽,阳光如璀璨的银河倾泻下,照射着山顶的每一个人。一览众山小时,望着山下如同蚂蚁般游人,突然顿悟发现了自己的渺小。
回望自己在城市里的繁琐碎事,生活似乎就是天天如此的平庸,只有在梵净山这原生态的自然怀抱里,才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自由。也更加了悟人生的哲理:人生路上有风雨,有努力,有坚持,正如青松一般,努力为自己而生,才能活出风采。
《静谧遐思》
躺在草坪上,面对天空微微闪烁的星星和那一轮纯净的孤月,就这么静静地望着。树儿和风儿一起跳舞,唱歌,宁静中带着欢快的气氛,无限静谧一点点涌上心头……
今天清晨,温和的风带着浓浓的花香从窗帘的隙缝中走到我的房间,轻摇着床头那银铃叮当作响,阵阵悦耳的铃声悠扬而起。
“哈——”刚被唤醒的我懒懒地打了个哈欠,草草吃完饭,便下楼去了。
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穿上我的小白鞋开始今日晨练。风和我一同跑起来,清晨的公园人很少,大多都是老年人。
一层薄雾在公园上方盘旋,似一条神龙,花儿许是刚起床,有些无精打采的,小草梳理着头发迎接着新的一天,几只蝴蝶在树丛中上下翩飞。
三心二意的我停下跑步,看向这里,几只小小的粉蝴蝶飞了过来,她们扇着自己小小的翅膀,我真担心她们会被风儿吹落,粉蝶飞走了,我追了上去,误打误撞竟走进了樱花亭,微暖的风卷着花香,那早上的花难道是这里传来的?
十月樱花落到我的头上,嘿!她们跟刚刚的粉蝶真有些像,莫非粉蝶是她们变的?
我躺在了舒适柔软的小草上,小草会不会禁不起我呢?忽而看到了那太阳缓缓落入小河中,不知不觉太阳也回家了,他家是在小河里吗?为什么没有“扑通”的落水声呢?
月亮悄悄地升上了天,我也该向这说再见了……
《古城的遐思》
Chapter.1
冷冽的风拂起光秃秃的柳枝,萧瑟。
我抬起头,那枝含苞待放的朝阳泛着淡淡樱桃红,染红了几朵浪花。湖水温柔地轻拍着两岸裹着淤泥的杂草。
到处都还没有人,以至于能感受到花草树木的低语。我轻抚一朵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雏菊。朝阳给它娇嫩的花瓣镀上了一道柔和的金边。
对岸,有几个阿姨在打捞水面上的飘浮物。她们穿着橙红的救生衣,在灰蒙蒙的早晨很显眼。
不知从哪里驶来一只小汽艇,“突突”的电动马达声很是刺耳。它划过墨绿色绸缎般的湖面,绸子立刻硬生生被割成两片,轻轻向两岸拂来。我突然觉得难受,像松鼠弄丢了过冬的储粮。
我蹲在岸边,看蓝绿色的湖水晃动着朝阳的玫瑰色光影。很想甩掉鞋子踢踢冰凉的水,脚趾在松软的泥土里轻轻蠕动。
但我不会那样做。
我仍漫无目的地在空无一人的湖边晃荡。童话里,柴郡猫对爱丽丝说,如果你去哪里都无所谓,那么走哪条路都可以。
我想去一个地方。一个有低矮的瓦房,拥挤的菜市场,窄小的街道的地方,风尘扑扑又悠然随意的地方。
可它在哪里?我想,我把它和童年一起弄丢了。
Chapter.2
清晨温和的阳光撒在古扑的青石板路上。沿街的各种小店都陆陆续续打开了门,一片白墙黛瓦的老房子中有几栋不算太高的楼房耸起。这座古城慢慢睁开了眼睛,露出了她那早已皱纹密布的脸。
油条豆浆的香气盈绕每一寸土壤,有匆忙的脚步声、哗啦啦的自行车声响过。这座古城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开始的。
每个街角的黄桷树都撑着巨大的绿伞,它们密密麻麻的枝叶和皱巴巴的树皮显示着与它所扎根的土壤差不多的年纪。树下常坐个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或捏着一小把氢气球,或拉着一把破烂的二胡。
小巷是古城的血管,随意穿进一条巷子,爬山虎举着一壁的耳朵占领几大块墙,低矮的屋顶上有翠绿的青苔。老人们靠在躺椅上摇着蒲扇,随着收音机哼几句咿咿呀呀的戏文;孩子们赤着脚举着纸风车跑过青石板路;叫花子斜躺在阴暗的墙角,不耐烦地搔着又乱又脏的头发......
巷口常站着一个小摊贩,举着一竿子冰糖葫芦,守着一个糖画儿摊或棉花糖锅。总是有小孩子跑到巷口,把小手里捏得汗津津的几毛钱递给小贩,换来一些零嘴。看小贩做棉花糖是小孩们的一大乐事。几勺白糖下去,怎么就变成松松软软的棉花了呢?糖画儿通常是在小转盘上转到什么拿什么,如果能有幸转到龙或凤凰,那可是值得炫耀好几个月的事情。
菜市场是另一个承载我记忆的地方。小时候常随妈妈去菜市场,我一直很喜欢里面那一股混合着蔬菜的清香与肉的腥味的独特气味。菜市场里总是很脏,地面并没有铺水泥,是凹凸不平的,无数只脚把散落在地面的菜叶、塑料袋等踏进泥土。
那个在我记忆中的古城,总有咿咿呀呀的二胡声在飘荡,棉花糖在轰鸣声中一圈圈大起来,织成了孩子们的梦。
Chapter.3
其实古城也有繁华的地方。在当时,人民大会堂是古城里每个人都熟悉的建筑。我已记不清那座建筑物的模样,也不清楚里面具体开过什么重要会议。但这座矗立在白墙黛瓦老房子中的高大建筑物,足以让每个古城人为之骄傲。
小时候,外婆常带着我去大会堂旁的体育场玩。那里总是聚集了很多人,我曾在那里买过我的第一个风筝,同时第一次放风筝也失败了。我拽着一团风筝线,看着刚刚被我扔起来的风筝如断翅的飞鸟般坠落,懊恼地抓着头发。
体育场真正热闹的时候是晚上。宽阔的空地上总是有很多老爷爷老婆婆跳“坝坝舞”。儿时的我很喜欢穿行在这些老人中间,他们古铜般苍老的脸上绽放着向日葵般的笑容,他们身上有古城般古朴沧桑的气息。
每天早上七点半,爸爸都会用他那辆老旧的摩托车载着我穿过大街小巷去上学。我背着印有米老鼠的小书包,晃荡着两条羊角辫向爸爸道别。然后跳进小小的校门。
那的确是很小的一个学校。低矮的几间教室,声音嘶哑的拉铃,摆放着几个锈迹斑斑的玩具的小操场,爬满藤蔓的围墙和古老的黄桷树。
黄桷树是古城的灵魂,和古城一样古老的树,永远扎根在这里。
Chapter.4
我是在一个天边泛着鱼肚白的清晨离开古城的。我和妈妈簇拥着大包小包坐在黄包车上,看着这个我生活了多年的小城一点点离开我的视野。
由于水库的修建,这座古城只能被埋葬水下。
可我那时还不知道这好些啊。我依旧呆呆地望着向后飞去的景物,低矮的房檐下卧着昏睡的流浪汉,晨练的老人举着长长的水烟管,有学生背着大大的书包拿着烧饼油条行色匆匆。青石板路上铺满绿毯似的青苔,小小的野花吐纳着馨香,朝阳的柔光透过黄桷树厚密的枝叶,斑驳撒在地上。
那是留在我记忆中最后的古城。
在我离开后不久,古城的爆破工作陆陆续续展开了。我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拆迁第一爆”,去见证曾经的家园的毁灭。大概是因为没有勇气,再去面对那座饱经风霜的城市。
我呆呆伫立在窗前,尽力望向曾经古城的方向。我想起小时候破旧的小脚踏车,脏兮兮的红领巾,漂亮的花头绳。它们在那片白墙黛瓦的老房子上方闪烁着悠远的微光。
Chapter.5
夜幕降临,缤纷的霓红使这个世界增添了喧嚣与迷乱。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汽车如甲虫一般爬行着。
我背着硕大的书包随着人流从校门里涌出,融进沉沉的夜色中。
是的,我那样迅速地适应了这个新奇的世界,喧闹与繁华,仿佛我的生命原本就是这样的色彩。
不再奔跑在大街小巷玩耍,不上学的日子,便规规距距呆在家里做作业。而且,如今的大街小巷也不是我能随意奔跑的。
菜市场和街边的小吃摊我已很久没有驻足过了。那些地方都不干净。大商场里有各种各样的食品,方便卫生且不需讨价还价。
我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抛去了那些朴素的记忆,融入了现在这座城市——一座移民之城。矗立的高楼、整洁的街道、璀璨的夜景,这是一座全新的城市。
但那个古城呢?那个有着狭窄的街道、低矮的房屋、高大的黄桷树和错综复杂的小巷的古城呢?是它忘了我吗,还是我遗忘了它?
Chapter.6
美好回忆总是需要一个契机,天边的晨光似乎呼唤着我,去面对那个古老纯净的梦。
我重新站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呆呆地望着这满目疮痍。这是蓄水之后古城没有被淹没的一小块区域,但也已面目全非,满是荒草,藤蔓爬上了残存的瓦砾。只有一棵没有被移走的老黄桷树,孤独而执着地在风中微笑着。
我努力地嗅着那座古城的气息,想要找回那些遗失的记忆。
我闭上眼,感受着风中古朴的气息,一点点捡回曾经那些青灰色的记忆。爬满青藤的古宅里,那些杂七八碎的家长里短;老城根的黄桷树下,茶馆里的缕缕幽香,清晨便开始的叫卖声,老字号小吃的色香味......
那是我们的古城,我们的家。
如今的古城,已长眠水下。在那汪湖水下,是我们曾经的家,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波光粼粼,荡漾着古城的一笑一瞥,回荡着我们儿时的梦。
那些永恒的记忆,将续写不老的传说。
Chapter.7
孩子们赤着脚,奔跑在青石板小路上,巷口的小贩依旧织着棉花糖。
老人们坐着老藤椅拉家常,二胡咿咿呀唱着一曲不知名的童谣,白发苍苍的老人依旧笑得像个孩子。
黄桷树仍不知疲倦的撑着绿色的大伞,蜿蜒的树根爬满了老墙根。
油条豆浆的香气弥漫在每个早晨。白墙黛瓦的老房子里,锅碗瓢盆诉说着家长里短。
阳光轻柔地撒在青石板上,太阳花朝着温暖的地方吐露馨香。
站在古城的遗梦里,我听见,童年从身边呼嘯而过。
《寂寞遐思》
在不经意间,雨季里的我,悄悄地喜欢上了寂寞,把寂寞当成了自己的知己。
小时候,我是村里出了名的调皮捣蛋的坏家伙,时常带着自己的“部下”,不是到田间偷何公公的西瓜,就是用长棍弄刘奶奶屋糖下的燕巢里傲嗽待哺的小燕子。于是,每天都有大人到家中向我的父母票报我的“战绩”。大人刚刚走后,我便理所当然地得到了父母“嘉奖”的棒痕……
然而,当我渐渐地长大后,我的性格也渐渐地变得内向,渐渐地变得怪癖了,总喜欢独自一人,或在河边慢慢地散步,欣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壮意境;或躲在小屋内,体会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寂寞境界;抑或是在夜阑人静时,品读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于是,我变成了一位多愁善感的、喜欢独处的男孩。
其实,并不是我不喜欢喧闹热烈,而是我发现在这浮躁喧嚣、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掺进了太多太多的虚伪与丑恶。我不想沾染上社会的坏风气,我不想为了贪图功名利禄而你争我夺,刀光剑影,杀得你伤我残;我不想成为一位贪图享乐的玩世不恭的伪君子……我倒喜欢清静的田园生活,永远不让自己的心灵站污,永远留一份坦然与纯洁于心底。因为我觉得,寂寞并非超凡人禅,与世隔绝;并非消极厌世,颓唐沮丧;并非离群索居,闭门独处。寂寞是对追名逐利、浮躁骄矜的一种脾院,是对市侩俗气、纸醉金迷的一种鄙夷,是在宁静淡泊、耿介拔俗中默默耕耘默默奉献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自从喜欢上寂寞后,我便开始在寂寞中寻觅生活的真谛,在寂寞中思索自己的人生,在寂寞中追求美丽的梦想……我坚信:沉默是金。
有人说,寂寞是一把尖利的磨刀,把人折磨得死去活来,意志全无;有人也说,寂寞是一种消极、遁世的人生态度;有人还说,寂寞是一种与世无争、自命清高的做法……然而,我却把寂寞当成了一种动力,时时鞭策着我大步向前跋涉;我又把它当成一位挚友,与它促膝长谈,不亦乐乎。
寂寞的时候,倒上一杯清茶,慢慢地品尝,静静地思忖着年轻的心事。
寂寞的时候,打开收录机,播放一曲缠绵感人的旋律,任思飘得很远很远。
寂寞的时候,独倚窗前,叹庭院花开花落,看远方云舒云卷,望苍弯月圆月缺。
寂寞的时候,执起笔尖,写下一句句或悲伤或奔放或思念的诗章,编织我们多彩的青春。
寂寞,教会了我如何处世,教会了我如何对待世间的人情冷暖,教会了我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挚诚的心。
在寂寞中,因我痴痴的追求,我的许多梦想,也得到生活的兑现,我的精神,也在寂寞中得到升华。
学会寂寞,品尝寂寞,我应该感谢寂寞,因为我在寂寞中崛起......
相关推荐:
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
旁观者清
对未来的畅想
《放飞》
花季里
播种遐思
捂不住的芽
拱得冬冬心跳
失败成功算什么
心中唱着流行的歌
把灵魂托付给你
踮起我的双脚
在收获季节
开拨足音
放飞!
《伞的遐思》
撑起一把雨伞,“T”字形的,由轴问四面散开,为伞下面的主人挡风遮雨,展现出另一片天空。
城市的街头巷尾被五彩缤纷、花样各异的伞群装饰得美丽富有生机,人们也因此不必为雨水的阻挠而足不出户了。
雨季来临,常随身备把伞,以防在途中下起雨,起码还有近一方尺的干燥之地容身。雨来了,一把把花伞、红伞、绿伞……都不约而同地撑起。漫步雨中,已无法识出周边的身影,因为那五花十色的雨伞迷惑了双眼。
不同的伞可助区别不同种类的人。那把以稳定速度迅速前进的大黑伞下面一定是位刚强有魄力的白领一族;那把伴着轻快步伐的小伞下一定是赶着上学的萃萃学子;那把颜色微微褪去,花色老气陈旧,移动速度
缓慢的伞遮的会是一位年过半百的长者吧。这几年街头又多出把伞呈太空银色,反面则是各种各样净面色彩的新成员—太阳伞。这“有效阻挡紫外线”的靓伞庇护的,无疑是位新潮扮靓女郎啦……
伞像棵树,伞外风雨交加,它以宽广的枝叶组成一个风平浪静的避风港。尽管伞面是被豆大的雨滴痛击着,尽管狂风一阵阵袭来,要吹折伞骨,吹翻伞面;雨伞都屹立在风雨中为主人遮挡一切。如今的伞除了经受风吹雨打之外,在骄阳卜的它也不忘扮演着守护神的角色,随时给人们带来一块阴凉之地,阻止紫外线的伤害。
伞,以风吹雨打日晒换来人们的舒适,用自己多姿多彩的颜色装扮着周遭的环境,它有了存在的价值。然而,人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呢?我们大可不必把自己扮成伞为其他人挡风雨。但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尽力做好本职,方便他人,贡献社会,这样我们也同样拥有了存在的价值了!
《佛鼓遐思》
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思绪就回到了浙江老家那清秀的山上和恬静的水中……
在故乡的山中,常常会有一两座小小的红墙绿瓦的寺庙,香火虽然在平日里并不旺盛,但是如果在清晨走进小小的寺庙中,还是能找到几缕常建诗中描绘的意境。平日里常说“佛门清净”,没有亲见的人,恐怕是体会不到这种清净的感受了。在佛门中,才能修身养性,才能淡泊名利。
我曾经为了看寺庙里师父上早课的礼仪,清晨四点就随外婆上了山。走到寺院门前,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蓝色的云有了一种半透明的朦胧意境,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掀开灰云就要金光万道了。
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上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最最鲜明的是挂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杜鹃花,那正是杜鹃花开得最艳的季节,她们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把整座山都染红了,却又是扎染,留下了零零点点的白色,那白色的杜鹃花真是“万红丛中一点白”了。比起沉默站立的竹子,杜鹃花是喧闹的,好像在山寺旁边开了一个大型的各色杜鹃花的花市。
这时,在寺庙的角落里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世间的人们在沉睡的时候是不可能听见的,但是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细小的树枝落地声音都是历历可闻的吧!
几声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亮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多少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开始上早课。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沁人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先是呼的一声沉重的钟音,后来又到了清越柔缓的响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我站在通往寺庙中的钟楼台阶上向上看,只见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击着佛门的晨鼓。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浪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抚面轻柔,它优雅的时候,自由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淡淡的云,可以飞到很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佛鼓声,但好像又不是人间,而是来自更遥远更深邃的地方……
《虎门大桥的作文》
我的遐思,曾追寻过气势磅礴,横贯南北的长城;追寻过金碧辉煌,豪华非凡的凡尔赛宫;还追寻过气势雄伟,响遏行云的黄果树瀑布。可最让我心潮澎的是那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虎门了。
虎门坐落在广州的东南边,是一座历史名城,为了目睹虎门的风光,我乘着车兴致勃勃地去虎门游览。一路上,我看见绿油油的草地上有大簇的鲜花在迎风招展,花坛下那些落花的花瓣被风吹起,到处飞舞着,仿佛是一个个小仙女在跳着轻快的舞。蜜蜂闻到了花香,便急忙赶来采蜜。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我便想:“路上的景色都这么美丽诱人,那虎门岂不更美了。”想到这儿,我便迫不及待地想“飞”到虎门去。
终于到了,微风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团竹子在微风中摇摆着身子,它们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连树上的叶子也飘落下来欢迎我们的到来。仔细聆听,你会听到蝉与鸟儿的大合奏,它们好似迎接我们这些远到的贵客。
继续向前走,我们看到了十几棵又粗又高的大榕树,它们的“胡须”很长。特别壮观。向远处望去,我看到了一匹骏马雕像,它的前两只脚向上抬着,好像在扬鞭起航。接着,我们就看到了名垂青史的虎门炮台。那些我从未见过的大炮,显得威武而又沧桑。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二百多年前那些英雄的故事。站在炮台前,我想:如果我是这炮的主人,不知有多少人会叩拜在我的脚下。数量最多的一座大炮台,它有6个小炮,左边三个,右边三个,中间有一个大炮,全身红绿相间,据说这都是林则徐当年抗击敌人用过的。这让我对它们产生了崇敬之情。在这些炮台的中间,就立着林则徐的雕像,他目光炯炯,神圣而又威武。
虎门是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硝烟的地方,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在那次战争后由清政府签订的。当我知道这段历史后,我便更加敬仰林则徐这位历史伟人的丰绩,更加感受到了林则徐那种热爱祖国的情怀!
游览完虎门,我不仅得到知识上的收获,还得到了许多的快乐。我们在虎门留下了一张张倩影。我要衷心地祝福虎门:你的明天会更好!
《黄龙寺遐思》
暑假期间有幸随同“第九届全国科技地震夏令营”前往庐山参观,览“锦绣”,访“仙人”,看“三叠”,叩“五老”,瑰丽的庐山风光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黄龙寺了。大凡名山都修有寺庙,且多因此而出名,庐山也不例外。据传,庐山昔年曾拥有寺庙数百座之多。随着时间无情的推移,大都在自然或人为的灾难中毁坏了;然而也有几座寺庙幸存下来,并“如既往地焕发着光彩。黄龙寺,便是其中颇有声名的一座。
据介绍,黄龙寺始建于明代,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黄龙寺历经劫难,也曾经昌盛显赫过,曾受过赐以镀金毗卢像和大士铜像的浩荡皇恩。在寺外,有三棵古树,人称“三宝树”,其中一棵需七八人合抱,树龄已达千余年。风霜与刀斧在它们身上刻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但它们仍旧绿叶如盖,生气勃勃。离寺不远有一古潭,唤“黄龙潭”,黄龙寺因它而得名。而令,这千古潭水仍“叮咚”着不朽的乐章。
我们清晨从山脚出发。走了一个钟头,黄龙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念头占据了我的脑海:在这几百年来游人络绎不绝的路的那头,会给我们展示什么?是辉煌壮观的建筑群,还是永恒生存意识的启示?
终于,在推测揣摩中,我们来到了寺外,一睹黄龙寺的“真面目”。举目四顾,我茫然了:除了“三宝树”、“黄龙潭”外,这里没有我想象中的雄伟壮观,没有雕梁画栋,没有幽静的曲径回廊,也听不到雄浑庄严的钟声……所见到的只是一座不小但也不算大的黄壁屋罢了。难道这就是誉声千古的黄龙寺么?我无法相信,我预备的美词无一适合形容它,相对于其它寺庙,它大单薄了!
我小心翼翼地迈入黄龙寺的门槛儿,正对门是一尊橙黄的大佛,佛前是一搏香炉,炉烟袅袅;佛默坐着,庄严的脸上隐约挂着忧患的风霜,无言无语;炉烟的升起似乎也是静止了不知多少年的既定动作。微弱的香火与外面射进来的阳光交织混合,迷蒙一片,‘呈现出一种特殊气氛,静谧异常,令游人屏息。右边,一个老和尚默默地坐在经案前操作着什么,黄黄的经幌轻轻地摇晃着。我内心涌上悲凉的感慨。
黄龙寺,你不是昌盛显赫一时么?你往昔威风凛凛的气概呢?难道你的成名,是因这凄清的平淡,抑人的沉默?那么,你为什么如此沉默?是不满于尘凡世界的喧嚣虞诈,还是几百年来所受磨难的压抑?不,沉默抗争不了喧闹,解脱不了你肉体的创伤!你肯定在这幽暗的凄清中启示着某种闪光的哲理—生命延续存亡的哲理!不是么?在历史的古迹前,我们本不应怀着嬉戏的游人思想,而应该以严肃的态度思考它的兴衰及它所阐释的道理。
思考片刻,我恍然大悟:黄龙寺,它现在不论多么单薄,毕竟,它是作为一份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了,不为历史长河的激浪所淹没。它顽强的生命力,一如寺外日夜不歇流淌的“黄龙潭”,满身疙瘩却仍活力充沛的“三宝树”。可见,它的盛衰枯荣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了下来,
被启示的心激烈地颇动着。我想到了我们的民族,像黄龙寺一样,也是多灾多难的。从创造“四大发明”的文明之邦落后至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时时曦咬着它的心灵。它辗转于晦暗的枪风弹雨,坚韧地承受着外族的欺凌,终于以巨人的挣扎,摆脱重重枷锁,换得民族的黎明,在那黑夜里,多少次,它奋搏于深渊的边沿;多少次,它磋跄于迷惘的路径,终于以不停奋进、不断探索的精神缔造了今日的美好。是什么激励着它呢?正是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昔年的繁荣虽已伴流水逝去,但我们坚信,今天的黄龙寺也将像我们的民族一样,重新放出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