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后又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4:57:43
《二十年后又相见作文950字》
花开花落,转瞬即逝,不知不觉花香已经芬芳过二十个盛夏与隆冬,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转眼二十年已过。
二十年后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呈现在眼前,这时已经没有疫情了。而我也从一个懵懂的小孩,成为了一名服装设计师,每每回忆起童年时光,依旧历历在目,清晰美好。
今天,我在工作室做设计,正愁没有设计灵感时,收到一封同学聚会的邀请函。我放下手头的工作,迫不及待地梳妆好,穿上儿时的校服外套开车去了聚会地点。在路上,我幻想了无数次:如今的他们已经变得成熟稳重了吧?
到了地方,我推开门后,发现同学们似乎都变了又好像没变,他们的相貌身材大多都变了,但他们还是像儿时一样嬉戏打闹。“哎,你别站着了,过来坐下呀!”开口的人是曹梓涵,她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钢琴音乐大师。我坐过去,他们神秘地告诉我还有一个人没有来,我凭着记忆力努力地回想着。突然,“咔哒”一声一位老人推门而入,“那是……牛老师!”“对咯!”“老师您过来坐这儿”这是王雯轩说的,多年未见,她还是那么的有礼貌。“对对对,老师你坐C位!”这都不用想,一听就是张泽雨。老师坐好以后,她说“我看看,这个是李子玉,那个是刘浩宇、丁文先……”“老师真厉害!”随着一道道菜品的上桌,同学们都在等着老师动筷,才接着动筷。
在聊天中,我得知同学们都过得挺好,好多人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高紫轩如愿成为了一名画家,张泽雨成为了一名军人,李子玉成为了一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这时有人提议“我们去看看母校吧!”“好啊好啊!”“走走走,快点!”“……”
等我们再次看到“白银区第五小学”那7个大字时,都不禁发出感叹。有人说“这是母校吗?我们走错了吧?”“怎么不是?看我们的母校多漂亮!”“就是就是,你怎么能质疑呢?”牛老师只是在一旁欣慰地笑了笑。“好想再上一遍小学,再重新认识你们一次啊!”我发出赞叹。同学们听到后,声音戛然而止,有的人红了眼眶,有的人悄悄地背过了身。等我们参观完校园后,班长提议“母校把我们培育成才,我们为母校做出点贡献吧!”“行啊!”事后我们每人向学校捐赠了十万。希望学校能够培育出更多的社会精英,国家栋梁!
然后我们道了别,各自回了家。而我则回到了工作室,在那件没有灵感的短袖上亲自画出了我们!
人间骄阳刚好,风过林梢,彼时,我们正当年少!
《航模比赛作文600字》
它们像一只只鸟儿一样在空中盘旋,最后又到了地上休息。今天,我们航模比赛了。
中午,我们坐上车,载着飞机来到了比赛现场,只见赛场边人山人海,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在试飞着飞机,可结果总会飞到树上,但是他们依然在飞,事故不断:撞上了树、被无人机撞折……
轮到我了,我拿着飞机跑了过去,充满自信地举起飞机投了出去。可是才飞了两秒就落地了,这种打击对我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
第二次,我刚来到裁判员身边,“啪”的一声,橡皮筋断了。我只好自认倒霉,赶紧带着飞机去取新的橡皮筋,可是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飞机的机身摔折了。我只好重新做了一架。我带着慌忙赶制好的飞机又重新回到了赛场,我举起飞机,用力扔了出去,可是成绩依然只有三秒。
正当我心灰意冷之时,同学鼓励我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灰心,加油!”听了同学的鼓励,我又回到了赛场,此时我手中比云还轻的飞机,却感觉比千斤大鼎还要重,我深吸了一只气,眼睛瞪得铜铃,手紧握着飞机,伴随着一声“开始”,我用尽全身之力,将飞机扔向天空。飞机也似乎理解了我的良苦用心,一秒、两秒、三秒……“八秒!”裁判员说。我欢呼,与同学抱在了一起。这八秒钟,格外让我揪心,我如同等了八个世纪一样漫长。可在8秒之上,仍然还有很多一两分钟成绩的人。
通过这次比赛,我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放在我们的学习上依然如此,只有持续不懈的努力,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草之歌》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了一遍……
我是四季之子;冬把我孕育出来,春让我轻轻爬起,夏使我茁壮成长,秋则哄我轻轻睡去。
我是花坛的装饰物,我是空气的使者,我是草原的一份子。清晨,我陪着花朵一起迎接光明,傍晚,我跟着大树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花坛中摇摆,使花坛充满勃勃的生机;我在草原中呼息,为草原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努力。我在微睡时,晚风轻轻拍打着我的背,好像在哄我入睡,我醒来时,杨柳树挥动着它的树枝,好像在跟我打招呼。
我饮着由露珠形成的琼浆,看着蝴蝶的翩翩起舞。我总是默默无闻,但是对任何的事物都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自己的弱小,我从不会顾影自怜,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草之歌》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了一遍……
我是四季之子;冬把我孕育出来,春让我轻轻爬起,夏使我茁壮成长,秋则哄我轻轻睡去。
我是花坛的装饰物,我是空气的使者,我是草原的一份子。清晨,我陪着花朵一起迎接光明,傍晚,我跟着大树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花坛中摇摆,使花坛充满勃勃的生机;我在草原中呼息,为草原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努力。我在微睡时,晚风轻轻拍打着我的背,好像在哄我入睡,我醒来时,杨柳树挥动着它的树枝,好像在跟我打招呼。
我饮着由露珠形成的琼浆,看着蝴蝶的翩翩起舞。我总是默默无闻,但是对任何的事物都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自己的弱小,我从不会顾影自怜,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云之歌》
我是大自然的玩具,大自然拿出来,又收回去,然后又拿出来……
我会变身,化成雨点儿,来到人们的伞上跳舞。
我是一名舞者,蓝天是幕布,小鸟是我的观众。每当我的脸涨得通红时,会千变万化。是玩耍的猫咪,是正在咀嚼的骆驼;是疾驰的骏马;还是小朋友手中的棉花糖。
清晨,我比太阳公公起的还早;夜晚,我和月亮姐姐捉迷藏,直到月亮姐姐睡去,太阳公公醒来。
我在天空中飘浮,让蓝瓦瓦的天空更加丰富。我也会喜怒哀乐。我开心时,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生气时,天空会划过几道刺眼的闪光,发出“轰隆隆”的响声;我哀伤时,脸色会变黑,“哗啦啦”地下起倾盆大雨。
我对人类的生活心驰神往,我想在绿茵场上奔跑;我想聆听教学楼的朗朗读书声;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打闹、玩耍;我想在舞台上唱着动听的歌曲。也许这不能实现,但我从不黯然神伤,也不唉声叹气。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家长评语】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云在天空中的各种形态。读来活泼、流畅。
《月之歌》
我是太阳的好友,太阳出来了,我便回去休息,然后又出来……
我是一盏明灯,为迷路的人儿指引方向。
我是光明的守护者,黑夜我出来守卫光明,白昼我才安心地离去。
我是黑夜唯一的光明,我是诗人思乡的寄托,我是照亮家人团聚时的一片光亮。
黑夜,我与夜莺依依相伴;清晨,风儿含着泪为我送行。
我在夜空向下凝视,使大地披上一层洁白的薄纱;我与星星谈话,使星星的眼睛眨得更加天真。我休息时,太阳散发出那无穷的光使我欣慰;我工作时,湖面上的睡莲阵阵芬芳使我陶醉。
我倾听着夏日鸣蝉的歌唱,看着花朵露出娇羞的面孔;我散发光芒,萤火虫在光下舞蹈。我总是散发光明,不想让其黯淡;我从不自私自立,也不会自以为是,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大爱无限》
晨曦的曙光开启了国庆节后又一天欢乐的清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了,秋季的鸟雀喳喳的叫着,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囤积食粮迎接寒冬的到来。喜鹊的叫声特别的悦耳,令人心情振奋,它代表了贵客的到来和走亲拜友的喜悦气氛。
国庆节快乐的气氛在空气中溢漫,人们的笑脸上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满足,开始了一天的欢度——在高速列车上、在飞机的轰鸣中,又有多少人在旅游的历程途上,在公园里的欢舞跳动中。有的在各个名胜古迹美丽优雅的丽景中,也有的在亲朋好友的酒宴祝词气氛中。人们无不享受着过节的快乐及新时代的心意——知足美满幸福的现实生活。
国庆节放七天长假的消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精打细算甚密布局如何欢快的度好七天假日,是人们比较重视的话题。现在的过节日,不光是吃的好、喝的好、而是生活的充实美感且又比较有过节的现实意义。故此有的去名胜古迹;有的去踏名山秀水;更有意义的是有的人去了革命圣地而追忆先躯的丰功伟绩。
把他(她)们的英名永远记在心里并永远的传承下去使精神永垂。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我的过节计划是:“就近旅游,到山上去摘酸枣、逮蚂蚱、挖野菜及尝一尝山里的清泉甜水和走亲拜友,也过一个轻松愉快充实的节日之欢”。
八十有余的姑妈,四个子女都不在身边。身体健壮的她一人独居山里,利用节假日去看一看她的健在,是我们全家人的首选其处。礼物的选择不外乎牛奶加上周村的特产——周村烧饼。我心里总觉的礼物有点少,要不就再加上一只烤鸡吧。没有贵重的礼物,是尽孝意而为之。
在出发前我到烤鸡店去买烤鸡。刚走到宽阔的马路边,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两辆一白一黑的轿车一前一后的停在了路中间,没有喇叭的鸣响,也没有语音鼓噪,完全处于静音状态。司机坐在方向盘前眼视前方,只是静静的坐着等待”。在马路两边人行道上走路的人们也停止了脚步,惊奇的观看眼前所发生的一幕。在前面白色轿车前不到两米处,有一个颠颠颤颤走路的残疾人。他走的很慢也非常吃力,但还是一步一步的在横穿着马路。人们对残疾人的自强毅力的精神竖起了拇指,也对轿车司机老师的恭让精神投出了敬爱的眼光。残疾人终于到了安全地带,两辆轿车才驶离了人们的视线。
这是多么温暖的关爱,高尚的道德情操哇!如果说母爱是大爱的专一,但高尚的道德情操大爱是无限的。两个司机老师的不图名不为利自觉的去关爱别人,这不正是大爱无限的体现吗!也是永远值得颂扬的。
数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基本上达到了民富国强。五彩缤纷的社会,物质文化的富有促使人们的想望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不少与社会文明文化背道而驰的东西。必须用大爱的思想,在法律的推助下,去逐步地实现人类文明道德的新风尚,把幸福生活的美感融入社会的发展之中。
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习主席提出的“精准扶贫”就是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对人民的大爱无限。著名歌星韦唯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一定的,也是必然要实现的!
《忆师恩》
1924年我由师大附小考人师大附中初一,三年后又考人高中理科班,只读了一年,又考到天津北洋大学预科。在附中读了四年,这是对我一生最有影响的四年。母校的校风严肃活泼、校园整洁美丽。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日日薰陶,不知不觉地养成了知书达理、勤奋好学的风气。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在各行各业都领先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赵世炎;为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钱学森和汪德昭、昆仲三人以及马大献等众多的科学家;我国第一代交响乐指挥李德伦等仅是几个突出的例子。在教师中则有徐名鸿、石评梅等思想进步的老师。从我个人的成长过程看,使我受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是我的恩师们。四年里教过我的老师不下20位。现仅对三位印象最深,同斑同学们至今聚会时津津乐道的恩师写一些片断回忆。
初中一年级教我们英语的老师是赵海天先生。赵先生毕业于师范大学,个儿不高,胖胖的,一口北京话,上课总是一张笑脸。但讲起课来则非常认真,对学生的预习和作业要求非常严格。记得那时英语课每周五小时,每堂课下课前,赵先生总是要求学生要预习下一课,将生字在家中先查字典,在单词本上注上音标,选出恰当的词义(“讲儿”)。第二天一上课。赵先生就先点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生字并注上音标与词义。如果前一天在家没有完成预习,在黑板上写不出音标和词义,就当场出洋相。这样的要求日复一日,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养成了查字典预习的习惯,这也为我们学生的外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和高一有两年的数学老师全是程延熙先生。他鼻子大,又有些鹰钩,同学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程大鼻子”,程老师体高而瘦,端肩且有些向右下倾,喜欢夹着点名册来上课。一口皖南口音,但讲课时口齿却非常清楚,一句一句地,有条不紊,极少重复,逻辑性又强。听了他的课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复习起来也不太费力。程先生的板书好,尤其是画的几何图非常规矩。他画图时,先定好圆心,一笔下来,一定是一个闭合的圆,几乎与用木制的大圆规教具画的一样。
同学们对程先生的教学非常佩服,非常尊敬他。但有时也跟他开个小小的玩笑。记得在高一时,王怀宗同学在上课前,在黑板上画了程先生的一个头部侧影,特别突出勾画出他那个大鼻子。我们全担心程先生来时,看了一定要大发雷霆。谁知,程先生走进教室,到讲台前,端详了黑板好一会儿,笑了笑,操着他那皖南口音评论说:“嘴吠小,鼻子吹弯。”同学们哄堂大笑,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松了下来。这反映了当年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学生们既尊重老师,又感到老师很亲切可爱。可惜,我在解放后有一次去看望程先生时,忘记向他谈起这段往事至今引为憾事。
语文老师董鲁安先生是在20年代师大附中老师中最为学生称道的教师之一。董先生给人们的印象是个乐观派、名士派,非常潇洒。他讲起书来慢条斯理,一板一眼。讲文章,念诗词,到了精彩段落或句子,时常忘我地坐在讲台椅子上自言自语起来,说“妙哉,妙哉”、“妙不可言”一类的话。有时讲得出神,就给同学们讲述一些轶事或甚至离题好远的趣闻。所以他的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高中一年级时,有一次董先生上课讲着讲着又走了题。我班高材生林津同学在下边悄悄地议论:“又神聊罗!”谁知董先生耳朵很灵,这话被他听见了。他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就回到课文正题。过了些天,董先生讲课又走了题。这回大约是条件反射在起作用罢,董先生想起了林津的话,于是就问他:“林津,我是不是又神聊啦?”全班哄堂大笑,弄得林津红了脸,很不好意思。以后董先生不止一次地开林津的玩笑。就是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耳濡目染,使我们非常爱上董先生的语文课。对这件事,同学们多年后再见面,还津津乐道,回忆起我们融洽的师生关系。
董先生在20年代末,30年代似乎对佛经有兴趣,甚至有些信佛的迹象。七七事变,芦沟桥一声炮响,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震动使名士派的董老师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和我的爱人陆士嘉(也是师大附中校友,董先生的学生,当时在校学名叫陆秀珍)由欧洲回到北京,打听旧日老师的行踪时,才听说,董先生在沧陷的北平,由玩世不恭的乐天派转变到参加革命,做掩护地下党的工作。在抗战后期,他又转移到解放区,参加了人民政权工作。解放后进城,担任华北革命军政委员会的委员,并改名为于力。知道内情的友人告诉我们,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的钱教授就是董鲁安老师的写照。这令我和士嘉更增加了对董先生的爱戴。董先生不但是我们二人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恩师,他更是我们二人在解放后人生观和世界观转变的启蒙人。
以上短短的几段回忆只是我在母校四年受教过程中的片鳞只爪。每回想起当年在校时的种种情景,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好像这些才发生在昨天。这四年的幸福时光对我后来在大学的学习以及在半个多世纪来的工作影响十分深远,以至到今天仍使我念念不忘母校和多位老师对我的亲切教导。
值此母校95周年校庆之际,写几段回忆,以表我对恩师们感念之情。祝愿母校将这种良好的教育传统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21世纪新中国的预备军。
《桂子山上的"席明纳"》
想不到毕业十多年后又回母校读书了,只是这次的“读书”不是为了文凭。
去年春天,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的马良怀教授发起“中国思想史读书会”,我因为一直在研究六朝文学思想,故闻讯而至。读书会选定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五卷共六册)为阅读对象,每月读一册,然后在当月最后一周的周二相聚在桂子山,交流读书心得,并探讨思想史上的一些理论问题。
侯先生的思想史早就上了我的书架,做博士论文时读过其中的一些章节,也曾想过要通读全书,当一看它洋洋三百万言的巨制便吓得不敢开卷。这次参加桂子山读书会,有了压力也有了交流的渴望,春去冬来,竟将它从头至尾地“啃”了一遍,收获还不小。侯先生在开始他的史学研究之前,曾花了十年的时间习译《资本论》,因此他研究中国思想史从政治经济学人手,具体地说是从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人手。这一出发点决定了侯外庐思想史写作的唯物主义特色,和思想史与社会史并重的理论原则。侯先生清理上下几千年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超出了一般哲学史、学术史以正统儒学代表人物为主线的案臼,着力发掘了一批历来不受人重视的反正统异端思想家,如王充、王符、仲长统、范填、陈亮、李货等。
侯先生的研究方法是“阐微”与“决疑”,前者指用科学方法从古文献中发掘历史隐秘,后者指关心并解决历史疑难。
桂子山读书会对侯外庐思想史的评价是有争议的。侯先生谙练马列,用唯物史观“格”中国古代思想之“义”,得心应手且自成体系,显示出新史学家的功底与气魄。但是,由此而将大大小小的思想家全部按或 “唯物”或“唯心”来划线排队、褒贬减否,显然有公式化教条化之嫌。语词是思想的载体,而汉语的多义性决定了中国思想史概念范围的复杂性。比如说,老子的“道”、董仲舒的“天”、王充的“气”,就很难简单地说它们是唯物或者唯心。
1997年的最后一次读书会,是讨论思想史的第六卷<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侯先生将明清之际的思想定性为“启蒙”,其出发点显然是“资本主义萌芽论”。史学界已有人对“萌芽论”提出质疑: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此时期的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阐述思想的前提是对“亡天下”(异族统治)的愤您,并无自觉的“启蒙意识”。将西方思想史的“启蒙”概念毫无中介地套用在中国,有削足适履之弊。
新年之后,读书会上有了不少新的面孔,有路如山的也有南湖畔的,新老学友争论起来十分热烈。大家肯定侯外庐思想史的历史价值,同时又认为中国思想史有重写的必要。而“重写思想史”,其方法论前提是要重建中国思想史自己的话语系统。早在五十年代,侯先生便说中国学人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自己的历史与思潮。但回顾本世纪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无论是侯先生自己,还是氛围中,桂子山读书会便显出它纯粹的学术味道和形而上魅力。前几天上路咖山听美国哲学人文科学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讲学,杜先生谈起美国一个纯学术的“席明纳”( Seminar,可译为“高级研讨班”或“学者对话”),已有两百年历史。杜先生1985年的一次发言,是那个“席明纳”的第一千六百八十五次发言。桂子山读书会也是一种“席明纳”,但愿它能坚持下去。“一千六百八十五次”不敢奢望,一百多次还是可能的吧。
《寓言小故事》
种子成熟了,落到土里,以后又发芽、生长,这件事本来很自然,也很合理,没想到有一粒种子因此而触犯了一块石头。
那是一块古老的石头。据说他最爱安静,他的行为十分稳健。多少年来,不论世界上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他都能沉住气,保持一种一动也不动的姿势。不用说,他认为自己很有见解,很有涵养。因此他打算著书立说。他的计划当中有一部哲学,据说里面包括这样一些伟大而深刻的专题,比方:论不变动是宇宙的规律;论黑暗的永恒性和美;论石头对存在的决定性;论安静与平静之为幸福,等等。有一天,当他正在思考哲学计划的时候,忽然有一粒种子,未经他的许可,大模大样地闯进他的世界来了,而且从此留下不走。这使他大为恼火。不仅他的安宁受到了侵扰,而且,最糟糕的是,他的哲学体系被破坏了。
石头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可是这很不容易。他既不能完全否认种子的存在,又没有力量把种子驱逐出去。他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决心在自己的哲学体系里添上这么一章,题目叫做:论种子的丑陋及其对宇宙安宁的破坏。
“等着瞧吧!”有涵养的石头自言自语地说,“就算你是一种存在,可是你出生没几天.个儿小,又不结实,看你还能活儿夭!”
种子当然没有理会这些。他不但继续留下来,而且越来越不安分。他居然还呼吸,居然还唱歌:他喜欢唱一些关于生长和发展的歌。歌里面老是什么温暖啦、春夭啦这一类的话,乐观得很,自信得很。
有涵养的石头变得非常激动:
“等着瞧吧!马上就会刮风的。”
于是,素来喜欢安静的石头居然一心盼望起刮风来了。他认为刮风会冻坏柔弱的种子,而他认为自己是既不怕冷也不怕热的。
风倒是刮起来了.而且是一阵风接着一阵风。先是冷风,后是热风。或者说是冷风带来了热风,寒冷带来了温暖,冬天带来了春天。终于,春天在风声里出现了。
而不安分的种子不但没有冻死,反而发了芽,生了根,他的根从石头下面穿过去,他的芽从石头旁边挤出来,露出了地面。
“先别忙得意,等着瞧吧!”石头还是不服输。
于是,石头又盼望下雨。虽然,严格来说,他不怎么喜欢这一类事情。他认为雨水会淹死种子,而他自己好像既不怕潮湿又不怕干燥的。
不久,真的下雨了。雷鸣电闪,地动山摇。这种景象使得那盼望下雨的石头也不禁战栗起来。可是,嫩芽不但不畏惧,反而快乐地迎接雨水,旺盛地生长起来。接连几场大雨以后,嫩芽变成了一棵完美的向日葵。
“等着瞧吧!”不服输的石头还是这样一句话。
他想:也许小向日葵不能长大。也许,他再长高,就支持不住自己的重量,会突然倒下来的。
小向日葵不因这些诅咒而停止生长。他的根一天天往深处扎,他的茎一天天变得更粗壮、更结实,他的叶子一天天长得更茂盛。终于有一天小向日葵变成了大向日葵,开了一朵很大很大的金黄色的花。花向着太阳,不知疲倦地随着太阳转,以后结了许许多多的种子。随着,新的种子又开始了新的成熟,准备落到新的土壤里去,长出新的向日葵来。
至于那块伤心的石头呢,他的哲学著作当然永远不会完成了,但他的结局倒不完全很悲惨。他在冷和热不断变化,在潮湿和干燥不断更替,在植物根不断穿透以后,终于破裂了,变成了植物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