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李家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4:53:49
《李家龙宫》
自古以来,“李”姓这个姓氏中人才辈出,就像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李白、李广,再到五千年前的李姓祖先黄帝、李耳。
因为我姓李,又是李白、李广的后代,所以我十分骄傲,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对“李”这个姓又有了新的了解。据说,人类社会之初并没有“李”这个姓氏,直到老子——李耳这一代才改为“李”,原因是因为老子是在李树下出生的,所以姓“李”,老子因此也是李姓的始祖,今天李姓也发展成了全球大姓之一。
“李”为什么可以成为全球的大姓呢?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它的喻意,在古代,“李”字象征着火焰,木头放在火苗上自然旺盛,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姓李;第二,李信、李广在帮助秦国统一六国和抗击匈奴中有大功,皇帝就把他们的儿子、孙子甚至都还没有出生的几代人都封了各种各样的侯位,这么一来,就有了金钱、权力和势力,为后代宗族人丁的繁衍做了铺垫。
还没完呢!“李”姓可不仅仅寓意好,有权有势,还有一条皇帝命。众所周知,在中国最繁华的朝代,就是唐朝了,而这唐朝的皇帝就姓李,唐太宗叫作李世民,难怪,世代都是平民的李世民终于当了皇帝,还把中国带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回归正题,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当时,一些功臣也被封为“李”姓。虽然血统不纯正,但是也多了许多姓李的人。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先祖,在李氏的发源地甘肃省陇西,修建了李家龙宫,现在也成了天下李姓后人祭拜祖先,还有旅游观光的胜地。
我虽姓李,但也用不着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只是在将中国的古代文化和一些心得告诉大家,即是让大家认识“李”姓,也是希望中国的历史文化完整、永远地保留下去。同时,也欢迎大家有机会去陇西李家龙宫旅游哦。
《守门人》
李家刚刚兴家的时候没有守门人的。但是当李强做了科长之后。家里来的人太多了。
于是在大门耳房留了守门人。
打开门还是关着门,开始的时候是要看那个衣服朴素。凡是穿着朴素的都可轻易进门。而开着豪车,穿着华丽的都敲不开门。
似乎有人着了道。跟着朴素增加。科长变成了局长。
李强变成局长的第二年。守门人换成了前任守门人的儿子。
前任和现任就像原配和小三一样。
原配可以穿着朴素不张扬,不跋扈。但是现任有个怪癖。喜欢华丽,不好质朴。
于是那些敲开门的都吃了闭门羹。那些曾经吃闭门羹的,得到了特赦一样。
也许流行的,都有come easy,go easy(来得容易去得快)的特性。
奢华如摆在橱窗里的花瓶模特。吃多了肥肉肠胃也会像人一样膨胀。
第三任守门人变成了一只金毛。温顺华贵的皮毛。 守在门口。既不喧哗也不张扬。
可是开门的不再是原配。第一个和金毛打招呼的是第二任守门人。坐着县长的专车来的。
就在金毛打开大门的第三天,一辆车将金毛和它的主人都带走了。说起来金毛之前来过一个守门人,好多人都将此人忽略了。因为他只干了一个月就走了,但是是他开着车将他的主人带走的。那之后大门迎来了最后一个门卫:封条。
门前的草长成大树一样的强悍的时候。大门再次打开。物是人非,房屋破烂,被翻修的房子。房子的新主人自然是个朴素的人。
门口只留一个监视器。睁着眼睛看着街巷这条细细的河谷。
心门失守,家安在?
《小李回村》
一条消息在一天之内传遍了整个李家村,李家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小李后天就要回来了。小李给他爹李二爷的信中还提到了自己带了十头牛回来。十头牛,是村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拿得出的一笔巨大财富,至少在村里人的眼中是这样的。
第二天,村里的人就张罗着要去接小李,选了十几个精壮的汉子,由村里人称为“万事通”的李四带队。李四这个人,原本在城里做生意,折腾了几年,亏了本,于是又回村老老实实种地去了,不过在村里人看来,他也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了,村里哪家添了个洗衣机,哪家添了个电冰箱,都请他去教教怎么用,李四毕竟在城里呆过几年,对付这些家用电器还是绰绰有余的,一来二去就得了个“万事通”的外号。
第三天,十几来号人坐上乡里一天一班去城里的班车去了城里。到了城里,这十几号人犯难了,去哪儿接小李呢?小李在信中没有提啊。“万事通”一拍胸脯说:“我知道,他要带十头牛,肯定是空运,我们去机场接他。”于是十几号人坐上了去机场的快巴,一路上不断感叹,城里就是好啊,楼比村里的高,路也比村里的宽。不一会儿,机场到了,小城不大,机场也不大,每天来去的飞机不多,当天到的最后一趟是下午两点的,十几号人就在机场等,最开始来一两趟飞机的时候,还感叹这飞机真气派,可到最后一趟的时候,大家已经连头都不抬一下了。整整等了六个钟头,也没有看见小李的影子,更别提那十头牛了。“万事通”看着最后一趟飞机的人走光,脸抽了两下,一跺脚说:“他肯定是坐火车来的,火车也可以运牛。”于是又带着一群人去了火车站,又等了三个多钟头,眼见回乡的最后一趟班车就要走了,众人无奈,只好回村。回到村里,发现全村的人都在村口等着他们回来吃饭,站在村长旁边,那个背着双肩包个高个子年轻人,不就是小李吗?
“万事通”问小李:“你咋自己回来了,那十头牛呢?”小李拍了拍背后的包说:“都在这儿呢。”“万事通”:“这么小的包咋能装下十头牛呢?”小李说:“我带回来的都是装在试管里的胚胎,把它们放到咱们村母牛的肚子里,就能生出十头小牛来了。”“万事通”摸了摸头说:“这还真没有听说过。”村里人都笑了,还有几个在城里累了一天的人说李四是“狗屁不通。”“万事通”听见了,更加不好意思了。
小李一时间成为了村里人们谈论的热点,小李家的事被村里人翻来覆去提了不知多少遍。提到小李,就先得提李二爷,李二爷当年可是村里的第一能人,种地、养鱼样样都行,村里人现在还用着的那连着的三口井(第一口喝水,第二口洗菜,第三口洗衣)也是李二爷挖的。按说小李也本应子承父业当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不知李二爷就是一门心思地想送小李去读书,送小李读书花了家里不少钱,至今家里还没有盖新房子,李大爷也经常说他:“你再牛又怎么样,房子都还没盖起。”这句话等小李成了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李大爷才渐渐提得少了。
话说小李靠着这十头牛发家致富,没几年,李二爷家也盖了新房子,那房子的气派,不是别的人家比得上的。李大爷把这些看在眼里,心中也痒痒,找到了小李说:“侄子啊,当年你读书的时候,大伯也帮过你家的忙,你是不是也帮大伯弄几头牛来养养。”村里人一听,都去找小李帮忙,小李也全部答应了下来。
这几年村里家家户户都养了牛,每家都赚了不少钱,村里人衣服越穿越好了,走起路来腰板也直了,可就是村子里的空气质量不行了。家家户户都养牛,而且养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那产生的牛粪也不是一点,这牛粪,搁在以前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肥料,可现在大家都养牛去了,还有谁种地呢。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大家都希望水上李能出个主意。小李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小李去城里跑了一趟,过了几天,村里人惊讶地看到从城里运来了几个大罐子,原来水上李打算在村里建一个沼气池。几个月之后,沼气池建起来了。沼气池不仅解决了污染的问题,还让家家户户都用上了便宜的沼气。村里的人都夸小李有本事。
小李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听说已经有好几户人家向他家提亲了呢。
《写小学作文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位于李家沱小区,那是一个景色优美、生机勃勃的校园。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小巧玲珑的假山。假山造型奇特,山顶上有两座亭子,仿佛正在等待游客进去休息。半山腰上有一座别致的宝塔,好像塔子山公园里的那座九天楼。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时时能看见小鱼在快乐地做游戏。假山前面摆放着一盆盆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鲜花,在春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
在假山后面是一幢橙蓝相间的教学楼。每当上课铃一响,整个教学楼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不时又传出一阵阵读书声和老师讲课的声音。每当下课铃一响,整个学校就沸腾了起来,同学们的欢笑声、说话声、打闹声和唱歌声连成一片,就像一支交响乐。
穿过大厅,红绿相间的操场出现在眼前。红色的是跑道,绿色的是草地。前边主席台的两侧是桂花树,每年八、九月份,桂花树就会开花,扑鼻的花香真是让人陶醉,操场四周种满了绿色植物,仿佛给操场镶上了一条绿色的花边。最引人注目的是右边的绿廊,每到春天,枝头会长出嫩绿的叶子,青翠欲滴。而到四、五月份,枝头会开出一串串白色的花来,散发出一阵阵醉人的香味。绿廊里的葡萄架每到九、十月份,就会结出一串串好吃的葡萄。这里是我们最喜欢玩耍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一个景色优美、生机勃勃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看到学生笑,我最快乐。”》
李家和只是个年轻的鲜埠乡中学校长。
鲜埠是湖南省桃江县回族同胞聚居的贫困乡,闭塞,落后,很穷。鲜埠最需要什么?需要一个“富”字。怎么才能“富”?靠科学,靠知识,要有人才。看得见的是要有一个好学校,鲜埠人对这些越明白,也就越敬佩李家和。
“房子烂又歪,教师不想来,质量连年下降,学生退学转学成灾。”前些年,就在鲜埠回族乡中学一片破败的时候,回族青年李家和站了出来:“我来当校长!”那嗓门好高。
李家和30多岁,五短身材,鼻子上架着一付蛮厚的酒瓶子底。1970年乡民们送他去读大学,读完大学又回到鲜埠这不通汽车的穷旮旯,给回民的孩子当老师。那时,乡民们说:李家和这小子好仁义,喝了洋墨水,没有忘记泥巴里的根。白天,李家和背着宣传材料到处张贴。他把办好学校的誓言、打算和措施告诉每一个人,让大家支持他,也让大家监督他——李家和说到做到。他跑到乡政府广播站搞讲座:鲜埠要脱贫,教育要先行。人的素质好,幸福就来了。一连讲了10个晚上。而后,他又去和老师们交心,为老师们的困难去东奔西跑。不久,大家就与李家和合成了一条心。
李家和没有寒暑假。他煞费苦心地走访教师、学生和家长,并一点一点地积蓄力量,自己动手改变校园面貌。老师、学生和家长也学着李家和的样,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就这不懈的努力中,校园一天天变得漂亮起来。几年后,1000多平方米的新教学楼终于立起来了;20多米高的自来水塔也立起来了;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也一一建起来了。物质条件的改善,使学校增强了凝聚力,进而带来了教育质量的逐年提高,渐渐地转学、退学的学生又回来了,鲜埠回族乡中学一步一步地跃上了新台阶。
1990年,国家民委授予李家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有人问他:“你什么时候最快乐?”李家和说:“看到学生笑,我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