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都不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5:48:27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作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作文范文
导读:《一个都不能少》根据施祥生的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张艺谋执导,魏敏芝、张慧科、田正达、白玫主演的剧情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作文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
穷不能穷教育,教育能够把前人的光辉伟迹,孕育后代年轻的心灵,传递精神的食粮;教育能够融解孩子冰冷的心,化作温暖的传感器,传递热情的火把;教育能够让绝望的生命,在漫无目的路上,找到生命的希望与归宿!
教育,人们对你是永无止境的呼唤!今夜的星空带有一丝丝的忧愁,我彻夜难眠,窗外飘来冷冷的寒风,更令我思绪万千。这一切一切,都只因我今晚观看了《一个都不能少》的遐想,它发人深思,它更是农村教育给人们的警鸣钟,告诉我们农村教育的落后,需要国家的关注,社会的关心,热心人士的援助。
在《一个都不能少》的感人事迹里,讲述了贫穷的水泉小学,一个只有13岁名叫魏敏芝的小女孩,在高老师留下一句话:“这28个孩子我交给你,到我回来,一个都不能少”后,于是在代课的20多天里,坚持看管好每一个学生。学生们就在一间破旧的、文具少的教室里上课。因为穷要到城里打工,还是要被带走去培养成长跑运动员,年纪轻轻的魏老师决定无论怎么千辛万苦都要把他们找回来。
当你看到这一幕,你又会联想到什么呢?静静沉思,不难发现这一切都是农村教育条件的缺乏所引发的。用我们的眼睛到落后的农村去“旅行”一番,就会在一些地方发现许多“奇迹”,这急需要我们去解决。农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某些农村地区连“无危房,有课桌,有凳子”的意识观念都没有,更谈不上一间正式的教室了,就好像《一个都不能少》里连粉笔都少同样的缺乏;农村教师队伍的弱小,虽然有逐渐强大的趋势,但仍不足,根本没有一个稳定的教师队伍结构,传授知识的渠道就有所阻碍了,就犹如《一个都不能少》里只有一个小学文化水平的小女孩做老师;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每年在提高,但并不重视教育事业,意识不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如何去改善农村教育的问题,就有待你与我思考?
要改变一个环境,需要从各方面进行。物质是基础,首先向农村投入足够的资金,至少保证孩子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扩大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孩子能够学到多少知识,老师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们总会成为孩子的模范者;精神同样重要,要改变农民的陈旧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当然,要改变就要有所坚持。要改善农村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曾经的岁月书写了某些农村教师的青春,青春易逝,唯有不变的是教育真情。农村教师用丰富的人生履历,让艰难求学的孩子在他们身上找到生命的光环。他们坚信坚强的人不会被生活的困苦所羁绊,切好相反,它将成为前进的动力。我们歌颂曾经在农村教育默默付出耕耘的教师,你们对教育事业的热血,将洒在每一个农村教育的基地,滋润代代农村孩子的心田。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斗志的心。农村教育的警鸣钟敲醒了时代的步伐,让更多的人关注教育事业。给农村的孩子一个求学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片在蓝天下书写人生的天地。让前人的伟迹延续下去,让求学的热情传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更让“迷途的羔羊”找到生命的归宿。
夜深人静,我安然入睡了,我仿佛看到了蓝天下迷人的闪烁星光,向我吹来的是暖暖的微风,温暖着我,这一切只因我生活在一个书香洋溢的校园里,顺着生命的航,向我的港湾前行……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二)
今天上午,我们班又迎来了难得的看电影的课,还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组织的,因为只有他才有可能带我们看电影,其他的老师根本免谈,今天看的.电影名称叫《一个都不能少》。
这场电影讲的是农村的一所小学里发生的事,这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理所当然也只有一位老师,他姓高。一天,高老师的母亲生病了,他想回家去照顾他母亲,找了个代课老师,姓魏。高老师把一切事项告诉魏老师后就回老家去了。他们那的学习是每天抄一篇课文,高老师回去26天,交个魏老师26根粉笔说:“每天最多用一根粉笔,不够自己想办法。”
高老师走了,魏老师在第一天抄了一篇课文让同学们抄,大家都说不会,魏老师硬要大家抄,说:“没抄完不许回家。”看到这,我觉得魏老师蛮不讲理,学生不会硬要让学生抄,但她也是遵从高老师的意思,让同学们抄而已。这时,我想起以前自己也遇到像电影里学生同样的事,我不禁对这群学生产生同情之心。
农村的孩子很多都是家里穷,导致不能上学,这所学校就有一个学生叫张慧科的因家里穷,上不了学,于是跟别人到城里打临时工,魏老师知道后,便想进城把张慧科找回来,因为原本高老师有交代说在他回来前不能少学生。前几天县里来把一个擅长跑步的女学生招过去了,学校已经少了个学生,如今张慧科又不见了,高老师回来怎么向他交代啊?于是魏老师决定进城把张慧科找回来。在学生们的计算后,高老师的来回车票费一共要20元,他们去村里帮忙般砖头,等赚到20块后得知一张车票就要20元钱,于是他们准备混车过去,但到了半路被识破,被赶下了车,于是,魏老师便步行进城。这时,我被她的这种坚强的毅力所感动,也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不再认为她蛮不讲理了。进了城,到了张慧科住的地方,得知张慧科早在车站丢失了,她便叫那个和张慧科一起进城的人和她一起去找,看到魏老师这种精神,我感动得差点流下眼泪。这时,我知道老师平时辛辛苦苦地备课、上课、改作业,有时还有私事,就因为我们的一点点错事而使老师生气,这非常不应该。
还有,我最难忘的也是最感人的一幕是:魏老师为了求电视台台长替她登广告,在电视台门口一个人一个人问,看是不是台长,每个从电视台出来的她都问,饿的时候路边自来水喝几口就当吃了一顿,甚至在路边滩吃别人吃剩的面条,晚上不是睡在车站的椅子上就是睡在路边,天亮了又继续在电视台门口问。这件事被电视台台长知道了,台长非常感动,不但免费替她登广告,还让电视台访问她,使她在短短的时间内便找到张慧科。
看带台长愿意免费替魏老师登广告时,我心里又激动又高兴,心里直称赞那个电视台台长;当找到张慧科时,我心里异常高兴到想:真是太好了,老天有眼。当然,电影里除了感动的情节外,让人开怀大笑的也有,让人愤怒的也有……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作文范文】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作文》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作文
导语:《一个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导演张艺谋拍摄。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作文一
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反映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剧中讲的是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年仅十三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她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但她毫无教学经验,不但不知如何教起,甚至受到学生的欺负。但她给校长的保证是,她会在原老师回来后把班级交还给她,“一个学生都不会少”。当班上一名学生因家计困难而必须放弃学业到城市中打工,这名代课老师想起她“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费尽千辛万苦要将他找回。她没有钱,没有社会资源,却必须在复杂的大城市中找寻一名小孩。尤其是当小魏老师面对着镜头,流着泪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小魏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如果换在我们这儿,她应该上小学六年级。但为了那五十块钱的代课金,为了多地老师说的“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尽艰辛。
为了能筹集到去县城的车费,她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多地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小魏代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三十多名学生,这也能算学校?难怪同学们会发出惊讶的声音。这那像我们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那儿的条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师连粉笔头也舍不得丢掉,为了挣钱,象张巧珍小学还没毕业就得进城打工。想想我们有好多同学平时却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真是不应该。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 ,文具那么少 ,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 不知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更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影片最后,水泉小学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条件有了明显的好转,张巧珍这只“小鸟”也已经归林,重新回到了学校。但全国象水泉小学这样的学校肯定还有许多,象张巧珍这样的学生一定为数不少。想到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不幸的同龄人,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想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同龄人,把零花钱节约下来献给希望工程,就会使更多的象“张慧科”这样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
剧中的魏老师对学生那么好,我们的凌老师对我们也一样的好,同学生病了老师会去关心同学,为同学补课。同学犯错误了,老师会耐心地批评教育,帮助同学改正错误。老师这样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作文二
今天早上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的情节甚是感人,里面的情节甚是感人,我不禁为那个执着的小魏老师而感动,一个也只有小学文化的临时代课老师,教只比她小不了几岁的学生,她自已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却能为了寻找那个辍学的学生,从乡下走到城里,表现的那么坚定、执着、顽强。就在小魏老师在电视台演播室把镜头当成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时,她哭了,我也哭了。
她哭着说:“张慧科,你去哪了……我找了你三天了……我都急死了,……你知道吗?……。”,电影里那幼稚、焦急而真情的声音震撼了我的心,我泪流满面,这也引起我的思索。或许在她的眼里诚信是为人最重要的品质,为了遵守对高老师的承诺,她竭力的保持着集体的完整,不让学生去县城上学,把辍学的学生追回,所以同学们爱她,当同学们分喝那两瓶3元钱的汽水,他们都想到了小魏老师,都异口同声地说要给老师喝。
当小魏老师做了好多徒劳而得不到结果的事,我们往往认为她很傻,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傻有时候就是崇高。
小魏老师恰恰是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出了名的老师范跑跑鲜明的对照,地震来临时,范跑跑这个北大毕业的`高级老师,不顾一切的丢下学生就往外冲,跑到操场,一群不知所措的学生的生死在他眼里什么少不少,他一点也不在乎,况且还厚脸无耻地在博客上炫耀“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范跑跑成名了,他没有责任心和羞耻感造就了一个北大学生的无耻和缺德。与之相反,小魏老师为学生着想,在关键时刻,显现出一个乡村老师的朴实、可爱和真诚。
一个人都不能少,其实不能少的是一种心灵的纯净。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作文三
《一个都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内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一矛盾的变化逐步表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难道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面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理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作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学生作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学生作文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英语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not one less》,老师讲译成中文叫《一个都不能少》。当时读了感觉挺感动的,但故事主人公叫谁却忘记了。许多年后的今天,在网上看央视崔永元主持的节目《小崔说事》采访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代课教师魏敏芝的扮演者魏敏芝后,才在网上找到该电影又看了几遍。就电影的故事情节及拍摄效果方面,我一无所知更不敢做任何的评价,但就几个特别的镜头对我颇有感触,下面具体谈谈我的感受。
“说说城里有什么好的?”“城里有摆这摆那的,比这里好多了。”主演之一的张慧科在接受采访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还充满着笑容。“城里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就是我去要饭,印象最深。”当他说这句话时一脸的凝重表情。“城里留给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我去要饭,印象最深”,这就是美丽的城市留给一个第一次进城的农村孩子最深的'印象,不知道那种感觉会在他心里停留多久?同样作为偏远山村长大的我,从整个电影中不知一次的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汽车售票员、电视台台上、电视台接待员、饭店老板……我时常在想,如果张慧科碰不到饭店老板,魏敏芝遇不到那么好的电视台台长,故事将会怎样发展?虽然是电影不乏虚构的成分,但我却感同深受。(www.fwsIr.com)同样,当来自农村的魏敏芝(演员)谈到她当时的学生现在的状况时说在照顾孩子。是的,她们的人生早就是被命运安排好的,长到一定的年龄便早早结婚生子,照顾孩子,干繁重的家务活,残酷的现实绑架了她的理想。
在农村,直到今天,此现象还普遍存在,生活的压力使孩子们早早便辍学打工,没有接受更多教育的机会,没有用以生计的一技之能,只能用体力换取一点少的可怜的血汗钱。特别是男孩子,现实更加残酷。他们生存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放牛——换钱——娶老婆——生孩子——再放牛”成功转型到“打工——挣钱娶老婆——生孩子——打工”,也算是与时俱进吧!由于没有接受更多的教育,她们的思想得不到更高的提升,认识还停留在很早以前,没有理想,安于现状,更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长远事业。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徘徊于城市边缘的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享受到和城市人同样的待遇,干着最脏最重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城市留给他们最深的同印象是“我要去要饭”有何差别呢?
社会在发展,人总是会变的。但愿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关注农民工、留守儿童的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能改变当前许多农村的生活面貌。给她们美好的生活,有朝一日城市留给他们的印象是城市美好的、现代化的场景,不在是“我要去要饭”!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学生作文】
《任何事都不能轻言放弃-《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00字》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莫过于是无壳鸡蛋孵化实验了。
看到这个实验名,是谁都会大吃一惊吧,无壳的鸡蛋怎么可能孵化?不然母鸡生鸡蛋时还要蛋壳干嘛?其实不然,只需要用保鲜膜替代即可,但说着容易,实则异常困难,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节目中的王源哥哥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撕下一块保鲜膜,将膜放在鸡蛋上用力扯,但不能扯破,让膜基本呈鸡蛋状,并且浇上抑菌水,防止细菌滋生。接着,他将乳酸钙和蒸馏水倒入膜内。然后,便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将已经孵化了两天的鸡蛋打开并将蛋清和蛋黄毫发无损地倒入保鲜膜内。由于鸡蛋已经孵化了两天,异常脆弱,很难打开。只见他快速且用力地打开鸡蛋,让蛋内部进入膜中,可就在这时,悲剧发生了,掉进保鲜膜的蛋黄分裂了!这也就意味着一只未成形的小鸡的死亡,实验的失败,以及之前的努力白费了,这时,不管是谁都会沮丧吧,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始准备下一次实验,结果还是失败,再试一次,还是失败,再试,失败……终于,在第四次尝试中,他成功了,全场都为其欢呼,我的心也沸腾了。
这次的实验,让我想起了一年前的我和那时的“瓶子吃鸡蛋”实验。当时,学校开展了一个科学小实验活动,于是,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我也不例外。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准备实验材料并开始实验,可意想不到的是,我在实验的第一步就遇到了难题,“怎么才能让火在瓶子里长时间燃烧呢?”我苦思冥想,试了各种方法,糟蹋了一个个鸡蛋,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我渐渐的得出了一个方法:在瓶内加入酒精,再将火柴丢进去即可。就在这时,我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瓶口太小。于是我又得重新寻找材料……经过一晚上的失败与努力,鸡蛋终于如理论所言“扑通”一声掉进比它要小很多的瓶子里。这时我的心里像绽开了一朵花,有种说不出的兴奋,也许这就是胜利的喜悦吧!
这两场实验告诉我:任何事都不能轻言放弃,坚持下去,说不定在不远的未来,胜利在向你招手呢!这时你如果放弃了,将辜负多少人对你的希望?,所以,加油努力吧!
《无私奉献的精神,任何时代都不能缺-《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800字》
2019年10月1日,这一天,全国普天同庆。70周年阅兵式,让无数伴随着祖国经历风风雨雨的老前辈们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我也体会到了祖国的强大和革命的艰辛。激动与兴奋交替着的心情还没平定下来,下午又和妈妈去看了一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七个故事,它们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
最让我感动的是《前夜》,它讲的是为保证国旗能于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顺利升起,在前一夜所发生的故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被委以重任的工程师林治远,用材料做了一个缩小三分之一的模型旗杆用以检测。正在测试的时候,稳定五星红旗的阻断球珠竟然坏了,原来是球生锈。可是,所有的材料都已经用完,在这情急之下,林治远的助手爬上屋顶,用广播向乡亲们求助,希望能找到材料。不一会儿,乡亲们接二连三地走来,手里拿着自己珍贵的物品,这一幕感动了我!那个年代,物资稀缺,但乡亲们都把自己家里的“宝贝”送来了,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还有,在《北京你好》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乐观开朗,始终有着一颗童心的出租车司机张北京,他和那个讲四川话的小男孩之间的故事。这俩人因为一张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入场门票,而展开了一场有趣又富有爱心的争夺,最终,张师傅把门票送给了小男孩。当我们知道小男孩是想亲自到会场里摸一摸自己爸爸设计的奥运会栏杆,而他的爸爸却又死在了汶川大地震中时……所有的人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继而又为张师傅鼓掌,我也因此感动得流泪。
电影看完了,可所有的情节还在我的脑海里,《相遇》中那些默默无闻的核研究工作者;《夺冠》中那些为国争光的排球女运动员们;《回归》中那位升旗手为了准确无误一秒也不能差地升起国旗;《白昼流星》中那句“我们都是回乡的人”;《护航》中勇敢不服输的飞行员,都让我很振奋。无私奉献的精神贯穿了《我和我的祖国》,这是任何时代都缺少不了的精神。
新中国70年,历经艰难险阻,走到今天取得震撼世界的巨大成就,没有无数先辈的无私奉献,哪有舒适的今天!我在心里暗自发誓:学习先辈,向他们一样去捍卫祖国的荣耀;勤奋学习,带着自信迈进祖国的未来!
《接力赛》
运动会中,少了什么都不能少了接力赛,因为接力赛最能体现团队协作精神,也最能体现所谓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少了它,运动会就不完整。
作为压台大戏,接力赛在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中,总是最后一个项目。而今年,我也首次参加了这个高度刺激的项目。并且跑的还是第一棒。
当60米、100米这些个人项目结束后,终于轮到4x100四人接力赛,五个班的运动小将们来到了跑道上,个个摩拳擦掌,充满斗志,暗暗较劲,希望以无形之中释放杀气来压制对方。
随着发令员的一声枪响,跑第一棒的我们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这气势不输于奥运会上的运动健将,后面的同学不断地给我们加油鼓气,他们扯着嗓门大喊!“加油!加油!加油!冲呀,你们是最牛的!”
每个人都悬着一颗心注视着运动员们,接力赛最最忌讳的就是掉棒,大家最担心的也是掉棒。因为只要掉棒,场上的局面就会立刻被扭转,耽误时间还不算,最重要的是影响了士气。一旦士气落下去了,再提上来就难了。
场上局面越来越激烈,不断有人被超越,一棒接一棒,传递得越发快,我跑完后在一旁休息,为他们祈祷着:可千万别掉棒!千万别掉!
这时,我们班的一名运动员在交接棒时手一个不稳,“啪嗒”,棒掉了。我的心顿时揪成了一团,最坏的情况出现了。我简直不敢继续看下去,这时,排在后面的一名队员一个箭步冲上前,拔腿就跑,成功挽回了局面,并拉回了一段距离。让人心跳加速的时刻终于来了:最后一棒!我们班和隔壁班的运动员几乎是肩并肩地在跑,真是太刺激了!我不禁闭上了眼。
胜负就不用我说了,总之,我每每看到墙上的那张代表荣誉的奖状,就会想起“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但他带给我的影响必将一直持续下去。
《有魔力的国庆节》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大清早,我就被这满含深情的歌声从梦里唤醒,还听见楼下敲锣打鼓的声音。突然,我觉得今天的气氛有些与众不同,感觉空气中弥漫着许多兴奋的“跳跳糖”。呀!今天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72岁的生日!我恍然回过神来!
无巧不成书,刚洗漱完,我叔叔来到我们家。他充满诱惑又神秘地对我说:“咱们今天去感受一下国庆节的魔力吧?”“啊!什么魔力?”我惊讶道。于是,好奇的国庆之旅拉开了序幕。
我们乘车时,看见马路两边,红旗早已经跑到了灯杆上,高高地迎风飘扬。车到广场,从车里眺望,广场上人山人海,鲜红的国旗,正欢迎着大家的到来,金黄色的五星像有魔法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好像在说:“我最闪亮!”熙熙攘攘的人流,几乎都面带笑容地握着一面小国旗!广场的花坛边,在堆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上挂着“欢度国庆”四个字,好多人都在那里拍照留念,广场的天空似乎魔法般变成了红色。
走进一个商场,又听到了那首熟悉的“我和我的祖国……”每个商铺也有国庆的装扮,连商家的叫卖声里都有“国庆节有活动……大优惠……”一个水果摊非常引人注目,摊主用水果做成了红旗。国庆节的气氛真是无处不在啊!
来到影院,看了国庆献礼电影《长津湖》,影厅里座无虚席。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要去守护酷寒的长津湖,结局是在饥寒交迫中活活被冻成了冰雕,但依然保持着进攻的姿势。这个电影告诉我们: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无数的无名英雄用生命、用钢铁一般的毅力换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
从马路边、广场上、商铺摊、电影院,以及从新闻里都了解到全国人民、全世界华人华侨都在不约而同地庆祝国庆节,在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国庆节像有魔力一样,牵动着中国人的心!把整个中国变成了红色的风景线!
《编毛线叶子》
受疫情的影响我们都不能上课以及外出,今天我在手机上看新闻时无意间看到一个短视频,是一个做编织毛线饰品的,看第一眼我就很喜欢,我心血来潮,打算自已跟着视频做做看,妈妈正好也在边上,说:“来,我们一起来做吧!”
首先把合适的毛线找出来,再找一个钥匙圈,一把剪刀,我们就开始动手啦!先剪两根十厘米长的线条,先固定在钥匙圈上,然后剪两边的叶片,叶片是用一根一根毛线编的,剪了大概40根左右,叶片是要对折编织上去的,也是剪十厘米长一根.左右两边是一左一右的依次穿线,大概15分钟,这还是部份完工。
最难的就是这一步了,两边织好的叶片,也就是每一根毛线都要拆散打毛,这不是一个小工程。因为视频里看上去很简单的拆散方式,我们还差一把刷毛刷子,家里没有刷子,我们就只能用手一根一根拆(一根毛线是四股拧成的),再慢慢的打毛。
不知不觉25分钟过去了,看似简单的视频怎么自已动手做就这么慢啊!我有点不耐烦了,都不想做了,一旁的妈妈看了看我说:“儿子,做事情不能三分热度,不能一遇到难处就退缩,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到底,坚持才有收获。”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埋头开干,又坚持了10来分钟终于把线全部拆完,打毛完工。
最后修剪一下,剪成叶片的形状就OK啦!真漂亮,成品出来后我有说不出来的成就感,妈妈看了也很开心。“儿子真棒!”
这次小手工,我不光学了一个手艺,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坚持下来的成就感是很自豪的,不努力的人是没这触感的。
《一个都不能少》
【月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每年春节期间,随着数以万计的进城务工、创业的农民带着家人回老家过年,不少城市流动人口大幅减少,出租车难觅踪影,快递业务停摆,卖菜摊担基本消失,许多小饭店、小商店、小理发店关门。
材料二:各种建筑工地,农民工是主流;各地环卫工人,农民占多数;各级各类学校的保安大叔、保洁阿姨、食堂大师傅,大多是农民。
材料三: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习近平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材料四:农村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撂荒现象普遍,麻将赌博泛滥,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留守儿童妇女数量庞大,“空心化”现象多有存在。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联想与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章选读】
一个都不能少
1601班 李奕辉
指导教师:刘小莉
《尚书·大禹谟》有云,国家大计,在于“正德,利用,厚生”,国家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每个人力量的积累,在这条迈向大同而治,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城镇与乡村,市民与农民,我们一个人都不能少!
正如那句流行语,城里的王局,张Sir,Cindy,一到过年就全变成了村口的铁蛋,大柱和翠花。诙谐的语言背后,暗示的不仅是乡村人口的基数庞大,更体现的是乡村与城市之间不再泾渭分明。改革的春风无处不及,发展的脚步时刻不停,我们欣喜地看到城乡对话更加频繁,更应注重解决农村现有问题,促进其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中国之梦。
“正德”是乡村发展与富强的基础,促进乡村发展,首先在“正德”。意识形态是民族之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人民终究会陷入泥沼。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农村之富,也看见了农村之殇。从住房问题到家庭问题,从社会风气到文化风气,因小失大,因利得祸的例子数见不鲜,屡见报端,而其中绝大部分都与思想或腐化或畸形有关,不得不敲响警钟。我们应加强对农村的关注,更要切实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去,用正确思想去引领乡村发展。
从物质角度来看,“利用”是发展之基。只有老百姓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足,才能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发展的力量。四十多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喜获丰收,才有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十多年前,“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村民喜领年终分红奖金,才有了农村股份制的流行;近年来,正是精准扶贫的推动,日夜扶持的感动,才有了农民不竭的动力。富裕不应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应是我们共同的帮扶。
“利用”,更要善用。“厚生”则是农村发展的催化剂。泽厚民生,福及大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生活不应有乡村的缺席。乡村是“家园”,不是“故园”,就应让乡村传统文化复苏,如外来文化融合成功。正如今年春晚那竹海飘香,渗透着红色情怀的井冈山,也正如那茶林云集的聚集的云南普洱,那水草丰美的江南草原城步,那藏有百味小吃的顺德小城,还有那临高山而建,傍清水而居的各地小村镇……注重自身文化的发掘就是对故乡最大的崇敬。
“正德,利用,厚生”原是形容建筑之功能,而国家的强盛繁荣之景,何尝不是须弥座上的九重宫阙?注重乡村建设,就是在加固基础,只有“起于垒土”的谦虚,耐心与兼济的博大胸怀,才会有这个时代最高的“建筑”!我们每个人都在同一屋檐下,共命运,同呼吸,岂不乐哉?
《一个都不能少》
【月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每年春节期间,随着数以万计的进城务工、创业的农民带着家人回老家过年,不少城市流动人口大幅减少,出租车难觅踪影,快递业务停摆,卖菜摊担基本消失,许多小饭店、小商店、小理发店关门。
材料二:各种建筑工地,农民工是主流;各地环卫工人,农民占多数;各级各类学校的保安大叔、保洁阿姨、食堂大师傅,大多是农民。
材料三: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习近平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材料四:农村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撂荒现象普遍,麻将赌博泛滥,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留守儿童妇女数量庞大,“空心化”现象多有存在。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联想与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章选读】
一个都不能少
1601班 李奕辉
指导教师:刘小莉
《尚书·大禹谟》有云,国家大计,在于“正德,利用,厚生”,国家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每个人力量的积累,在这条迈向大同而治,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城镇与乡村,市民与农民,我们一个人都不能少!
正如那句流行语,城里的王局,张Sir,Cindy,一到过年就全变成了村口的铁蛋,大柱和翠花。诙谐的语言背后,暗示的不仅是乡村人口的基数庞大,更体现的是乡村与城市之间不再泾渭分明。改革的春风无处不及,发展的脚步时刻不停,我们欣喜地看到城乡对话更加频繁,更应注重解决农村现有问题,促进其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中国之梦。
“正德”是乡村发展与富强的基础,促进乡村发展,首先在“正德”。意识形态是民族之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人民终究会陷入泥沼。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农村之富,也看见了农村之殇。从住房问题到家庭问题,从社会风气到文化风气,因小失大,因利得祸的例子数见不鲜,屡见报端,而其中绝大部分都与思想或腐化或畸形有关,不得不敲响警钟。我们应加强对农村的关注,更要切实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去,用正确思想去引领乡村发展。
从物质角度来看,“利用”是发展之基。只有老百姓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足,才能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发展的力量。四十多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喜获丰收,才有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十多年前,“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村民喜领年终分红奖金,才有了农村股份制的流行;近年来,正是精准扶贫的推动,日夜扶持的感动,才有了农民不竭的动力。富裕不应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应是我们共同的帮扶。
“利用”,更要善用。“厚生”则是农村发展的催化剂。泽厚民生,福及大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生活不应有乡村的缺席。乡村是“家园”,不是“故园”,就应让乡村传统文化复苏,如外来文化融合成功。正如今年春晚那竹海飘香,渗透着红色情怀的井冈山,也正如那茶林云集的聚集的云南普洱,那水草丰美的江南草原城步,那藏有百味小吃的顺德小城,还有那临高山而建,傍清水而居的各地小村镇……注重自身文化的发掘就是对故乡最大的崇敬。
“正德,利用,厚生”原是形容建筑之功能,而国家的强盛繁荣之景,何尝不是须弥座上的九重宫阙?注重乡村建设,就是在加固基础,只有“起于垒土”的谦虚,耐心与兼济的博大胸怀,才会有这个时代最高的“建筑”!我们每个人都在同一屋檐下,共命运,同呼吸,岂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