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历史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9-18 21:48:44
《九三阅兵仪式观后感2篇》
1、八十礼炮鸣历史 钢铁长城展荣光
衡阳县实验学校2308班唐磊
二零二五年九月三日的秋阳,像一层薄金敷在天安门的红墙上。电视屏幕里,五星红旗缓缓舒展,风似乎被这庄严定格,连时光都慢了几分——这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清晨,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荣光,在秋光里静静相拥。
八十响礼炮破空而来,轰鸣声不是突兀的震荡,倒像是从时光深处漫来的潮水。每一声都裹着十四年抗战的烟尘:是课本里战士军装下奔涌的热血,是“还我河山”标语在风中漾开的褶皱,是“保卫华北,保卫黄河”的铿锵誓言,是废墟之上悄然绽放的第一朵春芽。恍惚间懂得,和平从不是静默的词语,而是这声声回响里,先辈用生命焐热的人间烟火,是跨越时空的守护与传承。
徒步方队踏响大地时,阳光恰好落在他们的肩章上,折射出耀眼的光。那步伐从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无数个“向前”的信念紧紧叠合:陆军方队的眼神里,藏着太行山的凛冽长风;海军方队的白军装,映着南海碧波的粼粼波光;网络空间部队的装备闪着细碎微光,仿佛把星河的璀璨织进了迷彩。屏幕那头的他们,宛如一幅活着的画卷,每一笔线条、每一寸姿态,都写满“守护”二字,让人心底涌起莫名的安心。
装备方队驶过广场,空气里似飘着科技的微光。新型无人机掠过天际,留下的轨迹是写给天空的诗行;99A主战坦克如钢铁巨兽般缓缓前行,坚硬的履带碾过地面,仿佛在诉说着捍卫国土的坚定决心;东风-61导弹车气势如虹,那修长的身躯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这些装备不仅是冰冷的钢铁,更是科技与智慧的结晶,它们共同化作守护这片土地的温度,化作大国重器的坚实臂膀,化作捍卫民族尊严的雷霆之力。
空中梯队划破长空,秋空澄澈如一块蓝玉。歼-35A、运-20的银翼掠过天安门上空,轰鸣声不是喧嚣,而是献给蓝天的赞歌,是对这片苍穹的庄严承诺。战机远去的方向,云絮轻柔飘散,忽然忆起“少年强则国强”的话语——原来“强国”从不是遥远的口号,是战机掠过的优美弧线,是老兵眼中期盼的目光,是每一代人心底生长的责任与担当。
二零二五年的这个秋天,记住的不只是震撼的画面,更是礼炮与秋光共舞的温柔,银翼与红旗同辉的壮阔,还有心底那份悄然立下的约定——带着先辈的期盼,把这盛世荣光,续写得更加绵长。
指导老师:聂超凤
2、铁流映初心 荣光照山河
衡阳县实验学校2308班 简妮
屏幕里礼炮轰鸣响彻云霄,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九三阅兵的画面瞬间将我拉进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当徒步方队以铿锵的步伐踏过天安门广场时,每一步都像踩在时间的刻度上,既是对过往的致敬,也是对当下的宣告。
“向右看!”一声号令,将士们目光如炬,动作整齐划一。护旗方队中,老兵们胸前的勋章闪着星光,那是烽火岁月里用热血铸就的荣耀。他们曾在枪林弹雨中守卫家国,如今虽已白发苍苍,眼神里却依旧藏着不屈的锋芒。看着他们,我忽然懂得,阅兵不只是对国防发展的检阅,更是对英雄的铭记——正是无数先辈的前赴后继,才换来如今的山河无恙。
装备方队驶来的那一刻,我心中满是震撼。从精密的导弹到先进的战机,每一件武器都凝聚着中国科技的力量。这不是炫耀武力,而是传递底气:我们有能力捍卫和平,有实力守护家园!当空中梯队在天际划出绚丽的轨迹,轰鸣声中仿佛奏响了新时代的乐章,我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早已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自豪。
整场阅兵,最触动我的不是宏大的场面 而是藏在细节里的温情——那是士兵们额角的汗水,是群众眼中的泪光,是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屏息与欢呼。这让我明白,和平从不是理所应当,强大也不是一蹴而就。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或许不用像先辈那样披荆斩棘,但必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认真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阅兵式落幕,但那份震撼与感动仍留在心底。它像一盏灯,照亮了历史的来时路,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我们铭记过去,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当下和平,我们见证了强大,不是为了骄傲自满,而是为了扛起更重的责任。吾愿以青春,护这盛世中华!这便是九三阅兵教给我的深刻道理。
指导老师:聂超凤
《九三阅兵仪式观后感2篇》
1、八十礼炮鸣历史 钢铁长城展荣光
衡阳县实验学校2308班唐磊
二零二五年九月三日的秋阳,像一层薄金敷在天安门的红墙上。电视屏幕里,五星红旗缓缓舒展,风似乎被这庄严定格,连时光都慢了几分——这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清晨,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荣光,在秋光里静静相拥。
八十响礼炮破空而来,轰鸣声不是突兀的震荡,倒像是从时光深处漫来的潮水。每一声都裹着十四年抗战的烟尘:是课本里战士军装下奔涌的热血,是“还我河山”标语在风中漾开的褶皱,是“保卫华北,保卫黄河”的铿锵誓言,是废墟之上悄然绽放的第一朵春芽。恍惚间懂得,和平从不是静默的词语,而是这声声回响里,先辈用生命焐热的人间烟火,是跨越时空的守护与传承。
徒步方队踏响大地时,阳光恰好落在他们的肩章上,折射出耀眼的光。那步伐从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无数个“向前”的信念紧紧叠合:陆军方队的眼神里,藏着太行山的凛冽长风;海军方队的白军装,映着南海碧波的粼粼波光;网络空间部队的装备闪着细碎微光,仿佛把星河的璀璨织进了迷彩。屏幕那头的他们,宛如一幅活着的画卷,每一笔线条、每一寸姿态,都写满“守护”二字,让人心底涌起莫名的安心。
装备方队驶过广场,空气里似飘着科技的微光。新型无人机掠过天际,留下的轨迹是写给天空的诗行;99A主战坦克如钢铁巨兽般缓缓前行,坚硬的履带碾过地面,仿佛在诉说着捍卫国土的坚定决心;东风-61导弹车气势如虹,那修长的身躯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这些装备不仅是冰冷的钢铁,更是科技与智慧的结晶,它们共同化作守护这片土地的温度,化作大国重器的坚实臂膀,化作捍卫民族尊严的雷霆之力。
空中梯队划破长空,秋空澄澈如一块蓝玉。歼-35A、运-20的银翼掠过天安门上空,轰鸣声不是喧嚣,而是献给蓝天的赞歌,是对这片苍穹的庄严承诺。战机远去的方向,云絮轻柔飘散,忽然忆起“少年强则国强”的话语——原来“强国”从不是遥远的口号,是战机掠过的优美弧线,是老兵眼中期盼的目光,是每一代人心底生长的责任与担当。
二零二五年的这个秋天,记住的不只是震撼的画面,更是礼炮与秋光共舞的温柔,银翼与红旗同辉的壮阔,还有心底那份悄然立下的约定——带着先辈的期盼,把这盛世荣光,续写得更加绵长。
指导老师:聂超凤
2、铁流映初心 荣光照山河
衡阳县实验学校2308班 简妮
屏幕里礼炮轰鸣响彻云霄,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九三阅兵的画面瞬间将我拉进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当徒步方队以铿锵的步伐踏过天安门广场时,每一步都像踩在时间的刻度上,既是对过往的致敬,也是对当下的宣告。
“向右看!”一声号令,将士们目光如炬,动作整齐划一。护旗方队中,老兵们胸前的勋章闪着星光,那是烽火岁月里用热血铸就的荣耀。他们曾在枪林弹雨中守卫家国,如今虽已白发苍苍,眼神里却依旧藏着不屈的锋芒。看着他们,我忽然懂得,阅兵不只是对国防发展的检阅,更是对英雄的铭记——正是无数先辈的前赴后继,才换来如今的山河无恙。
装备方队驶来的那一刻,我心中满是震撼。从精密的导弹到先进的战机,每一件武器都凝聚着中国科技的力量。这不是炫耀武力,而是传递底气:我们有能力捍卫和平,有实力守护家园!当空中梯队在天际划出绚丽的轨迹,轰鸣声中仿佛奏响了新时代的乐章,我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早已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自豪。
整场阅兵,最触动我的不是宏大的场面 而是藏在细节里的温情——那是士兵们额角的汗水,是群众眼中的泪光,是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屏息与欢呼。这让我明白,和平从不是理所应当,强大也不是一蹴而就。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或许不用像先辈那样披荆斩棘,但必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认真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阅兵式落幕,但那份震撼与感动仍留在心底。它像一盏灯,照亮了历史的来时路,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我们铭记过去,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当下和平,我们见证了强大,不是为了骄傲自满,而是为了扛起更重的责任。吾愿以青春,护这盛世中华!这便是九三阅兵教给我的深刻道理。
指导老师:聂超凤
《铭记历史,继往开来——9.3阅兵观后感》
2025年9月3日,全班同学一起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在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天安门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我心潮澎湃,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徒步方队整齐划一,铿鏘有力的脚步声仿佛敲击在我的心弦上。他们昂首挺胸,精神抖擞,脸上的神情威武庄严,尽显中国军人的风采。装备方队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一辆辆先进的坦克、导弹等武器装备缓缓驶过,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力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当飞机编队翱翔蓝天,五彩祥云在天空飘过时,我仿佛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和辉煌。
这次阅兵不仅是一场盛大的庆典,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它让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也让我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光明前景,激发了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让我们铭记历史,继往开来,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假如我是宁乡的四羊方尊》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文物从岁月的尘埃里苏醒,而我——宁乡四羊方尊,正是其中的一员。今天,就让我讲述我苏醒后的奇妙之旅。
回溯往昔,我被姜氏三兄弟从土地中唤醒,却险被古董商贩卖至海外。幸得湖南省政府发现并没收,又在抗日时期转移途中,被日军飞机炸成20块碎片。最终,在文物修复大师的手下重获新生,如今的我静静安放在博物馆里,可这一天,我再也按捺不住对世界的好奇,悄悄溜出了博物馆……
第一站,我奔向方特东方神画。坐上过山车的瞬间,风在耳畔呼啸,从高空跌落的失重感,我仿佛化作云端的飞鸟,在天地间自由翱翔。一路的尖叫,让我尘封已久的青铜心,变得充满活力与激情。
接着,我来到远近闻名的灰汤温泉。未等思索,我便纵身跃入温泉池中,顿时水花飞溅,游客们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着邀我合影,定格这意外的邂逅。温热的泉水包裹我的全身,让我从里到外的让我被暖意包围,不再冰冷。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当我正准备奔向写一个景点时,保安的话语让我恍然:
于是,我下定决心:继续留在博物馆,成为宁乡文化的“代言人”,让更多人透过我,看这座安宁之乡。
《西安之旅:触摸历史的脉搏》
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一直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今年暑假,妈妈终于带我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开启了一场难忘的旅行。
刚到西安,我们便马不停蹄地直奔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博物馆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导游带着我们前往1号坑,站在1号坑前,我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数以千计的兵马俑整齐排列,神态各异,仿佛一支纪律严明、随时准备出征的庞大军队。我仔细观察着每一个兵马俑,有的威武庄严,好似久经沙场的将军;有的面带微笑,透着几分和蔼;有的目光坚毅,展现出无畏的勇气。每一个都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简直就是一部凝固的史诗。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西安城墙。这座古老的城墙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巍峨耸立,仿佛一位沉默而坚定的守护者。在城墙上,我看到许多游客穿着汉服拍照留念,他们身姿优雅,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缓缓走来,为这座古城墙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洒金桥。街道上,各种美食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这里有羊肉泡馍、肉夹馍、凉皮等特色美食。其中,最好吃的当属肉夹馍,一大口咬下去,外皮酥脆,内馅喷香,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下,我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尤其是馆内的唐代壁画,色彩鲜艳夺目,线条流畅自然,让我对古代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西安之旅虽然短暂,但在这里,我触摸到了历史的脉络,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开时,我心里满是不舍,期待着下次与这座古都再次相逢。
《假如三星堆会说话》
我是青三星堆,身披历史的青色玉衣,守护着上万件珍贵的文物。我们,来自那遥远而神秘的几千年前,古老的铸造之路见证了我们的诞生。今天,就让我们的“同伴”为你们娓娓道来,讲述那几千年前的祭祀历史吧!
嗨,大家好!我是青铜版愤怒的小猪。别看我名字可爱,我可是来自于古老的蚕丛时代哦!“蚕丛及鱼”,听听,这句话是不是就告诉你们,我离你们有多远了呢?有趣的是,我的工匠们把我打造成了现代游戏中愤怒的小鸟里的绿猪形象,是不是很时尚?这不仅仅是个巧合,更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独运。早在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懂得用模具来制作我们了。像我这种小巧玲珑的物件,都是采用一次铸刻法,用土烧好模子,再注入青铜液,做好后一凿开,我就闪亮登场啦!
好啦,小猪我先聊到这儿,接下来,让我的好朋友青铜大力神像来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吧!
嘿,我是大力神像,可是祭祀中的大明星呢!我身兼数职:巫帅、族长和施法者。要证明这些可不难,首先,你看看我这身板,2米多高,十几二十公斤重,工匠们打造我可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再来看看我戴的这青铜神像面具,这可是权利的象征哦!还有这高高在上的凤冠,代表着我的高贵身份。那长袍飘飘的样子,更是每一个族群至高无上的巫师象征。我作为祭祀的使者,在祭祀中被恭敬地放在了青铜神树的身旁。虽然我手中可能遗失了一些神具,比如象牙、金杖、牙璋等,但这些都不重要。我,就是历史所有祭祀中高贵神位的代表。
说到祭祀,当然少不了我们这位青铜神树啦!
大家好,我是青铜神树,祭祀中必不可少的通天神物之一。我有着将近三米的高度,四多公斤的重量,可谓是庞然大物。细心的人会发现,我的树叶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小孔洞,你们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吗?没错,就是用来挂一些挂饰的。古人认为,金叶子和金片是能够用来与神明交流的“通讯器”,是他们最信任、最可靠的工具。
我们三星堆的文物啊,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和魅力。虽然我们曾经被岁月掩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但只要我们被历史的圣光普照,就一定能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芒!我们期待着与你们共同探索那古老而神秘的历史长河。
《登八达岭长城有感》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历史长河中永不熄灭的璀璨明珠。当我站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仰望着那蜿蜒盘旋于群山之巅的雄伟身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它宛如一条巨龙,穿越千年风雨,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每一砖每一石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先辈的智慧。
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那灰褐色的城墙仿佛一条巨龙,在翠绿的山峦间蜿蜒伸展,气势磅礴。随着人流,我一步步踏上长城的台阶。这些台阶历经风霜,表面已略显凹凸,却依旧坚实地承载着无数脚步。两侧是斑驳的城墙,砖石间透露出岁月的痕迹,每一块都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故事。
沿途,烽火台如哨兵般矗立,它们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长城沿线。走近细看,烽火台由巨石堆砌而成,异常坚固。烽火台是两层设计,使得视野更加开阔。站在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连绵的群山,长城本身也是尽收眼底,那种震撼人心的美景让人不禁驻足良久。
继续前行,我终于来到了好汉坡。这里是八达岭长城的最高点,也是众多游客争相打卡的地方。站在坡顶,春风拂面,好不畅快,也吹散了攀登时的疲惫。环顾四周,群山环抱,长城如一条巨龙般在山谷间穿梭,时隐时现,美不胜收。
此时此刻,我想,每一个置身此地的人,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壮丽的长城,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防御工事,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智慧。每一块砖石,每一座烽火台,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有了最坚实的依托。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八达岭长城。虽然这次旅行的时间有限,但长城的壮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我相信,我还会再来,再来。
《鸿鹄折翼:陈涉的双面启示录》
历史浪潮中的复杂身影陈涉,作为秦末农民起义的先驱者,其形象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展现得鲜明而立体。
他出身低微,却怀揣“鸿鹄之志”。耕田之时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既流露出对当下处境的不满,也蕴藏着对平等的朴素追求。当戍卒遭遇大雨延误期限,面临死罪之际,陈涉果断提议发动起义,尽显临危决断的能力。在起义过程中,他谋略过人:借助“鱼腹丹书”与“篝火狐鸣”营造“天命所归”的舆论氛围;利用吴广被笞激怒众人,从而杀死将尉揭竿而起。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更是冲破了世袭等级的束缚,成为起义的精神旗帜。然而,称王之后的陈涉,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他忘却了“无相忘”的承诺,只因早年伙伴提及往事,便将其斩杀,从而渐渐失去人心。随着身份的转变,骄傲与猜忌消磨了他的初心,最终导致众叛亲离,起义失败。
综上所述,陈涉既是敢于冲破枷锁的勇者,也是格局存在局限的凡人。他的人生起伏,既印证了“时势造英雄”的道理,也警示着人们“初心易改”的教训。其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复杂而深刻的光芒,让后人在感叹其英勇壮举的同时,也能从他的失败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与启示,明白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仅要有果敢的勇气和智慧,更要坚守初心,保持谦逊与包容,方能行稳致远 。
《与历史面对面》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历史上描绘千里关中的诗词不胜枚举,这黄土下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历史积淀?带着这份好奇,我踏上了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旅程。
距离博物馆几百米远,人群已排成了一条长龙。经过大约一小时的耐心等待,我终于迈入了这座历史的殿堂。大厅中央,一座高约三人高的石狮子巍然伫立,下巴微抬,流露出不凡的霸气。据导游介绍,这是镇守武则天陵墓的石雕。站在它脚下,仰视其威严的容颜,敬意不禁油然而生。
我们从石狮子旁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先秦时期的文物,从史前蓝田人的石器到春秋战国的简帛,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更令人惊叹的还在后头。
二号展厅展示了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作为秦川的象征与骄傲,兵马俑和青铜车占据了展厅的显眼位置。与兵马俑坑中的兵马俑相比,这里的兵马俑仍保留着鲜艳的色彩,相较于“灰头土脸”的同伴,它们显得更加威武,呈半环状护卫着最大展柜中的青铜马车。这座马车由一千多个零件组成,令人难以想象当时的工匠是如何完成如此精湛的工艺,而那个无比强盛的秦帝国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王室衰微,五胡乱华,长安与关中的繁华不再,这一时期的文物大多残破不堪。然而,唐朝的崛起再次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唐朝的文物之丰富超乎想象,一人高的陶骆驼、精巧的唐三彩、晶莹剔透的玉器,无不彰显出工匠的巧思和文化的自信。
最后两个展厅则展示了宋元、明清时期的文物。此时,长安与三秦的辉煌已渐行渐远,尽管这些文物依旧精美,但相较于之前的辉煌,显得略显平凡。
从出口离开展厅,我再次来到石狮子雕旁。文明如长河,虽有曲折,却始终奔涌向前。走出博物馆的大门,长安城的现代车流声渐起,而石狮子依然静静地伫立,守护着过去与未来的对话。此刻,我忽然明白,历史的积淀不仅是黄土下的珍宝,更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愿这份传承永不褪色,愿千年后的后人,也能如我今日般,在博物馆中与历史相遇,聆听那跨越时空的文明回响。
《游北京:历史与工业的奇妙碰撞》
暑假,是探索与学习的时光,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北京研学之旅。踏进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去触摸历史的痕迹,感受时代的变迁。这趟旅行,让我不仅看到了北京的风景,更读懂了这座城市背后有趣又生动的故事。
第一站是北京曾经的重要工业基地——北京首钢园。北京首钢园始建于1919年,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现代钢铁企业之一。走进首钢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座巨大的铁锈红大钢炉和高耸入云的钢架高台,这便是首钢园的地标性建筑——三高炉和冬奥滑雪大跳台。我静静地走在废弃许久、布满铁锈的铁轨上,环顾四周,曾经喧闹繁忙的厂房都掩映在绿树中,高低错落的大烟囱静静地矗立,一群小鸟在清澈的蓝天上追逐打闹,不经意间扯过几片白云,轻飘飘地掠过烟囱的头顶。恍惚中,我仿佛听见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李泊然,集合啦!”同学们的呼喊将我拉回了现实,我连忙奔跑着追上队伍。大巴渐渐驶离了这个“钢铁巨人”,我将它现在绿树成荫的模样留在了心里。
离开了首钢园,我便见到了绵延千里的万里长城。群山之中,土黄色的建筑物格外夺人眼球,相较于长城的雄伟,眼前的东西都显得微不足道。我开始攀越这座矗立千年的建筑,边爬边想,长城虽然能保护当时的民众免受游牧部落的侵扰,但它也使全国老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因为这庞大的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许多人都饿死累死,不少地区民不聊生,爆发起义,这也是亡国的征兆。想着想着,我爬的已经很高了。我俯瞰下面的美景,人流就像一只只小蚂蚁一般,慢慢的爬着,汽车则像一只只小虫子迅速的移动。山峦上布满星星点点的花朵,我迷恋其中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又到了离开的时间了。
第三站是故宫。到了故宫,我便惊呆了。故宫气势恢宏,刚到入口就已把我吸引住了。“故宫博物院”几个大字格外显眼,朱红色的墙壁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屋檐上的神兽排列整齐,静静地矗立。检完票,我们便进入了故宫。进入故宫大门后,便是午门——皇帝的正门,装饰着许多富丽堂皇的宝物,据说那些要被斩首的人都要从这里推出去呢。再往里面走一些,便见到了文武百官上朝的地方,所有官员都会等候在殿外的平地上,这里有两列方方正正的白色玉石,从大殿门口延伸出去,官员们按从高到低的官位排位,站在玉石上等候皇帝的召见。继续往前走,踏上布满龙形图案的台阶,便到了太和殿。太和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屋檐上面排列整齐的小神兽一共有10只。神兽的数量代表宫殿的等级,数量越多等级越高。它们按固定顺序排列,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这座宫殿可真气派啊,皇帝一个人用这么大的房子,而且还装饰这么多的宝物,真是太奢侈了!我环顾四周,发现太和殿的旁边还站着铜制的龟鹤,寓意着皇帝能江山稳固。
第四站是我们这次研学的重头戏——参观宋庆龄故居。宋庆龄奶奶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奶奶的故居原来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故居幽静雅致,里面陈设了宋奶奶的汉白玉雕像和许多她用过的物品。我们跟着讲解员奶奶,听着宋奶奶生前的故事,了解了宋奶奶爱国为民、矢志不渝、大爱无疆的传奇人生。特别是宋奶奶早年投身革命,面对危险时的镇定勇敢,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的大无畏精神,让我钦佩不已。新中国成立后,宋奶奶投身于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促进国际友好,是全世界儿童可亲可敬的“宋奶奶”。参观结束后,我们还在草坪上放了好多可爱的小白鸽,一起祈愿世界和平。
这次北京研学之旅虽然短暂,但带给我的思考却非常深远,从首钢园的钢铁记忆,长城的雄伟壮丽,到故宫的庄严恢弘,再到宋庆龄奶奶的爱国主义情怀,每一处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缓缓展开在我的眼前。我不仅收获了许多知识,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厚重与辉煌,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身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