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室前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23:11:34
《急救室前十分钟叙事作文》
急救室前十分钟叙事作文
不是第一次来到急救室,但这次却与往常不同。以前总是会心情复杂的路过急救室,幻想着里面一个个被抢救过来的生命,以及无数抢救无效死亡的怨灵,当然,自然是那时大人讲的,内心总是带有一种敬畏管,由于时间问题,也一直没有窥视过救人时的样子,直至今天。
“有120急救正在赶来,请有关人员做好准备。”广播持续不断的播放着,过往的行人纷纷停下驻足,大约几分钟后,急促的脚步声和车轮的摩擦声,伴随着120刺耳的警笛声,传遍了整个医院。
那是一位老者,脸色苍白到无法用语言形容,呼吸困难,全身疼痛。我站在三个急救室的中心,窥视三种不同的抢救过程,门外,值班医生正在细致的与家属交谈着,:“这个手术你要是不做的话,最后只会剩下4个,但是要做的话,就可能把另外3个半死不活的救回来,但是也有可能出来后10分钟内生命终结。”那一瞬间,时间如果静止的话,可以看到医生的无奈,外面家属的犹豫,老人的呻吟,里面家属的劝说,护士们紧张的神情,以及门外一个若无其事的我。
那一刻,真的感觉到了生命的短暂和人濒临死亡时的挣扎和痛苦,但是望着门外有条不紊的护士和医生以及敬业的120人员们,内心又顿时平静了下来,似乎是为他们的沉着而喝彩。
里面的人一直在紧绷着神经,不断地劝说着老人,已经很多片止疼药了,但是老人仍然还在痛苦的呻吟着。当我向靠在床前心电监护仪望去时,上面的数字已经达到一种可怕的.程度,仪器的嘀嘀声也变的密集而又杂乱,似乎一切都在预示着时间已经不多了。
后来,我因病离开了中心点,等我再次回来的时候,老人依旧在呻吟,渐行渐远,远处手术室的大门已经打开。。。
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老人会怎么样,急救室前10分钟,我想了很多,有对生命的敬畏,更有对那种动中有静的向往,或许,那也是一种别样的美和风格。想起毕老师的一篇对妇产科男医生的采访中的文章,上面有一段话:“我喜欢手术室那种刺鼻的药味和血腥味,更喜欢那种安静,没有人突然闯进来,没有人用电话什么来骚扰你,所有人以你为核心。”或许,医院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无论是手术室,还是抢救室,都有那种别样的静,那种令人向往的静。急救室前十分钟,我感受到了。
【急救室前十分钟叙事作文】
《劝说》
上课了,蒋老师在临离教室前留下一句话:“你们写完作业了到办公室来批改”。正在我们还没回过神来,这时候杨老师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走进了教室,在讲台前来回地转了两圈便大声道:“坐好”。我见张扬还在不停地写作业,于是就轻轻的碰了一下她的肩膀。
她竟然无视我,我又碰了她一下,她却气极败坏地用眼睛死死的盯着我。我依然悄悄地把嘴对着张扬的耳朵说:“休息一下吧!你太过于认真了,也该让你的手放松放松了”。“不行,我是鼓号队的,如果不利用上课时间把作业没完成,下午就不可以去鼓号队了”张阳失落地说:我微笑着说:“你忘了,我上次就是因为上课时写作业被老师发现啦!”,“可是,万一我没有被发现呢?你还是别在这儿劝我了吧!”说完他又开始去写。我笑着问:“那万一杨老师发现你啦?就会把你的作业本‘吃’了的,那你的精力不是全白费了吗?”。“也是,那好吧!就听你的”说完他就把作业放进了抽屉里。
《叫他“太爷生”》
高三班早早就开学了。教室前十排都是从高二升上来的新生,最后两排大多是从高考路上滚落下来的补习生。坐在最后一排墙角的是个瘦高瘦高的家伙,下巴上尽是胡茬,听说他滚下来已经是第4次了,论岁数刚来的班主任该是他“弟弟”呢。我们谁也没兴趣去记他的大名,背地里只管叫他“太爷生”。相处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太爷生并不可厌,他不但为人诚实厚道,学习成绩也属班优、校优。古文英语分子式背诵如流。作业测验小考次次满堂红,大家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可又忍不住问他:“你既然有一流的成绩,那为什么高考总是落马呢?”太爷生干瘦的脸痉挛了一下,苦笑着说:“考题老不着课本的边儿,出题的老爷们变着法儿难为人,到时候你们尝尝那滋味就知道了……”班主任听他如是说,便开导他:“多看些参考书,大脑储存的东西多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看你终有考上的那一天!”太爷生听了只是笑笑,背后对人说,参考书他看得多了,但还是没用。太爷生生活极清苦,差不多每餐都是开水泡摸加红薯,他说“吃好吃弄咽下嗓子眼都一样。”
当我们拉他去伙房一同用餐时,他总显得有些诚惶诚恐:“无功不受禄,哪能老啃同学们呢!我补习四五年,花去爹娘六七千元血汗钱,今年又在信用社贷了300(〕元,不从牙缝里挤哪行呢!”边说边又往嘴里拨拉下一块泡摸,奇大的喉结跟着上一下滚了好几滚。半个学期杖去了,我们发现太爷生的脸比刚认识他时又干瘪了许多,且不时一见他皱皱眉头,看样子准是身上哪个零件在折磨着他。一个周末的晚上,我硬拉太爷生到我家吃饭。
妈妈煮了一只鸡,太爷生吃得很香。饭后他脸上有了红色,话也稠起来:“别看我们那个小山村偏远贫穷,可人们历来都高看文人。乡亲们把文人分成三种:把识字不多但能为大家写个便条念念信的人称作有字眼儿的人,乡亲们对他事事尊重,处处抬举;把能写篇文章讲一番道理的人称作文化人,乡亲们对他刮目相看,给予厚爱;把受过高等教育,且能用知识给大家带来财富的人称作有学问的人,对这种人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就是走个照面也忙不迭地让路。我就是立志做个有学问的人,日后好带乡亲们跳出穷窝,可我这几年……唉……”说着便潜然泪下。数日后,太爷生又回乡下取摸,夜里突然肚子奇痛,他爹用板车送他住进了医院。同学们知道了以后,便凑了些钱,买了苹果奶粉赶到医院去看他。医院护士长对我们说:“那人已经出院了。他身体太弱,得卧床静养,怕是不能再念书了。唉,书念到这份上还有什么用呢?”护士长说得我们心里直打冷颤,不念书,太爷生能干什么呢?回到学校大伙默默整理太爷生留下的那些书,一本、两本……撂好,共五大捆。我们决定明天把这些书、苹果、奶粉托人捎给他。少了太爷生,班里一切照旧。大家感‘溉了一阵子也就罢了,依然埋头读书,为那最后的冲刺积蓄能量。只是偶尔传来些消息,说太爷生能起床了,太爷生病好些了,太爷生又在读书了……后来就没有消息了。
【评语“独木桥”不好过,但千军万马偏要挤过去,只好一次,二次·一四次掉到“桥”下。看来现行的高考制度太成问题了,但是不实行它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本文如实地反映了这个矛盾。也反映了群众对文化的渴求,对文化人的崇拜,你没有从文中听到我们民族前进的咚咚脚步声吗?“太爷生”这叫法很幽默,可他是很可爱的,他在拼搏,即使损伤身体也在所不惜。他累倒了,苦倒了,但他爬起来,又读书了!文章以后排生的“瘦高瘦高的家伙”的外貌年龄为由,给了他冷冷的几笔,但文章接着写,你来我往,渐渐地了解了他的家庭,他的读书史。作者对他“四次落马”又深表同情起来,文气逆转。这种安排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意”。前“贬”是为了“牵”住读者,后文的“褒”是为了把“太爷生”的灵魂祖露给读者,最后又给读者在心头压下一块石头,去反复琢磨小故事的意蕴之所在。
《真假的施老师》
我们的教室前有座美丽的喷水池,水池里有一只石龟,常年喷着各种形状的水柱,变幻莫测,真神奇。一天放学,我恍惚觉得石龟嘴里的水柱喷得有些异常。过了会儿,水不喷了,吐出一颗闪着奇异光芒的宝珠。石龟的小眼睛眨巴着,发话了:“孩子,过来,摸一摸这宝珠,就能帮助你实现愿望!”我似信非信,伸手去摸,感到手上一阵麻,再看时,宝珠没了,石龟又喷起水柱。“大概是幻觉吧。”我咕浓着离开了石龟,回家了。第二天,因为施老师要出去开会,语文课改上自习课。同学们都很失望,我想:要是施老师能来上课就好了。
正想着,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只见施老师捧着一叠书,急急忙忙地走进教室。同学们都高兴得鼓起掌来。施老师笑了笑,开始上课了。施老师一会儿带我们有声有色地读课文,一会儿在黑板上画图,帮助大家理解,一会儿又启发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快要下课了,突然“咚咚咚”从门外急速走进一个人,同学们一看,傻了眼:怎么又来了一个汗流侠背的施老师?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施老师相互看了一会儿,也都愣住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个说讲台边的是真的,那个说门口的是真的。有的说:“施老师的字写得好,就请他俩在黑板上写字。”
奇怪的是,两人的笔锋、结构和速度都一样。于是又有人请施老师画画,施老师最拿手的是画李白,可两个施老师画得一模一样,只是其中一个稍慢了些,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唉,到底谁是真的施老师呢?陈鹭鹭提议:让施老师面向黑板,猜猜说话的同学是谁。这个主意好,大家都一致赞同。于是两位施老师面向黑板,刘潇竹同:“我是谁?”“你是刘潇竹!”门口的施老师应声而答。“我是谁?”成昭华问道。“你是……是·,·…”讲台边的施老师支支吾吾地答不出来。“啊,你是假的!”同学们对着讲台边的施老师喊着。这时,我忽然想起石龟的话,想起那奇异的宝珠,一下明白过来,于是默默地央求石龟:快,快,让假施老师消失吧!门口的施老师正伸手去握假施老师的手,假施老师一下子消失了。“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施老师微笑着称赞我们。“不,是您太熟悉、太了解我们了。”大家齐声回答。
《我平凡的爸爸》
我们的教室前有座美丽的喷水池,水池里有一只石龟,常年喷着各种形状的水柱,变幻莫测,真神奇。一天放学,我恍惚觉得石龟嘴里的水柱喷得有些异常。过了会儿,水不喷了,吐出一颗闪着奇异光芒的宝珠。石龟的小眼睛眨巴着,发话了:“孩子,过来,摸一摸这宝珠,就能帮助你实现愿望!”我似信非信,伸手去摸,感到手上一阵麻,再看时,宝珠没了,石龟又喷起水柱。“大概是幻觉吧。”我咕浓着离开了石龟,回家了。第二天,因为施老师要出去开会,语文课改上自习课。同学们都很失望,我想:要是施老师能来上课就好了。
正想着,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只见施老师捧着一叠书,急急忙忙地走进教室。同学们都高兴得鼓起掌来。施老师笑了笑,开始上课了。施老师一会儿带我们有声有色地读课文,一会儿在黑板上画图,帮助大家理解,一会儿又启发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快要下课了,突然“咚咚咚”从门外急速走进一个人,同学们一看,傻了眼:怎么又来了一个汗流侠背的施老师?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施老师相互看了一会儿,也都愣住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个说讲台边的是真的,那个说门口的是真的。有的说:“施老师的字写得好,就请他俩在黑板上写字。”
奇怪的是,两人的笔锋、结构和速度都一样。于是又有人请施老师画画,施老师最拿手的是画李白,可两个施老师画得一模一样,只是其中一个稍慢了些,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唉,到底谁是真的施老师呢?陈鹭鹭提议:让施老师面向黑板,猜猜说话的同学是谁。这个主意好,大家都一致赞同。于是两位施老师面向黑板,刘潇竹同:“我是谁?”“你是刘潇竹!”门口的施老师应声而答。“我是谁?”成昭华问道。“你是……是·,·…”讲台边的施老师支支吾吾地答不出来。“啊,你是假的!”同学们对着讲台边的施老师喊着。这时,我忽然想起石龟的话,想起那奇异的宝珠,一下明白过来,于是默默地央求石龟:快,快,让假施老师消失吧!门口的施老师正伸手去握假施老师的手,假施老师一下子消失了。“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施老师微笑着称赞我们。“不,是您太熟悉、太了解我们了。”大家齐声回答。
《《风波》--涟漪》
“施雷哥!”冬洁来到施雷的教室前喊道。 “什·么事?”施雷脸上挂着笑。 “这道题怎么做?”冬洁一脸的愁云。 施雷走出教室,就在走廊下认真地帮她打开了思路·一; “施雷哥。”冬洁又来了。 “什么事?”施雷仍然笑着问。 “我班云青欺负我,骂我……”冬洁像受伤的羊羔来寻求帮助,样子怪可怜的。 “噢?混蛋,我去教训他。”施雷不无气愤地跟她去了…… 微波 吃饭时,冬洁去打饭。听见几个女同学叽叽喳喳地议论她。 “哎,听说了吗?她认了个哥哥。” “哥哥?情哥吧!” “嘻嘻,那谁知道,反正挺疼她的。” “听说还把她班的云青给教训了。” “现在她算有靠山了。” 教室里一群男同学围着施雷嘻嘻哈哈的打趣。 “喂,我说哥们,你小子也太不够意思了,这事还瞒着。” “就是,买糖,请客。” “大方点,别小家子气。” “男子汉大丈夫,有哈抹不开说的。”
流言蜚语一时间像阴云一样密布了整个校园。 狂涛 施雷被请进了办公室,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列举一件件这类事的后果,希望他悬崖勒马,告诉他一失足成千古恨,规劝他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冬洁的班主任也去她家措词婉转地开导了半天。 施雷的父亲知道了此事,举着皮带大骂儿子。 冬洁的奶奶也哭着数落孙女的不争气。 施雷畏怯了,冬洁害怕了。 平静 施雷和冬洁不再一同行走了,不再一块儿学习了,不再一起玩耍了。这场风波吞噬了同学间的友谊。 一切恢复了平静,风言风语没有了,老师不再找他们谈话了,爸爸不再骂他了,奶奶也不再哭泣了,一切都恢复了平静。
【点评】 本文提出一个在校园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如何看待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建立起的友谊。 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和传统世俗观念作怪,时于施雷与冬洁之间的交往,在校内外引起悍然大波。从同学到老师、到家长都不能正确对待,同学中散布起流言蜚语,班主任婉转地开导,家长数落谩骂,直到他们之间友谊被吞噬,才归于风平浪静。 作者将现实生活的现象,编织成几个情节,写得波澜起伏。读过丈章,使人在心灵上留下阴影,品出其中的苦涩。
《亲近午后》
以前,早饭后来图书馆,走入阅览室前,不禁放慢脚步,向内扫视一番,通常没有多少人。空气中前夜的冷意似乎没有散尽让我觉得有些不舒服,看书时心不在焉。
现在,午饭后来图书馆,仍然是享容无几人,散落在阅览室里,每个人都占用一张桌子。晴好的阳光透过窗子铺向各个角落,空气中暖意阵阵。
偶尔听见有意放轻的急促的脚步,两个图书管理员有条不紊地整理着报刊杂志,很安静,让人难以察觉;有时,她们挑了阳光最好的一张桌子凑近了咭咭浓味地轻声交谈。我喜欢在靠窗很近,光线充足的一张桌前坐下,椅子腿上装了橡皮头,不会拉出声响,任我随意地挪动,选择一个最舒服且与阳光最协调的姿势。这里没有认识的人,所以很自由,没有一点束缚的感觉。找一本有趣的书,毫无心理负担地翻弄,抬眼看看窗外的天空,咦到了阳光的气息,窗外喧闹的马路与室内安静随意的气氛不很和谐。
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应该到这里来放松每一个关节,快乐地无声地微笑。但有时候,也会经不起阳光的爱抚,趴在桌子上小憩片刻。
走来一个男生坐在我的对面,挡住了我的部分阳光。回望墙上的钟,时间已经流过不少,想到了下午的课,打断了我悠悠的幻想,面对这样的阳光,我产生了逃课的念头。还是站起身来,对面的男孩眨了一下眼晴,我打扰了自己,也打扰了他。把书放回原处,听自己的脚步声带着点回声回响在空气中。定到这里待上几个小时,再次亲近午后的阳光,等到课程结束。
【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很优美很温馨的小文章。它的优美在于背景,无论是“午后”,还是“图书馆”,都是极推致的事物。它的温馨在于作者无意间营造的氛围,在那样的景物之中,作者的悠然与超脱。本丈语言极平实,字里行间丝毫无做作之态,所以感情的流落就极其真实自然。
《校园一角》
教室前的亭子是全校唯一的凉亭。真正的构架只是一座水泥平台和四根铁柱,还摆了几张长椅子。四周没有花坛,泥地坚硬得像石板,平整无缝,连草根都钻不透。只因为四柱之间连结着枝叶花朵,竟成了校园中最灿烂的一角。
生物老师第一次上课就提到了亭上的黄花—软枝黄蝉。当时我并没有用心去记这个名字,只是在瞥向窗外时诧异着:竟有人把蝴蝶错认为蝉。9月人学,那是充满蝉声的季节,眼睛却只看见黄花默然。如果真有蝉,也隐在浓绿的枝叶中吧?总是带着另一种盼望来看它:那样鲜嫩的黄色,应该展翅奋飞‘那是一段陌生的日子,谨慎地来校,无言地回家。走廊就绕着亭子,枝叶在微风中招手,花朵却寂然不动。不知开学后多久,我才第一次坐在凉亭里。
长椅是细铁条弯曲构成的,上面的白漆有种搪瓷的色泽。平行的铁条大约有小笔那么粗,自椅座弯上椅背,在尾端分别向两边卷成一个没有闭合的圆。整个椅背的线条颇有孔雀开屏的味道。总喜欢把手探人椅背的圆圈里,探得一手空,抓也只是抓到环上的缺口。或许黄花吸收了阳光的亮度,每次仰在椅背上,就忍不住一朵一朵地数着,总是五瓣合成一枝喇叭,开口翻得恰到好处,左一支右一支,无声地喧闹着。每片花瓣的边缘像圆规画成的,嵌合成一卷好深的花心。朝天的花筒中盛放着多少?斜探的花筒又倾注着什么?或许一整个长夏的蝉声果然在当中酿成。那该有多美的共鸣!有时真羡慕花朵,开得那么尽性,那么坦然,是那愉快的黄色,那么热心的黄色。怪不得称“软枝’。几株分植在亭的四翔 /灌木的干茎却模仿草本的蟠曲,像四条飞龙一般窜升上亭顶。棚上的枝叶攀蔓重叠,筛透下来的阳光如碎洒一地的金币。沉稳的绿色自棚架外披挂下来,枝条呈一种与花瓣相仿的弧度。长椭圆形的叶子是常绿的,可是一到夏季也总绿得格外稠密,不然似乎还要进出更多的花朵。难怪厚叠的叶间有蝉,那是逃避暑热的最佳去处,连筛过棚顶的阳光都是沁凉的。
常有人喜欢在亭中念书,连默诵的时候都不抬起头。我办不到,鲜黄与深绿总教人分心。那该是安眠的地方,在神思恍惚的午后,真是再好不过的“碧纱橱”,而梦中应是无数闪动的媒翅,织成一匹蝉翼纱,一半透明成一道阳光,一半在西天横披成一抹霞影。漫漫沉睡的夏日里,往往连蝉声都微了。只有无意间栖止的黄蝶,双翅还是起飞的姿势,好似等着一个不可预知的信号。风来的时侯,连地面上的阳光都流动着。总觉得要飘起来了,带走那顶墨绿的罩子,或许也要带走整座亭子。
也曾有真的蝴蝶闯人亭中,一对乳白的蝴蝶,大约只有半朵花的大小,颜色像爆米花。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不停地交换位置,低飞着缭绕在面前。不是不欣赏那无懈可击的翩然,却更惊讶那暗淡的色彩和蝶翅上的斑纹。有人说:“每一双蝴蝶都是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访它自己。”那一对白蝴蝶旋舞了很久,到底还是径自飞离。黄花依然远眺,不是等待化身为蝴蝶,它原本就是蝴蝶的化身,或许暂倚枝头是蜕化的过程,能够脱离形体而飞升。在着地的刹那,黄蝶变幻为黄花,在起飞的瞬间,栩栩然远游的却只有魂魄,而将动态遗留为静态的纪念。何必归来?自在飞花轻似梦。
黄花总是整朵落下来,歇在地上椅上。轻轻悄悄的艳黄色,五片花瓣依然密合着,像一支甜筒。花瓣原是厚实而软滑的,摸起来格外冷凉。多大的意外,竟发现它是空心的,较浅色的花筒中完全没有花蕊的痕迹,那是一段无心的日子,那个人学的季节,开完了一季灿烂,满亭的黄蝶不经意地飞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