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动物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9-18 13:17:48
《有趣的动物》
大家好!我叫刘雨萱,在我心中,我觉得最有趣的动物是变色龙。
变色龙的脑袋很突出,头上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乌黑乌黑的,就像两颗黑宝石。有趣的是,它的两颗眼睛可以分开转动,一颗看左边,一颗看上面。身子扁扁的,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夹在身后,像一条小蛇扭来扭曲。
变色龙就像一位魔法大师,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时,会把自己变成绿色,像只小青蛙;在干巴巴的树干上时,就把自己变成树干的颜色,灰棕灰棕的;在秋天,银杏树叶变黄,像许多只蝴蝶翩翩起舞时,它又会披上黄色的外套。
这就是我喜欢的有趣的变色龙。你们喜欢我的介绍吗?谢谢大家!
《可爱的松松》
我家邻居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它是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它全身红的发亮,眼睛圆滚滚的尾巴像谷穗一样摇来摇去,,非常可爱!
我为什么喜欢它呢?因为我每当放学或者上学的时候,它都会听到我的脚步声走出来,而我也会不时地用火腿肠去喂它,然后它就会在我身边绕来绕去,好像在说谢谢你,后来我从爸爸口中才知道它叫松松,是五红犬。
我是越来越喜欢这只小狗了,它太可爱了。
《我的动物朋友》
“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指挥刀,坐着反比站着高。”你们猜到是什么了吗?哈哈,这就是我可爱的小狗——布丁,一只机灵的泰迪犬。
布丁的模样极为可爱。它浑身覆盖着如巧克力般丝滑卷曲的棕色毛发,每一根毛发都像是精心打理过,蓬松又柔软,仿佛是一个会移动的毛绒球。它的耳朵小巧玲珑,总是软软地耷拉在脑袋两侧,时不时还会轻轻抖动拢一下,像是在和周围的世界打招呼。一双黑溜溜的眼睛,犹如两颗晶莹的黑宝石,总是闪烁着灵动的光芒,仿佛藏着无数的小秘密。那小巧的鼻子总是湿漉漉的,不停地嗅着周围的气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布丁不仅外表可爱,还十分活泼。每次我放学回家,刚打开门,就能看到它像个小炮弹一样冲过来,围着我欢快地跳着,尾巴摇得像拨浪鼓,嘴里还不停地发出“呜呜”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思念。
布丁,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家伙,用它的活泼和纯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是我最亲密的动物朋友。
《可爱的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她长得非常可爱,脸圆圆的,眼睛周围有黑黑的圆圈,身体胖胖的,全身黑白相间。
她最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有时候也会吃肉,每天有一半时间都在吃饭。她走路慢吞吞,像可爱的胖娃娃。她爱爬树,滚来滚去,逗得我哈哈笑。
我特别喜欢大熊猫,也爱画它,真希望她能天天出现在我的梦里!
《“上古神兽”大熊猫》
有一种动物,是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万年的“活化石”,相传,它们曾经和古代军队一同出征过,被古人称为“食铁兽”,它就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
大熊猫戴着一副黑色的“墨镜”,有雪白的、圆滚滚的肚子,乌黑的四肢,有刀刃一样的爪子,胖乎乎的肚子,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样子十分可爱。
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体重一般为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它们一般栖息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动物。
大熊猫一般以竹子和竹叶为食,在寒冷的冬天,它们也可以在枯叶中挑一些新鲜的竹叶为食。科学家们发现:早期的大熊猫是以肉食为主的,但后来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才慢慢变为现在的饮食习惯,但它们的爪子、牙齿等依然锋利,脾气也很大,所以千万不要惹它呀!
如今野生大熊猫数量很少,人工繁殖成活率很低,因此大熊猫十分珍稀,如今大熊猫已经成为了友谊的使者,它每去一个地方,都会给那里的人们带来无限的欢乐。
《《克雷洛夫寓言》读后感3篇》
第一篇:动物们的“小脾气”
提纲
1. 爱发脾气的角色:《乌鸦和母鸡》里,乌鸦被人嘲笑就骂骂咧咧,羽毛炸成一团;《大象当官》里,大象明明不懂却装懂,瞎指挥闹出大笑话。
2. 脾气里的错:乌鸦的暴躁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招来麻烦;大象的骄傲让事情变糟,这些“小脾气”和我们身边的人很像。
3. 改脾气的办法:学《梭鱼和猫》里的猫,不会钓鱼就不逞强;学《鹰和鸡》里的鹰,赢了也不炫耀,悄悄做好自己的事。
《克雷洛夫寓言》里的动物,脾气和咱们班上的同学一模一样。乌鸦被母鸡笑话“声音像破锣”,立刻炸成一团黑毛线球,羽毛根根竖起,冲过去就啄母鸡的红冠子,嘴里还“呱呱”骂着难听话,压根没看见主人举着扫帚过来,最后被追得撞在篱笆上,羽毛掉了一地——这多像小虎,被人说“跑步慢”,就把跳绳摔在地上踹得老远,结果两人都被老师拉到走廊罚站,眼泪汪汪的。
大象当官更逗。它审理案子时,鼻子翘得老高,不管对错都瞎判:让老鼠看守粮仓,让狐狸当养鸡场厂长。你猜怎么着?粮仓被老鼠啃出百十个洞,养鸡场的鸡被狐狸偷得只剩两只。这让我想起爸爸修玩具车的样子:他明明不会装电池,却攥着螺丝刀硬拧,额头冒汗,手忙脚乱地把零件撒了一地,最后叹着气说“还是请邻居叔叔来吧”,活像那只装懂的大象。
现在我想发火时,就会摸一摸书包上的乌鸦挂件;想炫耀考试成绩时,就想想大象闹的笑话。原来改脾气不用背大道理,只要别学乌鸦暴躁、别学大象装懂,慢慢就会变懂事啦。
修改建议
1. 新增乌鸦“撞在篱笆上掉羽毛”的细节,让暴躁的后果更具体;补充爸爸“攥着螺丝刀硬拧”的动作,让“装懂”的样子更真实。
2. 可再加一个动物脾气的例子,比如“《狗的友谊》里,两只狗嘴上喊着‘好朋友’,见了骨头就咬得你死我活,像极了抢玩具的小朋友”,让“脾气”的类型更丰富。
写作建议
1. 学用“动物脾气+身边人事”的绑定:把寓言里的动物行为(如乌鸦炸毛)和身边人的类似表现(如小虎摔跳绳)对应,让“脾气不好”的危害看得见。
2. 用“具体后果”强化记忆:比如写乌鸦掉羽毛、大象丢差事,对应身边人发脾气的后果(如被罚站、修坏东西),让“要改脾气”的想法更深刻。
第二篇:寓言里的“笨办法”和“巧办法”
提纲
1. 傻傻的办法:《农夫和蛇》里,农夫明知道蛇会咬人,还把它揣进怀里暖着;《剪羊毛的人》里,有人为了多剪毛,把羊剪得流血,结果羊冻病了。
2. 聪明的办法:《狮子和公牛》里,公牛看出狮子的圈套,转身就走;《猴子干活》里,猴子知道自己不会纺线,就乖乖递线轴,不添乱。
3. 我的选择:学聪明的办法,比如不会做的题不瞎写,先问老师;帮妈妈做事时,拎不动水桶就帮忙扶着,不硬逞能。
克雷洛夫的寓言里,总有人用“笨办法”闹笑话。《剪羊毛的人》里,有个贪心的家伙为了多赚羊毛,把剪刀磨得飞快,硬生生把羊剪得像刚刮过的头皮,连皮肤都露出来了。结果呢?羊冻得直哆嗦,感冒发烧掉了更多毛,他最后拿到的羊毛还没平时多——这让我想起偷偷藏糖罐的事:为了多吃两颗,我把糖罐塞床底下,结果被弟弟翻出来,两人抢着往嘴里塞,最后都牙疼得直哭,妈妈只好把糖全收走了。
聪明的办法就不一样。《狮子和公牛》里,狮子请公牛吃饭,锅里却飘出牛角的味道。公牛眼睛一亮,假装没看见,转身就往山上跑,边跑边想:“想骗我当午餐?没门!”这让我想起考试时,同桌想抄我的答案,我摇摇头说:“老师说自己做才是本事。”后来他自己算出了那道难题,还跟我击了个掌呢。
现在我做事前,总会先问自己:“这是剪羊毛的笨办法,还是公牛的巧办法?”帮妈妈洗碗时,我不会像《小箱子》里的人那样硬搬装满水的盆,而是先倒一半水再端;画画时,不会瞎涂颜色,而是先轻轻勾线——你看,巧办法总能让事情变顺利。
修改建议
1. 新增“羊冻得直哆嗦”“锅里飘出牛角味”的细节,让“笨办法”的危害和“巧办法”的机智更鲜明。
2. 可补充“我”用巧办法的结果,比如“分两次端水盆,妈妈夸我‘会动脑筋’”,让聪明办法的好处更具体。
写作建议
1. 学用“笨办法+后果”“巧办法+好处”的对比:通过剪羊毛人损失更多、公牛成功脱险的故事,让“该选哪种办法”一目了然。
2. 用“生活小事”练判断:像原文一样,写自己如何在洗碗、画画时选择巧办法,让“动脑筋”成为习惯。
第三篇:故事里的“小团队”和“小敌人”
提纲
1. 团结的力量:《天鹅、梭鱼和虾》里,它们一起往一个方向拉车,车就跑得飞快;《蜜蜂和苍蝇》里,蜜蜂一起采蜜,酿出满罐的糖。
2. 分裂的坏处:《三只公牛》里,它们吵架不团结,被狮子一个个打败;《田鼠和家鼠》里,因为互相指责,最后谁也没吃到好东西。
3. 我的小队:和同学组队参加拔河比赛,学天鹅它们喊着口号一起使劲,居然赢了,原来团结比什么都强。
《克雷洛夫寓言》里,团结的小团队总能创造奇迹。《天鹅、梭鱼和虾》一开始拉车时,天鹅往天上飞,梭鱼往水里游,虾往岸上拖,车轱辘纹丝不动。后来它们商量好“都往前”:天鹅低着脖子扇翅膀,梭鱼摆着尾巴往前游,虾弓着身子往后蹬,还一起喊“一二一”,你猜怎么着?车居然“咕噜噜”跑起来了,比马车还快!这让我想起拔河比赛时,我们班一开始东倒西歪,有人往前冲,有人往后退。后来队长喊“听我口令”,大家都盯着前面的红线,脚并着脚,手抓着绳,一起喊“加油”,手心被勒得火辣辣的,可绳子慢慢往我们这边挪,最后全班跳起来抱在一起,嗓子都喊哑了!
不团结的下场就惨了。三只公牛本来能一起顶跑狮子,可它们为了“谁先吃草”吵个不停,你用角顶我,我用蹄子踹你。结果呢?一只公牛单独吃草时,被狮子“嗷呜”一口拖走了,另外两只也没能逃过。这多像我们小组做值日:有人扫地,有人偷懒晒太阳,最后教室还是乱糟糟的,被老师批评“不像个团队”,耷拉着脑袋重新打扫。
现在我和同学合作时,总会先学天鹅它们“对暗号”;看到有人吵架,就说“别学三只公牛呀”。原来团结不是喊口号,是眼睛看着同一个方向,力气用在同一个地方,就像拼图一样,少一块都不行呢。
修改建议
1. 新增天鹅“低着脖子”、虾“弓着身子蹬”的动作,让团结的配合更生动;补充拔河时“脚并着脚”“盯着红线”的细节,让团结的场景更真实。
2. 可加入团队成功后的小互动,比如“天鹅、梭鱼和虾拉到终点后,互相蹭了蹭脑袋”“我们拔河赢了后,一起分享了班长的棒棒糖”,让团结的快乐更具体。
写作建议
1. 学用“团结成功+分裂失败”的对比:通过天鹅团队拉车、三只公牛被打败的故事,让“团结重要”的道理更有说服力。
2. 用“身体感受”写团结:像原文一样,写拔河时“手心火辣辣”“嗓子喊哑”,让“团结的力量”能摸得着、听得见。
《克雷洛夫寓言》是一本值得家长为孩子选购的经典读物。
它由“俄国寓言之父”伊万·克雷洛夫创作,包含超 200 篇寓言,以生动的动物故事传递深刻道理。像《乌鸦和狐狸》能让孩子明白要对奉承话保持清醒,《天鹅、梭子鱼和大虾》能使其领悟合作的重要性。每篇故事短小精悍,结尾的“点睛之笔”,能让孩子轻松领会“骄傲使人落后”等哲理。
该书语言幽默风趣,拟人化角色充满奇幻色彩,可助力孩子学习生动的表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其还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书目,契合孩子的学习需求。同时,它也适合亲子共读,家长和孩子能分角色朗读,在增进亲子感情的同时,共同收获智慧。
《《拉封丹寓言》读后感3篇》
第一篇:动物们的“小课堂”
提纲
1. 会说话的动物:《乌鸦和狐狸》里,狐狸用甜言蜜语骗走肉,动作里藏着狡猾;《狼和小羊》里,狼找借口欺负小羊,表情凶狠得像要冒火,它们像在演小话剧。
2. 课堂里的道理:狐狸教我“别听奉承话”,狼教我“坏人总有借口”,这些道理比课本里的话好记多了。
3. 我的笔记:把动物故事记在小本子上,遇到同学说“你画画最棒”时,就想起乌鸦的教训;同学硬逞强时,用青蛙的故事提醒他。
《拉封丹寓言》像个热闹的动物课堂。狐狸站在讲台边,摇着尾巴讲“怎么用好话骗东西”:它仰着头对乌鸦说“您的嗓子比百灵鸟还动听”时,爪子在胸前搓来搓去,眼睛滴溜溜地盯着乌鸦嘴里的肉,尾巴尖还轻轻晃着,像在打什么主意——其实是在教我们“别上当”。狼龇着牙说“小羊弄脏了我的水”时,耳朵竖得笔直,前爪在地上刨出小坑,明明是自己站在上游,却摆出“你欠了我”的样子,这是在说“坏人欺负人,总能找到理由”。
最逗的是《青蛙想变大》:青蛙鼓着肚子和牛比大小,腮帮子鼓得像两个小皮球,越鼓越大,最后“嘭”地炸开了。我把这个故事画在本子上,旁边写“别逞强”。上次体育老师让跳马,小刚明明跳不过,却梗着脖子说“我能行”,结果摔了一跤。我赶紧把画给他看,他指着画里炸开的青蛙,脸一下子红了,挠着头说“这不就是我嘛”。后来他每天放学后都留下来练跳马基础动作,再也不硬撑了。
现在我的“动物课堂笔记”记了好多:蚂蚁搬粮食时写“团结”,它们排着队把比自己大两倍的麦粒抬回家,触角碰着触角像在喊加油;乌龟赢兔子时写“坚持”,它的壳上沾着草叶,却一步都没停。这些小动物比老师讲课有趣多了,还能随身带着,遇到事翻一翻,就知道该怎么做啦。
修改建议
1. 新增狐狸的动作细节,让“狡猾”有了画面感,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狐狸的伪装;补充小刚的反应和后续行动,让寓言对生活的指导更具体。
2. 可再添一个动物细节,比如狼说借口时“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滴,眼睛死死盯着小羊的毛,像在盘算怎么下口”,让凶狠更逼真。
写作建议
1. 学用“动物故事+道理标签”的方式:先讲寓言里的动物行为(如青蛙鼓肚子),再提炼道理(如“别逞强”),让道理一目了然。
2. 用“生活应用”体现价值:像原文一样,写自己如何用故事提醒同学(如小刚跳马),说明寓言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第二篇:小故事里的“放大镜”
提纲
1. 寓言像放大镜:《北风和太阳》里,北风越吹人越裹紧衣服,太阳一晒人就脱外套,放大了“温和比强硬好”的道理。
2. 放大生活小事:同学吵架时像北风和太阳,有人嘲笑他人时像得意的公鸡,放大镜让我看清背后的道理。
3. 学着用放大镜:看到有人抢玩具,就想起“狼和小羊”,上去说“别找借口”,居然管用;看到同学得意忘形,用公鸡的故事提醒他。
IFrame 拉封丹的寓言像面小放大镜,能把生活里的小事放大来看。《两只公鸡》打架,赢的那只站在粪堆上扑扇翅膀,脖子伸得老长,对着输的公鸡“喔喔”叫,得意得忘了天上有老鹰——这让我想起小刚跑步得了第一,就指着跑得慢的同学说“你比蜗牛还慢”,后来接力赛大家都躲着他,没人愿意和他一组,多像那只站在粪堆上的公鸡呀。
我拽了拽他的衣角,指着操场上的接力赛队伍说“你看,那只站在粪堆上的公鸡,最后是不是没人理呀”,他愣了愣,突然跑过去对被嘲笑的同学说“对不起”,后来大家又愿意和他一组了。
《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更有意思:城里老鼠叼着奶酪,耳朵竖得像雷达,一有动静就蹦起来,吓得胡子都抖了;乡下老鼠啃着金黄的大麦粒,胡子一翘一翘的,尾巴像小旗子似的摇着,嘴角还沾着麦粒渣,吃得香极了。最后乡下老鼠说“我还是喜欢乡下的安宁”,这多像有人总盯着别人的新文具、新书包,却忘了自己的旧书包里,藏着妈妈亲手缝的名字贴呀。
现在我遇到事,就会举着这面“放大镜”看看:被表扬时,想想乌鸦会不会张嘴;想对同学发脾气时,想想北风越吹人越冷;羡慕别人时,看看乡下老鼠碗里的麦粒。原来小放大镜,能帮我看清楚好多事呢。
修改建议
1. 补充的乡下老鼠细节,让“安宁的幸福”更具体;与小刚的互动加入对话和后续,让“放大镜”的作用更真实。
2. 可再加一个生活场景,比如“妈妈催我写作业时,我像被北风刮的人一样缩着脖子不想动,后来想起太阳的办法,笑着说‘妈妈陪我写完这页,我们去吃草莓呀’,果然快多了”,让“温和比强硬好”更贴近生活。
写作建议
1. 学用“寓言道理+生活现象”的映射:把寓言里的道理(如“温和比强硬好”)和生活中的类似情况(如同学吵架)对应,让“放大镜”的比喻更贴切。
2. 用“具体行动”展现理解:像原文一样,写自己如何用寓言道理提醒别人(如劝小刚别嘲笑同学),让“懂道理”不只是嘴上说说。
第三篇:我给寓言“画插图”
提纲
1. 读寓言时的画面:读《龟兔赛跑》,眼前就出现兔子在树底下打盹,爪子抱着头,耳朵耷拉着;乌龟慢慢爬,壳上沾着草叶,还顶着朵小野花。
2. 我的插图故事:给每个故事画插图,给狐狸画尖鼻子和滴溜溜的眼睛,给乌龟画笑脸,画的时候更懂故事了。
3. 画出来的道理:画《蚂蚁和蚱蜢》时,给蚂蚁画满粮食的仓库,给蚱蜢画空空的肚子,突然懂了“要勤劳”,还学着蚂蚁提前做准备。
读《拉封丹寓言》时,字里行间总跳出好多画面。我忍不住拿起彩笔,给它们画插图:《乌鸦和狐狸》里,乌鸦站在树枝上,羽毛被风吹得乱糟糟,却把脖子挺得笔直,好像在说“我才不上当”,可眼睛瞟着狐狸,明显有点得意;狐狸仰着头,鼻尖涂成暗棕色,耳朵尖得像小三角,嘴巴咧开笑着,爪子却藏在身后,像在偷偷攥着“骗术小抄”。
《狼和小羊》更有意思,我特意把狼的影子画得长长的,像块黑布要把小羊盖起来,小羊低着头喝水,尾巴夹在腿中间,却还是小声说“我在下游,怎么会弄脏您的水呢”,画着画着就懂了:弱小也可以讲道理。
IFrame 画《蚂蚁和蚱蜢》时最投入:夏天,蚂蚁背着比自己大两倍的麦粒,腿都压弯了,触角碰着前面的伙伴,像在喊“加油,快到仓库啦”;蚱蜢却在旁边拉小提琴,后腿翘得高高的,翅膀闪着光,完全没看天上的太阳已经西斜。冬天,蚂蚁围在火炉边,仓库里堆着麦粒、豆子,连墙上都挂着干草;蚱蜢缩在石头缝里,肚子空得像被风吹过的口袋,爪子冻得通红。画到这里,我突然懂了“夏天不准备,冬天要挨饿”的道理,立刻在插画本最后一页画了个小蚂蚁,旁边写“每天整理书包,提前十分钟到校”,现在我再也不会早上慌慌张张找课本了。
画《龟兔赛跑》时,我给乌龟的壳上画了几朵小雏菊,还有几片沾着的草叶,好像它爬过草地时特意停下来闻了闻花香,却一点没耽误赶路;兔子呢,头埋在前爪里,耳朵被阳光晒得有点发亮,尾巴却不安分地翘着,像在梦里还想着“我肯定赢”。涂颜色的时候,我给乌龟的壳加了点土黄色,显得它爬了很久;给兔子的毛涂成雪白,却在耳朵尖加了点粉色——好像它睡醒后会脸红似的。
原来画插图不只是玩,画笔像把小钥匙,帮我打开故事的门,让我看见狐狸藏在笑里的坏主意,看见乌龟慢慢爬里的坚持。现在翻我的插画本,每个动物都像在对我眨眼睛,告诉我该怎么做呢。
修改建议
1. 新增的插画细节(如乌鸦的得意、狼的影子、乌龟壳上的雏菊)让画面更有故事感,“小钥匙”的比喻也让画画的意义更生动。
2. 可再添一个“画道理”的瞬间,比如“画《乌鸦和狐狸》时,特意把乌鸦嘴里的肉画得有点歪,好像它快忍不住要张嘴了,突然明白‘得意就会忘形’,后来被表扬时,我总先摸摸鼻子,不随便夸口”,让道理和自身更紧密。
写作建议
1. 学用“插画细节+道理理解”的结合:通过画动物的动作、环境(如蚂蚁的仓库、蚱蜢的空肚子),自然领悟故事道理,让“懂”的过程更生动。
2. 用“联想”让插画有个性:像原文给乌龟画雏菊、给兔子耳朵加粉色,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加细节(如给勤劳的蚂蚁画顶小帽子),让插画成为自己和故事的连接。
给孩子选书,不如试试《拉封丹寓言》——这不是一本只讲大道理的书,而是用200多个动物故事,悄悄帮孩子建起“人生小课堂”。
狐狸骗乌鸦时的甜言蜜语,像极了生活中不怀好意的奉承;青蛙非要和牛比大小的逞强,恰是孩子爱攀比时的模样;蚂蚁夏天囤粮、蚱蜢冬天挨饿,藏着“勤劳有备”的朴素智慧。这些故事里,动物会说话、会犯错、会成长,孩子读着读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懂了:原来“别骄傲”“懂谦让”“辨是非”,可以这么有趣。
更妙的是,它能帮家长省不少心。当孩子闹着要和别人比玩具时,讲个《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当孩子输了比赛发脾气时,提提《两只公鸡》的故事——道理不用硬讲,动物们会替你说。
这是一本能陪孩子长大的书,3岁读故事,5岁懂道理,8岁会用它解决小麻烦。打开它,让狐狸、乌龟、蚂蚁当孩子的“隐形老师”,在笑声里学会做人和处世。
《我的动物朋友》
最近我们全家要外出旅行,我家的小猫雪球无人照顾,所以我想让我的同桌来帮忙照看一段时间。
雪球浑身的毛色洁白如雪,没有一丝杂色。它那圆圆的脑袋犹如一个蓬松的毛球,上面顶着两只尖尖的耳朵,时刻捕捉着周围的动静。一对翡翠似的小眼睛,清澈透亮。它的胡须硬邦邦的。身后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仿佛在跟周围的一切打着招呼,可爱极了!
我家的雪球可是一只小馋猫。你在吃好吃的东西时,可一定要和它分享,不然它就会像小尾巴一样跟着你转圈圈的。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煮鱼,它就一直在厨房的推拉门外徘徊着,好像在说:“我好想吃,给我一点点,就一点点嘛,求求你啦!”它虽然是一只小馋猫,不过它有一样东西不能吃,那就是巧克力,所以你千万不能喂给它吃。
雪球不仅馋,还很爱睡觉呢。当它要睡觉时就会爬上沙发,如果你看见它在上面趴着,千万不要赶走它。雪球的睡姿可有趣了,有时它会侧卧着,有时它会趴着,有时它会把前脚蜷缩起来,那样子就像一个沉睡的婴儿。
每当有客人来时,它会像模像样地在客人身边走来走去,毛茸茸的尾巴一摇一摆的,仿佛在给客人们表演走猫步呢!听了我的介绍,相信你会喜欢雪球的,你也一定可以精心照顾好它的。
《我最想养的小动物》
每次看到舅妈抱着波比时,我总想:要是我也能养一只像波比一样的小狗就好了。
波比非常可爱。它浑身雪白,胖嘟嘟的身体。一双圆圆的眼睛,像黑宝石似的,又大又亮。一条小尾巴垂在身后,一摇一摆。四只爪子小小的,真的好惹人喜欢。
波比出去玩的时候也很有趣呢!在路上,它很喜欢趴在车窗上,一边兜风,一边安静地望着远方,好像在思考什么。瞧它的毛在空中飘啊飘,我生怕它会掉下来。一来到了草地上,它就这看看,那瞧瞧,活蹦乱跳。我跟在它身后,像只自由自在的小鸟,跳啊,唱啊,开心极了!
这就是我最想养的小动物,你们想养吗?
《我的动物朋友》
我有一个可爱的朋友——一只巴西龟。我给它取名叫“龟蜜”。“龟蜜”是我生日那天爸爸送给我的礼物,它已经陪伴我好几年了,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龟蜜”的样子非常有趣,它的壳是深绿色的,上面有许多漂亮的花纹。眼睛旁边还有一块圆圆的花红色纹,就像在脸颊贴了一张贴纸。它的头小小的,眼睛圆溜溜的,透着一股机灵劲儿。最有趣的是,它的四肢短短的,却很有力,爬起来的速度可不慢。它的尾巴也很短,总是摇来摇去,好像在和我打招呼。
“龟蜜”总是安静的待在鱼缸里,偶尔探出小脑袋看看我。每当我写作业或看书的时候,他就像一个忠实的小伙伴,静静的陪着我。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里很难过,坐在书桌前发呆。“龟蜜”好像察觉到了我的不开心,慢慢地爬到鱼缸旁边,用小脑袋轻轻地碰了碰鱼缸,好像在安慰我:“别难过,下次一定可以考好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暖暖的,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龟蜜”不仅是我生活中的小伙伴,更是我的好朋友。他用他的安静和陪伴,给我带来了许多温暖和快乐。我爱我的“龟蜜”,希望它能一直健康快乐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