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我与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9-10 15:40:02
《我与空手道的“意外情缘”》
接触空手道,完全是个超意外的小插曲!
那是个周六的下午,我们本来要去看期待已久的电影,却因弟弟晕车错过了开场。我正耷拉着脑袋失落时,妈妈指着路边的空手道馆提议我去试试,没成想,这一去我就彻底迷上了这项酷酷的运动。
馆里的仝教练身材特别壮,他居然单手就能把我举起来,我悬在半空,感觉自己像个飘来飘去的小风筝!他教我们时很严格,告诉我们空手道源于中国“唐手道”,核心是保护自己,从不让我们用招式欺负别人。
刚开始练空手道,我可闹了不少笑话。前手拳要从腰里“唰”地打出去,我总把胳膊甩得太用力,没练几分钟,胳膊就酸得像绑了块大石头,抬都抬不起来。后手拳得用腰使劲,可我老记不住转腰,拳头打出去软乎乎的,教练说我“像在拍小皮球”。最让我头疼的是“平安式”连拳,招式一个接一个,我刚记住出拳,下一个格挡就忘了,急得我直跺脚,手心都冒冷汗。
仝教练看出我的难处,没批评我,而是站在我对面,握着我的手教我转腰发力,还把招式编成了“一拳二挡三踢腿”的口诀帮我记。练了快两个月,我终于能熟练打出前手拳、后手拳,“追突”招式也练得有模有样,连“平安式”连拳都能连贯打完。
可新的难题又来了——教练说我太瘦,建议重点练腿法,可拉韧带的疼让我每次都想退缩。第一次压腿时,我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教练在旁边轻声说:“慢慢来,多坚持一秒就是进步。”我咬着牙点点头,从最初只能坚持十秒,到后来能撑半分钟,每多一秒,心里就多一分底气。
现在我每天主动多吃一碗饭,压腿时就算疼得咧嘴,也会攥紧拳头再坚持会儿。看着自己的拳越来越有力,腿也越来越灵活,我特别开心。
(小作者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华清街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早点考到黄带,以后能像教练一样,打出超帅的招式!
家长感言
看着孩子从最初怕疼退缩,到如今主动克服困难、为目标努力,空手道不仅教会他招式,更让他学会了坚持与勇敢,作为家长真的特别欣慰。
教师赏析
文章用“闹笑话”“编口诀”等孩子视角的细节描写,把学空手道的过程写得鲜活有趣,真实又充满童真。(孟轲敏)
《奶奶的柚子糖》
我与奶奶已经许久未见,最难忘的是她做的平淡而又沁人心田的柚子糖。
小时候妈妈工作繁忙,我常常住在奶奶家。记忆中的奶奶一头利落的短发,头发中总是夹杂着几根白发,脸上带着岁月的沧桑。
早上一起来,奶奶已经在厨房里开始忙活了。她穿着艳红的花衬衫,熟练地将柚子剥开,身旁的锅里熬着糖,糖融了,糖泡在锅中鼓涌,像几颗大小不一的珍珠。不一会儿,奶奶把剥好的柚子肉倒入锅中,均匀地翻炒着。裹上糖浆的柚子肉泛着透亮的光泽,像极了一块通透的琥珀。
奶奶将柚子糖捞出锅,平整地摆在碟子当中,我早已垂涎三尺。奶奶似是看出了我的馋意,在一旁提醒道:“刚出锅,是烫的,等凉了我叫你。”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别的糖,让我和同伴们去玩。可我满脑子都是美味的柚子糖,哪还有什么心思玩?玩耍的时候我一直心不在焉,朋友敲了敲我的头问:“你咋了?”我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悄悄告诉她:“我奶奶给我做了柚子糖,但还没有好,等会儿好了,我给你们带点。”朋友似乎比我还迫不及待,眼眸中充满期待,嘴角已经咧到耳后根了。
终于等到奶奶叫我了。我跑回家时灰头土脸的,像在灰堆里滚了几圈。奶奶温柔地用毛巾帮我擦干净脸。我飞快地跑到了桌前,望着那色泽金黄的柚子糖,抓起一块塞进嘴里,顿时柚子糖的糖壳在我口中炸开,紧接着是柚子的清香,甜丝丝的,真是人间美味啊!奶奶让我带些去给朋友们吃,话还没说完,奶奶就已经装了满满一大袋。我回到玩的地方,朋友好像是等待了许久,“快来吃!”话音未落,柚子糖瞬间被一抢而空了,只剩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回到家已经很晚了,洗漱完毕我便上了床。奶奶在一旁轻柔地为我扇着蒲扇。在奶奶慈祥的目光中,我很快便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分别那天,一大早母亲便来接我了。奶奶的脸上写满了不舍。车开走了,一路上,我回想着与奶奶相处的点点滴滴,心里满是留恋。与奶奶相处的时光就像流星划过天空,虽然瞬间即逝,但留下的美好回忆却久久萦绕在我心头。
一段时间不相见,奶奶寄来了柚子糖。那包裹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着家乡的味道和奶奶满满的爱意,静静躺在我的桌上。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一颗颗金黄色的柚子糖映入眼帘,犹如一个个明亮的小太阳,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我轻轻拿起一颗放入嘴中,甜蜜瞬间在舌尖绽放,那熟悉的感觉让我仿佛回到了儿时,依偎在奶奶温暖的怀抱中,听她讲着过去的故事。此刻,我闭上眼,让这份甜蜜和回忆交织在一起,感受着奶奶跨越千山万水的关爱。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份亲情和温暖都会像柚子糖一样,甜蜜而持久,永远伴随着我。
【点评】
文章开篇有仿写《背影》的味道,中间几段回忆童年吃糖趣事时笔调活泼灵动,如在目前,充满童真童趣,而奶奶勤劳慈爱的形象也在细节中自然凸显。结尾一段回到现实,既巧妙点题,又表达了对奶奶的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王家大院的夏日记忆》
夏日如金,蝉鸣贯耳。我与母亲踏进山西王家大院的那一刻,仿佛钻进了通往幽深岁月的时光隧道,穿梭到了一座雕梁画栋的庭院。放眼望去,整座大院在明澈阳光下默默诉说着昔日荣华。
跟随无数游客,缓步其中,目之所及,无处不是雕刻的盛宴。房檐屋顶、门框窗棂、廊柱扶手以及墙壁的砖石上,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刻。这些砖雕、石雕和木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其中我对两幅石雕印象深刻。
行至东院时,一幅石刻《乳姑奉母》倏然吸引了我的视线:年轻妇人低首侧坐,衣袂轻垂似有无限温柔,她正将自身乳汁哺予白发婆婆。老婆婆脸上交织着感动与不忍,皱纹间满溢着难以言喻的温情。为防一旁嗷嗷待哺的小儿添乱,侍女手拿叮咚作响的拨浪鼓逗耍,引开小儿的注意。看着这幅图,我虽难以置信,脑海中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乌鸦反哺的画面。原来生命之河奔流不息,正是因了这般反哺的深情。
前行几步,一方石雕《吴牛喘月》赫然在目:来自南方的水牛,身骨强壮,却蜷缩在清冷的月华之下。它粗重的喘息和惶惶的眼神,映射出内心深处的担忧和恐惧。据导游讲解,当年王氏子孙做官经商,历经二十一代而经久不衰,就是藉此石牛警醒自己,世路之险,需如履薄冰,慎之又慎方能行稳致远。
归途中,回想那温情哺乳的故事和石牛警醒的姿态,我蓦然领悟,王家大院的雕刻不仅止于雕琢之巧,更是将“孝”的暖流与“慎”的智慧化入其中,如不灭薪火代代相传。
老师点评:山西王家大院,素有“美在雕刻,魂在雕刻”之说。小作者以“雕刻”为核心切入点,选材极具眼光。王家大院雕刻繁复万千,他却巧妙聚焦于印象最深的两幅,以“以小见大”之法,让读者得以“窥一豹而知全身”,轻松领略建筑的精髓。更难得的是,小作者不仅清晰叙述了雕刻的具象内容,更深入挖掘出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让文字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
《吾妹“三绝”》
吾家有妹,乃“烦人”界翘楚,我与弟弟甘拜下风,爸妈有时也拿她没辙。她身怀“三绝”,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绝·吃饭篇
“开饭啦,赶紧出来!” 妈妈扯着嗓子喊。弟弟正埋头写作业,回了句:“快了,马上来。” 妹妹却像 “装睡达人”,任妈妈喊破喉咙,依旧稳如泰山,真应了那句“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我上前轻拍她肩膀:“吃饭咯。” 她这才磨磨蹭蹭挪到餐桌。
刚坐下一分钟,她就耷拉着脑袋:“妈妈,我好困,想睡觉。” 妈妈果断拒绝:“吃完再睡!” 没过一会儿,她又嚷:“妈妈,我吃饱啦。”可碗里饭菜满满当当,一口没动。妈妈有点生气:“快点吃,吃不完别想走,一直坐着!” 这话好似给她上了“发条”,勉强吃了四分之一。
“妈妈,我……”妹妹刚开口,妈妈直接回:“不行!” 妹妹眼珠一转,机灵改口:“我是想说,要把饭吃完,您不让,那就算啦。” 妈妈无奈叹气:“行吧,爱吃不吃,今天起,两天不许吃零食!”
二绝·休闲篇
一日,我拿出爱心义卖时买的捏捏乐本子,弟弟妹妹瞬间围过来,像小麻雀般叽叽喳喳:“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这不看还好,一看就 “坏事” 了—— 两人对本子爱不释手,都想据为己有。我犯难了:给弟弟,妹妹得哭鼻子;给妹妹,弟弟得闹脾气。思来想去,我狠心说:“都不给!”
弟弟听完,耷拉着脑袋,失落地回了房间。妹妹可不罢休,瞬间开启“祖传狮吼功”,哭声震得我耳朵发麻。我急忙捂住耳朵,哄她:“妹妹不哭啦,姐姐给你别的好玩意儿,好不好?” 可她哭声像“吸铁石”,把爸妈引来了,爸妈也跟着柔声安慰,好一番忙活。
三绝·跳舞篇
这一绝,可是实打实的真功夫,没从小苦练可练不出来。妹妹参加特长生大赛时,化好精致妆容,换上漂亮舞衣,活脱脱“仙女下凡”,一个字 ——美!
登台后,她自信大方,神态自若,每一个动作都行云流水,没辜负台下十年功,顺利拿到复赛入场券,妥妥的“舞台小明星”。
这就是吾妹的“三绝”,诸位觉得,够不够 “绝”?
《我的军山之旅》
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日子里,我与家人一同踏上了前往军山的旅程。这温暖的天气仿佛在为我们今天的登山加油助威。
我们来到军山脚下,一条银色的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好像给山挂上了一条银丝带,漂亮极了!这小小的瀑布已经这么美了,那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定更加壮观吧!我抬头望着高高的军山,心里又激动又有点紧张。刚开始爬的时候,我精力充沛,脚步轻轻的,像只欢快的小鸟。我一边欣赏路边的花草,一边听着小鸟唱歌,空气里还有一股青草香,真好闻啊!树林里的叶子沙沙响,像是在和我说悄悄话。
可是没多久,我就开始喘气了,两条腿像面条一样软软的,站都站不稳。我靠着栏杆休息,一抬头,哇!原来我们已经爬得这么高啦!远处是一条大大的长江,水面上亮晶晶的,像一面大镜子。镜子里还有几艘大轮船,慢慢地走着。再看看狼山和剑山,它们远远地站在那边,好像一下子变小了。
这次军山之行不仅让我体验到了登顶的喜悦,更让我明白了旅途中的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和珍惜。
《我与玫瑰的约定》
春风如雨,携着希望点撒在花前,渲染出一片美好。伴随着黑夜吞噬掉最后一缕阳光,玫瑰花依旧绽放着灿烂的笑。我右手执笔,左手伏案,抬头望外,停笔驻思。
那年盛夏初识
炽热的阳光洒下,我与玫瑰初遇在那年盛夏。我拿着书,漫步于花园之中。突然,我于万花丛中看到了你,艳红似火,盛放于群花中,在丛中笑。我弯腰轻嗅芬芳。你肩披阳光,好似金色的流苏;你身靠绿叶,好似一身轻薄丝绸。早晨的雾气弥漫着,给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被你所吸引,打开手中的《小王子》,发现你已进入文学的世界。你我相伴,约定好伴我阅读。
那年深秋深知
深秋来临,驻足凝望,我与玫瑰深知在那年深秋。进入初中,我在开学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便迫不及待地往花园里跑。凭着记忆来到你的面前,却发现你的花瓣枯黄,几片已凌落在地上。轻轻将一片带着一丝生机的花瓣,小心翼翼地夹进书中。我意识到:连生命力如此旺盛娇艳的你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岁月抹平痕迹。我心中的骄傲与狂妄顿然消散,只留下了谦虚与坚定。你我深知,你我约好坚定逐梦,心怀希望,身披自由的羽翼。
那年初春重逢
春风微拂,吹走了脸上的泪珠,我与玫瑰重逢在那年初春。不理想的成绩,师长的期盼与教诲,让我一度自我焦虑与否定,我怀着沉寂而痛悲的心灵,去到花园中想与你谈心,寻得一点慰藉,谁料你的枝叶依旧寥少,倒映着我的模样。正欲离开,忽觉你正呼唤着我,回眸一看,只见那干扁的枝干上有着几滴翠绿的芽,焕发出盎然生机。你我相视一笑,心领神会,约定一同坚定信念,满怀希望地走下去。
春风又一次拂来,少年的眸中满是希望与斗志。看着窗外生机盎然、绽放盛开的玫瑰花,想起了我与玫瑰的约定。你我看着夕阳灿漫,看着残叶绿影,看着书本与题海茫茫,最终共同坚定地前行……
指导老师:谭淑娟
《我与书的快乐生活》
如果书是草原,我便是奔跑的野马;如果书是田野,我便是金灿的稻苗;如果书是宇宙,我便是那颗旋转的星球。
如果书是营养品,我便是那美味品尝的幸运儿,因为我的成长离不开书。
幼儿园中班时。妈妈给我读小本的童话故事,当妈妈读累稍作休息时,我就会一把抢过妈妈手中的书,一个字,一个字的疙疙瘩瘩地读起来,还好有拼音,要不然就麻烦大了,当我慢吞吞的读完一个故事,内心满是自豪“嗯~真不错!”
上二年级时。我的目光投向了漫画书,里面的场景甚是好笑,跑的时候把脚跑成龙卷风,也是常规操作。我喜欢读无字漫画,因为我当时认识的字不是太多,而无字漫画感觉就是为我量身定做!
高年级时,我又跑向了全文字书籍。虽然没有图画,可是里面的内容那是惊险,刺激,我喜欢看沈石溪写的《狼子善心》和《狼王梦》两部作品,在我看来沈石溪的小说目前是最好看不过了。有一次我正看到高潮部分,妈妈说:“不瞧啦!太晚了不能再看了!”我一气之下双手“啪”的合上书,把书放在桌子上,脚顺势踩在凳子上,抬着头伸着脖子趾高气昂地说:“不行!今天我要是不看完这个部分,晚上睡不着啊!”妈妈硬是一把抢走了我的书。我偷摸的像个小偷,打开房门伸开我的小脑袋,又像毛毛虫在地上扭曲着悄咪咪的拿回我的书,又踮着脚尖返回我的小窝,钻进小被窝“嗯”,又是那样平静,人人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觉得这个比喻很体贴。
我看过许多书如:《狼子善心》、《海豚传奇》、《野兔也疯狂》、《怪老头》、《海底两万里》……里面的情节,一会儿温柔,一会儿险恶。每当我知道事情的真相,就特别想告诉主人公,让结局大反转。
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书还可以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好处有很多很多,说不完根本说不完。我想,我会和书成为最亲密的“终身伴侣”!
《那支毛笔》
那支毛笔长长的,很漂亮,外公很喜欢它,是我与外公每一刻的美好象征……
外公在我十岁时就离开了人世,就在我帮他收拾房间时,我发现了一个木箱,上面用毛笔字写着“文房四宝”,那字写得很大方。我十分好奇,便打开了,我惊奇地发现那是我曾经送给他的一套书法用具,外公居然还留着,而且还保护得如此之好,尤其是那支毛笔,在这么多东西里是多么引人注目啊!我轻轻地抚摸着那支毛笔,不禁回忆起儿时。
在我一两岁时,母亲因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我,便把我送到外公家住一段时间。那时我是外公的小跟屁虫,不管外公去哪儿,我都跟在他屁股后头。外公的工作是卖毛笔字,于是我用压岁钱给他买了一套毛笔用具,我特别喜欢外公用它写字,有时候我会悄悄地拿走几张纸和笔、墨,有模有样地模仿外公写字,当然他也从不怪我乱用材料,而是一笔一画教我如何真正把字写好,写完了他还会给奖励——给我棒棒糖,表扬我“棒棒哒!”
我送给外公的毛笔用具,也是他的一大骄傲,他常常向同事“炫耀”,没错!他同事当然也是很羡慕啦!
每当到了过年,对联也是必不可少的,大伙也都来外公这儿买,可热闹啦!外公在一边写,我就在一旁吆喝,有时外公也会给苦人家送对联,我就会有些小气地问外公为什么,明明我们也要做生意啊!外公就开始给我讲道理。
想着想着,我的泪珠开始在眼里打转,如今想来,那支毛笔不是用来写字的,而是用来记录那美好的岁月,它像外公那样给我温暖给我爱……
《我与端午节的故事作文》
我与端午节的故事作文
端午节悄然走来,端午节早上,我们开始了包粽子,家中环绕着温馨的味道,我与端午节的故事在欢声笑语中拉开了帷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与端午节的故事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我与端午节的故事
唐人词曰:“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在临近仲夏时分,白天越来越长的时候,端午大约就要到了。
端午节到了,我吃着从超市买来的各种馅的粽子,没有所谓的氤氲,也没有满口的清香,也没有过节的味道。这是我想起了奶奶的粽子,还记得那年端午节……
农村保留着古老的习俗,端午节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当然我的奶奶也不例外。那年,端午节前一天,奶奶就开始摘竹叶,洗净晾干,在厨房里忙活,而我则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看。
奶奶面前,大盆小碗,草绳,竹叶摆了一溜。奶奶把原料都放在盆里拌匀,之后她把一片竹叶放在一只手里卷成漏斗状,然后舀入糯米和配料,再用筷子捣几下,使其结实,奶奶从始至终眼睛都没有离开过粽子,之后又在外面加了一片竹叶,另一只手拿着草绳,一叠,一折,一捂,一绕,一系,不一会儿,一个粽子就出现在了奶奶手里,这是她看向我笑了笑,并对我说:“这第一个粽子是你的。”之后奶奶又聚精会神的包粽子,一个又一个,她不时的擦擦头上的汗,之后又七手八脚的包了起来,忙的不亦乐乎,不久,盆里就躺满了粽子,让人越看越喜爱。
接下来就是蒸煮了。粽子要慢慢煮,需要耐得住性子,不是添加柴块,我迫不及待的坐在锅前,看着火焰忽明忽暗的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欢快的舞蹈,映着我们的笑脸。有时拨火不小心,或会伸出长长的舌头,把我的头发烫成“卷”状。
不久,就从锅里飘出了清香,氤氲弥漫整个屋子,恨不得马上就吃,但还是不得不等到明天——端午节。、
端午节到了,早早的起了床,睡眼朦胧的就到了厨房里,看见了早早就在厨房了的奶奶,看见我,立刻就拿一个热腾腾的粽子给我,看着奶奶深深的黑眼圈,顾不得烫,一口一口的吃着,品尝着过节的味道……
现在,已经很久没有回老家了,和想念那个味道。老家虽然缺乏物质条件但每个节日都过得快乐充实,而现在虽然什么都不缺,但却没有节日的气氛,所以过节不一定要丰富奢侈,而在乎的是过节的心情。
篇二:我与端午节的故事
“天苍苍,野茫茫,不吃粽子是瞎忙;水弯弯,路长长,龙舟划起桨飘扬。祝你端午安康”一条信息跳了出来,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我。“谁呀,这么早”,睁开朦胧的睡眼,映入眼帘的是端午安康几个大字。“啊,今天是端午节”。睡意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穿好衣服,给五彩绳沾上露水系在手上。
既然是端午,就一定少不了粽子。最初,屈原投江自尽,百姓为了不让让鱼龙虾蟹去咬的屈大夫的身体,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现在我就要和爸爸一起包粽子。爸爸先把四、五片粽叶稍稍重叠平放在一起,然后再把它卷成圆锥状,再向里边放上准备好的糯米、大枣和花生米,再用余下的粽叶把口封住,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出来了。然后,还要用绳子把粽子紧紧地绑住。看着老爸包了一个又一个,也挺简单的。拿起一片粽叶,照葫芦画瓢地包起来。谁知道,看和做不是一回事。不是用力过猛粽叶碎了,就是包着包着糯米调皮的跑了出来。爸爸在一旁急的直说,终于包好了一个,还是用了好几片粽叶,五花大绑包好的,样子和老爸包的差远了。“算了,能吃就行了。”
粽子下锅了,满屋子都弥漫着粽叶、糯米的清香,让我垂涎欲滴。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香气更加浓郁。要出锅了,掀开盖子,浓郁的糯米的香气扑面而来,勾起了我的食欲。我飞速地拿起一个粽子,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断绳子,再剥开粽叶,看到的是是白色的糯米里包着一个小小的蜜枣,像是蜜枣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袄。我慌忙咬了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滑溜溜的糯米和甜甜的蜜枣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让我回味无穷。
端午不止要吃粽子,还有更多的习俗。每年的端午都不同,但都一样有意义,去纪念伟人,感受端午文化,多好。今年的端午,我和老爸、老弟度过,学会包粽子,和家人一起品粽子,为记忆的相册再添上一页。
篇三:我与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悄然走来,端午节早上,我们开始了包粽子,家中环绕着温馨的味道,我与端午节的'故事在欢声笑语中拉开了帷幕。
我自信满满的笑着拿起粽子叶,学着妈妈折成的样子,再放进一把糯米,封上口。眼见就要成功,可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突然粽子叶裂开了……糯米却逃脱了粽子叶的束缚,纷纷滑回盆里,我还没反应过来,粽子却已经只剩几粒糯米了,我只好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对挑选粽子叶也上了心。妈妈的粽子叶里,有去年用过的,比较软和,也有今年新买的,很硬。我想:大概硬的比较容易裂开吧,于是就选用了去年的粽子叶。可是由于太软,已经没有了韧劲,轻轻一碰便裂开了口子,我又一次失败了。是我判断失误?我半信半疑的拿起了新粽子叶,可是因为太硬,使劲一折——断了。面对眼前的事实,我无语了。这时,沉默半天的妈妈笑了,妈妈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傻孩子,你不会两样搭配着用吗?”我照妈妈的话去做,果然好了许多。
可谁曾想,“刚出狼穴,又入虎口”,在加糯米的问题上,我又遇到了困难,粽子叶折成的筒下面有一个小洞,总是会漏出少许糯米。我正焦头烂额,忽然瞥见妈妈总是先用一小点糯米严严实实堵住那个口,再添糯米,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做,果然不再漏米了。
虽然主要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些小问题,我慢慢克服,终于弄出了粽子形状的一个东西。接下来该捆绳了。我在捆的过程中,由于太用力,粽子叶又再次裂开了。我赶忙又贴了一张粽子叶,当“补丁”,然后重新捆上绳子。生怕它会漏米,于是给我的小粽子来了个“五花大绑”。
粽子入锅了。怀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过了一段时间,从厨房中是不时传来粽叶与糯米的香甜味,环绕在家中,有说不出的温馨感。说期待,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粽子,说忐忑,就是害怕我的小粽子在几个小时的过程中熬不住,变成一锅粥。
在焦急的等待中,我似乎度“秒”如年的感觉等待着粽子的出锅,迫不及待的我直勾勾的盯着锅,白色的热气一直在锅盖上方窜起。突然一个声音传来:“好啦,可以出锅啦。”我便兴奋的站起来,打开锅盖,一团白色的热气涌出。香气扑鼻而来,我要开始享受这顿美餐……
这就是我与端午节的故事,平凡而又美好,简单却又幸福。
篇四:我与端午节的故事
阳光轻轻的洒落在窗帘上,透过纱纱的帘子照耀进我的卧室。
睡意朦胧的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突然一下坐起了身子在笔袋里翻出了我的宝贝——五彩绳!端午节的帷幕从此拉开。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着艾草,给孩子系上五彩绳,提前为孩子包好粽子,还有些人家会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去赛龙舟……
清晨的太阳似乎有些娇羞,躲在云朵后面探头探脑的。来到饭桌前,看着深绿色的粽叶包裹着的粽子,闻着阵阵飘香的粽子和奶奶一大清早特地准备的用艾草水煮过的鸡蛋,一股暖流在我的心尖萦绕。妈妈在厨房里忙进忙出的,虽然开着窗,清凉的微风悄悄拂过妈妈的脸颊但是豆粒般的汗珠仍旧是一滴一滴的顺着妈妈的脸颊滑下。我抽了一张餐巾纸,小心翼翼的给妈妈擦拭脸上的汗珠。一瞬间,童年的无数回忆在脑海中重现,那些尘封的回忆在眼前浮现。妈妈从小为我忙到大,每年的端午妈妈都会提前好几天准备好五彩绳、粽子、艾草,端午那天的清晨妈妈总是宁愿自己一大清早的离开被窝起来忙活也不会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看着妈妈脸上的汗水,泪水不禁浸湿了我的眼眶。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妈妈去上班啦!
我开始捣鼓,寻找家里的绳子,最好是能找到颜色鲜艳的。费尽千辛万苦,历经重重磨难,我找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好想根本就不会做啊,不过没有我可以学嘛。时间滴滴答答的流逝,我猛地抬头竟然已经十点半了!苦心人天不负,在万般努力下我成功啦!虽然卖相不好看。
暮色开始四合,天空披上了暗色的纱衣,妈妈回来了。我悄悄地背着手走到妈妈身边,推着妈妈让她坐下,而我则蹲下让妈妈伸出手默默地给她系上属于她的五彩绳。妈妈的泪水在眼里打转,或许她从未想过她的女儿会给她系上五彩绳。
端午节到了,往年都是妈妈为我系上五彩绳,都是妈妈给我带来温暖的祝福;今年我来给妈妈系上五彩绳,换作我来给妈妈送去祝福。一根五彩绳把我和妈妈紧紧地系上,一根五彩绳延续了我心中的那点祝福!
【我与端午节的故事作文】
《我与清明节作文》
我与清明节作文
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作文 我与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中写出清明节的特殊气氛。虽说我已曾学过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但对于出身在历代是基督徒的家庭的我关于好多清明节的习俗不是很了解。
我只知道每到清明的时候会有一种‘艾’的植物可以做艾饺吃,香香的,蛮好吃的,奶奶每年都会做给我吃。
今年清明节前几天,我和奶奶听说航坞山有“艾”采,我们顺便去踏青又采“艾”。我看到山上有好多坟墓,又有好多人在坟前烧香、叩拜、烧纸钱、放鞭炮等。
我便奇怪地问奶奶:“奶奶,他们在干嘛?”
“这是他们信迷信的人在祭拜死去的亲人,烧纸钱呀什么给他们”。奶奶告诉我说,“我们是从来不做这种事的,所以你就不懂了,其实人都已经死了,烧这些纸钱呀,贡这些祭物是无用的了,要活着的时候孝敬长辈。”
“哦,奶奶,那邻居大奶奶他们说起的清明要去望坟,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干这些呀!那我们基督徒也望坟吗?”我好奇的又问奶奶。
“是的,大奶奶家每年都会这样,我们基督徒如有亲人死了,也会去望坟,但不一定要像他们一样要在清明节的时候去,还弄些迷信的东西,如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我们随时都可以去的`,你爷爷他们兄弟也在商量等清明节过后要把你太太和你太公的坟搬到航坞山来呢!”
之后,奶奶还告诉我好多关于清明节的知识。让我知道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这天,我和奶奶采了好多“艾 ”回家做了芝麻艾饺吃。我真是收获不浅,不但吃到了香香的艾饺,还知道了好多清明的风俗,并且知道了我们基督徒和别的人在清明节所做的不同之处。
【我与清明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