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一家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9-09 15:22:12
《避雨山庄》
暑假里,我们一家奔向承德避暑山庄,走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雨季故事。
在避暑山庄大门前,我们刚刚站定,大空就下起了大雨。汹涌的人流与伞阵瞬间在宫门前挤成一团,伞叠着伞,人挨着人。尽管雨声哗哗作响,却依旧让人感觉闷热得如同在蒸笼里般喘不过气来。
在游览宫殿区时,所有宫殿的屋檐和连廊下都挤满了人,我们只好撑着伞站在雨中听导游讲解。所有殿堂都是门扉紧闭,游人们隔着窗棂,只能勉强望见昏暗模糊的内里,而我们这些挤不进屋檐下的人,便连这一眼的“偷看”机会也失去了。唯有康熙御笔提写的“避暑山庄”匾额,以及那些低调却沉实的金丝楠木柱子,在雨幕中静默伫立,成为了雨帘中唯一清晰可见的风景。
雨中的石径湿滑难行,到处是水洼,我一脚不慎踩进积水里,鞋子立刻灌满了水。每走一步,鞋中的积水就会发出“叽咕”一声,就像脚掌在泥泞中艰难拔出的叹息,湿漉漉的袜子紧贴着脚,沉甸甸的难受拖慢了步子。后来去到湖区,又因雨取消了画舫之约,我们只得匆匆冒雨踏过湖畔,将湖光美景潦草掠过。
终于走出山庄大门,无论穿雨衣的还是打伞的,大家全都浑身湿透,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姐姐环顾我们狼狈的样子,突然笑道:“我们哪里是来了避暑山庄,分明是闯进了‘避雨山庄’呀!”一车人顿时哄然大笑,湿漉漉的车厢里爆发出朗朗的笑声,仿佛雨水都因为笑声而变得轻盈起来。
那日虽未得见云淡风轻下的皇家别苑,但这场意外的大雨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幅别致的印象:原来所谓避暑胜地,竟也能被一场急雨浇灌出如此难忘的欢笑,真正的风景并非只在目的地,也在湿透的鞋袜与狼狈相视而笑之间。
《乐游贵州》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去了期待已久的贵州。那里群山环绕、空气清新、天气凉爽,真是个好地方。接下来,让我带领大家感受多姿多彩的贵州吧!
壮观的马岭河峡谷
兴义市的马岭河峡谷,这是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伤疤的 地方。我们去的那天很不巧,天上下起了中雨,我有点担心美景会不会看不到了呢?
进入景区,我从远处望去,只见白茫茫一片,峡谷里面因为雨天充满雾气,朦朦胧胧一片,只听见“隆隆”的响声。我爬着楼梯 缓缓地靠近瀑布,瀑布的声音越来越大,周围也是人声鼎沸。我随着人流来到瀑布前,许多冰凉的水滴扑面而来,让 人感觉凉爽、舒服。瀑布非常宽,水声震耳欲聋,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奔腾而下。这壮观的景色让我想起 了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
这里真是太壮美了,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这个瀑布叫 “万马奔腾”。
千姿百态的织金洞
织金洞是个溶洞,讲解员告诉我们,40 年前,有一群村民在附近斗鸡,一只鸡不小心掉到一个 洞里。村民就到洞里去找,发现了这个溶洞,然后就取名“打鸡洞”。后来,人们又根据地名,将这个溶洞的名字改成“织金洞”。
进洞之前我们走过了一段小路,有一块石头上刻了“黄山 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织金洞的洞口又高又宽,高 达六七层楼,洞口写着三个大字——“织金洞”。跟随讲解员,我们进入了 织金洞。一进洞,我就感觉有点清凉,一下子燥热全消,原来洞内常年的温度都 是 16℃到 18℃之间,非常舒服。洞内很滑,很容易摔倒,光线也很暗,就像七八点钟的夜晚一样。我小心翼翼地向前走着,看到了溶洞里面有千姿百态的石头,有钟乳石,有石幔,有石帘,有石葡萄……真让我大开眼界。
“猴子登天”这块奇石令我印象深刻。远远看过去就像一 根柱子立在山洞里面,这根柱子很细,顶天立地。走近一看, 柱子上爬满了一只只小猴子,只见这些猴子争先恐后地往上爬,难道是要登 上天宫吗?我仰起头望着这些栩栩如生的石猴子,嗯,我猜它们有的 想成仙,有的想偷蟠桃,还有的想在那天宫里大吃大喝呢!
织金洞是一个巨大的溶洞,这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大自 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闻名中外的黄果树瀑布
那一天,我们去了黄果树瀑布,这个景区 分为大瀑布、天星桥、陡坡塘三个部分。因为时间优有点赶,所以我们 只去了大瀑布和天星桥这两个景点。
我们从大瀑布的侧边进了水帘洞。走到水 帘洞中间,我转过头发现了另一个巨大的洞,外 面的瀑布就像巨人房里的窗帘一样。透过这窗帘,我隐隐约约看到河对岸的游客和风景。 我穿着雨衣,狂风把许多水滴吹到我的脸上, 我感觉冰凉冰凉的。雨衣被风吹起来,我紧紧 抓住雨衣的帽子。当时我离瀑布很近,感觉伸手就能碰 到,声音就在耳边,像在敲锣打鼓一样。在洞里待了片刻,我就和家人一起出来了。我感觉很 幸运,因为走出水帘洞的那一刻,我看到一道忽隐忽现的彩 虹。
随后,我们坐着大巴来到天星桥景区,又走到了银链坠潭瀑布。银链坠潭瀑布中间有个水潭,瀑布半包围 着水潭,瀑布的水流 过石头,形成一根根白色的线,就像银链一样坠入潭中。所以这个瀑布叫“银链 坠潭瀑布”。
稻田抓鸭
在贵州的几天里,我们还去了万峰林,那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摸鱼、抓鸭子、坐小火车……其中 我最喜欢抓鸭子,因为特别有趣。
我先穿上防水衣,拿上渔网,小心翼翼地下了稻田。我走的每一步都很困难,因为我的脚会 陷在泥里,每提一步都得花大力气才行,走起路来像年迈的老奶奶一样。 我找到了一只小鸭子,高兴得不得了。我先用网把鸭子赶到水 稻丛中,然后把网斜着放到了水里面,最后快 速地向上一捞,一下子就抓住了一只小鸭子。我高 兴极了,叫道:“我抓到了!我抓到了!”接着,我开始向大鸭子发起挑战。可大鸭子比小鸭子反应快,它们游得可快了,“嗖”的一下就无影无踪了。我在稻田里转了好一会,一只大鸭子都没抓到,哎,它们实在太灵活了!不过,我还是很开心,因为稻田抓鸭子真是太好玩了!
《晚饭后》
晚饭后,我们一家开启了短暂的休闲时光。外公外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外婆手里拿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因为看得很认真,都忘记了喝茶。爸爸在认真地看报纸。他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妈妈很辛苦,她还在厨房里忙碌着。我在写作业,因为只有学习才能帮助我实现梦想。我想千家万户的夜晚都是这样的吧!
《大连一日游》
暑假,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大连,这座海滨城市就像一幅会动的油画,让人一眼就爱上了它!
第一站我们到了金石滩,那里的水真蓝,水天一色,清可见底。游客们有的游泳,有的扒沙,有的嬉笑玩耍……。远处的小岛郁郁葱葱,百鸟齐鸣。小弟弟在沙滩上扒沙,我在水里欢快的游来游去……
晚上我们来到了东岗音乐喷泉和威尼斯水城,随着音乐的响起,各种形状的喷泉喷出几十米高五颜六色水柱,就像天边架起一道道彩虹,煞是壮观。在威尼斯水城喂喂海鸥,沿着海边散散步,吹吹海风,站在游船码头欣赏水城的夜景,无不惬意!
第二天,我们到星海广场,那里挤满了游客,他们有的举着照相机拍海鸥,有喂蹲下鸽子,我也蹲下来准备喂海鸥和鸽子,但是它们却离我而去。马路上的汽车排着长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各色光芒,好似流动的彩带。观光的人们欢声笑语,钻进了爬满爬山虎的老街道。
大连人爱干净,所到之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路边的栏杆擦得一尘不染,连路边的垃圾桶都亮晶晶的。
下午,待要离开了,我回首望着这座美丽的城市,悄悄地种下了我心中的梦,真希望明年再来!
《那山,那屋,那人》
爷爷已经故去四年多了,我们一家也从原本的老家搬到了百里以外的仙女峰。爷爷生前待我极好,好到不能用笔墨记录下所有,只能记下些许片段,聊作安慰和纪念。
我们家的老屋后面有一座山,很高很高,我们家的老屋就在山脚下。那座山和老屋里藏着我童年的喜怒哀乐,还有我的爷爷。
我记得爷爷经常会躺在屋外的躺椅上轻轻摇着大蒲扇给我讲他小时候发生的事情,那些故事很多现在已经不记得细节了,只记得那时候的夜晚星星特别亮。
小时候,爷爷时常会带我去利民大采购,我还依稀记得他拍着胸脯,豪迈地说:“灿,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爷爷有钱!”我信了,可他结账时,掏出的却是用几层塑料袋包裹的零零碎碎的散钱,一下又一下用他龟裂的手指数着,可年幼的我又怎么会知道呢?我只知道:爷爷对我真好!
小时候的我很调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完后还不知悔改,因此母亲常常会从屋外的树上折下一把树枝,捆在一起往我身上打,这时,爷爷会站在我身前,护住我,不让我被打;再后来,我不调皮捣蛋了,因为我慢慢的知道,那个站在我身前保护我的爷爷已经躺进了那口小小的棺材,出不来了。每当想起爷爷,我总会一个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躲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枕头套一晚上都干不了。
搬家后,我好像和爷爷之间有了一座隐蔽的屏障,爷爷生命的最后几天都是在老屋里待的,小时候他会躺在我隔壁的房间里睡觉,鼾声如雷一般响彻云霄,我经常不耐烦地捂住耳朵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只想爷爷快点消失······后来,真的见不到他了。后来,虽然他不在了,我还是会捂住耳朵,幻想有那么一个声音吵的我睡不着觉。现在,环境的转换我无法适应,我只能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面对雪白的天花板,独自沉思。
有一种孤独,身边添一个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孤独,是茫茫天地间的余舟一芥,人们只能素颜修行,各自孤独面对。
爷爷一直爱好喝酒,抽烟。他的酒友死后我们都劝他:别喝了,对身体不好。他从不放在心上,从来都不以为然。后来真出了事,他查出了癌症晚期,他躺在病床上,回忆自己的一生,窗外有开得很烂漫的花,在医院雪白的被子的衬托下,显的格外红艳。我听见他轻轻说:“此生足矣。”可为什么“足”了,也许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他说完后微微转身向我一笑:“灿,好好读书,爷爷会保佑你,一生平安,一生无牵挂。”
可爷爷的保佑终究是没能灵验,我的牵挂在岁月一点一点的消逝里,未少半分。 老家那杂草丛生的屋子已经荒废很久了,它身后的那座山却还是和从前一样,郁郁葱葱。孤寂的屋子在草一点一点占满它,覆盖它的同时,也在完成着它几十年来风风雨雨的追忆。
等到明年花开了,满山遍野时,我捎一朵,带回老家去。
《摘花生》
最近,阿姨家的花生成熟了,邀请我们一家去体验收花生。我们便来到龙湖区新溪下三合。
阿姨家的菜园里种着玉米,茄子,百香果……我边走边看,转了一圈,没找到花生。叔叔告诉我,那片被我忽略了的植物就是花生。我走近一看,花生的叶子呈绿色的椭圆形。个子不高,只到我膝盖的位置。从外表看,几乎与其他草本植物混在一起,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植物,看来花生的“谦虚”名不虚传。
戴上手套,我们就直接上手“拔花生”了,一手抓住茎,往上一提,结果茎在手中,花生还在土里。这是怎么回事?叔叔走过来,手把手教我,要先将所有茎条拢起来一把,握在手里,轻轻左右摇晃,使根部附近泥土变得松散,然后用力往上提,整株花生连根拔起,抖掉粘在根上的土块,一串串饱满的花生荚就露出来了。
叔叔一边带着我们拔花生,一边给我们科普花生的种植秘密。原来,花生是唯一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在播种50天左右,花生就会开出黄色小花,这些小花会倒扎进土里,所以又叫“落花生”。如果茎长得太高,小花没法扎到土里,就长不出花生了。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农民会把茎条压低,盖上土,方便小花钻入土中结出花生,以保证收成。所以还有一句有趣的谚语“花生踩一脚,秋后吃不了。中间土一埋,产量乐开怀。”我听得津津有味,真是不得不敬佩劳动人民的智慧啊!
拔出花生后,还需要把一个个花生荚从根上摘下来,这一步十分考验耐心,必须要一个一个摘,不然容易把茎叶一起扯下来。我们三个小伙伴都忘我地摘花生,抢着去拔花生,还比赛谁拔得多。而大人们则坐着小凳子上边摘花生边聊天……
(小作者是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五年级学生)
后 记
日落西山,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不仅收获了满满几筐的花生,感受到了独特的田园风光,更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
同学感言
原来摘花生也有讲究,下次有机会可得借着植庭的方法好好试一试。
教师赏析
学过的课文《落花生》告诉我们花生有其低调朴实的品格,小作者的叙述方式也是朴实无华,娓娓道来,让人也想亲身体验花生采摘的秘密。(林丽)
《有意义的散步》
星期六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吃过晚饭就到旁边的三塘江去散步。
刚一出门,一阵微风吹过来,让我如沐春风,走到一半时爸爸和妈妈突然说起了他们小时候的趣事,而我就在旁边,边走边听他们说。又走了一会儿,爸爸给我和妈妈讲了一个新闻,就是前几天有一个大学生掉入窨井里被淹死了,爸爸这话一出便让我知道路边的井盖是不能乱踩的。
然后我们有说有笑地继续前进,当我们到保德操场时才想起来应该回去了,但是我们没原路返回,而是走永安路回去的。可是回去的路上因为我跑了一下,被水打滑,摔了个四脚朝天,外加头碰到消防栓,让我直接感受雪上加霜。下一秒我哇哇大哭,可是爸爸妈妈的安慰像雪中送炭一样让我一下子破涕为笑,然后我们又向家的方向继续前进。
这次的散步让我知道了生活中要注意安全,以免让自己受不该受的伤。
《对文化信仰微笑》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
———题记
这个周末,我们一家去了南岳衡山,我们边说边笑,走到了山脚。
山脚的文化街很是繁华热闹,爸爸妈妈领着我们进了一家当铺。对比其他店,这里就略显的清冷了。柜台中只摆着清一色的香火,但细看,上面被加粗的字迹又有所不同,有求财运的,求气运的,也有化太岁的。我看着,只是在心底暗笑,不过是封建迷信罢了,并不放心上。
再往前走一段距离,眼中赫然出现了一座庙宇。深红色的漆墙,墨色的瓦片,处处透露着几分古朴。院中有一座单独的庙宇,庙前有一棵古树,枝干上锁着上百上千的铁锁,枝头飘摇着红丝带,树下有人解缘。殿中貌似人很多,我便随着人流挤了进去。
我轻轻迈入门槛中,一阵浓厚的浮烟飘来,压低身子在雾中摸索,好让自己看得更清楚。可映入眼帘的一幕却狠狠戳中了我的心:
不大的殿中央,端坐着两尊佛像。一像坐落于左,宝相庄严,眉间一点朱砂痣,尽显慈悲与智慧。眉宇间,佛光普照,包容万物。另一位端坐宝莲台,唇角轻扬揽入世间一切温柔,深邃的目光,跨越千年仍洞察世间万象。在佛像的脚边,有人手捧贡品双眼轻合面上挂着一丝恬淡的笑,有人双手合十于胸口嘴唇轻启颂着赞歌,还有人举起香火,俯下身去,头颅低垂,谦卑又虔诚的笑着。
我静静地,远远张望人群,又不住抬头仰望佛光。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中国人信佛不只是为了愿望实现,更因为佛学以其深邃的智慧和慈悲为怀的理念,为世人提供了心灵的慰藉与指引。在人生的旅途中难免遇到困难和挑战,学会从佛学中找到力量和勇气。
心如静水,悠然自得。塑像的一抹微笑,尽显佛韵之美。双手合十,祈福夙愿。只垂下头思考,眼中的轻浮逐渐被信仰的光辉所遮盖,会心一笑,是唤醒古老的精神烙印,是历史灰烬中不灭的余温……
【点评】文章讲述了作者认知的转变,从开始的“暗笑”到最后的“会心一笑”,完整展现了思想成长过程。作者通过细致观察,体会到信仰给予人们的心灵慰藉。文中“封建迷信”与“佛光普照”的对比鲜明,“历史灰烬中不灭的余温”等语句富有深意。这不仅是个人的思想升华,更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文章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社会第一课》
记得那次,我们一家和二姨一家一起出国游玩。在回国前,我们在菲律宾机场的自助出票机前打印机票。因为外国机器格式奇特,不知如何是好的我们站在那满屏的英文字母前发呆。
正当我们犯了难时,两位衣着整洁,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工作人员察觉到了我们的困难,连忙走了过来,微笑着解释是来帮助我们的。我一听,心想:他们真热情,人真好啊!
这两位尽职尽责的叔叔在机器上操作着,“滴”的一声,弄好了!机票“咔擦咔擦”地打印出来了。我们很高兴,连忙上前接过机票,并连声道谢,他们也热情地回应着。
正当我们转身准备离开时,叔叔却拉住了爸爸。嘴里一边说着英文一边用手跟爸爸比划着什么。爸爸和我都一脸疑惑,以为他们有事要问,便把英语水平稍好一点的妈妈喊来听一听。谁知妈妈听完后竟尴尬地笑了笑,对他们连比带划地说:“不好意思,很抱歉,我们没准备零钱,没法给你们小费。”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索要小费啊!不过也正常,毕竟人家帮了我们嘛,何况在当地也有这样的习惯。
我本以为他们能理解我们的难处,可没想到等他们听懂后,两人瞬间变了脸色,原来热情的笑容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皱着眉的黑脸,还冲我们翻了几个白眼,捂着嘴在那儿嘀嘀咕咕。
我顿时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原来他们只是为了小费才帮我们的呀!
最终,我们不欢而散。
事后我思考着这事,虽然索要小费在有些国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我心中始终不太舒服。抛开小费先不谈,我认为,做人要有善心,应该真心实意地乐于助人,而不是像这两位工作人员一样,为了利益才去帮助别人,否则就会显得虚伪。
《一次难忘的民族文化节》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总会想起两年前上海举办的民族文化节。那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也让我明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前年暑假,我同父母来到上海,发现在上海外滩处组织了一场“民族文化节”。举办方告诉我们,每个家庭都要准备一个民族的特色展示。我们一家抽到了苗族,而我被选为“小讲解员”。一开始,我对苗族的文化几乎一无所知。为了完成任务,我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还和妈妈一起动手制作苗族的银饰头冠。虽然头冠是用彩纸和锡箔做的,但戴在头上时,我仿佛成了真正的苗族少年。
活动当天,外滩变成了五彩缤纷的“民族长廊”。维吾尔族家庭跳起欢快的舞蹈,藏族家庭带来了酥油茶,我们一家子则展示了苗族的刺绣和芦笙舞。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女孩一家的小卓玛,他穿着藏袍,教大家用藏语说“扎西德勒”。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但所有人都学的特别认真。
正当我讲解苗族的“拦门酒”习俗时,一位戴白帽子的老爷爷笑眯眯地问我:“小朋友,你知道苗族为什么用牛角杯敬酒吗?”我一下子愣住了,脸涨得通红。妈妈赶紧帮我解围:“这是象征把客人当自家人一样尊敬!”老爷爷点点头,原来他是回族人,还邀请我们去尝他做的馓子。金黄酥脆的馓子蘸着蜂蜜,甜到了我的心里。老师说过,每个民族都有智慧的结晶,今天我终于懂了。
午餐时间,我和哈萨克族家庭的阿依娜分享了妈妈做的馕饼。她咬了一口,眼睛亮晶晶地说:“和我奶奶做的一样香!”我们还约定,下次要去她家乡的草原骑马。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尽管我们的语言和服饰不同,但笑容和善意是相通的。
民族文化节虽然只有一天,却让我明白:中华民族就像一棵大树,五十六个民族是它的枝干,紧紧相连才能茁壮成长。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多交朋友、多学知识,让团结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因为只有手拉手、心连心,才能共同筑起最美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