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课题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3 00:20:15
《教学案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课题:<< 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加大课外名诗阅读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理解诗中的哲理。
2.感受诗人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对风雨来临时,你是彷徨、逃避,还是勇敢面对?当突如其来的挫折和打击袭来,我们该如何面对?今天就请伟大的民族诗人普希金帮我们指点迷津。
(方法策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预习检测
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高尔基更赞誉他“一代宗师”,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和《致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被流放的日子里,以赠诗的形式送给邻居女儿的诗歌。
(方法策略:作者及创作背景知识点归纳)
(点评:预习检测中融合写作背景知识点,为赏析诗歌做好铺垫。)
三、朗读诗歌
今天我们采用巾帼须眉PK赛的形式学习这首诗歌。
1.师生共同朗读诗歌,整体把握。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提示:本诗是舒缓的节奏和亮丽的旋律交织在一起的,作者的语气是娓娓而谈,有一种亲切感。(轻柔、亲切、温暖)
2.推荐选拔出巾帼须眉两队的朗诵精英。
朗诵精英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学生评价,交流体会。
(方法策略:明确比赛规则1、学生自由读2、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3、学生互帮解惑,互读互听4、分角色朗读、齐读)
(点评:让学生多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诗歌的哲理,同时提高朗读能力。)
追问:
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联系诗人创作背景,谈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你有没有被生活“欺骗”的经历?
点拨: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这是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时的崇高境界。
让我们带着乐观坚强的感受再来读一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方法策略:以读代讲,重点问题环环追问1.生生互评2.教师点拨3.评奖:最佳朗读者)
(点评:以读代讲,将原本的“朗读诗歌”和“品读诗歌”两个环节融合为一,使内容更精炼,重点更集中明确。)
四、拓读诗歌
一代又一代沉沦于人生坎坷的人们,读到普希金的诗就会重新点燃心中的自信之火,绽放出人生的希望之光。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首诗歌数十年来激励着人们勇敢前行。
课外诗歌阅读与赏析:食指的《相信未来》。谈谈你最喜欢《相信未来》的哪一句?分享你的感悟。
好的诗歌往往能敲响人心坎上最敏感的琴弦,这首诗歌中哪一句最能敲响你心坎上那根敏感的琴弦呢?请同学们分享感悟体会。
点拨:诗歌以极其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意象组接,表现了诗人在那个令人悲哀无助的年代里真实的灵魂对抗和挣扎,表达了他在绝望之中对人生和民族未来的朦胧而坚定的希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方法策略:1.独思自学2.互帮解惑3.小组展示分享感悟4.评奖:最佳品读者)
(点评:同类型文本的比较阅读,从主题的一致性切入,引导学生赏析难度上升梯度更高的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仿写诗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学习诗歌我们不仅要会读会悟,还要能写,今天我们学了两首,请选择你更喜欢的一首诗歌,仿照它第一节的形式写四句诗。
①
假如生活______了你,
不要______,不要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依然固执地____________,
__________写下:相信未来。
(方法策略:1.独思自学2.组际交流批阅,推选最优作品3.中卡呈现,课堂展示4.评奖:桂冠诗人)
(点评:仿写诗歌,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让学生能够更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同学们的写诗水准实在令我感到惊叹,也希望今后你们能始终拿起创作的笔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六、结束语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
但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忘普希金的叮咛,不忘食指的嘱托,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愿你要的明天,如期而至!
(方法策略:教师引导,情感升华)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身处逆境→向往美好
普希金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作业设计:
1.背诵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独思自学诗歌《未选择的路》,并完成150字左右的阅读赏析及感悟。
教学反思:
1.经过多次磨课,教学设计的环节更简化集中,课堂重点更科学明确,从课内到课外,从读到悟,再到写,以读代讲,以悟促写,流程更完整,目标更突出。
2.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本次面向云田校区的“沐德”展示课由组内教师集思广益,以后也要善于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汲取前辈们的教学营养,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独有的特色风格。
3.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利用好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当学生回答强调了朗读技巧及方法时,教师应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点得到归整。
4.学生佳作展示时间不够,可浓缩前部分时间,或将其作为课后作业进行完善,并利用下一节课进行展示交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长郡云龙试验学校 赵莹)
《我喜欢分类数学》
我校和谐教育课题改革,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活动天地。课堂上,我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都得到了培养,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分类教学,它使我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记得升入五年级后的第一节语文课,老师面带徽笑走上讲台,和蔼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语文课不再按一单元一单元地讲了。”为什么呢?我有些疑惑。老师又说:“我们将文章按体裁分为这么几大类:写人类、写景类、说明类、诗歌、书信、游记等,实施分类教学。”话音刚落,我的心里就翻腾开了:“什么分类教学,为什么要分类呢?”一年的学习,我对分类教学产生了兴趣。
在讲叙事类文章《飞夺沪定桥》时,老师首先提问:“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大家齐声回答:“是写事的。”接着,老师让我们自己读课文,看从中明白了什么。我凭着自己以前学习写事文章的墓础,很快地分出段,概括出段意,并懂得了很多知识。当老师问:“谁愿意发言?”时,我第一个把手举得高高的,恐怕老师看不到。老师叫了我,我大声地回答:“我是这样分段而且概括段意的”。老师问我:“你为什么能分得这么快这么准呢?”。“我知道写事文章有起因、经过、结果。我先结合题目找出‘飞,和‘夺’的段落。通过读我又知道文章告诉我们红军夺沪定桥的重要性和29日接到命令,又可以单独成段。我结合课文还知道抢时间和夺沪定桥是文章重点,从中我还能体会到战士英勇顽强的精神。我们的队伍正因为有这样的战士才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说完我抬起头,发现老师和同学们都在朝我微笑、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一年的分类教学,使我渐渐地喜欢上了它,它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更值得高兴的是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我的作文还参加过学校、教委的比赛多次被选中。
我喜欢我们的学校,因为它不仅有恬静。舒适的环境。更有和谐的课堂。在这里我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学校的课题改革使我们这些渴求知识的孩子获得了规律性的知识,使我们获得的是学习的方法,是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我喜欢和谐的课题改革》
《“闲暇教育”—一个未深入研究的课题》
“闲暇教育”这一概念,对于普通老百姓,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就是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个未曾深人研究的领域。
假日教育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一种闲暇教育。美国是较早开展闲暇教育研究的国家之一。最初,美国教育界许多权威人士呼吁,要重视在学校系统中进行闲暇教育,并力陈闲暇教育的价值。一些专家为教师从事闲暇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应遵循的原则,还专门编写了(闲暇时间教育)手册。进人20世纪60年代之后,有关闲暇教育的论著、文章大量出现,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闲暇教育流派。一为娱乐科目派,重点研究实施闲暇教育的途径和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娱乐技能;二为闲暇教育过程派,主张通过每一位教育者,包括各科任教师、校长、教辅人员等来实施闲暇教育,其途径既包括娱乐性科目和课余活动,也包括各种教学等,希望构建一套统一的、综合的闲暇教育模式。
现在闲暇教育已成为全球化问题。1984年,世界闲暇与消遣学会在法国巴黎召开“自由时间与闲暇世界研究大会”,“利用闲暇时间和教育”是会议中心议题之一。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闲暇教育应该是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的时候了。
《想象作文大全350字》
看了课题,你一定会觉得奇怪?咦?不是电动车很方便吗?NO!不!绝对不是这样!电动车还有许多不便捷之处。未来的电动车便会解决这些常见的问题。
现在的电动车呀!问题就是--速度能不再快些,虽说有些电动车速度挺快的,但也没汽车快,要是来不及,那该怎么办?未来的电动车就有-比汽车快,又不会超速的环保形便捷式电动自行车,而且还很便宜哦!首先,这款电动车不需充电,只会吸污染过的空气,来增强自己的程序。这种电动车,不占位置,能折叠起来,跟折叠的自行车一样,每个位置都有一个“关节处”,向相反方向一转,就合起来了。其他的“关节处”也是同样的。我们把它一提,就提到家里来了。未来的电动车不但快,而且会在很拥挤的时候,飞向天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电动车的尾部有两个智能型控制装置(又称“吸声装置),你不用下来,直接在位子上喊“快点儿!飞车,我要迟到了!尾部的“吸声装置”便把你说的内容输入选定仪,当尾部的放声系统响起“OK”时,(平时显视电瓶现在变啦!变成了一个液晶显示屏。尾头的视屏也会显视“OK”的字眼,尾头显时电瓶的地方。)这时尾部会出现两个大喷火器,尾头会出现一个方向盘,主人只需旋转方向盘,,控制“飞车”的左右速度,到达你所要去的目的地。如果你忘带了重要的作业,又怕老师惩罚的话,每天上学前,你都得把电动车撑开,(啊?电动车变雨伞了?)把书包放进去,检验一下,没有带什么东西。如果你不知道,可以按屏幕中的“NO”键(跟3G差不多,会指使你到哪个地方去拿那件物品,这样你也不会受到惩罚与批评了,而且还能省一回儿事呢!
看到这个这么十分有趣的电动自行车,你心动了没?不过,目前暂时没有出现。如果你非想买的话,你或许可以乘坐奇妙的飞行器穿越时空到想象世界的梦想店去购买哦!
《现实生活课题》
在整顿、改革刚刚成为“四化”起步的现实生活课题的时候,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 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真实地揭示了新旧转换中尖锐的生活冲突,而且深刻地 剖析了复杂的灵魂世界。当体制改革与经济革新以至对外开放在历史日程上交织成多种生 活矛盾的时候,蒋子龙对“小社会”,的观察体验,并未局限住他对“大社会”的开掘和 概括,短篇小说《十字路口》、《人事厂长》、《一个女工程师的自述》、《拜年》,中 篇小说《开拓者》、《弧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作品所触及的社会矛盾的性质.所 展示的人物的精神境界,都不能说巳受到职业因素的拘囿,最多只能说,作者是以工业战 线为舞台,描绘了历史新时期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声情激越的活剧,虽还称不上气象万千, 却也五光十色,既有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又创造了其有丰富个性的形象。
蒋于龙声称,文学应该是时代的窗口。我们通过他的作品所提供的这些窗口,也确能 窥察到这个时代的某些木质方面。每一个作家都应该有自已的生活基地(当然又不限于此) ,每一部作品也必然只能反映一定领域的生活,不能把这.看做“划地为牢”。蒋子龙有 一段话讲得很有道理:“不懂工业的人写不好工业题材,只愉工业也写不好工业题材。要 研-究时代,了解社会,观察一切人,有了对现实生活广泛而积极的兴趣,严肃而认真的 态度,就能把作家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融合成一体。心中有了活灵活现的 人物,不管作家叫他在什么地方活动,都会吸引读者。我以为,这看法是符合创作辩证法 的。蒋子龙对他笔下的工厂生活,虽很熟悉,用他的话说,“熟悉它的每根神经”,但他 从没-有把工厂生活表现为孤立的绝缘休,而是把它描绘为复杂的:“大杜会”中的全动的 “小社会”。他的目力所注,又决不是“小社会”的纠葛,而是时时处处与“大社会”血 脉相通,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如果《乔厂长上任记》及其续篇《维持会 长》所映照出来的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诸如乔光朴的充满理想的宏伟计划,和现 实远隔着一条组织混乱和作风腐败的鸿沟,社会上关系学的泛波,千部使用上的任人唯亲 的不正之风,工作中的赏罚不明,以至如铁健那样的领导干部的“政治衰老症”,这类十 年动乱遗留下来的严重问题,只是那场所”的工厂生活中的矛盾,而不是当时灾难 现实的一面镜子,或者没有把握住时·代生活的脉搏,这篇小说怎么能在它发表以后的短 短时间里,就使乔厂长的名声传遍全国,而且居然激发起那样一些热情的读者邀请乔厂长 到他们那儿去上任,在社会生活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乔厂长“旋风”的文学反响?《一 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所揭示的厂长金风池的畸形性格及其复杂的精神世界,假使只是职业 因素的作用,岂不过分贬低了其“崎形”与“复杂”的深广的社会意义I以《开拓者》命 名的中篇,虽写的是某省工业部门的整顿与改革,但是它的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也正 在于较深刻地触动了社会生活中那种最隐秘的现实关系。至于《赤橙黄绿青蓝紫》,则无 论是社会主题的挖掘,还是当代青年形象的创造,都有着更宽广的社会意义。小说题目本 身,就显示了作者所要致力的,是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小说所触及的那种 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多色调人物的性格冲突和心灵世界,又岂是工厂生活所能包容的? 包括短篇小说《人事厂长》、《拜年》等等,虽也都写的是工厂的生活,但又不能不说它 的特色则是 走出车间,面向社会,因为反映在他作品单的一切生活场景和人物命运 ,都和整个社会生活息息相通。所以蒋子龙虽写的是他所说的机械工业的“小社会”,却 是“从生活的大动脉着手”的。
《学术马拉松》
有一部电影叫《爱情马拉松》.我这个课题堪称“学术马拉松”。
最早涉足“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这个题目是在19%年,那一年我刚开始招收研究生。在一次课堂讨论中,我和学生一起探讨“诗性”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意义,研究生们分为两派,正方是“成也诗性”,反方是“败也诗性”,双方争论得很激烈,从成败之争扩展到中西之争、古今之争。问题并没有解决,但问题的提出以及争论本身就很有意义。当然,现在回想起来,十年前的争论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以西方文论为正面价值取向,因为西方文论从传统到现代都是哲学化和思辩性的,所以中国文论的诗性传统被视为一种弊端;二是没有看到西方文论其实也有着诗性的一面,虽然不是主流。这次讨论过后,我和研究生董玲合作写了一篇《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剖析》,刊于上海的(学术月刊))1998年第10期。
维柯说,事物的开端决定事物的性质。就这一课题的研究而言,肇始期的情状最终形成此课题研究的两大特征:一是研究视野拓展于中西、古今这两个广阔的维度,二是研究方式一头一尾是师生合作。
先说研究视野。中西维度是“借石攻玉”,古今维度是“依经立论”。“诗性”这个概念出自维柯的《新科学》,属于“他山之石”。经过我一番打磨,成了一个中国文论的问题,变为本土之玉;而这个打磨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依经立论的过程,我所依据的“经”,既有中国的也有西方的。就本土经典而言,依《道德经》的“反(返)者道之动”,我找到一条返回元点的路;依《南华经》的“三言”,我找到中国文论诗性言说的文体之源。十年来,围绕这一课题,我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原始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反(返)者道之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文化人类学视野》、《文备众体: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等。这些文章,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学术年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转摘,或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次说师生合作。我指导研究生,无论是硕博士还是博士后,都是采取课题攻关的方式:一届(甚至连续几届)研究生就是一个课题组,在我所主持的科研项目之中,每一位承担一个子项目,而这个子项目就是他(她)的毕业论文选题。由于选题范围一致,大家既可以相互切磋、相互启迪,还可以共享资源、共享信息。《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这一课题,其前期研究有阎霞和李小兰参与,其最终成果的撰写则有吴中胜和褚燕加盟,吴中胜出道较早,攻读博士学位之前已有古代文论的专著出版。他很勤奋也很有悟性,被同门的师弟师妹们奉为“学术楷模”。褚燕很有才气,文章写得洋洋洒洒,颇有建安风骨。他们两位的博士论文选题也是我这个项目中的两个子项目:一位写《原始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一位写《诗人言诗—中国古代文论言说主体研究》。在这本书的撰写中,吴中胜承担3一5章,褚燕承担6一8章。此外,李小兰做了大量引文核对和书稿校读的工作。
这个课题,2002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2006年经专家鉴定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准予结项,鉴定等级为良好。从反馈给课题组的匿名整理的鉴定意见来看,评审专家给予此课题很高的评价:“这是一部近年来不多见的古代文论研究方面的上乘之作,读后令人欣慰。”“由于本文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观照中国文论,因此其揭示的重点和构建的体系以及所运用的方法,都将引起学界的兴趣和关注。”两位博士所执笔的章节也受到评审专家的好评。有专家指出:“‘览之有色,扣之有声’等节写得气扬采飞。后三章比较切合作者自己设定的理论目标,具备相当强的创新性。”前者出自中胜之手,后者为褚燕所撰。同年,经校内外专家评审和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社会科学类编审委员会最终审定,本书人选“武汉大学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丛书”,交付武汉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从19%到2007,历经十余载,《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这一项目的最终成果终于以学术专著的形式问世了!
学术研究还真的是“马拉松”。跑马拉松,需要信念、意志、耐心和毅力,不仅自己跑,还要领着自己的学生跑。即便是跑得缺氧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也还得坚持,因为到达目的地之后的那种愉悦和欣乐是不可言喻的。
《问卷调查法介绍》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课题,通过设计,制成试卷或调查表,交给被调查者填写,用以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问卷调查是针对大规模、大范围、大问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也是一种间接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关键在于“卷”的设计。无论是“结构型问卷”、“松散型问卷”,还是“混合型间卷”,都必须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被调查对象的情况制定。将调查的间题化整为零,用通俗、简洁、明白、易懂的形式设问。问卷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的质量,因此,问卷设计是
否科学,决定着调查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