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真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3 00:31:12
《男人上路观后感》
从未如此认真地领略一部电影。
《男人上路》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父亲成为真正的父亲,一个孩子成为真正的男人的故事。其中,融入了不幸和幸运的两个家庭的故事:一个怀孕的女人——王晓月,寻找她的丈夫,而丈夫却不幸遇难;以及庄大林的徒弟结婚的故事,电影幸福收尾。这样的电影,细细想来,感慨颇多,概而言之,演绎出了“三种情”,展示出了“六条路”。
第一种情:一个家庭三个人,不同的三条路纠缠在“幸”与“不幸”的之间。父亲庄大林从油田赶回,真正开始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1、他惩罚孩子独立行走在山野,黑夜来临,内心遭受煎熬,但他依旧选择放手;2、为了遵守自己和孩子的约定,他自己走了三十多里的山路,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他,但他依旧选择坚持;3、给王晓月献血后,为了兑现给徒弟送戒子的承诺,不顾身体虚弱,依旧选择上路,给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最终,庄大林完成了成为一个真正的父亲的“蜕变之路”。而儿子庄严从继父家中离开,同时也离开了他叛逆的过往,跟着父亲,走向男人的蜕变之路:1、因为他不愿回去跟苏克道歉,所以独自走完历经黑夜的山路;2、在父亲昏倒后,他又独自照顾父亲,带着父亲一步一步地慢慢走出了丛林;3、为了帮助父亲兑现买戒指的承诺,庄严奔跑着冲向结婚的车队,他明白了责任。最终完成了成为一个真正男子汉的“成长之路”。这对父子的蜕变之路是幸运的,但是,庄严的母亲——米燕的人生路或许不够幸运。她,一个普通的女子,选择了离开原来的家,组建另一个家,但是,她并未抛弃作为一个母亲的“爱和责任”,走在这个社会的纷纷扰扰的世俗路。
一个家庭三个人,走出了三条不同的路,父亲走向有担当的“父亲路”,儿子走向真正的“男人路”,母亲走向纷扰的“世俗路”。一家人,就这样徘徊在“幸”与“不幸”的情感纠结中。
第二种情:王晓月和她的丈夫,两条不同的路却走在相同的“不幸”之中。王晓月身怀九个月的孩子,还如此辛苦地走了一千多公里的路,为的就是能够见她的丈夫一眼,但当她到达目的地时,她的丈夫却在三天前失踪了。而他的丈夫始终走在坚守承诺的路上。他当初说过一定要挖出高产油井。为此,他不懈奋斗着。可惜,他却在孩子和妻子最需要他时失踪了。
一个家庭两个人,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王晓月走在寻夫寻爱的路上,她的丈夫走在“承诺路”上。他们都没有错,上苍却把“不幸”给了他们。天呐……
第三种情:庄大林的徒弟走向结婚的幸福路上,走在“幸运”之中。庄大林徒弟有了一个漂亮的未婚妻,还有了钱,叫师傅帮忙买钻戒,相信他们最后一定能成功结婚的。所以他们有着幸福的前程。
未来的这个家,无论他的妻子孩子走出怎样的人生路,我们都愿意把所有的祝福送给他们。
一部简单的《男人上路》,不仅展现了“男人上路”,也展现了“女人上路”;不仅展现的“成人上路”,也展现了“孩子上路”;不仅展现了“幸运之路”,也展现了“不幸之路”。就这样,演绎出了世间悲欢,人世沧桑。
《读《匆匆》有感》
今天我课余认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匆匆》,这篇课文给我最大的启示便是要珍惜时间,因为我不是,深感自惭。
《匆匆》文中写了时间流逝的迅速,表达了作者不虚度年华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说他自己虚度了八千多日子,二十二年没留下什么痕迹,因此感到惋惜。
其实,说朱自清先生没给我们留下什么,那绝对是假的。他一生创作了那么多优秀作品,供我们阅读、学习。《匆匆》不就是留给我们的“宝贝”吗?要说我没留下什么,那倒是千真万确的。我已经十一岁了,白白虚度了十一年,四千多个日子的光阴啊!十一年来,我留下些什么痕迹呢?就连认识的几个字也是老师千方百计塞给我的,其它一无所有,一直以来我都依赖着父母、老师。
别的不说,就讲讲我在家的表现吧,星期五放学一回到家,我扔下书包就看电视,或者和朋友们去疯,疯得满头大汗,任凭妈妈磨破嘴皮子,我也绝不写作业。我总是想,还有时间呢,星期六好好玩,星期天再说。到了星期天,我又说再等一会儿。一转眼就到了上学的时候了,我的练习本上还是空荡荡的,只得马上赶,草草乱写几个字,就混过去了。时间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十一年转眼即逝,过去的时间已经过去,再也回不来了,但是新来的日子我要珍惜,不能再让它从我身边溜走。从今天开始,不!从此刻开始,我要改掉拖拖拉拉、以明天为理由的坏习惯。我不能再虚度年华,得过且过了,我也要向朱自清那样,有所作为,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发誓,数年后,回首往事,绝不会留下遗憾,绝不会让自己在人世间白走一遭,等着瞧吧!
《写下雪的作文》
我坐在窗前书桌旁,认真地写着作业,偶然间抬起头,竟然发现外边已经是白茫茫一片。“哇,太棒了,下雪了”,盼了一个多月,终于又与雪见面了。透过明亮的玻璃,看见外面大雪纷飞,好壮观啊,整个夜空在雪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我情不自禁地打开窗户,与雪花共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时一片调皮的小雪花蹦到了我的手上,那雪花洁白如玉,就像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此时,大片大片的雪花正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飘落,从楼上看去,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像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装饰而成的。我闭上眼睛,感受着雪花从空中飘落的潇洒,仿佛我也变成了一朵雪花,飘到任何我想去的地方,飘到北京,飘到新疆,飘到海南……
“儿子,起床啦,快来看,外面的雪好厚呀”,突然,我被妈妈急促的喊叫声惊醒了,才知道原来雪花已经把我带入到梦乡畅游了一晚上。我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完毕,急匆匆的下楼,因为我想成为第一个踏雪的人,我兴奋地走在上学的路上,在厚厚的雪地上踩出各种造型,有轮胎印,有小兔子,有机器人……,哈哈,好开心!
这也许是冬姑娘积攒了好久的礼物送给我们。雪花落在了柳树上,柳条就变成了一串串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有的落在房子上,像给房子穿上了棉袄,有的落在汽车上,车顶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奶油,这样的景色真是令人陶醉啊!
《美丽的江边》
这一次,我认真地用审视的眼光仔细的看了一遍它。
飞云江,它是那么的宽阔,江边的田地是那么的绿,让我闻出了春来到的气息。蓝天底下那涛涛的江水,一次又一次地拍在岸边,那声音把正在发呆的我拉回现实,那些海浪就像只用蓝色渲染,不用黑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电线杆上的小鸟有时也一动不动,好像在回味这大江的雄伟。这境界实在让人们惊叹!
继续在岸上游走着,恍惚间,江上独我一人置身空旷的境界里。走了两公里还没有到尽头。在这堤坝上面走总是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闭上眼也没有关系。走了好久好久,远远地望见了一座黑瓦白墙的房子——造船工作室,空地上还残留着一些废旧生锈的造船工具。工作室几年前就关闭了。
不知不觉走到了外公承包的鱼塘,远远的我望见了一个瘦小的身影。那是外公,他那弱弱的身体挥起一把沉重的锄头,正在翻着鱼塘边上的菜园,一上一下,动作富有节奏而欢快。泪水眼里打转,此时的外公好比老黄牛,勤劳的耕作着。我赶紧冲过去,拿起锄头帮外公翻起了菜园,锄头真的好重。没锄几下已经满头大汗。
鱼塘里面有条小船,我便跳了上去,撑着船来到了鱼塘中间发现了一个网,拉上来,啊!好沉,两条鱼,三只虾,六只螃蟹,在网里挨挨挤挤。收获好丰富。
夕阳在悄悄的来临,迎着风满心微笑地回家了。
《我的自画像》
课桌前,一个手握中性笔,认真地看着题目的男孩儿,就是我于知呈。
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方有个挺拔的鼻子,两旁的耳朵大大的厚厚的,很有个性,是我上课时的法宝,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听进去,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看上去帅气无比。
你们别看我如此帅气就被欺骗了,其实我是一个赤裸裸的小书虫,有一次我正在读我心爱的《米小圈上学记》妈妈对我说:“呈、妈妈去超市买些水果,你记得等会儿帮我把煮菜的煤气灶关一下,那时我一个字也没听见,还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书,等老妈回来,整个屋里都弥漫着一股焦味,还好没发生火灾,但最后还是被老妈批评,“你看书是好事,但也要看情况,别像今天这样差一点酿成大祸,”
你是不是觉得我只爱看书?其实我喜欢打架子鼓,我坐在凳子上拿着鼓棒打在鼓和镲片上,那声音铿锵有力,热情奔放让人顿时变得欢快无比。
我一写起作业来,就像水龙头打开了阀门一般,不写完,绝不罢休,星期五晚上写到12:00,甚至凌晨!班里的同学都称我为卷王。
虽然我在同学面前表现得很卷,但是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其实我非常马虎,每次小测验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扣分,比如数学上计算题算错,语文上写错别字,英语上复数漏加“S”,本来能考满分的卷子,硬生生被弄成了低分,看!我是不是很马虎?
这就是我,一个热情开朗,马马虎虎的男孩。
《思绪缤纷》
别人的星期六总能很认真地写完作业,但我不是,作业是我的硬伤。每次写作业的时候,我都得磨叽一下,磨叽完这个,磨叽那个,一直磨叽几个小时,写完天就黑了,每次都没有时间玩,所以常常处在对时间浪费的纠结里,让我感觉非常的痛苦,就像暗夜里的飞蛾找不到光,四处乱撞。
有一次我玩乐高忘了时间,我突然意识到,专注只在我感兴趣的事情上,可是作业是我必须做的,我可不可以把作业当成玩呢?
我开始问自己:“唐同学,你喜欢学习吗?你要学习吗?”
首先第一个问题,我必须得回答。
条件反射,我的回答是:“我不喜欢学习。”
然后第二个问题,我也必须得回答它,我的回答是:“我不要学习。”
这是真的吗?我该怎么办?
我又开始想第三个问题:“你为什么还要学习?”
我的回答是:“因为每个人都得学习,如果现在不学,以后后悔就很晚了,每个人都要做的事儿我也要做,所以唐同学,你还是得加油。”
这几个问题在脑子里像打仗一样,硝烟弥漫,又像有几十只麻雀,叽叽喳喳在耳边闹个不停。我的思绪就像树上的落叶一样,洒落在地上、桌上、床上,就要跑出窗外了······
似乎我在在告诉自己:“勇敢的头脑啊,请你再跑一跑,鼓起勇气,带上我勤劳的手,一点一点的去努力吧。”
所以继续回答一遍前面的问题:“你喜欢学习吗?”
“我喜欢学习。”
“你要学习吗?”
“我也要学习。”
《突如其来的雨作文350字》
一天下午,小明正认认真真地写作业。突然天空中乌云翻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没一会儿,天空中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雨越下越大,一粒粒黄豆大的雨哗啦啦的落在地上窗户上玻璃上。这时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天空,“轰”的一声,那雷声真让人震耳欲聋。雨水从树梢上流下来,形成了条条小溪。
小明看见外面下起了雨,准备把窗户关上,发现外面的衣服没收。便打着雨伞准备收衣,谁知刚打开门,小明就被狂风吹得东摇西晃。
这时小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雨伞打开,挡在前面,走到了衣架旁边。把衣服一件一件地收下来。
回到家中,小明拿出了一台吹风机,把淋湿的衣服吹干。吹干以后,小明把窗户关上,然后继续认认真真地写起了作业,妈妈回来后发现衣服不见了。就来到房间问小明:“小明,衣服呢?”于是小明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直夸小明能干,小明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雨。
《班级里的“马蜂”作文550字》
夏天的大课间,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写着中午作业。就在这时,一阵“嗡嗡”声打破了这来之不易的宁静。
是谁在说话吗?我东看看、西看看也没有发现说话的人。这时不知是谁大喊一声:“快跑!那里有一只马蜂,别被蛰到!”一听到这话,同学们纷纷被吸引了注意力,朝着声音望去,果然,循着声音一只身形硕大的“马蜂”在空中飞来飞去。
这下可热闹了!同学们有的大喊大叫,有的干脆拿起扫把追着“马蜂”打,更有甚者抄起手中的课本、抹布向“马蜂”扔去,班里顿时乱作一团。
最终,这只可怜的“马蜂”被迫停在了一个电扇的扇叶上,同学也都拿它无可奈何。就在这时,突然有一名同学说道:“张老师来了!”本来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了下来,同学们也都跑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张老师来到班上大声说道:“你们干什么呢?这么闹!”一位同学向老师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张老师听同学这么一说,便说不要激怒它,等它飞下来,再处置它!
过了几分钟,它见没有人再追踪它,便堂而皇之地从风扇上飞了下来,这时,张老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手中的书也是“知识的力量”打死了那只“马蜂”。同学们再仔细一看,哪里是什么“马蜂”,原来只是一只身形较大的飞蛾罢了,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闹了一场乌龙。
就这样这只飞蛾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寸心温柔》
叶嘉莹先生的书必须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读。
在《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这本书里,叶嘉莹先生一直强调一个观点,诗歌最主要的是一种感发的生命,而这种生命的数量、质量、深浅、厚薄,乃至于清浊都是因人而异的。书中叶嘉莹先生一共评讲了十三位初盛唐的代表诗人,每位诗人她都是选择几首代表来进行赏析解读,同时结合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探究他们最幽微的精神状态。
对于这些杰出的诗人,叶嘉莹先生并不是一味赞美,比如说王勃,他的艺术性很高,但是性格上的缺点,和因早逝而缺乏对生命更深的体会,他注定不能成为真正好的第一流的诗人。
在评讲孟浩然时,叶嘉莹先生就直接点出了孟浩然不能如陶渊明一般,在归隐生活中体会到一种自得的快乐,他一直困于求隐与求仕的夹缝中,他与农业生产和农民是有隔膜的。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自古以来备受赞誉,写景句开阔博大,自然浑成,言情句比喻恰当,直抒胸臆。但叶嘉莹却说这首诗不是最好的诗,因为你有歌颂投赠的心思,这念头一动,就包含了功利的因素,所以在感情和品格上就落了下乘。
最喜欢的还是写王维这一篇,因为最近正好在背诵他的几首诗:《酬张少府》、《过香积寺》、《送梓州李使君》,前几联富有诗意和美感,让人读之望俗,最后一联却让人觉得不对味,很煞风景。自己读只觉得奇怪,但也不知所为何故。看了叶嘉莹先生的讲解,才把这个感觉梳理清晰。
叶先生认为诗歌是重表现而不是重说明,可王维常常忍不住在诗歌的最后说明几句,如果是送人的诗,他总会说一些赞美人的话,比如《过香积寺》这首诗,明明讲的是修行安禅这样超越世俗的事情,他在最后来一句“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又太过具体落实,反而冲散了前面幽静的氛围。
这与王维的性格是有关的,他受张九龄提携,可是当张九龄被贬后,他一样给继位的奸相李林甫写诗,与其应酬周旋。安史之乱时,他不能像杜甫一样追随天子,而是接受了伪朝的官职,但他又以生病为理由不去执事。王维似乎总是矛盾之中,他没有很决绝的爱憎分明的态度。所以叶嘉莹先生说她读王维的诗总不能有一种深厚的感动,因为缺乏一种真挚的感情的力量。
最后,特别赞成叶嘉莹先生关于俗情与真情的比较:俗情之所以为俗,是因为它充满了对利益得失的计较衡量,而只要你果然真诚,无论什么样的感情都不算俗。
以前也看过好几本叶嘉莹先生的书,但总是没有坚持看完,此次看完,才真实地感受到她的智慧,如果只关注她诗词的具体赏析,而忽视了她的文学理论和赏读之道,那就是小学而大遗了。
又翻出去年那部关于叶嘉莹先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在她的自述中,回顾她深爱诗词、品读诗词、得益诗词、推广诗词、与诗词相伴一生的经历。叶先生所遭逢的际遇坎坷,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少年丧母、丈夫遭禁、时局动荡,到了52岁时,她奋斗半生,在北美把家安顿下来。两个女儿都结了婚,自己也获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聘书、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结果大女儿与其丈夫却遭遇车祸去世,她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十日,写下了《哭女诗十首》。
在最灰暗的人生境遇中,她反而选择了最光明的决定:回国教书,不计报酬。如今,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大师之大,在于学问之广博,更在于品格之高远。叶先生捐出毕生积蓄3500多万元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培养出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
叶嘉莹先生说,没有诗词,她难以在人生的逆境中坚持下来。晏殊的“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曾经给予她巨大的力量。种种的俗世悲苦,有乡愁、有家伤,都在对于诗词的研究和挚爱中,疗愈了心痕,得到了解脱。
与其说是诗词度人,不如说是千百年来相同的悲欢度了人。想起有位家长开心地和我说起一件小事,那天孩子出门忘了带伞,淋着雨回了家,进门并不恼怒,反而兴致勃勃地给母亲背诵了一首词,正是我们前段时间讲过的课文——苏轼的《定风波》。家长感到高兴,是为一个不爱语文的孩子“开了窍”,我也很高兴,是为孩子理解了这首词文字背后的情感和人格,并且在类似的境遇下实现了境界的提升,那就是笑对人生风雨。这是诗词给予后人的力量。
我们的生命有长有短,诗词里的岁月,却一直生机盎然。将一生时光都绽放在诗词典籍中的叶嘉莹,寻觅到了自己的精神原乡,一世多艰,但却寸心温柔。
《美丽的植物园》
这次,我终于认真地参观了学校的植物园。
一走进植物园,映入眼帘的就是几棵高大的椰子树,它们像几位勇敢的士兵,守护着属于植物园的宁静。
再往前走几步,就会看到一个猫笼,里面有几只小猫。它们好奇的用亮晶晶的大眼睛望着我们,像是在问:“你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初生猫仔不怕人”啊!
绕过可爱的小猫,一簇簇绿油油的灌木展现在我眼前,这灌木绿得苍翠欲滴,绿得清新脱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阳光扑在叶子上,每片叶子上都像有一个小生命在闪闪发亮。
此刻的植物园颇有点烟雨江南之势。
踏着青石板路,望着小桥流水,听着虫鸣鸟啼,享受片刻的自由,我只想低吟一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