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姓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1 10:31:58
《我的语文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姓杨,我们都喜欢叫她为杨老师,她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看起来很文静,她有个特别灵的鼻子,假使谁在课堂吃东西,她准能闻到。杨老师总是穿着一件牛仔外套,特别好看,显得格外精神。
杨老师有时候很温柔。开学的时候,班里乱哄哄的,上课的时候也你一言我一语,杨老师就用温柔的语气驯服了我们这些咩咩咩叫的小羊羔。她并不是让优生来当班干部,每个人都会有机会当,这让我们对她更加的认同与支持。她讲的课非常有趣,把难懂的东西变为简单,每次讲的内容都牢牢地记在我心上。
杨老师有时候很严厉。有一次有同学在上课做鬼脸,有些同学哈哈大笑,杨老师终于生气了,像一座沉默已久的火山将要爆发。她让我们背课文,下课就要检查,背不出来就要抄了,我感觉挺好的,因为我对那篇课文已经是倒背如流了。不过杨老师很少发火,只有那一次火气最大,因为我知道杨老师很关心我们的学习,所以我很喜欢我的我的杨老师。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有时候严厉,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有趣,有时候暴躁。不过我知道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我爱我的杨老师!
《杨氏之子》
梁国有个姓杨的人家,他们有个九岁的孩子,十分聪明。何出此言呢?请看下文。
一天,一个叫孔君平的人来到杨家拜访孩子的父亲,可小孩的父亲不在家,于是他便把那个小孩子叫过来。
小孩儿礼貌地将孔君平请进家中,还端来了苹果、桃子、李子、桔子、杨梅等水果招待这位客人。
孔君平是父亲的故友,所以熟门熟路地进屋坐了下来,吃了点儿东西后,边和孩子开起了玩笑,他指着杨梅对小孩说:“你端来这杨梅和你一样姓杨,这是你们杨家的果子吧?”孩子听完笑了,他想:既然这位伯伯逗自己玩儿,那我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于是他很快答道:“孔雀也姓孔,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孔君平见没有难倒孩子,十分意外。他不禁连连称赞说:“你小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能言善辩,真是聪明得让人不得不服啊!”
杨氏之子虽然才九岁,但是面对大人的“考验”从容不迫,对答如流又不失幽默风趣,的确聪颖过人啊!
(指导老师:胡伟伟)
《杨氏之子》
古时候,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孩子,非常聪明。
这天,男孩父亲的好友孔君平来家里做客,可刚好父亲不在家。男孩非常有礼貌地接待了他。
只见男孩将孔君平请进屋,自己则连忙清洗好水果,摆好果盘端到客人跟前:“叔叔,请吃水果。”孔君平坐了下来,笑着问道:“你的父亲呢?”男孩恭敬地回答:“家父外出了,稍后便回,您且品尝着水果稍作等待。”
“好,那我就等等你父亲。”说着,孔君平伸手准备取果盘中的水果品尝,“咦,有杨梅!”孔君平指着过盘中的杨梅对男孩开玩笑说:“杨梅,杨梅……你姓杨,杨梅也姓杨,这是你们杨家的水果呀!”知道孔君平是在和自己说笑,男孩也幽默又不失礼貌地回答:“如果杨梅姓杨,和我是一家,那么孔雀便和先生您一家了,你们都是姓‘孔’嘛!可我也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呀!”
孔君平听完,哈哈大笑说:“还想逗逗你,看你如何应答呢!你这孩子,果然是机灵得很!”
《狼子野心》
一个叫“晚霞村”的村子里,住着一位非常有钱的姓杨的富人。
有一天,他带领随从外出游玩,途中遇到两只小狼崽。杨见小狼崽嗷嗷待哺,又没有生存能力,担心会被饿死,于是带他们回家,与自己家的贵宾犬一起饲养着。小狼和小狗生活在一起,互相倒也没有发生冲突,一直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一段时间以后,小狼慢慢长大了。渐渐露出吓人的獠牙,但是杨觉得小狼在家养的时间长了,肯定会改变狼的野性,对小狼依然很放心,继续当成宠物养着。
一天晚上,由于床单洗了还没干,杨就睡在了客厅里。夜深人静时,他忽然听到客厅门口的狗大声叫了起来,杨见客厅里四下无人,没有任何动静,就继续睡着了。过了一会,狗叫声又出现了,杨以为又是“假报警”,又要继续躺下休息。突然,他看到四只绿眼睛在黑暗里闪耀着亮光,两头小狼嚎叫着朝他扑了过来,正要一口咬住他的咽喉。杨赶紧起身后退,抽出刀将两头狼砍倒。
杨长舒一口气,望着地上的尸体不禁感慨道:“狼子野心,信不诬矣!”
【简评】
小作者巧妙运用设置“冲突”这一写作技巧,安逸的生存环境与狼的本性这一“冲突点”的制造使故事发生的有逻辑可循,精彩极了。通过“獠牙”“绿眼睛在黑夜里闪耀着亮光”等一系列词语的恰当选用渲染了阴森紧张的氛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文笔很不错!(施民贵 子鱼)
《杨老师的三种爱》
我的班主任老师姓杨。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戴着一副小巧玲珑的眼镜。高高瘦瘦的身材,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她为人和蔼,嘴角总是挂着羞涩的笑容。她对同学们非常关心体贴,她的三种爱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
有一次,我们班的魏逸脚骨折了,杨老师坐立不安。当即发动全班同学募捐,帮助魏逸恢复健康。我也把仅有的两版贴纸捐了出来。那一天,我自告奋勇,跟随杨老师一起到医院去看望魏逸。魏逸的爸爸妈妈守在病床边,担心地看着魏逸。杨老师安慰他们说:“你们不用担心,我看魏逸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随后,杨老师又转过身对魏逸风趣的说:“魏逸,你看同学们对你多好,送了这么多礼品给你,大家都盼望着你早日回到同学们的身边,我代表老师和同学们祝福你。”这个时候,杨老师的爱的是关切的。
还有一次,我们听到了一些对学校不好的谣言,就使劲传播。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杨老师耳中。她把我们喊到教室外面,严厉地批评我们说:“这件事到此为止,以后再也不能传了!”接着,她又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了其中的道理,让我们心服口服。杨老师这番话让我们流下了悔恨的眼泪,我们几个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这个时候,杨老师的爱是严厉的。
考试完毕后,杨老师把我们10个表现优秀的同学喊出教室,和颜悦色地说:“你们几个是班上非常棒的同学,下次你们要代表班上参加三堂公开课,你们能行吗?”我们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三堂课上完后,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教室。杨老师追上来,给每人奖了一支水性笔,激动地说:“太棒了,你们比我预料的还要棒!”听到杨老师的表扬,我们心里暖烘烘。这个时候,杨老师的爱是温暧的。
杨老师,现在你努力教导我们,爱护我们。请你放心,长大以后,我们也定会像你对我们一样,去关心、爱护更多的人。
《在加拿大做生意》
有一个姓杨的北京移民,近几年他做的是帮助大陆代表团来加拿大访问的生意。首先他到大陆各城市走了一趟,与以前认识的政府部门的朋友、企业界人士“套好磁”,得到承诺。接着的一年,他就靠发几个传真,打几通国际长途电话,就稳稳当当地赚到了钱。然而更神秘的是,这位只会中文和极少英文的杨先生,居然还带着一个中国大陆的考察团到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国访问。据说他每到一地,都将事先反复练习过的通关用语强化默诵,然后象模象样地填写各种报告单,从不露出半点马脚,这位先生事后说:“一个人不会英语并不难,难的是不会英语却叫人看不出来”。
然而,大陆新移民在多伦多,无论创业还是改行,都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以及艰苦的努力,很难有捷径可走。
有一位大陆新移民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销中国产的小礼物等廉价产品。早晨7点多钟,到公司集合由一个人讲演,大致是公司的业绩及推销术。要让人家买下他已经有的东西,尽管东西质量极差,靠价低的优势,5元3个推销出去。中午公司开面包车,送7-8个人上高速路走一个多小时,然后每2人一组分头行动,每人背一个1米多长、50厘米见方的大包,沉甸甸的,挨门去问。干到晚上,分钱,再开一个多小时车回大多伦多市,各人回家。头两天,他卖出的很少,公司给补贴了一些,挣了35加元和30加元,当天分钱还算不错。就这样干了一段。后来,他又找了一份类似的工作,挨门推销煤气,广告上写着每小时挣多少元。每天也是先坐一两个小时车,一天下来,卖了三四家,多的能卖十多家,公司讲每天要卖21家以后,才按小时算工钱,而且是干满一个月才付,这样一来,谁也干不了一个月。所以公司天天登广告招人,每个人都于不了几天就走,大家都白干。
一些新移民说,他们只所以决定移民加拿大,是因为看不惯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太耗费精力了。可是,一位新移民告诉我,在加拿大,人际关系一点也不比中国简单,新移民如果完全不会搞人际关系,只有卖死力气,挣辛苦钱。
一家刚刚开张的华人公司老板黄先生说,在北美,面对当年吸引他别妇抛雏,不远万里而来,孤身奋斗了多年的地方,自己心中的感触矛盾而复杂。他说自己有过追求,有过失落,有过奋斗,有过蹉跎···其中的甜酸苦辣,成败得失,真是难以说清楚。当年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陌生的、举目无亲的土地,就想走遍这块将来要重新开始自己一生中新的里程的大地。然而几年了,经常地望着地图兴叹,这份爱只好经常埋在心窝里。
按说他已经在加拿大站住了脚,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生意也可以,但他说,自己有时感到很可怜。他来自北京,可是最近几次回北京遇到的情形都给他很大的震动.在北京时一位朋友毫不客气地说,北京现在发展很快变化也很大,在北京生活感觉也不错,而你们现在回国时倒显得只不过是“三气”罢了。一是“说话洋里洋气”。因为你们在加拿大多呆了几年,比北京人可能会多讲几句英文;二是“穿衣土里土气”。因为目前北京人穿衣服相当讲究,而新移民在加拿大反而不讲究;三是“花钱小里小气”。国内的人花钱大方,暂且不说公款消费的惊人场面,即使个人消费也相当厉害,国家政策刺激消费,普通百姓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下馆子是人们的家常便饭,可是新移民在加拿大很少下饭馆,在国内的消费也小里小气,因为钱来的太不容易了。
据资料显示,近两三年大陆新移民踏上加拿大的土地后,最关心的问题首推“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工作”。事实上,只有那些从事电脑、机械工程师等行当者来加拿大后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能进人本行,但是,那些原来学纯理科、文科的,那些医生、护士、律师、教师之类学历经验不被加拿大所承认,还有那些在大陆时的科长、处长之类,好坏带个“官”字的,都很不幸运。大多数的大陆移民不得不改行,如今在多伦多的大陆背景的薪水阶层中,已经是干什么的都有了。总体上看,这批人中,只有极少数不愿意改行。他们有的通过到高等学府再读一个、甚至更多个原来专业的学位,毕业后重操旧业。有的则先到其它的行业中干上几年活,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才回到本行来。但是无论何种方法,这些人都花费了多年的时间和付出了多年的心血。大部分人则选择了与自己原来的专业告别,走一条改行之路。无论情不情愿,这些人都需要经过重新学习这一历程。只不过有的人是进人大学或者专科学院再学习一门新的专业,得到加拿大政府认可的学位或者执照后再就业。有的人是进人一些短期培训班,学会一种新的技能后再工作。还有的人干脆是直接进人新的行当,一边干活,一边学习。
改行对于许多大陆人来说是一个心理“炼狱”的过程。如果你有机会与大陆新移民接触,常可听到这样的话:“我在大陆的工作如何如何”,无非是说自己在大陆时的职业是多么有地位,干活又是多么舒服轻松之类。这种无奈怀旧的心态在移民的加拿大的前三个月内表现最为强烈,一般到了一年以后就淡却下来。不过,根据各人情况不同,这一过程各自长短也不等。
改行的过程也是大陆移民改变以往在大陆传统价值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起杠杆作用的只有一个字“钱”。因此不管什么职业,蓝领、白领无所谓,只要赚钱多,就觉得理直气壮。钱赚得越多,无奈怀旧的心态,也就消失得越快。为了赚钱,大陆人什么都肯干,也什么都敢干。今天如果在多伦多的365行内细心去找,大约都可以找出一两个大陆背景的人来。此外,还有干365行之外的大陆人。那种“大学教授洗碗”、“医生做保姆”的故事早已不新鲜。至于有人为了挣钱糊口去当按摩女郎、脱衣舞女,有人为了钱以赌场为战场,还有人为了钱走私犯罪,也是时有听闻的事。多伦多一些华文报纸常有这样的招聘启示:“脱衣舞女,专招大陆新移民”,保证月收人多少多少万。
有位新移民为了尽快摆脱贫穷,寻找了一种传销方式的工作。一天,他看到在多伦多发行的中文报纸《大中报》上刊登有一则招聘广告。于是他打电话联系,对方是一位女士。按照约定他们周末在城西地铁站旁一家咖啡馆面谈,原来对方是位黑人女士,要推销一种Special Juice。根据黑人女士的解释,这种工作可以如何如何提成,保证你在半年之内脱贫等等。条件是,你要先从她那里买来这种产品,然后定期参加他们组织的推销演示会,接着要设法向亲戚朋友们进行推销。一个星期之后,这位新移民自动脱离了这个行业,自然是一分钱没有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