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民意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5:30:25
《夏时制·民意·求实》
报载,国务院决定:今年起,暂停实行夏时制。读之,心中坪然一喜,不禁脱口而出:太好了!
喜过之后,细细想来,这一喜不仅仅是此后出门乘车、到单位联系工作乃至看电影等等可以省却许许多多不必要的麻烦了。当然,实行夏时制时这种种不必要的麻烦是不少的,使人感到相当相当恼火!何不举例而言之?有一次和另一高校的友人电话相约,分别买票,同乘8时的汽车到一县城参加学术会议。我们电话说的8时,因为一向“奉公守法”,遵守“夏令时”,说的自然是“夏令时‘”。可汽车站售票却是“北京时”,分别买票时,我注意到了,所以买的是“7时”的票;可朋友买票时却没有注意,买的是票面“8时”的票。临到上车验票,朋友只好自认倒霉,独自回家等一小时后再来乘车。诸如此类,套用目下“传媒”的习惯成语,就是“层出不穷”、“雨后春笋”、“比比皆是”了。有些为了夏时制把十几元、几十元车票就“报销”了。群众对此,早就啧有烦言,不满之极。这是“新生事物”吗?其实这只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未经检验的设想;群众早认为这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就是民意之所在。我想,这个民意大概早通过各种群众来信:给政府的、给报刊的、给意见箱的……表达了出来。
现在,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暂停实行夏时制,确是顺从民意之举,大得民心。人民政府为人民,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窃以为,为人民服务、顺从民意的精神,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毛泽东所说:我们的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正是从最深刻之处说出共产党的本质特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这是我心头坪然一喜的更重要的原因。
还有,,呼然一喜者又因为这是实事求是之举。国务院通知指出:夏时制只在“一些地区”收到了节约照明用电的效果。这个“一些”用得准确极了,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从通知中举出的,西北、西南、长江以南广阔的地区收不到节电效果,用减法,就只有华北及东北这“一些”地区了,用“一些”这个词是“名实相符”的。通知中又指出: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铁路运输等行业的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这里“许多”一词也用得准确极了。实行复时制以来,确实给人民群众及许多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在这里应该使用“许多”这个词;如果这里用“一些”这个词,就名实不符了。这些,用时髦的词语说,应该说这是实事求是传统的“回归”。通知上说到的时差、温差、统一执行北京时间等等,也都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至于国务院通知中所说的解决办法:各地区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云云,群众也早已提出;而且在实行夏时制以前的年代里,各地区、单位早已有此惯例。故此,夏时制者,实多此一举也。可是,当年一些提出者,还振振有词:夏时制外国早就实行,并非调整作息时间那么简单。那种故作深奥状,实在可笑,盖缺乏实事求是之意也。
“暂停”实行夏时制了,这个时间界限是“今年起”,那么,下限是什么时候呢?没有说,可以是许多年,也可以是永远。不管怎样吧,“停”了就好,暂时“停”也可以,但,这种顺从民意,实事求是的精神,就值得大大地喜一番。窃以为,有此种精神,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了。
《万宗归一》
说一千道一万。工人刊物能否得民心,顺民意,还要看你是否抓住了“替工人说话,为工人办事”这一宗旨,这是工人刊物区别于其他刊物的唯一特点。在办刊实践中只有坚持突出自己的特点,不断发展自己的特点,才能使工人刊物获得无穷的生命力.这也正是团结广大职工为四化多做贡献的有力措施。
三年多的实践,检验了一条真理:刊物上什么时候替工人说话的报道少了,什么时候就脱离群众;什么时候替工人说话的稿件多了,什么时候就兴旺发达。工会,要做到群众组织群众化,工人刊物就应该做到:“工人喉舌为工人”,否则就会失掉群众.当然,由于“替工人说话,为工人办事”经常面对的矛盾另一方是国家机关或企业行政部门,甚至是党的某个组织,因此,也是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题,调整不好还会引祸烧身,所以说这是一项需要勇气和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但是,只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纵观全局,展望未来,一个真理既巳被验证,必须成为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党中央书记处对工会工作的指示,必将在广大群众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替工人说话,为工人办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工人刊物既名之曰职工群众的喉舌.决无不替工人说话之理,尽管前进道路上还有无数艰难与险阻,但可以断言“替工人说话,为工人办事”的宗旨决不能改变i这也正是工人刊物的生命力之所在.
同时,还要认识到,由于我们面临的矛盾绝大部分都是非对抗性的,因而除极个别的严重违法乱纪是另一种性质以外,一般都要采取疏导的方法来调整解决,尽量避免把问题搞僵,这就需要有点解决问题的“艺术”。为了更有力地替工人说话,在报道方法上务求讲究,力把大量工作做在发稿之前,批评稿件一定要拧干水分,做到与事实相符,在时间上,宁肯晚上一班车,决不要匆忙之中出差错。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喉舌时,才能体会到为工人办刊之乐,其乐无穷。
《体恤民意》
乡下人办事注重民意,年年的劳动模范都是投票决定。今天又是选劳模的日子,老模范田得贵坐在会场里,精神抖擞。三十多年了,只要选劳模,他次次当选,从这里,他得到了一个庄稼人所能得到的自豪。他觉得,今年,他洒在地里的汗水比别人都多,那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虽然值不了儿个钱,细算起来,甚至还不到他全家收入的十分之一,但那标志着他尽了一个农民的本分。选劳棋,能不选本分农民吗?今年的劳模,自然是稳稳当选了。
支部书记讲的什么劳动致富他并没有怎么注意听。本来吗,他当劳模那会儿,这位书记迈门坎还蹭小雀儿呢。那是三十多年前,土改后的第一个秋收,年轻力壮的田得贵,靠浑身的力气和一年的苦千,夺得了一个大丰收。他一次当上了劳模,兴奋地从第一次属于自己的土地里抓起两把黑土,捧在胸前,热泪盈眶。一位记者拍下了这个镜头,刊登在当时的省报上,那真是一幅富有感染力的照片,表达了翻身农民对土地的强烈的爱。同时,报上还登了一篇介绍他的文章,题目是: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从此,他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老模范正沉浸在对往事的回想里,有人捅了捅他,原来选票已经发下来了,他开始考虑自己的选票应该怎么写。往年的洋选;沪老棋范总是以缺一票当选,那一票,就是他自己的。今天,老棋范还真犯了难。他觉得,这两年,人心好了。刚把贵任田分到家的时候,人们象得了宝,侍弄得认真。现在都去抓大俘悖,没人在种地上多费心思,他的儿子也曾劝他找点儿昔生,捎带种那几亩地,他没替应。能象他田得贵一样整年长在地里,一门心思种地的人还真不好找了。选谁呢?他琢磨了很长时向,按他的标准,硬是涌个合格的也没有。老模范心里动了气,暗暗地发起了牢骚: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现在侧好,都把命根子不当回事,气乏下老模范在选票王使劲地写下了一个名字:宙得贵。 选票刚交上去,老模范马上就悔了:自己选自己一票,那叫怎么回事呀!呆会儿一唱票,田得贵票得满票,多难为情!他站起来正想拿回自己的选票,又觉得不妥,急忙坐下,心里正在七上八下,唱票开始了。他的老胶胀得发紫,心“嘭嘭”跳着,紧张地看着唱票员的嘴。
“范金山”唱票员清清楚楚地念出了第一个名字。老模范以为自己没听清,忙看写票员的手,等看清楚写出的也是这个名字,他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太好了,有这一系,总算不致于显出自个儿那一票了!
可是,一口长气没出完,一股酸溜溜的滋味就爬上了心头—这第一票竟然不是他田得贵的,这三十多年来还真是第一次!
好在这只是第一票,没什么关系。老模范慢慢掏出烟袋,往椅子上一靠,自信地抽起了烟。
会场里,没有人留心老模范的神态.人们抽着烟;小声聊着天,在一片嗡嗡声里,只能勉强听到唱票员那提高了八度的声音。唱票已经进行了快一半,似乎并没有人注意到,黑板上那一长串名字里,唯独没有老模范田得贵。而这时,老模范在那里早已如坐针毡。他的脸色铁青,额头上青筋暴胀,象爬满了一条条蛆。那一袋烟不知抽了_几口,早就灭了,巴掌长的烟袋被整个擞在手里,骨节“咯咯”作响,好象要把烟袋捏碎。
“田得贵”。忽听唱票员念到自已的名字,老模范竟然心里一跳,面红耳热。他觉得转机出现了,人心还不是那么不公道,竟然激动得眼角都湿润了。
可是,这个名字再也没有从唱票员嘴里出现.眼看唱票员手里的票越来越少,老模范的神经逐渐麻木了,他瞪着眼,张着嘴,脑子里一片空白……
当 热烈的掌声把老模范惊限时,他发现自己的名字下,只有一个“正字的第一横,他那麻木的大脑里,忽然升起一个疑问:难道土地不再是农民的命根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