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当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8 15:56:08
《追忆当年人笑花未开时节高三作文》
追忆当年人笑花未开时节高三作文
奶奶,今年夏日里的向日葵开了第二回,喜悦之情难于言表,望修家书一封告诉你这样一个爱葵成痴的可爱女人。
提笔时心中思绪万千,踌躇了好一会儿,并非内心空白,无话可说。自从你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时间永远的隔开了我们祖孙两人,残忍而怀念。两年里,虽然仍旧时时想起你明亮如太阳的笑容,离记忆最近的却是一段阴暗的磨难,不解苍天为何人能残忍到折磨你这样一个美好的人。
那时被病毒摧残着的你,精神状态不太好,我总给你讲这些儿时一起生活的趣事,我知道你都还记得,这些可是我们共同的最美好的回忆了,那是一段最明亮快乐的日子,充满了金灿灿的向日葵。而今我把一株葵花迁植在花盆里,你也喜欢盯着看,只是你眼睛里少了点光。我拉着你的手,笑着讲出这些来。心里却酸涩得想哭。
小时候和奶奶一起住在乡下的小院子里,小孩子无趣的发慌的闲暇时光,便是在这片巴掌大的院子里面度过了,长大之后没有了奶奶,也再难有如此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我整天嚷着想吃瓜子,当奶奶真从镇上买来瓜子时候,我却还是没能吃到。是生的,用来种向日葵,以后就会有更多的瓜子结出果来,奶奶笑着说,我被生涩的瓜子仁苦得一口吐出来,果然,偷吃是没有好下场的。
然后我们就在院子里面开了片土地,把种子撒下去,我满心的期待,仿佛瓜子的香味都已经飘过来了。原来奶奶喜爱向日葵也是源于我喜欢吃瓜子的吗?
后来每天都欢心雀跃,巴不得瓜子飞快长出来。但是后来向日葵开花时,我才真正喜欢上这样开得浓烈灿烂却不艳丽的颜色,花朵还有习性。
奶奶照料下的向日葵每天都在拼命的向上长,然后开枝散叶,结出硕大的花盘,可能是因为奶奶本身就是一个如太阳般温暖明亮的人吧,我也和向日葵一样在奶奶的庇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所以我从不觉得没有父母的童年是什么缺失的。
葵花籽们一天天变得更加莹润饱满,把花都压得垂下脑袋,一天天数着吃瓜子的日子,终于有一天,奶奶说可以炒瓜子了。我一蹦三尺高,把向日葵结满果实的花盘全都采摘下来。让瓜子剥落下来的过程是非常的有意思,因为长得熟,所以轻轻拔下来即可。
奶奶就在院子里面架起一口大锅,瓜子在锅里面噼里啪啦的响,不一会儿香气便溢了出来。奶奶的手掌就像有魔力一样,可以种出葵花籽来,也可以炒葵花籽,也可以扶着我的头,让我晚上安然入睡。
放下笔时,脑子里永远记得那片阳光般的颜色,阳光般的气味,还有阳光般的人。现在我窗台上也有一株葵花,开花却结不出籽,一个人孤孤零零的,显得很是落寞,但是开花了,你还是会喜欢的吧。
最后我把信纸仔细折好,埋到向日葵的花盘里,外面的太阳光洒进来,才发现脸上一片凉。
【追忆当年人笑花未开时节高三作文】
《会“长大”的石头》
传说,当年陕西关中地区既无平原也无河川,满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峦。秦始皇为了富国强兵,想把这些山搬掉,开垦田地。后来,秦始皇得到了一个法宝——赶山鞭。赶山鞭一挥,山峦们立刻起身离开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众所周知,泥土、石头、矿物都是没有生命的,它们不能像人一样走动,当然也不能生长。然而奇怪的是,在我国四川省的九寨沟里却有一块会生长的石头。这块石头的外形很像乌龟,因此人们称它为“龟石”。
1968年,这块“龟石”仅有50厘米长、40厘米宽,一个人就可以搬动。可是到了1990年,这块“龟石”已经长到了130厘米长,体积也增加了近10倍,十来个壮男子也很难搬动它。
早在1978年,四川的一位地质工作者在前往九寨沟考察这块“龟石”时,因为好奇,便从“龟石”上敲下了几小块碎石,带回成都化验,结果发现与其他普通的石头没有什么两样。十几年后,奇迹竟然出现了!这几块小石也和大“龟石”一样生长起来,竟然长到40厘米长、20厘米宽,比原来的重量增加了数十倍。形状长得特别像小乌龟,十分逗人喜爱,吸引了不少人参观。
事有蹊跷,怪事成双。在湖北省钟祥市客店乡元台村五组高涛家里,也有一块会生长的石头。这块石头就在他家的厢房中。据说,这间房屋是祖上留下来的,已经有350多年的历史了。
在当年重新翻修房屋的时候,因为感到非常费力,高家人便没有把地基上的一块小的石头挖掉。结果,这块小石头竟然慢慢“长”大起来,外形特别像一头狮子,如今已经“长”成一个长约360厘米、宽约230厘米、高约210厘米的大“石狮”。
从外表看来,“石狮”呈灰褐色,有一层一层的皱褶,如海浪在奇石上留下沧桑的印迹。左看右看,人们都看不出它的奇特来。说它是玉石吧,有点像;说它是绿松石吧,猛一看也像。
于是,有人大胆猜测,这有没有可能是天外飞来的陨石?不然的话,为什么它会单单长在人家的堂屋里呢?
专家在初步勘察之后给出了两种假说:一是,这可能是一块脱离母岩的滚石,它紧挨大山,山上的树木都很高大,根系发育良好,树木的根系延伸到滚石下面松散的岩土层中,随着根系的发育和生长,就把上部的岩石顶托起来了,在人们看来就好像石头慢慢长大一样;二是,也可能是这石头与下面的岩石相连。由于地壳运动,岩石隆起,这石头也会随之上长,就像农村的水牛卧在水里,牛角在外,水牛往上抬头,牛角也会自然向上举。
专家的解释能否服众,是否权威,尚待考证。而现如今,高家人早已搬出了这间屋子,“石狮”毫不客气地将这里据为己有,仍然在继续生长着。
这些古怪的石头为什么会生长,至今还是一个谜。
记忆巩固
1. 会生长的石头是在我国哪里发现的?
2. 专家在初步勘察之后给出的两种假说是怎样的?
《铺满红树叶的小路》
这条小路非常普通,但是这条路是我当年去上幼儿园和妈妈去上班的必经之路。
不论春夏秋冬,我和妈妈都会手牵手一起走过这条路。盛夏时节,路两旁的围墙上还有满满一墙的爬山虎,好像给墙披上了一件绿衣裳。秋天走过这条路时,树枝上多少会有一些已经变红的叶子随风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红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前天晚上下了一场雨,许多红色的叶子都掉落了,地上的树叶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远远看上去,这条小路像铺上了一块鲜红的地毯。看到这么美的小路,我舍不得踩,但我会捡一些漂亮的叶子带回家做手工,比如我会画一个娃娃的上半身,把红树叶粘上去,变成一条漂亮的裙子。
虽然这是一条普通的小路,但我非常喜欢这条小路。
《读《秦汉》有感300字》
《秦汉》这本书主要写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但因太自大和残暴,再加上奸臣胡亥的祸害,三年就让秦国灭亡了。
但这没有结束,既然王位空了,谁不馋呢?主人公就来了——项羽、刘邦。要说这项羽的身世,可是刘邦高攀不起的,可是是谁争夺了天下呢?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他——刘邦。
项羽失败有两个因素,第一,自大,鸿门宴中项羽想借机杀死刘邦,可刘邦一上来就认错,直接让项羽骄傲了起来,认为刘邦是胆小之人,没有在对他有所防备。第二,不会用人,为什么这样说?你看韩信,被后人称为战神,可你知道吗?韩信也在项羽手下当过兵,可项羽有眼无珠,错过了人才。
要说刘邦和项羽的结局,可是十分精彩,但因项羽很爱面子,自杀在了江东。
如果项羽没有以上这两个缺点,天下一定是他的。
《聚》
五月今朝在此聚,
欢声笑语对酒歌。
当年趣事历历目,
亲人相聚忆点滴。
《丝丝乡情》
我有幸和秀兰相识,她的家乡恰是当年我们知青下乡的地方。她热情邀我重游故地,这正是我期待已久丢不掉斩不断的,那苦涩记忆中含有惦念的丝丝乡情,促我重返故地。
我望着那湛蓝湛蓝的天空,几朵淡淡的白云在漂浮着,整个天空显的悠闲恬静。那青青的草绿绿的树,把连绵起伏的山栾装扮的清新而壮观,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草清香令人陶醉。
西山脚下,一座座楼房高低错落有致。村外的柏油马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公路两旁是各种各样做买卖的门市连成一片。出出进进的人很是热闹。此刻正直放学时间,在学校门口接孩子的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小汽车一辆接着一辆,更是一派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的画面。啊!时代在前进,农村在巨变。我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白发,沉沉的陷入了那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
1968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我们邢师的17人,还有卫校、商校各一名同学共19人,分到沙河县西部山区的两个公社(三个村一村一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邢师五人和卫校杨焕琴,被分到通元井公社通元井村插队落户。
那个年代乡下不通公交车,我们结伴步行近百华里去下乡。记得我们队中,只有靳永林是骑自行车去的,那时我好羡慕啊!在心里暗想,以后我也一定争取有一辆自行车。
通元井是公社所在地,这个还算不小的村庄 坐落在西山根的上上下下,村里村外树木繁多远远望去,整个村子好像被树木覆盖。
公社就在村口,是一座唯一用砖瓦盖起的新房。我们走进公社,郝书记亲切地让我们坐下休息,急忙盛上热腾腾的开水嘘寒问暖。一会儿村支书笑呵呵的走进来对我们说:“听说你们来了,欢迎欢迎!”他看着郝书记接着说:“咱这里穷,有啥困难我们尽力解决,你们暂时在社员家吃住吧,我们会尽快解决你们的食宿问题。”当我们随同支书走出大门时,门外等候的几个社员把我们各自领走了。
我被一位大娘领着,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一边走我一边四处观望。在路边只见一个十几米见方的大水池,清幽幽的水在微风吹动下泛着微微的波纹。周围是用青石板垒砌的花墙有半人高,在一旁有约2米宽的入口,往下是一层层的石梯台阶。我情不自禁地说:
“啊 你们这还有这么大的游泳池啊?”老人用惊愕的眼神看了看我笑了:“孩子,这是旱池,是供全村人吃水的旱池,可不能游泳啊!”我愕然了,问:“怎么就吃这水?”“嗯,这就是我们吃的水。”此刻,我心中有一种不快之感,望着那不断飘落的枯叶飞向池子水面,水虽清澈,但那些树枝、枯叶在里面这水怎么能入口呢?
村里都是用大小不等的石头垒砌的石房子。我小心地走在坑坑洼洼的石路上,跟着大娘来到一个斜坡之上的石屋门前,大娘说:“到了。”我们走进低矮的小木门,院子不大,一盘石磨占去院子二分之一的空间。一头灰色的毛驴带着眼布拉着石磨。一位中年妇女,(大娘的儿媳)忙手忙脚的把磨出来的面用箩筛在簸箩里。大娘一进院就急急忙忙拿起扫帚,扫磨道驴拉的粪。
石磨的两个磨眼里插着筷子样的木棍——叫做“抽”上下跳动着,(这标志着磨面及将结束,而且面量也不大)那人又把筛好的玉米皮子倒在磨顶上把抽拿掉说:“没面了,算了吧。”磨顶上的玉米皮子迅速的流进磨眼,又从磨的周围哗哗流下。最后停下来把驴的眼布摘下,驴脱了套一身轻松。它睁着大眼,用力摇着头甩着尾巴咴咴地叫着,四处张望多想寻一平松土地打个滚啊!
我帮她们收拾完毕,大娘拍打着身上的面说:“快进屋,快进屋。”
大娘住的是三间西房,北边一个土炕连着煤火台占去了大半间,南边是粮仓杂具满满的占去了一大间。中间只有一间多点的空闲地方,靠西墙放着一张桌子,靠桌子墙上挂一张毛主席像。这张毛主席像是每家必有的,是家家户户每天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的地方。
在这个小院里,东屋住着大娘的儿子一家四口。北屋是另一家姓王的。南墙根有两个灶火,他们在那里烧火做饭。大娘笑着说:“今天才磨的面,赶不上蒸了,就煮几个窝头吃吧!”大娘忙着做饭了。一会儿她的两个孙子拿着小碗在火边等着,不断地问:“奶奶,黄面窝窝啥时候好啊!”过几分钟又问:“奶奶,黄窝窝好了没?”奶奶烦了说:“小祖宗啊,八辈子没叫你们吃过黄窝窝啊?怎么就馋成这个样子?”是的,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山沟里,能饱饱吃顿玉米面窝窝头,就是美食佳肴了。
后来我们渐渐知道因为这里是山地,地势较高打井根本打不出水来。每年夏季的雨水季节,人们千方百计把四面八方的雨水聚拢到旱池里,慢慢澄清留着吃。我们在路边、地头,不断见到一个个的像小井样的水窖,那都是储存雨水用的。那里石多土少地薄,很少有能种玉米的地块,大都是种谷子。
开始我们吃了一段派饭,派饭就是轮流到各个社员家去吃饭。每家大都是稀饭里煮点萝卜条撒点盐,只有中午才有稀饭和谷子面窝窝头,有点野酸菜或者是老咸菜,也就很不错了。(野酸菜是一种小叶野生菜叫黑寒叶,做成的酸菜。也有用萝卜叶子做的酸菜)。那时的生活真是苦啊!多少天见不到一滴油,好久好久我都在怀念那天,在那位大娘家吃的那顿纯玉米面窝头和老咸菜饭啊!
后来,村支书总算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住处,我们三个女生住在上街(坡上面的街)的一户农家院里两间的石房里。这家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住北房,他家有四个儿女生活很艰苦,在大雪飘飞的寒冬,连个门帘都没有,进出随手关门,两个孩子合盖一条被子,穿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衣服,孩子们总是围在煤火前取暖。
我们睡得炕都连着锅台,吃住在一个屋里。夏天,我们只有在院子里搭个小棚子做饭。那时我们的粮食指标二十九斤半,百分之二十是白面,有点小米,大多是玉米面,还有指标油记不清多少了。当时也有不少社员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眼光说:“你们吃商品粮的就是好啊!”显然我们的生活水平远远在他们之上!
我们这些刚刚离校走向社会的学生,做饭可是一个难题。我们三人做饭都不精通。有一次,杨焕琴下工早点,她回来就做饭,原想给我们一个惊喜。她开始往锅里放了两勺米,她怎么搅也觉得太稀,一会添点米,一会再添点米,最后搅不动了。生米、熟米混在一起,是邻居帮我们把混合的生熟米饭分成几份,用水重煮。稀稀稠稠生生熟熟,尽管没菜我们狼吞虎咽吃的香甜。女生如此,男生更加糟糕,总是劳动中带头干,回家后愁着生米变熟饭,生生熟熟饥饿相伴……
在我们下乡的那个冬天,大队为方便群众吃水,确定在上街打个旱池。我们知青和村里的民兵组成了一个突击队。每天,天刚蒙蒙亮号角一响,我们就集中在大队部,由民兵连长和知青带领大家学习“老三篇”或其他毛主席语录。每人都要向毛主席表决心:一颗忠心向着党,刀山火海我敢闯。早饭后钟声一响,我们青年突击队紧急集合,高举着五星红旗,手里挥动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雄赳赳气昂昂踏步前往。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那时全村仅有三四辆排子车,其他就是:一条扁担两只筐,颤颤悠悠挑上肩。有刨的、有锄的,有搬石头的、装车的、拉车的,那说笑声、号角声欢腾一片热闹非凡。
我们几个知青,内心苦不堪言,凛冽的寒风把手背吹裂了,嘴唇裂的血淋淋的。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生疼。尽管邻居田大娘为我们每人缝制了一个压肩,挑担时戴在脖子上,减轻摩擦,但肩膀还是磨出了血斑。
旱池越来越深,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十几米深的池子,所有土石全凭人力送上池岸。渐渐的我们真的精疲力尽了,尽管如此在休息的时候,我们知青还得带领着大家学习毛主席语录,或教唱革命歌曲。开始我们干一天活,每天换洗一双袜子。因为鞋进土,袜子泥了很不舒服就得换洗。后来累得一回家就一头栽倒炕上不想动,泥袜子土鞋也渐渐地习惯了。
在蹉跎的岁月里,时光为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我正沉浸在那苦涩的回忆中,秀兰拍了我一下说:“你看,那是谁?”我回过神来抬头望去:不远处一个身材佝偻的老人被金灿灿的晚霞笼罩着,在小楼前树荫下坐着,心闲意静的听着收音机,我们向上走了几步,仔细观察了一下我小声说:“是我们房东王大叔吗?”“是”秀兰说。啊,这就是我们当年住过的小石房的地方?认不出了啊!原先的小石房没有了踪影。从王大叔这座小楼看去,一座座楼顶上都装有太阳能。不少家庭还装了宽带。一辆辆小汽车在各家门口停放。只有不远处那个我们亲自参与修建的上街旱池依然如故,但水不多入口也被封住了,现在家家户户早已用上自来水。真是旧貌换新颜,此时我感慨万千!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大步朝前走去,此刻大叔愣愣的看着我,我向大叔招呼:“大叔,你还好吧?还记得我吗?”大叔上下打量着我,脸上露出一丝惊疑,又看了看笑眯眯的秀兰说:“熟,熟,你是······你是······”大叔用手拍着脑袋思索着。这时秀兰猛插一句:“知青。”大叔猛听这个熟悉而又久远的名词,惊了一下说:“哦,你是小荣,小荣。”他猛然抓住我的手说:“小荣啊,你面目还像,就是老了。”“哈哈哈······”大家都笑了。
经过一番互相问候,大叔说:“小荣啊,你既然来了,就多住几天,咱就不缺地方住。楼上楼下,就我和你大婶,孩子们各有各的家。今天你再想住过去那个小黑屋,嘿嘿——没了”。
我与大叔聊得正开心时,陆续来了五六位老人,我们互相问候,交谈。八十余岁当年的民兵连长——王大哥挥着手,指着西边那矗立着的高山正在开采山石,又指指绕村环乡的远远近近的锯石厂,雕刻厂密密麻麻。他自豪地夸耀着:“你看咱们这山区,院子全是青石板铺地,大门台阶全是青石条图案各异,要啥样有啥样,哈哈……在看咱村北的封峦寺,早已成为邢台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多少外地人来游山观光烧香拜佛啊!城里人也向往咱这好地方啊!再看咱村东也有了高速公路交通方便,哈哈……”
昔日的荒山今日变宝地。是啊!这一带山石质量好,起出的青石能做成各种各样的石料。雕刻出各种图案花纹:那山水花鸟,栩栩如生。这一带的村民,大都是能工巧匠雕刻专家,他们做出的石碑,石人,石桌,石凳,石狮子遍及城市及农村的各个建筑基地。每天都有从四面八方涌来的车辆前来购买。这一带的村民用勤劳和智慧为飞跃发展的祖国建设呈现了辉煌!
是的,时代在飞跃,美丽的一页页在日益翻阅着,岁月的流痕只能在记忆里寻找、存放····· 此时夕阳西下,霞光普照大地,洒落在村庄,洒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那亲切的交谈、欢乐的笑声、都定格在这灿烂的晚霞里......
《我的心爱之物》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若我当年没有追上那辆卖狗车,就不会有了现在那条聪明、可爱的看门狗了。
那天,是大年初一,我正躺在床上睡觉,闹钟“叮叮叮”地响个不停,我兴奋地起了床,赶紧换好衣服下了楼,只见公公满脸笑容地坐在沙发上,手里还拿着我的压岁钱。公公开心地说:“川平,新年快乐!”
“您也是,公公!”我迎上前去抱了一下公公,“公公,昨天您答应我给买一个礼物的。”
“我不是在这儿吗?走吧!”公公随手拿起一个袋子,牵着我的手,走向市场。
在市场上,我看上了一条卖狗车上的狗,可是我突然想上厕所,就拉着公公去上厕所,回来之后发现卖狗车已经开了,虽然离我们不远,但光用嘴喊是听不见的。我极力奔跑,企图追上那辆三轮车,我边跑边喊:“快停下,快停下!”车主似乎听到了叫声,掉头回来,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好像忘了什么,对,公公还在后面!我转过头来,发现公公被我甩了好远,于是于是慢慢等公公追了上来……
到了家以后,我把袋子里这个“大家伙”放了出来,它很害怕,躲到了阳台外面的角落。我在远处一看,它长着黑黄相间的毛,耳朵竖得长长的。我非常仔细地近看它,它在发抖,我给它吃了一点狗粮,它边吃边看看我,以为我要伤害它。
我经过长时间地和它训练,它变得非常听话。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小黑,他似乎非常喜欢这个名字,一听到就摇尾巴。它还有一个特点,每一次我把骨头藏起来,它都会找到,并把骨头叼回来,它有一次还把我丢失的玩具叼了回来,真厉害!
小黑,你算得上是我最忠实的朋友了!
《我长大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不是当年那个幼稚调皮的小女孩了,我已经上六年级了,个高了,个性变得成熟了,变得既听话又懂事,在街坊邻居,亲戚朋友的眼中,我可是个“乖乖女”。当然在这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有不少让别人值得夸赞的事,这不,下面我就来讲一条给你听吧。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正兴高采烈地从超市采购完一批我最爱的零食,准备回家,差不多到小区门口,看见一大群孩子围攻在花圃那边,我走上前瞧了瞧,原来在围攻一个瘦小的女孩子,我挤上前去,低下头问了问那个女孩子:“你怎么了,没事吧?他们要做什么?”那个小女孩抽泣着,支支吾吾的说:“他们都欺负我,都不和我玩,爸……爸爸前几个星期就去世了,他们都要我手中这款游戏机,这……这是爸爸临走前给我的最后一件礼物。”说着,小女孩的眼里泪光闪闪,我转过身,装成一副大人的模样,教导这群调皮的“野”孩子,他们的脸个个扑红扑红,耷拉着脑袋,等到他们都意识到错误时,才让他们各自回了家。
后来我了解到,在这个单元第四层楼里,只有她和她妈妈相依为命,平时小区里的孩子都不和他玩,零食也不愿和他分享,知道以后我把我买的零食都送给她,她也很有礼貌,小小年纪就很懂事,后来我时不时就去找她玩,教她做题。在小区花圃里“见义勇为”这件事被人看见了,一传十,十传百,小区里知道的人无不夸赞我懂事的,这件事,成了一段时间里小区的热聊话题。
我长大了,我应该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困难的人,去奉献自己的爱心,让他人也感到爱的温暖。
《如果当年我去读中师》
如果我去读中师,我就会成为我们那里最后一批包分配的中小学老师。可我选择了读高中。
县里的中等师范学校,就在我读高中的一山之隔的地方。为了找一个我能读的学校,我填了三次志愿。为了读书,中考后我参加了县中等师范学校的招生考试。考试后十天,放榜。我没有去县城看。父亲接到通知,很高兴。他说我考了全县第二名。
但父亲希望我去读大学,虽然我的中考总分过了普高线好多,但够不着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我想,我应该是能上大学的人。
父亲说:“虽然我只读了一个襄阳师范学校,但也有编制和固定工资。我和你妈妈尊重你的意见。读中师,目前国家包分配。读高中考大学再找工作,好难。想想看,你要做什么?”我觉得,路在那里,有很多条,关键是“你要走到哪里去呢”。
单位上的职工的娃娃,多半都没有竭尽全力读书,以至于国家不分配工作了,就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尤其是教师的娃儿们,不是每个人都有出路的。这怨不得谁。老师一般都教不好自己的娃。可能是教师待遇不好,没有精力和钱来给后代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不怨爹娘,他们尽力了。
父亲想把我放到市里的重点高中,专门去求他的老师。可是我的分数不够,严重不够。交再多的编外费用,也无济于事。何况家境贫寒。
母亲找舅家借了一千。父亲向远在宜城的姑妈借了三千。请县一中的老师(他的学生)说情,就交了两千多的编外费去读高中。
那几年,我读得很吃力。因脑袋确实不灵光(聪明),功课一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睡得比其他同学晚一两个小时,比室友早起一个半小时。
早上跑到那个一眼可以看到中师学校全貌的小山头,我喘气,我也曾后悔。但我没有想过放弃,我没有任何理由,也找不到什么籍口放弃自己选择的路。
后来,站在异乡的讲台上,我读美国诗人弗洛斯特写的《未选择的路》的时候,我想起来故乡的那条路,我不曾选择的路。
那条路上洒满父辈的欢乐、青春,饱含辛酸的骄傲,以此对抗数十年如一日的清贫。
写此小文,致我已逝去的父亲!
作者简介:
罗坤麟,笔名梦蓝。原籍襄阳,现居丽江。做过大学老师、客房、物管,目前在中学教语文和信息技术。以前喜欢写日记,当下,在多个平台上写了些诗歌、散文。
《牢记使命,共筑中国梦》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主席当年由衷的感叹。毛主席不仅抒发了自己的伟大抱负,还对“今朝”的青少年寄予了期望。它提醒着我们:牢记使命,振兴中华!
让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不断自我完善,这是中国梦,也是我们的使命!为了完成使命、筑就中国梦,我们应该加倍的努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红军当年为了完成它们的使命,英勇的越过一道道难关,最终取得胜利。现在,虽然没有当年的血雨腥风,但我们也要牢记使命,用努力造就通往成功的路。当年红军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都取得了胜利。我们生在和平年代,还有什么理由说“不”!因此,我们更应不断自我完善,不忘记我们的初心,为了完成使命,为了筑就中国梦,坚持不懈的奋斗。
何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初心和使命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为了心里从最开始就一直坚持的目标“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而努力,为了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中学生“学而报国”的使命去努力。我感到,这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因为一些事感到幸福。“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岷山后的幸福。有时,我们看见一些贫困户脱贫后的笑脸,心里也会感到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会因贫困饿肚子了。这种幸福,是将心比心得到的。人民幸福,需要不断自我完善。所以,为了过上幸福生活,我们要做更好的自己。人民幸福才能让民族振兴,民族振兴才能让国家富强。所以,实现中国梦,要一步步来,其根本在于“修身”。
读了《毛泽东诗词全集》,我看到了当年人们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到当时人们对这份责任的担当。现在,时代的重担压在我们身上,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得起这个重担,共筑中国梦,向党和国家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