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孝道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5:58:26
《孝·母500字》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的孝道倡导的是晚辈对长辈的孝顺,就像“乌鸦反哺,羊羔跪恩”一样。我们从小就要懂得如何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母爱是血与脉的相通相融,是儿女的福,母亲的痛。母爱犹如春风,她轻轻拂过,大地才会一片绿色,母爱是雨后的霞,总让清洗过的大地不弃的躺在怀里。
你可曾知道是谁给了你生命?你可曾知道是谁给了你幸福?你可曾知道谁是你的启蒙老师?你可曾知道是谁呵护你长大?我可以告诉你两个字——母亲。当我还在襁褓时,心灵是那么脆弱,就仿佛一页白纸,一戳就穿了,却依旧不知道什么是母爱,但心中知道,母爱是温暖的,是无私的。上小学了,对母爱也有一丝丝的了解,母爱是阳光,照耀我们,温暖我们。母爱是雨露,滋润我们,安抚我们。妈妈是辛苦的、伟大的,是我们的天使。无论什么时侯,她都在为我们默默地奉献。我们要孝顺母亲,也为她付出一点劳动与汗水,母亲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也许有人会问:孝心是什么?或许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 但善待母亲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我们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然而“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让我们每一个人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孝顺母亲。
古人云“百行孝为先”,愿所有子女都能知恩报恩,学会感恩!
《莫让孝道日渐冰冷800字》
小王:
你好!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首《清平乐》道出了农耕时代宁静而温情的生活场景——诗情画意而清新悦目。反观当下,又是另一副画面。团圆佳节,亲友欢聚,年轻人却一个个借口离席,整个宴会上只剩下几个老人,反反复复捞着那几件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
本该其乐融融,一家人团坐话家常的家庭聚会上,儿女们却一个个远去。他们说:“他们有自己的苦衷。现代社会,工作压力也大,节假日只想好好的休息;对于这些繁琐无聊的家庭聚会,自己不感兴趣也懒得参加。”而我对此却不以为然。参加宴会不仅仅是心中怀孝,还是一种礼仪。礼仪是形式,但背后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把本来单调的事情变得不一样,也可以把这一天变得和其他日子不同。所以,我们中国人向来都是孝顺而重礼仪的。我们要躬身实践,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意即吾人行事应该处处约束自己使自己合于理法。尽孝道便是一种体现。我们要做到敬亲,即要对父母有发自内心的真挚与爱。而这种爱则是一次次的克服己欲、敬爱父母中休养出来的。它使我们不会因为个人感受而拒绝参加家庭宴会;它也使我们更贴近君子,变成了我们高尚品行的内在依据。这正如曾子所说:“民之本曰孝。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义此者也;礼者,礼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
所以,成为一个孝顺的人吧!
然而,如今有不少人认为,参加不参加是自己的意愿,我们不能因为他人的喜好而让自己劳神伤力。究其原因,是现代发达社会下,中西文化接触中产生的矛盾。矛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确的处理矛盾。他们只效仿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毛皮,而不去真正理解西方礼仪的全部底蕴。所以,他们不会去参加父母的宴会,而会去要求父母参加自己的家宴,并且会去要求父母参加自己的重要聚会。他们忘记了中国其实是礼仪之邦,忘记了曾子交给我们的孝道。渐渐地,他们像邯郸学步那样,忘记了自己本来的走路方法。
既然无法像老子那样“骑着牛西行”,就学曾国藩“躬身入世”吧!成为一个孝顺的人,莫让孝道日渐冰冷。
祝安!
一平
某年某月某日
《孝顺的含义800字》
孝道是我国的光荣传统,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究竟什么是孝顺,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鲁迅先生曾经批驳过二十四孝,在他笔下我们才认清,这种封建孝道的本质是对人性的摧残,是“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毒瘤。
人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推演他人,并且美其名曰“推己及人”,可这种自作主张、先入为主的揣度未必与他人的真实想法相一致。许多事情总是与想象中的不一样。正如《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所说,“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或许因为许多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味采取控制式教育是粗暴,当子女长大之后,也就习惯于用各种的方式去限制长辈的自由。但是,唯有从孝顺当中把控制欲剥离出去,孝才能落到实处。孝敬长辈的意义在于让父母亲人能够拥有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满足自己对孝心的定义,进而在自我标榜中进行无意义的“自嗨”行为,实现一份虚荣心和自我安慰感。
有人认为孝顺是让家人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其实未必。演员明道的母亲在菜市场摆摊,许多人表示无法理解,毕竟她家财万贯,完全可以在家中享清福。但是,明道看到母亲的笑容,最终选择了支持。因为他发现,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卖菜的时候是最快乐的。
有些人看到长辈患病而强行要求就诊,其实即使是不治疗并且接受后果也是老人自己的自由选择。对于年近百岁的老人,生死甚至都已经置之度外,人活过的日子越多,越不那么执念于活多久。随着年岁渐渐增加生老病死都已经成了最不重要的话题,日子过一天是过,过一年也不过是叠加了一份重复的体验,哪一天划上休止符也早有准备。
其实,在不违背社会规则与公序良俗的基础上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选择,以真诚的心对待长辈,便是最大的孝顺。
我们不喜欢他人强加观念到自己身上,那么将心比心,长辈就希望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们吗?
洞庭水满,月照湖光,是婉约与静美;高山峻岭,险峰深洞,是奇诡与雄伟。风景各异,而湖水不能变成山,山也无法化为湖泊。
因而,真正的孝顺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长辈身上,而是尊重他们的想法。
《孝道(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穷苦的年轻人名叫丁和,他不甘心过穷苦的日子,总想着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后来他听说城里有位叫李伴诚的人,顾名思义,他的财富能买下半个城,是很出名的首富。这丁和就想啊,要是能和这位名人拉上关系,那该有多好啊!他了解到,此人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最爱收藏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于是这个丁和啊,就背着干粮,带着水壶走进大山,一心想找到他想要的奇石。他翻山越岭跨河过沟,顶风冒雨夜间露宿。走进大山辛苦寻石。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天以后,他终于找到一块他满意的奇石,这块石头看上去还真像个“福”字,他小心翼翼的把这块“宝石”带回家,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他又找来关于论说奇石的书,他认真的读啊背啊!把这方面的知识尽力多了解一些。
一天,丁和终于大着胆子,恭恭敬敬的写了一份贴子邀请李伴诚到家来做客。一般来说,像李伴诚这样大户人家,一个穷苦的无名小卒,不可能把他邀请来。可是丁和是下了功夫的,他家里真有一块宝贝石头。说来也巧,果不其然,过了几天李半城的管家来告知说,李伴诚三天以后前来登门拜访。这下,丁和喜出望外,他送走了管家之后,急忙和妻子一起收拾打扫,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有一件事让他犯了难,那就是他常年卧床的病母,把家里弄得气味难闻。就三间屋子,母亲去哪儿住啊?他和妻子商议决定,就先让母亲住牛棚吧。可他又怕母亲不高兴,就苦苦哀求母亲说,这可是你儿子转运的好机会,请母亲先委屈几天,母亲哀叹一声想,不管怎么也不能耽误儿子的大事,就答应了。
果不其然,三天以后李伴诚果然来了,丁和赶紧上前迎接。这李伴诚一进门就看到这块宝贝石头,笑嘻嘻的左看右看,看了又看,那真是赞不绝口。丁和真是喜出望外,请李伴诚入座,敬上茶。就此机会把这块奇石的品相来历滔滔不绝地介绍了一番,两人谈得很投机。丁河是下了功夫的,说得头头是道,李伴诚感觉这丁和不简单,是个有才的人啊,有相识恨晚的感觉。
他们一边喝茶一边交谈,说着说着就快到中午了,这丁和受宠若惊,他万万没想到能和李伴诚谈得这么投机。他赶紧让妻子去准备丰盛的饭菜。这李伴诚也没有走的意思,至于吃什么他倒不在乎。
吃完饭后,李半城说:“兄弟啊,我到院子里转转。”丁和一听急忙拉住他说:“老兄啊,我这院子不干净,到处是柴草,别把你的鞋弄脏了,牛粪气味难闻。别去了喝茶喝茶。”“没事的,我也是穷家出身,看到你这个院子,就想起我小时候的事情。那时,家庭贫寒,我母亲有病没有钱治疗,早早离开人世。现在,我的生活好了,可是母亲已走了,子欲孝而亲不待啊!”他说着说着就站起身起了。丁和一听这话就越发紧张起来,急忙拉住李伴诚说:“坐下喝茶,喝茶。”李伴诚一下把他摁在凳子上说:“我们现在是朋友,不要客气,要坐你坐吧,我去院子透透风,牛粪怕啥呀,那是农家的必需品,它才是肥土壮苗的好东西,没有它庄家能有收成吗?这人穷没什么,只要心诚守孝道,老天爷会保护我们的,穷苦人更容易平步青云啊!”话讲到这里,丁和再也无法对答,就和他一块儿走到院子里,李伴诚在院子转了一圈,他突然感觉这牛棚怎么堵的这么严啊!这大热天怎么能这么养牛呢?他好奇地探头往里瞧了瞧,突然惊讶地说:“怎么?牛篷柴草堆上怎么躺着一位老婆婆,她是谁?”丁和无奈哭着说:”是我妈。”李伴诚一愣,看了他一眼,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心想:哼,别装了,原来是个不孝之徒,这样的人绝对不能交,他走进牛棚,转了一圈,给老人叩头拾礼相拜。然后起身径直离去……
这丁和泣不成声,他知道这下完了,彻底的完了,半年的辛苦白费了不说,这让李伴诚瞧不起,可不是小事。他的丑事会很快传开的。他的前程没了,财富跑了。
果然如此,那些有身份的大人物都不再理他了,他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最后郁郁而终。
劝君千万守孝道,莫到后来悔不及。
《传承家风 孝道为先》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俗话说“孝,勿等到失去时”。古有郯子鹿乳奉亲、闵损芦衣顺母、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等二十四孝,今有陈立强独身养母攀岩尝草,戴永胜千里寻医十年养母等等。著名文学家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生日临近,又从北京千里迢迢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可见这也是孝道的表率。
古人对孝道的见解与作品并不算少。我家的家风也是“孝”。从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顺,尊敬长辈,他们也通过自己的行动,以身作则,为我树立榜样。
姥姥是个急性子,说话直来直去,有时还会喊叫起来,可是妈妈从来不生气、不发火儿,总是恭敬地听着,从来不顶撞姥姥,即使心有不满也会认真完成姥姥交代的事情。当我偶尔与姥姥说话语气过重时,妈妈也会提醒我、教导我,告诉我姥姥为我们一家人的辛苦付出,要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最令我敬佩的爸爸与爷爷,他们更是把孝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因为我们家与爷爷家分居两地,所以无法经常见面。每逢节假日,爸爸就会买上很多生活用品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和太奶。姥姥家有了新的面粉,即使周六、周日也会送给爷爷家,不顾来回八小时车程。每次到爷爷家后总是找活儿干,想把所有的活儿都干完,好让爷爷奶奶少一点辛苦。
虽然爷爷已经年近70岁,但仍然充满精神,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太奶奶,太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吃饭、上厕所都要让人照顾。奶奶的体力比较弱,爷爷为了不让奶奶过多的劳累,每天都自己照顾太奶奶,而奶奶也心疼着爷爷,经常陪爷爷一起照顾太奶奶。每次去爷爷家,都能看见爷爷在太奶奶的身影前忙碌。早上为她梳洗、穿衣,每天都换着口味做太奶奶爱吃的饭菜,每顿饭都是一口一口地喂太奶奶。还经常买来太奶奶想吃的糕点或者水果。只要有要求或者是想上厕所,都不会嫌麻烦,一件件都会完成。即使是深更半夜,也会起床喂水,扶着上厕所。几年来,经常休息不好。太奶有时也精神不好,时常打人骂人、胡言乱语,爷爷奶奶总是耐心的忍耐着、陪伴着、照顾着。
我问过爷爷为什么要如此辛苦,照顾太奶奶,爷爷说;“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年轻时辛苦劳动赚钱都是为了抚养我们,所以老了我们自然也要报答养育之恩。”
正是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在这种言传身教下,我也给太奶奶喂饭,喂水,读书......做着力所能及的事。让我感受到孝心,就是和家人在一起。
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我知道了孝,懂得了孝,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习惯,指引着我前行,照亮了我的人生路。家风就像海上的灯塔,在夜里指引我回去的路;家风就像一壶浓茶,味道醇香,使我回味无穷;家风就像那条终点线,是我们一辈子的目标。我也要以父母,爷爷,奶奶作为榜样,传承这份家风,践行这份孝顺。秉承这种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
《学礼记 做个尽孝道的好少年》
最近,通过认真阅读了《礼记》,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可谓受益匪浅。在贺州市图书馆举行的“礼记读书心得演讲秀”比赛中,妈妈和我同台参赛,并且分别取得了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呢!
说实话,我觉得《礼记》中有些文章对我来说太难懂,比如《大学》、《中庸》等,而《冠义》一文就比较通俗易懂。
比如文中的“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友爱,对国家忠诚,对长辈顺从,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这与《三字经》中的“首孝悌,次谨信”,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的妈妈是个国学“发烧友”,她常对我说“读书要善于思考,并用书中的道理去指导生活”。那么,通过学习《礼记》--《冠义》,我得到了什么启发呢?那就是---要做个尽孝道的好少年。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要尊敬师长、孝顺长辈,孝顺已经成为我们家的家风。妈妈常说,其他事情或许可以等,但是尽孝不能等,不能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记得有一天,远在老家的爷爷生病住院了,我们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立即动身赶回了老家。爸爸妈妈和姑姑日夜守护在爷爷的病床前。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爷爷很快康复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爷爷出院后,我们就把他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带他去旅游,每天都让他过得开开心心。
孝顺,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举动,也许只是爷爷累时帮他捶捶背、长辈回家时为他们送上拖鞋,或是端来一盆洗脚水,这些点点滴滴就足以温暖他们的心田。
读书让我明事理,懂孝道,成为一个尽孝道的好少年。今后,我还要继续在书的海洋里泛舟,汲取知识,更加茁壮地成长!
《我家的家风作文600字》
我家的家风作文:重家和、讲孝道、严教幼、懂礼节、邻里亲
我的家与许许多多家庭一样,都传递着爱和感动,是家庭的和谐,也是社会的文明,有文明的家庭才有文明的城市。
环境塑造人,影响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的培养,品德、世界观的形成与他生长的家庭密不可分。
我们的家庭文明守则、家训是:重家和、讲孝道、严教幼、懂礼节、邻里亲……我的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是我生活的乐园。爸爸是个大孝子,对爷爷奶奶非常孝顺。问寒问暖,有好吃的东西首先孝敬爷爷奶奶。家里有客人来,或是过年过节,爸爸都主动下厨,爷爷奶奶都夸爸爸做的饭好吃。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大部分时间,我都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所以爷爷奶奶对我的影响最大。它们既对我关爱无比,又对我严格要求,不像有些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孙子那样溺爱、娇惯、放纵。我从懂事开始奶奶就给我讲《孔融让梨》、《香九龄替父温床》、《诚实的列宁》等故事。后来又教我读背《弟子规》、《论语》中的诗句。从这些故事中,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了正确对待长辈与父母的批评教育;懂得了对人要讲礼节;懂得了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些教育与熏陶,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在学校里我勤奋学习,严格守纪,尊敬师长,和同学团结友爱,所以我一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家里我从不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气,遇到邻居的叔叔阿姨我都主动打招呼。他们都夸我是乖孩子。
另外爷爷的身体力行,对我来说也有榜样的作用。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了,但对公共的事情仍然非常关心。冬天下雪,他主动帮助物业扫雪。看见楼梯破损,主动找胶粘好。我在爷爷的影响下,也从不在小区院里乱扔垃圾,从不破坏花草树木。
家庭的和谐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城市是大社会。文明家庭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
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社会。
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我相信社会因文明而更加进步!
**市**区实验小学 四年级六班 徐浩轩
《关于孝为话题的作文,以孝为话题的作文》
我为妈妈洗脚
中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
每当望着妈妈筋疲力尽的模样,我想:妈妈太累了,报上说泡脚能驱疲劳,不妨我也来帮妈妈洗洗脚,让她解解乏吧!小时侯,无论我的脚有多脏,妈妈都会帮我洗得干干净净,现在该是我感恩的时候了。
于是,我便做起了为妈妈洗脚的准备工作。我先烧了一壶开水,拿来洗脚盆与毛巾,把滚烫的开水倒进盆里,又加了些自来水。紧接着,我又往盆中洒了些花露水,热气腾腾的洗脚水中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我把一盆洗脚水端到妈妈面前,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吧!”
妈妈疲惫不堪的面容里显出了惊讶:“你怎么想到要帮妈妈洗脚?”
“妈妈,《三字经》里不是有句话说‘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就能帮父亲温席了,我都十一岁了,难道还不能帮你洗脚吗?”
“噢?那可谢谢你了!”“谢什么谢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我长这么大,你不知道帮我洗了多少次脚,我这一次算什么!”我说着便帮妈妈脱下鞋和袜子,让妈妈的脚浸入水中。
妈妈的脚冻得通红,显得又瘦又小,脚底有一些又厚又硬的老茧,有好几个指甲灰白灰白的。我捧着妈妈的脚,从上到下用毛巾小心翼翼地反复搓洗着,并用手捏揉。妈妈的脚经过一番按摩,渐渐地热了起来,水渐渐凉了,我又加了些热水,继续搓揉着……。过了一会儿,我把毛巾拧干了,把妈妈的脚擦干净。
爸爸妈妈对我恩重如山,这情、这债,我是永远无法还清的!我只有平时做个有心人,抓住点点滴滴的机会,关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常陪老人聊聊天,常帮父母做些家务。这些情感回报,对于我来说是力所能及的,比起大人们对我的付出,这,显得太单薄、太渺小了
《孝道》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过话说回来了,家庭这本经就是再难念,您,也得念,因为,我们毕竟还得过日子。
某县一位女孩忿忿不平地来信向田园诉说了自己这样的一段家事:这位女孩是个高二的学生,学习正紧张,可是,最近她的父母老是吵架,已经闹得不可开交。吵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赌养老人的问题。原来,她的外祖母今年已经72岁了,她的外祖父早年去世,全靠外祖母一把泪一把汗地把她母亲姊妹三个拉扯成人。现在呢,老人年纪大了,生活也难以自理了,等到该子女去赌养她的时候了,没想到自己的三个子女,三个家庭,竟难以安置下老人一张小小的床位。
根据这位女孩的来信,田园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不是老人的子女全都不孝顺。过去,这位老人一直住在老大家里,应该说,作为姊妹三个的老大姐,多年来对老人一直是诚心诚意地尽了孝。可是呢,天有不测风云,最近老大的家庭破裂了,她自己已无处安身,只好把老人送到居住条件较好的老三—她的弟弟家里。
遗憾的是,这老三两口子却表现得令人失望,他们不是嫌老人尿了床,就是嫌老人打碎了盆盆罐罐,整天没有一点好脸色。不得已,老二,也就是来信这位女孩的妈妈,把老人接到了自己的家中。由于他们的居住条件紧张,只好给老人另租了一间房子。可是呢,随之而来的就是家庭的经济问题了。女孩的妈妈身体不好,是医院的常客,现在下岗在家,全家只靠她父亲那点工资生活。老人一来,额外增加的开支也实在让这个家庭承受不了。
结果,矛盾终于在这个家庭中爆发了。这女孩的父母也是各有各的理由:她父亲认为,老人自己的儿子不去尽孝,不顾别人的生活困难,把负担转嫁到闺女身上,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女孩的母亲则认为,老人在儿子家受屈,这么大年纪了,自己日子过得再紧,也不能让老人去吃气。两人各执己见,家庭矛盾是越来越尖锐。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这位女孩就给田园来了这封信,请田园帮他们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说实在的,类似这样的家庭矛盾,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如果让田园出主意的话,田园想,两全其美的办法是难以找到的。因为客观条件就摆在那里,从蟾养老人的角度讲,问题解决得妥当与否,只能以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为标准。
在这个事例中,应该说,老人的儿子必须担负起尽孝的义务。但是,如果遇到类似这种子不孝媳不顺的情况,那么,我们就是强制性地把老人送到他家里,强制性地让他履行赔养义务,在这种被动地情况下,老人会生活得幸福愉快吗?在赡养老人问题上,最怕的就是子女之间的攀比。如果把赡养老人作为一种负担,放到天平上,天秤去量,往谁那边稍偏一点,就要闹矛盾,这实在是人间的一大悲剧。要知道,这天平秤出来的还有我们的良心呀!
有人说,类似这样的问题,不能便宜了那些不孝的子女,不能因为他不愿意赌养老人就放纵他,因为这样,对那些尽着赌养义务的子女来说不公平,也不利于我们敬老养老的道德文明的建设。田园非常同意这种观点。但是,具体到赔养老人的过程中,田园想还是应该分个主次本末。也就是说,尽管有些家庭中个别子女可能不仁不义不孝,但是,其他人绝不应该与他攀比。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舆论谴责甚至动用法律来教育、帮助和挽救那些不仁不义不孝的人。但是,大家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应该保住的还是婚养老人的这个“本”。所以,田园非常赞赏来信的那位女孩的母亲的做法,自己再苦,也绝不让老人吃一点亏。对于她的这种人品,田园谨在这里表示崇高的敬意。这里,田园还想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口号送给来信的这位女孩:孩子,再苦也不能苦了为我们操劳了一生的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