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顶多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0:34:13
《我那“三重性格”的老妈作文650字》
据我所知,别人的妈妈顶多是“双面”性格,而我的妈妈竟然是一个“三重”性格的人。
这究竟是我的幸运呢,还是噩梦呢?
沉默
只要是我回到家一看到我妈紧闭双眼,眉头紧皱,两条胳膊交叉抱在胸前,整个人懒散地躺在一张摇椅上,她的双脚交叉叠放地踩在脚凳上,屋里还响着低沉缓慢的“重金属”音乐……我就知道大事不好:老妈肯定是在工作中受挫了。我就会本能地蹑手蹑脚猫着腰偷偷地躲回我自己的房间,主动做到隐身并自动屏蔽我老妈,因为我能感觉到整个屋子里弥漫着重重的“火药味”,生怕我一个不小心就会葬身于“火海”之中。
发飙
在一次考试中,因为我的骄傲我失手了,考得特别差。我的心忐忑不安,手心直冒汗,我瑟瑟发抖地把试卷呈给老妈看。只见她迅速地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眼分数,立马把试卷一扔,一个“鲤鱼打挺”从沙发上站起来,拿起身边的扫把,甩掉脚上的拖鞋,以“刘翔第一”“她居第二”的速度向我飞奔而来——我没能躲过我妈的一顿教训……
到最后,还是我姥姥给我抹了三天的“花油”,才让我的屁股消了肿。
宠幸
每当我老妈满脸堆笑地站在学校门口接我时,见到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亲密地挽着我的胳膊,并且还“和风细雨”地问我:“宝贝,你今天想吃点啥呀?你吃啥妈妈都给你买。”此刻我就知道老妈肯定是今天的生意顺利,绝对是挣到钱了。
老妈的这种心情可以持续好几天,还时不时地把我抱起来,趁我不注意偷偷地亲我。这真的是让我一时难以适应呀!
最初,我讨厌妈妈的这种“三重性格”;如今,我理解了妈妈的“三重”性格!
无论是妈妈的沉默,还是妈妈的发飙,乃至是妈妈对我的宠幸,都是源于妈妈对我那深深的爱呀……
《童年的回忆》
小时候,家里的院子顶多也就五六颗大树,场地很空,这也自然成了我玩的地方。
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把家门口的花都搬进了院子。四年级时,院子里的罗汉松长得太高了,爸爸不得不在二楼阳台上拿大剪刀剪去乱七八糟的枝叶。
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曾祖父搬离我们家,自此,给花花草草浇水的任务就落在我的肩上。我很享受浇花的过程,因为可以一边浇水,一边玩水。拿水管浇花,浇着浇着我就把水射向罗汉松的头顶,水花晒下来,从树叶的间隙落下来,一滴滴的,仿佛在奏乐。时不时把水射向旁边房屋。这时爸爸看到,总会严肃起来说:“再射的话,屋里的人就要报警了。”我可不这么认为,只觉得我在帮助房屋“洗澡。”玩到一半时,我又用拇指和食指夹紧水管,只见水柱像高压枪一样射得高高的,我往马路射水闹着玩,妈妈看了也只是笑笑,叫我快快浇花,别再浪费水了。
洗完院内的花,还要浇马路对面田地里的香茅。我会把长长的水管拉到马路对面,往那片香茅射水。水管横在马路中间,在我眼里那就是小小的“减速带”,每当有车子经过,车轮就会碾压过水管,手里的水管就会弹两下,关掉水龙头后,我把水管一挥,水管里剩余的水就会飞出来。如果没关掉水龙头,我会给爸爸的车洗一洗,总之就是觉得很有趣。
童年的趣事,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童年永远不会消失,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人生中最亮丽的风景线,是人生中不可失去的一角。失去了童年,犹如失去了一个人的信念。
《《项链》续写》
“哎哟!我可怜的玛蒂尔德!我那串是假的呀。顶多也就值上五百法郎!……”
“什么!”玛蒂尔德难以置信地叫出声来,“你说我花十年的时间用一条真项链来还你一条赝品?”
“哦!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准确地说,是的……”
玛蒂尔德感觉头脑发热,泪水喷涌而出,她不停地说着:“不……不可能!我十年的青春!我的……我的美貌!项链……项链?项链!”
她甩开了福雷斯蒂埃太太,因激动而紧握住她的手,跌跌撞撞地向家跑去。
她家楼下因常年堆积垃圾而发出的阵阵恶臭将玛蒂尔德混乱的大脑平静下来,若现在回去告诉丈夫,他肯定会气得失去理智的,那条项链倾尽了他们的所有:她原本的美貌,丈夫原本与朋友去打猎作乐的乐趣!生活多么古怪,多么变化莫测!
她只得来到了家附近的小公园里散散心。与其说那是公园,还不如说那是政府为了美观临时搭建出来的小场地。她坐在公园的石凳上,这十年来,都是丈夫一个人在辛辛苦苦地赚钱,既要维持生计,又要努力还债,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原本壮实健康的小伙消瘦了,哪怕是因为她过度的虚荣心弄丢了项链,但罗瓦赛尔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她好,就像十年前舞会那样,会贴心地送来外套,十年如一日。他也许不是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但他绝对是个好丈夫!
玛蒂尔德站起来: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一同面对!”
傍晚,丈夫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家,虽说债务已还清,可生活的压力却丝毫没有减小。
“亲爱的,我回来了。”
玛蒂尔德上前接过他破旧的外套,看似漫不经心地说:
“嘿,今天我碰见福雷斯蒂埃太太了。”
“哦?反正债务也已经还清了——你怎么了?”
“她说那条项链是假的,最多五百法郎……”
罗瓦赛尔怔了一下,苦笑道:
“都……过去了……没事……”
玛蒂尔德上前抱住了丈夫,说:“都是我的贪婪与虚荣,我们才会这样……我打算卖了那条裙子……我不再需要了!”
她说着,打开了柜子,那条裙子,十年了,这十年以来,她不愿打开柜子来欣赏那条裙子,一看到它,她就为自己的虚荣感到悔恨。她不舍地反复抚摸着裙子,终于一狠心将它拿出来。这时,有个东西从裙子中滑出来,玛蒂尔德定睛一看,是那条丢失已久的项链……
指导老师:皮 丹
《至亲的人》
她第一次对我说这样的话,而且这么多,平时呵,我们俩顶多说上两三句话,因为说不到一块去。我先是一愣,随后讥笑地说:“嗬,我看你倒有点象个‘诗人'。”
她涨红了脸激动地说:“你真的不想学吗?照这样下去,你总有一夭要后悔的,我真没想到你学习竞这样差。”
嚷,她竞揭我的老底呀,因为我在期终考试中数、理、化不及格。我心里这个气呀。我愤愤地说:
“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吗!不就是个‘学习标兵’吗?可那有什么用呢。”我气呼呼的将被子盖住了头。
妹妹再没说什么,她低下头又认真地抄写起来。
“梅梅,快起来,七点钟了,你妹妹都学习好半天了。”是妈妈在叫我。
“啊!”我慌忙爬起来,今天我还要和张伟玲去逛百货大楼呢。
“姐姐,我们一起去公园好吗?”妹妹拿着一本外语书走了进来。
“你也知道玩了。”我粗声粗气地回了一句。
“不,怎么,你忘了老师布置的作文《公园景物记》啦?”
嘿,真是的,玩也玩不了个痛快,还有这“艰巨”的任务压在肩上。
吃过早饭,我第一次跟妹妹一块来到公共汽车站。
因为是早上,上班的人很多。三路汽车刚刚停下,我就不顾一切地向上挤,想抢个座位,哪里知道,被一双有力的手抓住了。“姐姐,别挤,让别人先上。”
“不要你管,上晚了有座位吗?”
总算上了车,可是没有座位了。我不满地瞪了妹妹一眼,可她象没事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个小本本,背起外语单词来了。
到了新华影院,有好多人下了车,总算有座位了,我拉妹妹坐了下来。可妹妹忽然又站了起来,向车内走去。
“大嫂,这里坐吧。”妹妹把座位又让给了一位刚上车的抱着小孩子的中年妇女。车开了,妹妹又站到了一边,掏出小本本照旧地看着。
阳光不时从窗口射进来,照得妹妹胸前的团徽闪闪发光。
虽然是冬天,可是公园里也颇有生气,幼儿园的小朋友又跳又唱,使人不由得过早地感觉到春天的气息。
我们一边谈着,一边走着。妹妹不时地弯腰拾起地上的纸片,把它扔到树根下的果皮箱里。
看着妹妹所做的这一切,我突然感到了妹妹身上似乎有一样东西,是闪光的,然而我没有。
“你为什么那么刻苦学习,好象不知累似的。”最后,我们到底谈到学习上来了。
“因为我心里装着一个‘穷’字,我们国家太穷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她仰起头,望着蔚蓝的天,无限感慨地说:“我多想上大学啊,我要把全部知识装迸脑海里,然后再毫不保留地把它们献给祖国!”
我这才明白,我的妹妹为什么那样不知疲倦地学习。我的妹妹真是一个好妹妹,一种令我佩服的心情油然而起。
我第一次跟她讲了这么多的话,和妹妹相比,我感到无比的惭愧。
下午,回到家我把作文写完了。
晚上,我第一次坐在灯下认真做起数学作业来。
《“刷牙革命”》
中国人一般的生活习惯是早上起床后刷一次牙,顶多睡前再刷一次。我呢,原来也是如此———祖辈的章法岂可擅改?
初三时上生理卫生课,老师讲每次饭后都应该刷牙,才能有效地保护牙齿。我听了,颇不以为然:这不也太费事了吗?
然而,一年之后,由于饱尝龋齿之苦,我意识到:老师的话是对的。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是细菌的安乐窝,只有坚持饭后刷牙,才能根绝牙患。说干就干,我开始实施自己的“刷牙改革”。
可是,船刚驶出港就遇上了顶面风。第一天早饭后刷牙,邻居的一个小伙子就怪声怪调地讽刺我要当“世纪卫生冠军”;爸爸也理怨我赶时髦不讲经济效益,一天用三次牙膏,背离了“双增双节”的精神;更恼人的是姐姐竟抖落出我小时候撒尿拌砂的丑事,那“杨二嫂”式的连珠炮,把我轰得晕头转向,只好悟遵“好男不与女斗”的古训,蹬着自行车上学———溜之大吉。
一项小小的“刷牙改革”,竟会招惹如此众多的非议,这是我原先没有估计到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心坚持下去。真是老天爷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居然有了令人振奋的成效!除了牙疼不再发作外,牙齿似乎也比以前坚固多了。
一项小小的“刷牙改革”,竟会招惹如此众多的非议,这是我原先没有估计到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心坚持下去。真是老天爷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居然有了令人振奋的成效!除了牙疼不再发作外,牙齿似乎也比以前坚固多了。
如今,我的“刷牙改革”不仅不再被家里邻人视为“异端”,而且,不知什么时候起,姐姐,还有邻居的那位小伙子也跟着我一样饭后刷牙了。
我们年轻人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力军,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实行。改革,其对象恰是一切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陈规陋习。如果缺乏勇气,不讲科学,改革又将从何谈起?至于别人的理解,并不靠乞求,而是要靠改革的成效去赢得。
———这就是我从“刷牙改革”中悟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