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小佩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0:30:51
《柑桔花开的时节》
正当柑桔花开的时节,我和妹妹小佩由重庆回到了想念巳久的家乡—安居镇。汽车“嘎”的一声在大南门公路上停了下来。“唷!柑桔林。”刚下车的妹妹惊喜地用手指着公路右边的坡上。我由于对柑桔花怀有特殊的感情,听到妹妹的欢叫声,精神为之一振,立刻兴致勃勃地拉着妹妹上了坡。
多美的柑桔林啊,金色的阳光从那重重的绿叶撼隙中透过,筛下一缕缕的浅黄色薄光。乳白色的小花朵儿羞涩地藏在那密密的绿叶丛中,在阳光照射下,眨呀眨的。空气里弥漫着透人心脾的桔花香。
我走了几步,情不自禁地躺在绿绒绒的草地上,惬意地看着树上的桔花。小佩奇怪地问:“姐,你干什么呀?”我却意味深长地说:“小佩,你最喜欢什么花?”小佩得意地说:“牡丹花呀!”
“你猜我喜欢什么花?”
“肯定是莲花。你不是经常教我背‘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吗?”
我装着挺神秘的样子说:“我呀,最喜欢柑桔花,你头顶上的柑桔花。”妹妹不解地问:“为什么呀?”我凝视着柑桔花,深情地说:“柑桔花,不仅有那朴实的外表美,洁白无瑕,而且还有那内在精神的美,香远益清。它不象牡丹那样华而不实,而它能结出金灿灿的果实,造福于人类。妹妹,你说呢?”小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我们又上路了。我一边走一边对小佩说:“你别看那拳头大的桔果,无脚却能走遍天下呢!曾出口到外国,不但给外国人民带去甘甜和友谊,而且还为我们国家增加了不少外汇,桔黄虽小,它开在绿吐丛中,不大起眼,可它却鞠般尽序为人类!
出了柑桔林,我们沿街而下,看见一个小店,招牌上写着:“姊妹春”,我猛然想起了一件事,也觉得饿了,便着小佩走了进去。
我们刚坐定,一位衣着整洁朴素的服务员走过来,笑容可掬地问:“小同志,你是远道而来吧,吃点什么?”“两碗面。”妹妹抢着回答。她一边擦桌子,一边自我介绍说:“我姓黄,黄牛的黄,就叫我黄阿姨好了。”我笑着说:“黄阿姨,你不用介绍我也认识你。我看着黄阿姨的惊奇的样子,便指着墙上挂的报架说:“喏,这儿呢!”黄阿姨这才恍然大悟地笑了。(因我在《四川日报》、《四川青年》上都看到过关于省人大代表黄光玉同志的报道。)
趁着黄阿姨转身去煮面条这当儿,我环顾小店四周,乳白色的墙壁,簿灰色的天花板,墙上镜框里贴着放大的照片,照片两边备有几张省、地、中央颁发的奖状,还有一面锦旗。我和妹妹凑过去看照片。我指着第一排中间一个问:“这是谁?”“胡粗邦总书记。”“这个呢?”我又指着第四排右起第十一个问。妹妹歪着头瞧了一会儿,高兴地说:这是黄阿姨,对不?”“小妹真有眼力。”
我一边吃面一边和黄阿姨聊天。黄阿姨介绍说:“这店是我家三姊妹个体经营的。80年以前,我们三姊妹在家等工作、等饭吃,后来响应政府自谋职业的号召,靠420元起家办起了这个店。不幸81年的8、9月间小店连遭三次洪水淹没,损失上千元。我们没有向国家要救济。现在我们已有两千多元的固定资产,一千多元的流动资金。还主动承担了安置待业人员的任务。”我插话说:“你们真能为国家分优啊!”“不过,我们尽力而为,现在国家也有困难,搞四化得靠大家干嘛!”这时坐在我对面的一位老大爷停下筷子说。“小黄对顾客可好呢。有一回一个病人想吃鱼,她跑遍了安居镇的大街小巷,才把鱼买到,煎好给病人送去。她们一心想给群众方便,增卖了夜餐。还送货上门,给附近医院的病人包饭。”听了老大爷的话,我怀着敬佩之情看着黄阿姨。只见她不好意思地说:“周大伯,你过奖了。只要能为社会尽一份力量,给群众带来方便,不管怎样苦,怎样累,我们干着心里就踏实。”
出了店门,我自言自语地说:“哦,多浓的桔花香啊!”妹妹天真地抽抽鼻子,不解地问:“我怎么没闻到呢?”我扑哧地笑了,说:“黄阿姨不就是一朵柑桔花吗?她和柑桔花一样不大起眼,是我们国家的一般老百姓,然而她却默默地对社会尽着自己的本分,造福于人,给国家分优。小佩,你难道还没有从这一朵小小的桔花中,想到满园的芬芳吗?”妹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我俩漫步在故乡的青石板街道上,琳琅满目,一派繁荣景象。微风过处,阵阵桔花香在这古老的小镇上飘荡。妹妹情不自禁地说:“多好啊,柑桔花开的时节。”
点评:
本文起笔就紧扣题目,抓住柑枯花外表朴实,洁白无瑕,“结出果实,造福于人类”的本质特点,加以具体描写,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赋予它人的品格,为下文的记叙抒情作铺垫和衬托。接着用倒叙的手法,记叙了黄光玉姊妹三人响应政府自谋职业的号召,开设食店,方便群众,为国分优的事迹。最后一段通过对话点出“黄阿姨就是一朵柑桔花”,揭示了柑桔花的象征意义,画龙点晴地突出了全文的主题。从这一侧面热情地歌烦了我国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市镇经济繁荣的大好形势,和人们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全文联想贴切自然,情调高昂激越,前后照应,针线细密。于此可见其在结构上巧妙的构思。
这篇文章还启示我们:作者在学习语文课时,借鉴了《爱莲说》、《茶花赋》、《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课文借物离意,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并把视线投向丰富的生活形象,认真观察、思考、联想,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点,在中学青年中是值得提倡的。
文中交代有欠妥之处,如“小佩”人名的出现似嫌突然,“我猛然想走了一件事,也觉得饿了”中的“事”没有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