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买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1:34:59
《老屋子》
我家的老屋是爷爷在世时买下的,加上原来房主住过的年头,大概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日晒夜露,风吹雨刷,房顶的青瓦已经斑驳陆离,撑梁的房椽也裂痕可见。儿经周折,东墙已裂开了一条缝。别家拆房子,南墙也成了“饥饿的嘴巴”。眼看墙倾屋塌,而人又无力去修复。唉,修补比重建更费劲。 于是,父亲提出卖房子,一来可以避免发生危险;二来可得一笔钱,作为建房子的本钱,年近八旬的奶奶自然是不同意,声称:“等我闭了眼再说.”上了年纪的亲友也反对: “那是祖上留下来的产业,动不得!”
我听父亲说,我爷爷早年买这座房子,几乎花去了全部的积蓄,住进新房不到一年,就抛下了奶奶,撒手而去,这“基业” 是不应该动的。一动,不就等于枉费了爷爷的那番苦心? 既使祖业是铁打的,也会腐朽的,何况又是“朽土”堆筑的土墙屋呢。过了些日子,南墙已倾斜,不得不用一根圆木支着。大门也东扭西歪了。于是,父亲又提出了建议:“卖了吧。瞧,这屋也危在旦夕了-—说不定哪天倒下来,变成一堆废墟。到那时,也就错过时候了。”据说,父亲提出来时,大家都有点犹豫。幸亏我父亲的舅舅支持,还帮忙找了天主。 碰巧,我父亲一位朋友为帮助经理找工厂地基而}7急。
于是。我父亲把他叫来看看,没想到他却一口答应。这老屋已经破得不成样子,屋子后面有一块牲口圈—现已成为垃圾堆,只要清理清理,还是可以派用场的。双方签定了台同。 可是,消息象原子弹爆炸一样,很快就传开了,于是乎. 屋里又塞满了人—都来阻拦:不准卖房子!都维护祖业。也不管老屋倒下来后的危险。别看这千疮百孔的陈旧老屋,却还连着那么多人的心: 我父亲也懒得多动口舌,只是任其风雨飘摇的老屋苛延 残喘! 老屋最终被拆了,我们也就搬家了。 告别旧事物,何其难也!
《贷款的学问》
见多识广,当我们买下第三栋房子的时候,我体验到美国人那种“债多不压人”的感觉了:我们把可以用来一次付清一栋楼的钱分三批头期款买了三栋贷款买来的房子。一栋自己住,两栋租给别人。不搬迁时,用租来的钱抵消贷款;搬迁时,三处房子同时卖,哪处卖出去都可以用这笔款再购新屋。当然,如果知道自己已经扎根在此地,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不想再多交贷款利息,那就把三处合一,卖掉两栋房子,为一栋房子一次付清剩余的款项,这样做真的有一种“伸缩有余”的感觉。
在美国,像我先生这样利用贷款来进行个人融资的人不少,即使是住在好莱坞比佛利山庄的名星和富豪们所居住的豪宅,也大多数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购买的。当然,这些人里面有无法一次付清几百万的房款的人,有能付清而宁愿用这笔钱去做其他事情的人。总之,许多人有他们自己的产业和公司,但是他们的豪宅却是贷款而来。
说也奇怪,在美国你越向银行贷款,你越有资格贷款;你曾贷款的金额越高,你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贷款一一银行认为你曾有过的贷款记录标志着你有能力偿付贷款。
因循这种思维方式,可苦坏了新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他们凭借着“无债一身轻”的准则,没钱的人咬紧牙关,省吃俭用也不借钱;有钱的人买车、买房子都一次性付清,也从来不和银行打交道;结果几年下来,美国的银行没有他们的信用记录,等他们急需贷款时就会受到拒绝。
前两年到加州买房子置地的中国人大多来自于香港、台湾,他们钱多的买豪宅,钱少的买小宅,一次性向房地产商交清所有的费用,没有几个和美国银行的贷款机构打交道的。现在,到加州买房子的中国人又多了一批大陆人。据加州房地产商透露,他们正在兴建上百万的豪宅,而将购买这些豪宅的对象是那些可以一次性付钱的“大陆人”。
这条消息令我震惊:居然“先富起来”的中国人如此财大气粗,上百万的巨款一次付清!
我笑着对先生说:我应该告诉这些在中国发了财的同胞在美国如何生财致富,免得日后吃“无债一身轻”的亏。
其实,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许多人贷款买车、买房也是出于无奈。许多工薪阶层如果不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购屋,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存不够买房子的钱。初到美国,我认为这种“超前消费”现象是构成美国富有的虚假现象,但是细想起来,这种贷款形式既能优惠于有所需求的人,又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为了支付定期的金额,保护住自身的利益,他们就必须辛勤工作,以求一份稳定的收人。
我真诚的希望那些不肯购买分期付款公寓的同胞们在看到这篇文章后恍然大悟:原来贷款的学问很大,咱们何不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