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品诗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4 10:46:09
《品诗有感读后感作文450字》
曾不止一次的陶醉于那亦或豪放亦或婉约的古诗中。在历史的沉淀中,中华民族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愈发显得弥足珍贵,而诗,更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读过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以我学会了奉献;我品过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以我懂得了坚持;我亦赏过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鞭策下,我无时无刻不提醒着自己好好学习。
我爱诗。爱它的豪放,清雅,幽静。
因为爱诗,我读《过零丁洋》,感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万丈豪情;登飞来峰,领略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凌云壮志;漫步赤壁,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抑郁惆怅;回归田园,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心境。
我想,诗是高贵的,它是诗人的毕身精力,纯洁,没有一丝污染。它永远都会被世人所歌颂,传唱。从诗的兴起到如今,穿越了浩瀚的历史长河,它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永远流行。
我想,诗是可爱的。只是那洋洋洒洒的几十字,在诗人的万千感慨后,多少人陶醉于它的美,对诗的爱渗透骨髓。
我想,诗是芬芳的。像一朵静静开放的幽兰,散发出那若有若无的清香,沁人心脾。它虽不浓艳,但亦不可或缺,它存在的价值,是给人以心灵的洗涤,灵魂的熏陶。
诗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很多人在追逐文明的途中却忘记了诗。我想,我们应该重新拾起那份美。
《才子品诗:古代儿童玩什么?》
作者简介:
徐昌才,笔名偃月公子,祖籍夜郎古国,客居星城长沙,长沙市雅礼中学高级教师、长沙市社会科学优秀人才、长沙市作协理事、衡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作协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香港文汇报》《语文报》专栏作家,已发表文章1000多篇,常规出版专著20部。作品《一眼抵过万千爱》获全国第四届叶圣陶文学奖。系列古典诗词鉴赏作品远销香港、台湾、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现主要致力于语文教学、文艺评论和散文随笔的研究与写作。
古代儿童玩什么
徐昌才
古代小孩玩什么呢?我们挑选几首古代描写儿童游戏或生活的诗歌,品味一番,帮助大家走进儿童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骑竹马
李白有诗《长干行》描写一个儿童游戏的场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骑竹马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游戏,典型的式样是一根竹竿,一端装有马头模型,有时另一端装有轮子,小孩跨立其上,假装骑马的模样,口中念念有声,策马奔腾。李白诗中所写,男孩子骑着竹马,绕着庭院井栏跑,不时举手摘下青青的梅子,送给女孩子尝尝,女孩子以为甜美,不曾想到,一口咬去,青涩酸溜,惊讶张嘴,错愕不已。两个人就这样无忧无虑、毫无猜忌地游戏、玩耍,很开心,很快乐。长大以后,他们结为夫妻,过上了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由此诞生,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后人以“青梅竹马”称呼自幼一直陪伴长大的男女,尤其指之后长大后恋爱或结婚的人。
放风筝
放风筝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描写儿童放风筝的盛况:“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桃红柳绿,风光宜人。儿童放学回家,沐浴拂拂春风,极目晴空浩荡,放飞风筝,奔驰原野。何等欢悦,何等自由。笑声与欢呼回荡,风筝与自由同飞。自然就是孩子的天空,风筝放飞孩子的心愿。清代诗人郑用锡曾咏风筝:“昂藏意气入云烟,喜放风筝到九天。要识扶摇能直上,全凭一线手中牵。”(《小孙放风筝志勖》)勉励孙儿要学风筝胸怀大志,扶摇直上,更要懂得一线在手,收控自如。咏风筝上天,含奋发之志,可谓用心良苦。
荡秋千
荡秋千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即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双手抓住绳索,脚踏蹬板,来回摆动。李清照的词作《点绛唇》就描绘了一位富家少女荡秋千的情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词句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秋千荡出一派迷人的风致。
放爆竹
爆竹、烟花,古已有之。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诗歌《元日》就描写了新年第一天家家户户燃放爆竹的盛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这首诗喜庆欢乐的气氛不同,宋代诗人方翥的诗歌《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却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无因作得还乡梦,门外儿童爆竹声。”一边是诗人客居他乡,远离亲人,孑然一身,一边是儿童欢笑,爆竹声声,欢庆过年,两相对比,突出游子的冷清孤寂之感。这个除夜,诗人的确过得悲凄。
捕蝴蝶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极富童趣诗心,其诗《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抓捕蝴蝶的动人情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采花无处寻。”篱笆疏疏落落,小路通向远方。花瓣已然飘零,绿叶尚未成荫。就在这样一个暮春时节,有这么几个小孩急急忙忙,追逐只黄色的蝴蝶,忽东忽西,忽快忽慢,小心翼翼,兴奋不已。突然,蝴蝶飞入一片采花从中,消失不见了。小孩站在路边,东瞅西望,怅然若失。是的,他们喜欢美丽的蝴蝶,他们习惯了在这个美好的时节追捕蝴蝶。自由飞扬在春风中,快乐洋溢在他们脸上。
(此文已发表在《中国中学生报》)
《谁家玉笛暗飞声》
品诗,品词,品人生。
写字,写诗,写自己。
——题记
独爱在闲散之时,手捧一本诗词,将寂寞藏于身后,且听那来自千年前的内心吟唱,字字句句,直抵我心。
泡一杯茶,看那叶子舒卷,绽放。在水中荡漾,一圈一圈,不仅不慢的划出一片馨香。那香味悠然,如同来自一方的清新世界,那里干净、纯粹,毫无尘世的半点污秽,那样的深入人心。舌尖下,香气依然在蔓延,如同一个调皮的婴儿,用稚嫩的双手抚摸你,让你为之动容。
打开诗词,自是一方净土。
常记溪亭日暮,有一女子沉醉不知归路;花退残红青杏,有一男子感叹多情却被无情恼;暮然回首,伊人正于灯火阑珊处;骤雨初歇,璧人执手凝噎……诗词,带我们走进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没有世俗,没有纷扰,剥去了虚伪的外衣,将最朴实的情感融入字句、融入篇章,只待人们用心去走向最完美的乐章。
我读诗词,也许不懂它的所有,只是享受用心品位的过程。读到“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我会气恼;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我会悲伤;读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会欣喜;读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我会感伤;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会激昂……读古往今来,读或喜或悲,动情处,泪湿了眼眶,心充满了苦涩,却始终不舍放下。
我坚信,我是懂它的。
读每一句,在心中与之共鸣。眼前出现了盛开的繁华,绽放到极致。每一朵花都有独自的印记,每一句话都有独自的记忆,记忆深处,曾有什么让心为之不愿沉睡,离开却又不可能,只等那一天,打开那一页,开启我不灭的思念。
羡慕古代的骚客,每句诗每句词都是一次释放。
他们提笔,用墨浸染了一片片天空,用执着谱写下一页页历史,用心灵完结了一次次幸福。谁能说他们不幸福呢?用笔写出自己,那样的干净纯粹,如同质地单纯的玻璃杯。
我所等待的,仅是那么一句话,能叩响心之门。
谁家,仍在用心灵与诗词共舞?
《妻子品诗》
一位作家拿着自己新出版的抒情短诗集跑回家去,高兴地对妻子说:“唉,我这几年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瞧,我的作品全都发表了。你快看看!”
第二天,妻子把书扔给丈夫:“你的得意作品不过如此,我连把它看完的兴趣都没有了。”
丈夫忙问:“是什么地方写得不好?”
妻子:“我随便翻了翻,全书有240首诗,可定价才2. 3元,一首诗算下来不到一分钱,这能让我说你写的这些诗有价值吗?唉,吃一串糖葫芦还比品你的诗有味呢!”
丈夫满腔怒火,却又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