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过于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6:01:23
《《福斯特医生》观后感1100字》
太过于完美的东西或事物,必定背向有着不为人知的黑暗。
幸福美满的婚姻,体面的工作,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受人尊敬生活中不愁吃不愁穿,在外人看来,他们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他们所拥有的或许是别人奋斗一生的结果,他们幸福的就像没有一丝缺几,严丝密缝。他们本应该幸福终老的,可是却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在看这个电视剧时,替女主生气,自己也心塞得夜不能寐。
福斯特医生原本有着完美的生活,事业成功、夫妻恩爱、儿子帅气,她也有让她信任的挚友,她每天早上上班前都满面春风地和老公孩子吻别。在她的诊所里,她拥有威望,收入丰厚,令人信任。
可生活还是无法让她一直完美,通过一只唇膏和一根丈夫围巾上的金色长发,她觉察到丈夫可能有外遇。一步步试探和抽丝剥茧的调查,她发现了一件件令她绝望的事实。生活渐渐陷入混乱,除了丈夫的背叛,她发现几乎所有曾经信任的好友都在一起欺瞒她,只有她一个人被蒙在鼓里。
女主恍然大悟,原来身边信任的人都背叛了她,她大口呼吸痛苦蜷缩,濒临崩溃,我也差点要跟着胸闷气短。女主绝望透顶,想要投海自尽,最后还是浑身湿透上了岸,带着坚毅的表情说了声“No”。
对啊,凭什么要用自己悲愤的死成全他们。渣男或许只是内疚一下,又去继续他们的逍遥快活了,不能就这样便宜了他们。
她的复仇开始,绝地反击往往容易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因为孤注一掷之下人会少许多犹豫和顾虑。面带微笑看着丈夫惊惶的表情,带他赴那撕破真相的鸿门宴。在饭桌上一步步说出真相,看着小三崩溃,渣男丈夫埋头语塞,小三全家乱作一团,她虽然遭到小三一击,但如凤凰涅槃一般甩甩头发,昂首潇洒走了出去,留下一堆人错愕的错愕,愤怒的愤怒,崩溃的崩溃。
在我的世界观里无法忍受精神上的出轨,不能忍受一个男人同时爱上两个女人的说法,既然选择了牵手生活就要给她足够的安全感,爱她一辈子,对得起当初婚礼上所做出的承诺。
记得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白月光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女神,朱砂痣是心尖尖上藏着的人。然而无论是那朱砂痣还是那白月光,她们的出现就是为了在世间打开一扇门,照亮一条充满幸福的通道,那些固执寻觅的旅程中相互陪伴,孰重孰轻,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最后在一起,是因为爱情。
婚姻带给福斯特医生不可磨灭的伤痛,她遭遇了丈夫的背叛,周围朋友的背叛,甚至自己的孩子刚开始遇不相信她。她痛过伤过,可她用自己的智慧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爱情中的美好在背叛中成了最苦涩的回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所以我们对待自己的婚姻选择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围城读后感》
也许是由于学识尚过于浅薄,初读围城时,竟悟不出半分深意,始终困惑我的是书名的由来,不明白这城,是如何筑起来的,锺书先生这城里所围的,究竟是何物,而这何物又是否足为今人所道。
后来再看时,或许是年岁长了几节,又或许是学识涨了几两,仅是读到那句“把刺刀磨尖当成笔,蘸鲜血当墨水,写在敌人的皮肤上当纸”,便已叫我心惊肉跳。全书看似平直朴实的语言下,藏着的是尖锐而敏感的情愫,撕破平庸的外裳,作者的悲哀是如此锐利,一针见血。宛如斗破苍穹的闪电,割裂天地。那是一个生活在上海沦陷、民族衰亡的年代的作家来自笔尖,最无声的呐喊。随着围城的落笔,我想,先生必定也在这两年里渐渐剥离围住了自己的那座城。
两年里忧世忧生,唯有时间不可挡。
主人公方鸿渐,出生在封建家庭,留过洋,稍稍有些才华,骨子里却又是带着虚荣的窘迫文人。他常常感觉自己被吹成一个大肥皂泡泡,未破时五光十色,经人一搠就不知去向。迫于父亲给的压力假造文凭留学归来,在经历了与唐晓芙和苏文纨的两段爱情之后,终和孙柔嘉共结连理。纵观全书,在先生笔下方渐鸿绝算不得一个好文人,他身上缺点很多,与鲍小姐的一夜情,因为优柔寡断他伤害了苏小姐,因为好面子失去了他和唐晓芙的真挚爱情,最后选择了孙小姐,婚后的生活也总是争吵不休,两人时常恶语相向。可我始终觉得他身上有另一种和那个年代迂腐文人不同的东西,也许是他对小城市摩登姑娘的刻薄评价打动了我,也许是他说的那句“世间哪有恋爱?压根是生殖冲动”让捧书的我忍不住轻笑了一声,也许是他不愿像大部分人一样过着平庸的生活。总之,我从这本书里,读到了先生对这个人物的另一种诠释。他是围困在城里的可怜人,却也是那座城里难得的明白人与自由者。
他是一个被迫生活在上海的矛盾结合体,也是那个时代许许多多上海男人的写照,他与孙柔嘉的婚姻,何尝不是绝大部分人最终的选择。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角色,我以为作者多半会选择在最后添上一段二人的重逢。数年之后,依旧是上海车水马龙的街头,方鸿渐与妻子从市集买了做晚饭的菜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恍惚受到感应一般地转头,恰巧瞥见唐晓芙施施然从一辆洋车上下来,她的眉眼仍是当年那个稚嫩的如新鲜水果般的小姑娘,只是手上的蓝宝石戒指和她左手搀住的满脑肥肠的中年男人出卖了她,方鸿渐不自觉将妻子的手握得紧了又紧,大步朝家走去。
似是故人,却又非是故人来。
其实作者如果让唐晓芙和方鸿渐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然而我们不难揣测,不管娶了谁,结婚后总会有那么几刻发现娶的并非意中人。故事里如此,生活中亦如此。
而上海,作为一个爆发的都市,从来就没有山水花柳作为春的安顿。
“可能是因为故事中死人太多了,枉死者没有消磨掉的生命力都迸作春天的生意”,不知写出这句话的先生,在那年炮火连天的上海的春天里,是否受到了一种生机透芽的痛痒,如同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一般。
读完此书,更像是体验了一把山中清扰的热闹。
《教师节随记》
冬天过于光线充足的日子里,我透明的心里甚至也有光线爬进来。也就是在这种时候,我一边幻想自己身上生出无遮无拦的双翼,一边强烈地预感到我这一生恐怕一事无成。
在回首间,才突然发现,我这十多年的努力和放弃,只不过为了周遭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博得周遭人的称赞与微笑,多少人把自己套进了这世界早已设置好的条条框框,做他人希望我们做的事,做他人希望我们过的生活。走到最后才发现,我们只剩下了模糊的面目,和一条早已回不去的路。
正如我并不信任这个世界一样,你也不会信任我,你只相信那些最常规的,你能控制和完全能理解的东西。你不知道我多么渴望逃离这个世界,你不知道我对这世界早已没有征服欲,你不曾了解我内心的虚无。
所以在如此短暂的时光里我们永远不会彼此熟悉,可我再不会相忘。我难以相信在如此困难迷茫的时光里是这样的人陪我走过,但我一日日明白就是这样的你可以凭着并不深入甚至并不真实的了解,包容我的过错,理解我的无知,并且耐心等待我成长。
那么长的踌躇,那么久的徘徊,每一次的失落,每一次的忐忑不安,每一次的理直气壮,每一次的倔强直视,每一次的愤愤不平,有时我都觉得惊讶的是,连我父母都不曾参与的迷茫,都是你远远看着我一步步走过。
一切美好或不美好的往事,都已被时光打磨成温润的羊脂玉,我知道我的存在微不足道,而你更是会拥有不计其数的学生,可我不一样。数学里有一个温柔霸道的词语:有且仅有——我这1年多的时光,有且仅有您。
《教师节随记》
冬天过于光线充足的日子里,我透明的心里甚至也有光线爬进来。也就是在这种时候,我一边幻想自己身上生出无遮无拦的双翼,一边强烈地预感到我这一生恐怕一事无成。
在回首间,才突然发现,我这十多年的努力和放弃,只不过为了周遭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博得周遭人的称赞与微笑,多少人把自己套进了这世界早已设置好的条条框框,做他人希望我们做的事,做他人希望我们过的生活。走到最后才发现,我们只剩下了模糊的面目,和一条早已回不去的路。
正如我并不信任这个世界一样,你也不会信任我,你只相信那些最常规的,你能控制和完全能理解的东西。你不知道我多么渴望逃离这个世界,你不知道我对这世界早已没有征服欲,你不曾了解我内心的虚无。
所以在如此短暂的时光里我们永远不会彼此熟悉,可我再不会相忘。我难以相信在如此困难迷茫的时光里是这样的人陪我走过,但我一日日明白就是这样的你可以凭着并不深入甚至并不真实的了解,包容我的过错,理解我的无知,并且耐心等待我成长。
那么长的踌躇,那么久的徘徊,每一次的失落,每一次的忐忑不安,每一次的理直气壮,每一次的倔强直视,每一次的愤愤不平,有时我都觉得惊讶的是,连我父母都不曾参与的迷茫,都是你远远看着我一步步走过。
一切美好或不美好的往事,都已被时光打磨成温润的羊脂玉,我知道我的存在微不足道,而你更是会拥有不计其数的学生,可我不一样。数学里有一个温柔霸道的词语:有且仅有——我这1年多的时光,有且仅有您。
《似乎过于现实》
漫无目的地徘徊,遇到的尽是寂寞、无助。夜晚,一个人坐在窗前冥想,这几十天来的点点滴滴,想着想着便流泪了,可……隐约听到笑声,惶恐着寻找,呵!是眼泪!连眼泪都笑了,我还能拿什么来悲哀?这一切的一切的失败的造成者不是别人,就是自己,此时此刻因结果悲哀的自己,真是可笑!
是该想想了,的确该好好想想了,趁现在还不晚!
月光洒了一地,试图去捡起,就像试图捡起那零碎的记忆。但,一切都无济于事。过去的十多年,五千多个日日夜夜已成为破碎的泡影。过去是在享受青春,而现在,不敢说是享受,享受已经让我承受不起。一直没有想过,为何要读书,如果说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这种说法怎么都让我感觉有点虚假。在我的潜观念里,学习就是为了尽兴学习的过程。但是在现实社会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自由,现实要的是结果,社会要的是结果,赤裸裸的结果。这样,让我更加迷茫,更加找不到真正想要的方向,如同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即便如此,那有什么办法,要的是结果。假如必须有结果才算完美,那么就努力创造吧!
不过……
那么多次告诉自己——现实。曾经勾画的蓝图在现实的照射下瞬间灰飞烟灭。然而,却依然固执地一次次去构想,一次次去描绘,仅仅是为了抗击那过于现实的现实,仅仅是为了在生命里留下那么一点彩虹般的幻想,即便真的只是一点点。
《似乎过于现实》
漫无目的地徘徊,遇到的尽是寂寞、无助。夜晚,一个人坐在窗前冥想,这几十天来的点点滴滴,想着想着便流泪了,可……隐约听到笑声,惶恐着寻找,呵!是眼泪!连眼泪都笑了,我还能拿什么来悲哀?这一切的一切的失败的造成者不是别人,就是自己,此时此刻因结果悲哀的自己,真是可笑!
是该想想了,的确该好好想想了,趁现在还不晚!
月光洒了一地,试图去捡起,就像试图捡起那零碎的记忆。但,一切都无济于事。过去的十多年,五千多个日日夜夜已成为破碎的泡影。过去是在享受青春,而现在,不敢说是享受,享受已经让我承受不起。一直没有想过,为何要读书,如果说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这种说法怎么都让我感觉有点虚假。在我的潜观念里,学习就是为了尽兴学习的过程。但是在现实社会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自由,现实要的是结果,社会要的是结果,赤裸裸的结果。这样,让我更加迷茫,更加找不到真正想要的方向,如同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即便如此,那有什么办法,要的是结果。假如必须有结果才算完美,那么就努力创造吧!
不过……
那么多次告诉自己——现实。曾经勾画的蓝图在现实的照射下瞬间灰飞烟灭。然而,却依然固执地一次次去构想,一次次去描绘,仅仅是为了抗击那过于现实的现实,仅仅是为了在生命里留下那么一点彩虹般的幻想,即便真的只是一点点。
《水400字》
水过于柔顺,所以能够容身于各种器皿。无论是方的,圆的,还是其他菱形的。水不挑器皿的材质,无论是木质的,玻璃的,还是其他金属类的。水不挑剔的个性,使得能够与容器和谐相处,水接受了器皿,器皿也包容了水。
水是柔和的,静静的置身于杯中,碗里,或是湖泊中,滋润着世间万物。水的娴静,使得文人钟爱于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水静默着投影着周围的景物,并让自身也成为一道美丽风景。可以说,湖的美,就在于水的静。流动的水自有流动的魅力,它活跃,欢腾,它充满青春的活力。从高处自然流淌,一路惠及花草树木,滋养着一方土地。当水沉静下来后,宛若历经岁月沉淀的美女,更添一份味道。它就停留在那里,不再奔波,不再赶路。
当我们疑心它是否已睡去时,它却把自己幻化成明镜,照影着岸边的风景人物。它没有了潺潺的欢歌,只有静默。可是,当风经过的时侯,我们却看到湖面掀起了层层涟漪,那么美丽。
《贴近一片林800字》
我一向不爱些过于艳丽的色彩,只一片林中绿与深棕最近于自然本色的那种旺盛朴质令我着迷。一片林,脚踩着亘古不变的大地,头顶着一瞬万年的苍穹,于静谧中,仿佛成了一隅角落的时光守望者。他穿着天地本色,在晨光夕阳中不动声色,只伫立着,伫立着。
这天地间除了山河,竟还有比一片林更近于这世间最原始,最质朴的内涵吗?不同于人工花费心思极尽装饰的人造树林,在我老家前沿不远,同一座山一起,便是一片极素的林。林中杂树颇多,我是叫不出名字的,只知放眼望去,触目的是一片深浅不一的绿与棕。像是一位历经沧桑后衣着朴素的老人,静静沉思着生命的奥秘。
林中很静,很静。虽不见得“空人心”的效果,却也让人心生安谧。你无论站着,坐着,甚至是爬上一棵不大不小的老树上去卧着,都有丝丝微风透过树叶缝隙,带着沙沙似亲昵爱语的声拂过你耳畔。你闭上眼,仿佛就处在了宇宙中心。空旷的,温柔的而又神奇说不清的思绪丝丝缕缕地攀绕你的神经,你浑身颤抖一下,有如稚子回归母胎——那是人最初最本质的模样。他们说最初的人是从林中走出来的,对此我深信不疑。不然,一片林所给予我的慰藉宁静,让人以回归最初的朴质又该从何解释?
在城市中很少能看见大片的,不经修饰的,最原始的林,只绿带和人工植林。可原木家具的仍是不少且最能唤醒我对林的眷恋。倒不是家具好使,而是那浅淡棕色的家具给了我身处林中时的宁静。我所寄托的,不过是那一份质朴的色,那一份容万物的内涵。
有时在城中待久了,心思便不由飞到了老家那一片林上。可故于各种因素,我不能去见他,去慰藉自己的灵魂。可我知道那林仍在那,仍是一位智者的朴素形象在那。他仍蕴着天地最初的质朴,披着一身平和地于那里等着我。如此一想,烦躁的心竟也平静下来了。
世上最具力量,最有抚慰人心的物中该有一片林的名字。他们那般朴素,不经修饰地,正气立于天地之间,给人以最本我的追寻。
贴近一片无声寂静的林,发现朴素,去感悟人生之本的奥秘,寻本我最初的宁静朴素。愿你我皆能爱上一片林,爱上一切单纯朴素,爱上追寻本我的自己。
《窗外》
如今的我发觉自己太过于无聊,在这个吃饭时间,我仅仅坐在窗户边上看着窗外!
一场来势汹汹的乌云不知怎么消散了,一场肆虐的狂风不知何时停止了,而我依旧坐在那里看着窗外,看着狂风过后的院子!
也许是因为即将黑夜到来,窗外的天空不是很明亮,它看起来有几分灰暗,它没有了往日的晴朗,往日灿烂的色彩,往日绚烂的光辉,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又一场雨即将到来!
一场肆虐的狂风之后,院落里多了许多陌生的来客,增加了许多惨淡的景象,无数不知何地的尘土散落在园子里,甚至已经进入家门口,许多树叶也飘落进其中,还有许多雨滴留下的泥土痕迹!
夜晚即将来临,过往的温暖早已消失不见,炽热的阳光已经消失,天边太阳也已经落下,温暖的清风早已停止,只剩下空中漂浮且混杂泥土的微风,剩下丝丝缕缕的寒冷,黑夜即将拉开帷幕!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赠项斯》杨敬之原文赏析和翻译》
赠项斯
杨敬之 〔唐代〕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必考名句】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译文】
多次读到你的诗总是觉得很好,等见过你后觉得你的气度品格更高于诗。
平生不知道掩盖别人的优点,所以无论到哪里逢人就赞扬项斯的人品。
【注释】
项斯:字子迁,江东人。
度:次。
标格:风采,指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和气度等几方面的综合表现。
不解:不会。
善:优点,这里指品质、言行、文学方面。
【赏析】
杨敬之的诗,《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一首极为后世传诵,并且因为众口争传,逐渐成为人们常说的“说项”这个典故。
关于项斯,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载:“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云。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此外未见有任何突出成就,只是因为有杨敬之的这首诗,他才为后人所知。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而这首诗却真心实意的推荐了一个“未为闻人”的才识之士,他虚怀若谷,善于发掘人才;得知之后,既“不藏人之善“”,而且又“到处”“逢人”为之赞扬,完美的表现出一种高尚品德。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多次读到你的诗又总是觉得很好,等到看见你的气度品格更高于诗。
首句是衬垫之笔,也点出作者所知道的项斯,是从得见其诗开始的;赏识项斯又是从觉得其诗好开始的。次句进一步写见到了本人之后,惊叹他“标格过于诗”,心中更为悦服。对项斯标格之好,诗人不直接写,却先提一句“诗好”,然后说“标格过于诗”,则其标格之好自不待言。“标格”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即仪容气度、才能品德的统一。品评人物应该重视才德,古今皆然。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我平生不愿意藏匿人家的长处,无论到哪里见人就会推荐你。
“平生不解藏人善”,这句话很占身份。世间自有见人之善而不以为善的,也有见人之善而匿之于心的,缄口不言,唯恐人家优秀了会成为自己仕途的障碍的;诗人于此明确表示“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即不会这样做,他的胸襟度量是超过常人。他不只“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并以高屋建瓴之势,震动世间一切压制人才,对人才怀着嫉妒之心的小人。
诗人对于“扬人之善”,只是怎么想就怎么做,不曾丝毫顾虑到个人的得失,是否会被人讥笑为“自我标榜”。他的古道热肠,令人钦佩。做了好事,由他自己说出,更见直率可爱。本来奖掖后进,揄扬人善,一向传为美谈;诗人自为之而自道之,也有自作表率、劝导世人之意。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所表现的感情高尚美好,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这种难得的、可贵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正因为如此,它成为广泛流传,成为赠友诗中的上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作者】
杨敬之(约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安史之乱中移家吴(今苏州)。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