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裹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27 19:25:45
《马尔代夫:一场色彩的旅行》
七月的热风,裹挟着我的兴奋与激动,一路吹到了印度洋。穿过棉花糖似的白云,我探着脑袋从飞机窗户往下看——水天相接之处,海面像被天空染蓝的绸缎,一直铺向天际。我们终于来到了马尔代夫的阿可丽拉岛,感受这片海岛独一无二的美。
海岛的蓝,是一种静谧的“碎冰蓝”。坐上水上飞机,升向高空。窗外,一座座岛屿如珍珠般点缀在蔚蓝大海中,让我惊叹不已。如果说这片汪洋是巨大的蓝宝石,那么岛屿就是自然撒落的珍珠,白沙为它们镶上了银边。仔细看去,岛屿仿佛从碧色绸缎中浮现,像精心切割的绿宝石,又像神仙随手洒下的碎冰钻,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有一种黑,是充满活力的神秘黑。我们乘船去追海豚,它们每隔十几分钟就跃出水面。蔚蓝海面上,一群精灵跃出——有的嬉戏追逐,有的在空中划出银弧,还有的用尾巴拍打海面,溅起的浪花中,全是我们止不住的欢呼。
有一种橘,叫落日橘。我坐在椰树秋千上,闭眼感受海风轻抚脸颊。再睁开时,已是黄昏。太阳慢慢下沉,起初是淡金色,像被阳光吻过的绸缎;逐渐地,颜色愈来愈浓,变成饱满的橘。海浪打着节拍,如同演奏和弦乐,每一次起伏都漾着碎金似的光,荡出惬意生活的甜香,整个世界仿佛都变得格外温馨。
马尔代夫的美,美在静谧的碎冰蓝,美在活力的神秘黑,美在温柔的落日橘,美在海豚跃起的银弧线……这一切,真令我流连忘返!
《遇见广邑,遇见美好》
那个夏日的清晨,裹挟着草木的清香与雀鸣。我漫不经心地走在小径上,脚尖偶尔踢起一颗圆润的石子,看它骨碌碌滚远。行至一片开阔的坡地时,目光忽然被前方那面灰色的墙牵住——墙顶嵌着清爽的蓝色房梁,最惹眼的是“广邑”两个明黄的字,在阳光下像跳动的光斑,莫名就暖了心头。
微风掠过,发梢轻轻拂过脸颊。我带着几分好奇推开玻璃门,迎面撞上陈老师温柔的笑意,她像招待熟客般引着我,走进了那间后来无比熟悉的206教室。教室里站着的,正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吴老师。他架着黑框眼镜,头发虽有些稀疏,却丝毫不减精神气——素净的衬衫配长裤,脚下一双轻便的运动鞋,手里握着支电子笔,站姿笔挺,像株经冬不凋的松。
从吴老师的第一节课起,我便觉出了广邑的特别。从前在别的补习班,遇着难题只能硬着头皮装懂,而在这里,吴老师总能把每一步推导拆解得明明白白,直到我眼里的困惑彻底散开。课堂上更没有紧绷的压迫感,我大可以随心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便答错了,等来的也从不是斥责,而是他温和的一句:“思路不错,再试试呀。”
紧接着的语文课,推门进来的是段老师。她留着利落的短发,脸上总漾着笑意,踩着高跟鞋,手持课本,步子轻缓得带着几分古韵。她的嗓音像浸了清泉,讲起课来又风趣得很,那些方块字经她一讲,仿佛都活了过来。我总听得入了迷,恍惚间就跟着她走进了课文里的世界——有时是童真烂漫的百草园,有时是墨香氤氲的诗卷,每一处都藏着惊喜。
在广邑的楼宇间穿行,总觉得周身都浸着书香气。每次走过靠近宿舍的楼梯,墙上那些励志的句子便会撞进眼里,像一句句轻声的叮嘱:“学习是日拱一卒的积累,悄悄拔尖,才能惊艳时光。”这里就像个藏着魔法的知识城堡,让人总也逛不够,离不舍。
广邑的老师们,从不止是教书的先生。他们会在你蹙眉时递过一杯温水,会在你对着习题发呆时蹲下来慢慢讲,会在你把心事藏进沉默里时,轻轻拍着你的肩说“有难处跟我说”。在这里,我不仅装进了满脑子的知识,更慢慢懂得了怎么跟世界相处,怎么跟自己和解。
遇见广邑,像遇见了一面镜子,照见了那个比从前更好的自己。这里是托着我长大的摇篮,是让梦想开始发芽的地方。真要好好谢谢广邑,谢谢每一位老师——是你们让我尝到了学习的甜,让我明白成长不止是分数,更是眼里有光,心里有方向。这段时光会永远揣在心里,带着它给的力量,一直往前走去。
《蚝香四溢的台山夏日》
夏日的台山,海风裹挟着咸鲜的气息扑面而来。随着暑假的到来,肥美的海鲜陆续上市,我跟着父母来到这座滨海小城,开启了一场寻味之旅。
在台山众多海味中,最令人难忘的当属台山生蚝。刚出海的生蚝壳上还沾着细碎的海藻,撬开坚硬的外壳,里面是饱满肥嫩的蚝肉,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白灼生蚝最能保留原汁原味,蘸上芥末酱油,鲜甜中带着一丝辛辣;蚝仔烙则是将蚝肉与蛋液完美融合,煎至金黄酥脆,咬下去外脆里嫩,满口生香。难怪台山人说:“无蚝不成夏。”
让我惊叹的是,生蚝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更蕴藏着渔家人的生活智慧。在古旧的蚝油作坊里,我目睹了蚝油的诞生:老师傅将新鲜蚝肉倒入大铁锅,柴火慢熬,棕色的汁液渐渐浓稠。他手持长铲不停搅动,额头的汗珠混着蒸腾的蚝香,在作坊里弥漫开来。过滤后的蚝油色泽醇厚,只需几滴,就能让寻常菜肴焕发诱人鲜味。
更妙的是蚝壳的妙用。海边人家把蚝壳层层叠叠地嵌在墙面上,形成独特的“蚝壳墙”。爸爸告诉我,这可不只是台山海边人家就地取材的聪明,更是抵挡咸湿海风、防着小偷翻墙的天然屏障!我好奇地伸手摸了摸那凹凸不平的墙面,指尖传来糙糙的、硬邦邦的触感。瞧那些密密排着的蚝壳,边儿都微微翘起,尖尖角角直指蓝天,任谁想爬上来,都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海风咻咻穿过蚝壳间的缝隙,发出细细的呜咽,像极了老屋在低声絮絮叨叨。
这些被掏空了柔软身子的硬壳壳,就这么沉默地守护着屋檐下飘啊飘的熬蚝油咸香,也守着渔村人家平平淡淡的烟火气日子。
(小作者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七年级学生)
后 记
生蚝全身都是宝,它就像这海边人家生活的缩影,点点滴滴都透着智慧与珍惜,将大海慷慨的馈赠,化作了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温润与暖意。
家长感言
孩子通过味觉和视觉的体验,感受到食物除了除了美味的多元体验,增长知识,感知人间冷暖,是很好的暑期体验。
教师赏析
梓贤同学以细腻的笔触,将台山生蚝的美味与用途娓娓道来,无论是熬蚝油的烟火气,还是蚝壳建房的智慧,都描写得生动传神,让人仿佛嗅到咸香,触摸到粗糙的蚝壳墙。文章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平凡中的独特韵味,真是一篇有滋有味的佳作!(钟千千)
《盘中餐》
湘北的冬天总是裹挟着湿冷,我站在常德粉店斑驳的招牌下,望着玻璃上凝结的冰花,恍然看见时光在雾气中蜿蜒成河。这些年随父母定居长沙,老家安乡的模样早已模糊,唯独那碗浮着红油的牛肉粉,像胎记般烙在记忆深处。
常德安乡的粉给人的感觉像是砖房外的稻谷,河堤上的野花——没什么虚无的东西,十分的接地气。一碗牛肉粉出锅,油香四溢的码子盖着粉条,甭管是谁,只要看一眼就会垂涎三尺,走不动步。但这样的美食,小时候的我竟是吃厌了,只要是那牛肉粉我便不再动筷子,娭毑也只好不再做。从那以后它的便渐渐消失在我家的餐桌上了。
直到那个同样寒冷的清晨,我在上课途中遇见这家藏在巷尾的粉店。那是一家小店,挤在繁华街道的最尽头的巷子里,只对外面悄悄露出“常德”两个字,“粉店”之类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走进去,是一对中年夫妇在忙前忙后,生意倒是不错,看样子应该是有不少老顾客。前面是一个衣服有些破旧的老头,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有些皱巴的十元纸币,拿黑黢黢的手指抹了抹平,才递给前面那位女店主。女店主对他笑了笑,伸手接过,盛了一碗热腾的粉递给他,他便端着碗走向了旁边的座位。我走上前,拢了拢外套,伸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十元递给老板。老板似乎愣了愣,不过很快冲我也笑了笑,收下了我手里的纸币,同样盛了一碗粉递给我。
用筷子轻轻挑起几根白润的粉条,上面裹挟着肉沫,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油香。几根葱花挂在碗沿,被挑起又掉下。仰头嗦一口,温热的粉条掉进肚子,叫人忍不住直咽口水。一口一口,半碗粉条就入了肚,我突然想起了七八年前家里桌上那碗溢满油香的牛肉粉,大概不只是一碗粉条吧。我忽然记起娭毑将粉条端给年幼的我时的笑容,手上的茧子会轻轻抚摸我的头,那双手会擦去我嘴角蹭上的肉沫。冬天真冷啊,粉条的热气有些模糊了我的眼睛。
起身时要走时,女店主将一杯热腾腾的豆浆塞到我手里。“外面冷,孩子你拿着路上喝。”我心中感动,点头道了谢,眼前的中年女人好像和记忆中的某个身影重合。她很快转身回去给后面的客人点单,那个年轻人给了一张二十元,她找了一张五块钱回去。
我动作一愣。
“那个老人又来你们店里吃饭啊!”“是啊,天气冷了。”“每次都给他优惠,你们自己这小本生意......”“没什么的,都不容易嘛......”
起身时老板娘塞来的豆浆暖着手心,玻璃门外北风呼啸,我瞥见柜台下压着的旧照片——穿蓝布衫的老妇人站在土灶前,那眉眼分明是年轻时的娭毑。五元纸币悄悄留在桌角时,忽然懂得:有些滋味之所以难忘,是因它熬煮着土地的温度,沉淀着未说出口的爱,更因我们终将成为传递这份温暖的人。
天气真是冷极了,口袋里的豆浆与环境格格不入,我用吸管戳开盖子,喝了一口,还是温热的,像一股暖流拂过人的心田......
《我爱我班》
当秋风裹挟着最后一丝盛夏蝉鸣的余声,滑过我的脸颊,我背着书包走进班级,偌大的教室,有点陌生,又令人安心。
当树叶都开始变黄,班级里的气氛也像这个世界,溶成温暖和谐的暖黄色格调。或许那近在咫尺的中考更像那一阵阵寒风,催促着大家,天气总或晴或阴。
语文老师便是班主任,她在课上总是喜欢用严格的眼神严格的话语,快节奏地上完一节课,加快的语调总像在无声地催促着,要快要快,可在下课时她却像另一个人,眼里泛着柔光,细心体贴地给予我鼓励,耐心地帮我度过一次次困难,没放弃过任何一个同学。至今我也记得开学时说:“作为一个班主任,既然我带这个班,我就要全心全意爱这个班,爱每个学生,不然我根本不配。”她那坚定的目光像在宣誓、像在承诺,那一刻,我内心温暖如火,绽开了笑颜。
英语老师年龄偏大,待我们亦师亦右,笑起来有两颗酒窝;数学老师认真且负责,当你写错题时,她会轻轻点点你的额头再接着讲;物理老师脾气好,热爱运动,在班里大家尊称他为“明哥”;化学老师每次的实验都像是在变魔术,他爱讲段子,也体贴“民生”。当天气转凉,傍晚五点,夕阳便要隐去它的余晖,快入冬时,班级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家,可爱的同学可爱的老师,温暖又促进着班级紧张的学习氛围。
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快,细小温暖的记忆如同繁花,积攒在心,抚平了时光,惊艳了岁月。
寒风刺骨,鲜有落雪的江南却纷纷扬扬的下起了漫天白雪,逼近周末,在教室透过窗看八点半的深蓝天空,清澈空灵。时钟滴滴答答的声音,1、2、3。……进行着倒计时,同学们眼神里流露出劳累,红红的血丝挤满了眼,微微泛黄。老师们精力充沛,讲课更投入,激动时会挥动着手臂,仿佛有用不尽的力气,而我却细心地发现了他们淡淡的黑眼圈,或在一个转角处,擦身而过时,触到了老师眼里溢出来的疲倦,像是深邃的大海,我不小心触到了那凉,心惊又心疼。
最后一个星期前一日,很冷,雪很大。大家坐在暖融融的班级里一如继往地学习,挥动着手中的笔,眼神专注地望着手中的作业。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阵寒风“哧溜溜”地钻进来,又很快被班里的暖气吞噬,语文老师进来了,略带着盈盈的笑意,她的手里提着一个红色的蛋糕盒子,那手已经红里泛紫,放在桌上时也有点僵硬。大家齐齐看着老师,互相窃窃私语,眼里流露出好奇,小小的无名喜悦挂在嘴角。老师满目温柔看着我们,她说:“快考试了,我们一起许个愿,今天1月1日,新的一年,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向中考冲刺,我们一个班是一个集体,大家……”老师十分深情地说着这些话,她呡了呡嘴巴,然后漾出一个很浓很浓的笑容,笑出了浅浅的皱纹,温和无语的浮在眼角,或许这就是爱吧。
全班同学的脸上都挂着淡淡的笑意,融化了冬日的冷清。我的眼眶泛着淡淡温热的液体,心中的感动,无法言语,那是冷酷无情的季节,我们大(2)班簇拥在一起,燃成了一捧火,不灭之火。当老师“啪嗒”两下关上灯,教室的中心处泛出来深深浅浅的烛光,或淡或深地映在每个双手闭合,每个许愿的同学的脸上,我们都浸在这美好的一刻,吹灭蜡烛,全班每个人都呼地一下,吹完就笑了,笑得不夹一丝尘埃,那一刻,我们纯净如孩童。
那一晚,永远在我记忆深处泛着浅浅的烛光,照亮着前方的黑路,填充着某时某刻的迷茫无助。
已是春暖花开之季,淫雨霏霏,天气温暖不知不觉,一百天中考倒计时已挂在教室前显眼的位置,真正的倒计时开始。班级的气氛愈来愈紧张,大(2)班,像在沸腾的开水,蓄势待发,可爱的同学可爱的老师,都在拼尽全力向那终点奔驰,互相扶持互相激励。
隐隐约约仿佛能嗅到夏日来临的气息,大(2)班即将面对最后的战役,也面临着分别,来日,便是各奔东西,但这个大(2)班就是大(2)班,独特的同学与老师,我深深地热爱着这个集体,它曾使我热泪盈眶。(公众号:金氏小园)
《灿烂浅紫,沃土秋实》
秋风裹挟一丝寒凉,吹过鼻尖,又似乎掺杂着甜甜的果香,把思绪拉回从前。
播种
儿时与祖父在家乡,每每到了硕果累累的九月,我都缠着祖父给我摘葡萄吃。可这回,我想自己动手播撒种子,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春回大地,天气渐暖,是个播种的好时节。我与祖父一起把头深深埋下,将土翻开,把种子埋入,如此往复。这样劳动的劳累感很快就席卷了全身,我望着所剩无几的种子,咬紧牙关,又坚持了下来。结束后,望着种满种子的田地,心中充斥着无限快感。一颗坚持的种子播撒大地。
发芽
此后,我都同祖父一起来田地里浇水施肥,并且让祖父监督我好好照看葡萄。前两个星期,我乐此不疲,见葡萄苗露出了尖,我的内心无比兴奋激动。后来,我却犯了懒,懒于去照看葡萄苗了,因为那里的葡萄苗的生长速度已经大不如从前,那片田地给予我的精神价值也已没有那么浓烈了。祖父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总是三分钟热度,却无坚持的毅力,那么将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我被迫去了田间浇水。
生长
不知多少天的辛苦,葡萄苗长得越来越高大。这天我正浇着水,忽然意识到葡萄快长成了,又回想起我的辛勤劳作,想想也是值得的。我又好像悟到祖父那话的真谛了。
后来,我经常到葡萄园里坐着,感受葡萄遮住烈阳的叶下所特有的凉爽;闲时给葡萄浇水施肥,体味生长的乐趣;有空就去观察葡萄的长势,心中特有成就感。
我想,仿佛人生就该那样,闲得下来,一直坚持去做一件事。
结果
来年九月,又是果实丰收的季节,我站在紫色海浪中体味果实的香味,摘下一串葡萄感受丰收的成果。凉风拂过,带走我内心的燥热,同时也代表着,一颗坚持的种子已经结出硕大的果实。
后来远离家乡,每当想要放弃之际都会想起那片土地上结出的硕大果实,这些也成为了我坚持的动力。同样,我也并不觉得什么是枯燥乏味的,因为我会从中找寻乐趣。
秋风瑟瑟,我心中所想却是那片紫色的美好。
(指导老师:张峻珲)
《我的美丽家乡》
遥远的大海深处,涛声裹挟着海鸥的鸣叫,层层叠叠撞击着耳膜。“啊——伊——哟——”……高亢嘹亮的渔民号子,带种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渔家汉子血液沸腾,畅快淋漓。他们激动亢奋的眼眸里,是搏击海洋的渴望,是对鱼虾满舱的憧憬,这就是我的家乡,位于黄海之滨,海州湾畔的璀璨明珠--日照岚山。
岚山,地处山东东南部,东临黄海。这里曾是上古时代的尧王之城,又属西周时期的纪鄣古国,是中国东部沿海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明洪武十七年,设立明朝海事重镇安东卫,与威海卫、天津卫、灵山卫并称四大卫。
这里有“万里海疆第一碑”海上碑,是中国唯一的海上摩崖石刻。明代大书法家王铎来到这里,与好友苏京凭海听潮,留下“撼雪喷云”、“砥住狂澜”的千古绝唱。涨潮时,碑身隐于海水之中;退潮时,碑刻露于海滩之上。几百年历史文字在风吹浪打中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给这座小城增添了些许历史感。
这里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多岛海,漫步在约3.5公里的绵软沙滩,海风拂面,感受着北纬35°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听着静寂而美妙的海浪声,心旷神怡。涨潮时,银白的海浪一个推着一个奔腾而来,撞击在礁石上,迸出碎玉般的浪花,百看不厌。漫步在金色沙滩,宽阔的海滩上满是晶莹、细小的沙子,一脚踩上去,沙子包裹脚趾,就像踩在松软舒适的地毯上。浪花涌起,带着一丝凉意的海水冲撞在脚上,舒适又惬意,来来往往的人群,在这尽是纯粹的天然之景中绽放自我,感受着海的阔,浪的柔。
这里有一抹秀色阿掖山,山以“临海雾气常昏如夜”得名,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怪石幽谷,冠与群山,自古便有“叠嶂矗霄真如画,天成景色即蓬瀛”的美称。站在峰顶观日石上,远处风光近在眼前,满眼千变万化的丰饶。极目之处便是海,远望云天一色、光怪陆离,对着不远处的大海大吼一声,释放掉所有的烦恼,心情会豁然开朗。
这里有一朵浪花海州湾,入海斩浪,网开鱼跃,30万海洋牧场中总有你喜欢的那一道舌尖上的海鲜;别样的码头渔歌叫醒大海,也叫醒北纬35°线上的冷暖洋流的海洋馈赠。每年的9月1号开海之后,这座城市便透露着丰收的喜悦,柔弱无骨的安康鱼,辣里透着鲜的七星子,还有活蹦乱跳的带鱼,肥美的梭子蟹,真是应了那句“不到岚山体会不到海鲜究竟有多鲜”。
这里有一抹香茗醉心间—日照绿茶,小茶山里说丰年。置身于茶海之中,穿梭于茶树之间,拿起小竹篮化身茶农,将一株株脆嫩芽尖轻放入篮中。品一杯地道的日照山野绿茶,静静感受那丝丝缕缕的回甘。
“山在城中,城围山转,绿树红瓦,碧海蓝天。”山不高而秀雅,古寺有佛,林间有花;水不莽而清澈,甘甜清冽,东流入海;海不深而宽广,阳光暖沙,倍感惬意。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海边的小城,虽然没有大城市的气派、繁华,但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像一幅五彩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爱我的家乡。
《星空下的你》
狂风裹挟着黄沙,千里迢迢地从北方赶来,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下子把整个秋天染成了灰黄,顶在头上的天,似乎渐渐地沉重地压了下来,像鬼嚎,像马嘶,有时又像声嘶力竭的呼救。泱泱大军顶着茫茫前程,在艰难困苦中奋起杀出一条血路。遍地,都是尸首。没有人知道自己能否见到明日的太阳,只因空气中流淌的阵阵血腥……
“停下!就在这扎营!”
洪亮的声音传来,个个如棋子般的士兵,又如同散沙一般倒下了,疲惫地,很快进入梦乡。漫漫长夜里,星光映照着千万酣睡的军帐,似乎在每一个帐篷里都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柔的纱。随着云层的流动,纱有时暗淡时而微明,好像每一件帐篷都有了神赋。
军队总营帐里,却始终未熄灯。烛光下,有一个瘦弱的背影在轻叹。他卧床而坐,手捧兵书,细细琢磨。未几,他轻放下书,蓦然望向窗外的繁星满天,似乎听到了神灵的细语与召唤。他静静地听着,想着,脸上由思考的专注变成了严肃的抉择;物换星移,约是半更,面庞又竟有些惘惘。一向沉稳神算的他失措了,远眺天际,默默的谋略着……
不是死的畏怯,只是责任的担与卸。
他的人生经历了太多坎坷曲折,促使他的心变得善谋。少孤,后隐居隆中,直至刘备三顾才出茅庐,观世界。算定天下三分,平五胡,定南蛮,北拒曹操,南和孙权……所有的神通鬼妙,躲不过他掐指一算。
蜀军大营,于轻纱中仍是那么静谧。他忽然低下头,不语。刹那间,他的眼角流露出垂垂老矣的神态,看透世间轮回沧桑,摧心折骨的无限悲哀,但眼眸里折射的缕缕星光悄悄地掩盖了它们,继而代之的是决心与希望。
希望,是在那个年代,像家书一样珍贵的东西。
他召来士兵,又唤回士兵。不久后主所派大臣李福来到,只看到一具奄奄一息的躯壳在榻床上残喘,眼神早已黯然无光。李福转达慰问,马上问到继承者的名字。那位病榻上的老者已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定将星,排军阵,嘱大将切勿轻举妄动,甚至为保全士兵密令不发丧,算准了忠臣与逆贼,渴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国家绽放自己的魅力!
此刻,无声胜有声。
公元234年,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年53岁。退数万敌军,为蜀国尽忠终身,无怨无悔。
一颗巨星,陡然陨落了……
此时的蜀营,仍在一片星光之下,笼着缥缈的纱,就像他生前的羽扇纶巾与神机妙算一样,无可捉摸。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冬行》
悄悄地、默默地、静静地冬天就被风裹挟着来到了我们身边。
清晨到藉河边走走,感谢冬给我如此美景。刚下楼,就被调皮的风儿吹了个措手不及,先前以为用不上的帽子手套,也受不住这威胁,严严实实地戴好。早上虽冷,但就这三两步路的功夫,已经尽扫起床时的头昏脑涨,立马觉得神清气爽,倒觉得屋内的空气污浊了。今起得早,天才刚有些亮色,街旁的路灯连成一行,还散着昏黄的亮光,月亮不急于离开,还在那边的天上悬挂着。我加紧了脚步想快些到河边去,那儿的景色会更美。
果真是,虽是冬天,但沿河种植的都是一些常绿植物。地上有些雪花,一块一块的,与一片一片的落叶交织着,朦胧望去,真似一件花白的毛衣,风一转身,吹着吹着,这件毛衣仿佛抖动起来,叫你目不转晴地看着,越看越有趣,煞是好看。冬青树丛旁种着高大的桦树,这是会落叶的,虽已是深冬,但有些树光滑的枝干上,突兀地生出一大片枯叶,虽不好看,但是我却为枯叶的反抗之力更加折服。你看它已到了寿终正寝了,但是却依然顽固,不管风怎样吹的摇来晃去就是不掉落,不禁为这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动。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游人如织的"鸭儿湖",这一片水域中,有白鹭、白鹅、白鸭、麻花鸭、麦杆鸭等,岸边有两个铁盆,用钢丝绳系着,一头吊在栏杆上,一头放在冰面上,各种水鸟(鸭、鹅居多)就来争相吃食。每天下午的三、四点钟是鸭鹅儿们吃饭的时候,它们争先恐后地挤着向前,羽毛乱飞,鸭鹅的叫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那些白鹭却是悠然自得的,它们昂首挺胸地立在水坝边的草丛中,像盛唐时的诗人,有莲花的清亮,有竹子的坚韧,在瑟瑟寒风中悠闲地从喧闹世俗的鸭鹅群中走过去,放下浮燥享受宁静。白鹭三三两两地展翅,连拍打翅膀也是一下,一下的,看上去不慌不忙,不禁叫人十分羡慕它们恬静悠闲的生活。
日头渐渐升起,天空放亮了,像是浓雾被一丝丝地抽走,还给人们一个清新的景色。晨练的人们收拾着东西,我想我也该回去了。来的时候背着阳光,现在是面向着一轮蓬勃升起的太阳,就是向着光明在前进。
白鹭依旧,清高立足于世;鸭鹅依旧,市井谐于其身;残叶依旧,不知几时是归路;人也依旧,一路风景一路诗……在这被繁琐之事困扰,被烟火气息包裹,被利益熏心影响的时代,有这样一个安静、美丽的冬晨,真是可以挽留住一天的好心情。
《绽放的茉莉花》
风裹挟着一股茉莉花的清香,老远就闻到了,整个房间充满了一股诱人的芬芳,引得外面的小鸟驻足痴望,不再唱那婉转的歌谣。
原来如此,是家里的茉莉花开了,香飘十里。望着美艳的茉莉花,我不由得想起那一个泛着光晕的黄昏。
刚刚去完花市,正要走在回去的路上,我和妈妈站在公交车上,我手里捧着一盆欲开欲不开的茉莉花,靠在妈妈的腰上。
当下站就要到的时候,一位青年把手中的东西放在一个座位上,站起来走了走。过了几分钟,有一个个头比我们都矮的大人看到这个位置空着,径直走向前去,坐了下来,原来那位青年看到自己位置被抢了,气愤地说道:“你给我起开,这是我的座位。”
矮个子却不理不睬,还把屁股底下的东西给扔了出来,翘着个二郎腿,眼睛瞪着对他说话的青年,还是不肯离位,跟个木头人似的。
眼看就要吵起来,不知哪儿冒出来一句:“你坐我这儿,我要下车啦。”那是一个小女孩,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头戴着一个蝴蝶结。
接着她捧着她那个存钱罐下去了,战争终于平息,正想多望一下她,没想到她还站在车站旁。
此时的茉莉花,像个小孩一样露出了头,开了,这是它第二次开,比上次开得更灿烂,更鲜艳,更香,整辆车都是它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