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不是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31 04:15:25
《超人“贺”》
我有一位“超人”老师,她不是动漫里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也不是现实中打破各项世界纪录的能人,而是我的数学老师——贺老师。
贺老师相貌平平,那一双大眼睛便是她最突出的特征。如此平凡的她为何被称为“超人”?请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之所以“害怕”上她的课,是因为只要是没听课或者开小差的同学,都会被她叫到讲台上去做题。没有做出题的同学,都会被她用“唐僧式”的话语“念到崩溃”,仿佛在说:“哎呦!可别再‘念经’啦!再念,我整个人都要‘废’掉啦!”所以我们也叫她“唐僧贺”。
但这还只是不想上数学课的原因之一,下课铃响后,她总会说:“不急,我得再讲完最后这道题就下课。”下课铃响后,我们就像被“延时”的听众,而贺老师就像一名严谨的讲师,她说出的每个字都像清晰的指令,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就这样持续了许久……
不过,贺老师还有更厉害的“招数”——“瞬移术”。记得有一次,我早早地就把作业写完了,便开始发呆。不知什么时候,贺老师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她用手指指作业本,示意让我赶紧检查。我迅速打开作业本,仔仔细细地检查起来。果不其然,我检查出了三处错误。
贺老师就像一名超人,她教会我们知识,时刻关注着我们的学习状态……谢谢您,“超人贺”!
《特别的礼物》
你见过会发光的鲨鱼吗?它不是真的鲨鱼,而是一只毛茸茸、蓝白相间的娃娃。它的双眼嵌着夜光珠,一到夜里就微微发亮,像星星落在了床头。这只鲨鱼娃娃,是我最特别的礼物。
它和我差不多高,摸起来软乎乎的,像抱着一团云朵。温柔的蓝色背鳍,雪白的肚皮,还有两颗亮晶晶的珍珠眼睛,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排整齐的小白牙。看起来酷酷的,反倒有些可爱。别看它是“海洋霸主”,在我心里,却是最温柔的“小怪兽”。
生日那天,哥哥神秘地递来一个大盒子。我迫不及待地拆开,惊喜得跳了起来。他说:“你喜欢海洋,又总说想变得勇敢,所以挑了它送你。”那一刻,我的心被暖暖地填满了。
它不咬人,却深深地咬住了我的心。记得那一天,雷雨突然来临,闪电划破天空,雷声轰隆作响。我吓得缩在角落,浑身发抖。我一把抱起鲨鱼娃娃,紧紧搂在怀里。奇怪的是,它好像真的能听懂我害怕的心跳。靠在它柔软的身上,我仿佛听见它在轻声说:“别怕,有我在呢。”它的光静静亮着,我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
我不只在害怕时找它,无聊时也会和它玩过家家、捉迷藏,还喜欢把它举过头顶,喊:“飞呀!”虽然它生来属于大海,但从今以后,它陪我飞过了每一个孤单的夜晚。
它不会说话,却懂我的一切。它不伤人,却深深住进了我心里。我知道,它就是哥哥的爱,是我永远舍不得放手的温暖,这份礼物,比什么都珍贵。
《足球世界的“学历内卷”:教练高知化成趋势,博士、硕士执教不是梦》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足球教练要么是球员时代战功赫赫的传奇巨星,要么是摸爬滚打多年的“球场老油条”。然而,一股新的“高知化”浪潮正在席卷教练席。越来越多的拥有心理学博士、体育科学硕士、经济学学位的高学历“学院派”教练,开始在世界足坛崭露头角,甚至执教顶级豪门。足球教练这一职业,似乎也开始“学历内卷”了,足球明星个人秀集锦,欣赏他们的精湛技艺,点击播放。
这股浪潮的领军人物,当属前切尔西主帅格雷厄姆·波特。他拥有社会科学和情商领导力的硕士学位,其独特的沟通技巧和人文管理方式,在布莱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样,德国的“学院派”教练更是层出unqiong,从图赫尔、纳格尔斯曼到泰尔齐奇,他们大多没有显赫的球员生涯,却凭借着对战术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现代化的训练方法,成为了德甲乃至欧洲足坛的中坚力量。纳格尔斯曼甚至因为其对数据分析和科技手段的痴迷,而被戏称为“笔记本教练”。
教练“高知化”趋势的背后,是现代足球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足球战术的复杂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代足球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战术博弈、数据分析、运动科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一个成功的教练,不仅需要懂球,更需要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教练,在这些方面往往具有天然的优势,足球赛事精彩瞬间,每周最佳进球与扑救,点击查看。
其次,球员群体的变化也对教练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的年轻球员(特别是“Z世代”球员)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他们思想更独立,个性更鲜明,也更善于接受新事物。过去那种“家长式”或“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奏效。教练需要像一个“项目经理”一样,懂得如何与球员进行平等的沟通,如何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如何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团队氛围。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也为“学院派”教练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从GPS数据分析到VR战术模拟,现代足球的训练和备战越来越依赖科技。那些拥有良好教育背景、对新科技持开放态度的教练,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工具来提升球队的训练效率和比赛表现,观看足球精彩锦集,学习方法,点击进入。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高学历是成为优秀教练的唯一路径。齐达内、安切洛蒂、瓜迪奥拉(虽然也深受克鲁伊夫哲学熏陶)等传奇球员出身的教练,他们丰富的比赛经验、对比赛的直觉以及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是任何学历都无法替代的。
未来的足球世界,很可能会呈现出“经验派”与“学院派”并存甚至融合的局面。最好的模式,或许是一个拥有顶级比赛经验的主教练,搭配一个由数据分析师、运动科学家、心理学家等组成的“高知”助教团队。无论如何,足球教练正在从一个单纯的“经验活”,演变为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高度专业化的现代职业。
《秋天回来了》
这一年,秋天悄悄躲了起来。它不是闹脾气,而是心寒了——人们总说春天最美,冬天有趣,夏天热闹,却忘了秋天也有金黄的稻田和香甜的果实。
长沙的秋天最先发起抗议:“我们不是透明人!”其他城市的秋天也点点头,双眼紧盯着阳光洒满的草地,齐声喊道:“我们要藏起来,让人类后悔!”
它们变出一个小男孩,背着行囊出发了。日历上的“立秋”慢慢消失,没人发现。小男孩一路旅行:登上滕王阁,惊叹古楼雄伟;来到茶卡盐湖,像照进天空的镜子;又飞到巴里木湖,看波光闪闪如诗如画。
可世界对秋天的消失毫不在意。科学家说:“可能大气出了问题。”孩子笑嘻嘻:“太好啦,不用穿厚衣服!”直到一位老爷爷在电视里擦着汗说:“秋天多好啊,丰收的时候,水果稻谷都熟了,冬天可忙不动喽,呵呵呵。”
这句话暖到了秋天的心。它们眼眶红了:“原来有人记得我们!”风轻轻吹起,树叶 снова变黄——秋天回来了,带着那个笑容,永远不走。
《流转的色彩》
屏幕里流转的色彩总在勾人——它们不是僵硬的像素,是淌着光的溪流,仿佛下一秒就要冲破屏幕的边界。这些动画看得我也想做一个骄傲的动画师,画出美妙绝伦的动画。我曾学习过一段时间美术,也算有些“存货”,我觉得可以将它们翻出来创造成新的动画作品。
起初的热情像团烈火。我拿起手机,寻找制作动画的软件。指尖划过无数图标,终于在某个瞬间定格,我满怀欣喜的点击下载。进度条跳动时,我满脑子都是鲜活的动画,连指尖都带着期待的温度。可不知怎的,明明静态画还算不错,一入动画大海,我便成了旱鸭子,几个小时后还是没达成想要的结果。我瘫在沙发上,手机扔在一旁,闭眼时满是挫败——原来“让色彩动起来”,比我想象中难上百倍。
我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为什么这么难?我开始敬佩那些动画师。动画师会不会有什么技巧?上网搜搜,说不定就能从中找到“魔法”。与其空想,不如行动,说干就干,我立马全力搜索做动画教程。我注意到他们使用的软件不一样,难不成是这个软件有什么妙处?我推测着,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用我那贫乏的电脑知识,想方设法找出下载链接。那一刻,最初的兴奋又回来了,仿佛握住了新的希望。
现实并非如想象一般美好,即使有了功能很多的软件,我仍难创作出流畅而又富有生气的动画,我做出的动画依旧是“僵尸先生”——没有灵气,没有流畅感。挫败感像潮水般涌来,我甚至想过放弃:或许我根本不是做动画的料。但转念一想,从找软件到学教程,我已经花了这么多时间,现在放弃,之前的努力不就全白费了吗?
我只能又回到手机上,相比复杂的电脑软件,手机操作对于我来说更便捷。这次,我不再追求复杂的人物和华丽的色彩,而是把角色简化,用最朴素的线条勾勒,选最明快的色彩搭配。我一帧帧修改,一处处着色,只为让画面多一分流畅。在连续几天的努力下,我成功做出了一个能流畅播放的小视频。它只有十秒,不完美,却充满了生气,是真正“活”起来的色彩。我立刻分享给好友,她的一句“太酷了”,让所有的挫败都变成了值得。
现在再看那十秒的动画,我明白:真正让色彩流转的,从来不是复杂的工具,而是一步步的行动与一点点打磨的耐心。就像人生里的许多事,难的不是开始,而是在挫折里依旧愿意向前走的勇气。
《我家的小不点》
我家有个小不点,它不是皮球,不是毛线团,是我最爱的小狗。
小不点很小的时候是一只流浪狗,我和妈妈发现它以后把它抱回了家。它的眼睛像两颗黑葡萄,湿漉漉的鼻子总是东闻闻西嗅嗅。最有趣的是它的尾巴,一见到我就摇成小风扇,呼呼地转着圈儿。
每天我放学回家,刚打开门,点点就飞奔着扑过来,在我脚边跳来跳去,好像在说:“小主人回来啦!”我做作业时,它安静地趴在我拖鞋上,暖乎乎的像个小暖炉。有时我故意把橡皮擦丢到地上,它立刻叼起来递给我,黑眼睛亮晶晶地等着我夸它。
每当我不开心时,它就会用毛茸茸的脑袋蹭我的腿,把小球叼过来要我陪它玩。看着它笨拙地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圈,可开心啦!
这就是我家的小不点,虽然不会说话,却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懂得了珍惜友情》
友情这东西,从不是利益串起的细线,倒像条结实的绳,攥在手里暖乎乎的,能牵着彼此走过磕磕绊绊的路。老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从前总觉得是句空话,直到那次和小天闹别扭,才真正咂摸出味儿来。
那是个能把柏油路晒化的下午,体育课刚结束,浑身的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我和小天勾着肩往宿舍走,蝉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空气里飘着食堂饭菜的香味,谁都想快点冲回宿舍洗个澡。
走到宿舍楼下,他突然加快脚步,我以为是要比谁先到五楼,也来了劲,三步并作两步往上蹿。楼道里的值日生喊“慢点”,我们俩谁也没听,脚步声在楼梯间咚咚响,像在打鼓。
眼看就要到五楼,我正喘着粗气往前挪,后背突然被推了一把。力道不大,却让我踉跄着撞在墙角——那墙面坑坑洼洼的,手蹭过去时,一阵刺疼顺着胳膊窜上来。低头一看,掌心破了块皮,血珠正往外冒。我疼得“嘶”了一声,回头瞪他,可小天愣了一下,转身就进了宿舍,像没事人一样。
心里的火“噌”地就起来了。我捂着伤口慢慢挪回宿舍,生活阿姨正好进来查寝,看见我手上的血,赶紧拉我到值班室,拿出碘伏和棉签,一边轻轻擦伤口一边念叨:“这孩子,跑这么快干啥?”棉签碰到破皮的地方有点疼,可她指尖的温度,倒让我心里的火气消了点。
后来跟同学去医务室包扎,路上还在赌气:“他怎么能推我呢?”可走着走着,又有点后悔——刚才要是我不跟他较劲跑那么快,是不是就不会撞上了?
晚自习前回到教室,拉开抽屉,发现里面压着张纸条,是小天的字,歪歪扭扭的:“对不起,下午不该推你。我就是想追上你,跟你说晚上去打球……你的手没事吧?”末尾还画了个哭脸。
我捏着纸条,突然觉得刚才的气像被戳破的气球,瘪了。去找他时,他正坐立不安地转着笔,看见我,赶紧站起来,手都不知道往哪放。“我也有错,不该跟你疯跑。”我挠挠头,他眼睛一亮,从书包里掏出个创可贴:“这个给你,防水的!”
那天傍晚,我们又像往常一样勾着肩去食堂,夕阳把俩影子拉得老长。原来友情就是这样,会有磕绊,会有别扭,但只要肯各退一步,那点小疙瘩就像被风吹走的灰尘,根本留不下痕迹。
就像王勃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正的朋友,不是永远不吵架,而是吵过之后还能笑着拉手往前走。这份情谊,得像护着掌心的伤口似的,小心疼惜着,才会越来越暖,越来越牢。
《A111宿舍,我的小家》
每天上课,我总盼着早点回到宿舍。不是想睡懒觉,而是这宿舍,像温暖的小家,装满欢乐,治愈疲惫。
灭“虫”行动
“敌机已锁定!”小L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盛夏时节,蚊虫嚣张,我们“应急灭虫小组” 正和它们激烈 “对战” 。小大L配合着,模仿通讯员报道:“通讯员正在现场播报战况!” 我身为组长兼 “侦察兵” ,爬上床四处张望,瞬间锁定目标:“发现敌方装甲车!” 原来阳台角落藏着只小强。我跳下床,掏出 “秘密武器”—— 自制花露水,精准 “攻击” ,小强瞬间被控制。我熟练用纸巾把它 “打包” ,丢进厕所, “哗啦啦” 冲水声响,成功把这 “不速之客” 送回 “老家” 。
宿舍奇人
宿舍藏着位“奇人” ,张口闭口聊 “财富” ,总显摆自己多有钱,被我们笑称 “富二代(手代)”—— 小D。他有句 “名言” ,在宿舍广为流传:“八百万?那太便宜啦!” 更有趣的是,他像 “双面人” ,性格矛盾又奇妙。有时大方分享零食,下一回却小气抠门,一毛不拔,让人摸不透,倒也添了不少乐子。
“洗头乐”演讲比赛
“洗头乐” 本是网络上用外国名人首字母拼接的趣味叫法,我们宿舍却把它变成精彩的演讲赛。赛场上,小Y率先开讲,真人真事信手拈来,从国内趣闻到国外奇谈,听得大家直感慨自己像 “乡巴佬” ,没见过世面。小K也不服输,直接 “攀登” 天文学高峰,讲得头头是道,大家听得入迷,拍手叫好。一番精彩较量,小K成功 “夺冠” 。
111宿舍,我的小家,这里有打打闹闹的欢乐,有奇奇怪怪的故事,藏着我校园生活里最珍贵的回忆,永远温暖又明亮。
《真正的友谊》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是吃、喝、玩、乐?是互相包庇?都不是。那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呢?
有一次早读课前,因为老师有事,没办法给我们检查作业,交代我们组长检查自己组的作业,如果有同学没写或写欠,就把他的名字登记在黑板上,下课接受老师的批评。
当我检查到我的好朋友时,发现她写欠了很多。我把她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这时,她来到我身边,用泪汪汪的眼睛望着我。她乞求我说:"求求你了,我的好朋友,我把我新买的本子送给你,把名字给擦了吧。”这真叫我左右为难。我想:如果不擦掉,可能会影响到我俩的友情。擦了,虽然得到了漂亮的本子,但是对不起老师的交代,是不负责的行为。我的心里矛盾极了。把好朋友的名字擦了,帮助她掩盖错误,就是包庇朋友,是不负责的行为。对,正因为我俩是好朋友,我就更要帮他改正错误,才算是真正的友谊。所以好朋友的名字我没有擦掉。
下课,好朋友被老师批评了,她气势汹汹地找到我,说:"我都说给你新本子了,你怎么还记我的名字。"我微笑着说:"朋友就要互相改正错误,互相促进,才能是真正的友谊。"听了我的话,她红着脸,点了点头,有所领悟。
真正的友谊是能治愈伤口的创可贴;是犯错时的及时纠正;是碰到困难时的援手。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要说我们班的“牛人”,不是学霸也不是运动健将,而是一位让人哭笑不得的“睡神”阿豪。只要他肯睡,醒来的时刻必定伴着放学的铃声。
“叮铃铃”——上课铃刚响,阿豪的眼皮就缓缓垂了下来。粉笔在黑板上跳跃的哒哒声,成了他最爱的催眠曲,他的大脑要开始“强制关机”了。这才第一节课啊!老师一眼就锁定了他,同桌赶紧捅他胳膊。被惊醒的阿豪猛地直起腰,对着黑板,手忙脚乱地在课本上划拉两行字,活像台卡顿的老电脑在强制开机。可没过三分钟,那颗脑袋又像被磁铁吸住似的,“咚”地栽回课桌上,连衣袖上蹭到的墨水印都成了他专属的“睡梦印章”。
其实阿豪也曾想过“痛改前非”。那天课前,他狠狠抹了把冷水脸,郑重其事地对同桌说:“要是我再睡,你别跟我客气,踹我椅子,给我踹清醒一点!”上课时,他两眼瞪得像探照灯,死死盯住了黑板,仿佛要把它看穿似的。老师提问时也对答如流,连课本边角都写满了笔记。我们都以为“睡神”要下岗了,老师或许也十分诧异:难不成阿豪要洗心革面,做一个全新的自己了?可当时间转到课堂最后十分钟时,他脑中的“精神小兵”到底没打赢“困意大军”。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紧接“精神小兵们”溃不成军,眼看着已经败下阵来。忽然他身子一歪,额头“咔”地磕在文具袋上——居然就这么枕着桌上的三角板睡着了!同桌的佛山无影脚连环出击,可换来的只有他侧过脸来一边咂嘴一边嘟囔着:“鸡腿…再来一份…”
下午的课更是成了他的“补觉专场”。历史老师讲到虎门销烟,他在梦里可能正销毁闹钟;数学老师画抛物线,他的呼噜声也划出同样的弧线。直到放学铃炸响,他才像被按下重启键,揉了揉眼睛,伸了个懒腰,迷迷瞪瞪地随手把书包往肩上一甩,晃晃悠悠飘出了教室。
都说我们年少精力旺,可阿豪身上的“电量”好像总缺那么一格。不过谁知道呢?没准明天早读时,他会突然蹦起来背课文,惊掉所有人的下巴——青春这场大戏里,谁还不是个让人猜不透的主角呢?
(指导老师 王啸)
教师点评:
李家豪同学这篇文章视角独特,充满生活气息。作者避开常见的 “学霸”“运动健将”,选取班级里的 “睡神” 阿豪作为写作对象,通过课堂上睡觉的常态、试图改变却失败的插曲等具体场景,将阿豪的形象刻画得鲜活生动。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让文字充满趣味。细节描写也十分到位,让阿豪的 “睡神” 特质跃然纸上。作文不仅展现了阿豪 “牛” 在何处,结尾还以轻松的笔触赋予青春的不确定性,让人物多了一份可爱与真实,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同学的包容与少年人的鲜活朝气,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又心生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