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方鼎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17 23:07:09
《大禾方鼎的”笑脸”里藏着什么?》
暑假里,我跟着妈妈去湖南省博物院”寻宝”。刚走进二楼”湖南人”展厅,就听见一阵惊呼——“快看!那个鼎的脸好像托马斯小火车!”顺着声音挤过去,一尊四四方方的青铜鼎正端坐在玻璃展柜里,四个面上竟都刻着方方的人脸!妈妈说,这就是鼎鼎有名的”大禾人面纹方鼎”,是湖南最特别的”镇馆之宝”。
第一次见到它,我立刻被那四张”脸”吸引住了。鼎高约40厘米,宽24厘米,重20千克,像个敦实的小卫士。它的四个面都是人脸造型:宽宽的额头,圆圆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嘴角微微上扬,既像在笑,又像在认真地”看”着什么。凑近看,人脸的轮廓和线条特别流畅,连眉毛和耳朵的纹路都清晰得像用尺子画的,这就是我们美术课学到的”对称美”,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居然有这么厉害的手艺!最有趣的是,这四张脸远看还有点像动画片里的托马斯小火车——圆头圆脑的,仿佛正”呜——“地鸣着笛,从商朝的时光隧道里”开”到了今天。
可谁能想到,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卫士”,差一点就永远消失了呢?讲解员指着展柜旁的说明牌告诉我:1959年,宁乡的一位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时,一锄头挖到了埋在土里的方鼎。他不知道这是宝贝,觉得”一块破铜”占地方,就把它敲成十几块铜片,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当时废品站的铜堆成了小山,这些碎片混在里面,眼看就要被熔成铜水重新加工。多亏省博的专家们听说了消息,火急火燎地赶过去,在废铜堆里一块一块翻找,像在沙子里找金粒似的,终于把所有碎片都找了回来。后来,修复师傅们用了好几年时间,才让方鼎重新”站”了起来。现在看它光洁的表面,根本看不出曾经”粉身碎骨”过——我猜,它心里肯定在偷偷喊:“谢谢你们救了我!”
为什么说它是独一无二的宝贝?除了这四张特别的”脸”,鼎的内壁还刻着两个小字”大禾”。专家们说,“禾”就是稻子,“大禾”可能是古代一个部落的名字,也可能是在祈求”大丰收”。湖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也许三千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靠种稻子过日子。每到播种或收割的时候,部落首领就会把这个方鼎摆出来,在里面放上粮食,对着四张”人脸”祭拜:“河神啊、土地公啊,让稻子长得比人还高,让粮仓装得满满的吧!”那四张”脸”,说不定就是他们心中的”丰收之神”呢!还有一种更有意思的说法:这张圆润的脸,可能是一位女首领——在很久很久以前,女性也能当部落的大管家,带着大家种稻子、管粮食,多厉害呀!
站在展柜前,我盯着方鼎的”笑脸”出了神。它的嘴角微微上扬,是不是在说”看,现在的湖南多会种稻子!“?去年秋天,我跟着爷爷去田里割稻子,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爷爷说:”现在的杂交水稻,亩产都上千斤了!“三千年前的人们要是知道,肯定会吃惊得合不拢嘴吧?方鼎上的人脸,也许就是古代湖南人对”吃饱饭”的期待;而我们今天能每天吃到香喷喷的米饭,不正是把古人的期待变成了现实吗?
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着方鼎的”笑脸”。原来文物不只是玻璃柜里的”老古董”,它们是会”说话”的——大禾方鼎用四张”人脸”告诉我们:湖南人从很久很久以前,就爱着这片土地,盼着粮食满仓;用”大禾”两个字告诉我们:吃饱饭这件事,对每个人都特别重要;用它”失而复得”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件文物都是时光的信差,需要我们用心保护。
下次去省博,我还要站在方鼎前,对它说:“谢谢你呀,把三千年前的故事讲给我们听。现在,我们会好好吃饭,也会好好保护你!”如果你也好奇它的”笑脸”里藏着什么,记得去二楼展厅找它——围着它拍照的人最多,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