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周恩来回延安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4:37:33
《观看《周恩来回延安》心得体会1000字》
2019年6月17日,我观看了《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这部电影,让我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更加的钦佩,也让我对自身的认识、定位更加明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就要有新作为、新担当,既要有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也不能失去坚守与情怀。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在红军长征的艰难时期,周恩来总理没有放弃过任何人,在危急关头,心系的是老百姓,老百姓的牛、老百姓的命。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心心念念的还是老百姓。延安的大枣,延安的小米,这些都是老百姓对周总理,对工农红军最朴实最崇高的爱戴。周总理回到了延安,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亲人们把自己最好的都拿出来了,都想把家乡最好的展现给总理。延安的林林总总,都体现了对周总理、对工农红军、对国家领导人的敬意与关怀。
绿叶不忘根的情。这部影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周总理在飞机上的两次驻足。第一次,抵达延安,周总理走出机舱,那是第一次驻足,近乡情更怯。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周总理对脚下那片土地的热爱,物是人非,我的老朋友是否还记得我,我的乡亲们忘了我没有,“回家了,我回家了”,周总理下飞机第一句话,高兴地像个孩子,回到母亲怀抱的孩子。我们伟大的领导人没有忘记延安的亲人,时时牵挂这延安这革命的圣地。
第二次驻足,是不舍,是牵挂。当时的周总理已经患有癌症,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他的驻足就像即将离家的游子,不知归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再看一眼。那是对延安的一种眷恋,一种不舍。他心里是多么希望能亲眼看到三年后的延安、五年后的延安。飞机盘旋与延安的那一圈,伟大的周总理看到了他可爱的乡亲父老,仿佛也看到了三年后、五年后延安母亲新风貌、新未来。
周总理在延安的最后一件事,是拜托延安的官员,将延安的未来托付给了政策执行者,同时自我批评,纠正政策制定的弊端。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根,国家领导人没有忘记自己的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绿叶不忘根的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深折服于周总理的伟大人格魅力之中。沉醉于延安百姓与红军的鱼水之情,我深深体会到,自己为身边的人民群众做的还不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老百姓不需要你干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但他们会记得你为他们干过的小事情。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去努力、去奋斗、去实践的。周总理在病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仍然心系国家大事,不敢因私废公,是共产党人的坚守,亦是伟大的家国情怀。是我辈共产党人的楷模。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辈共产党员要时刻以周总理的家国情怀为榜样,要在新时代发挥新作为,要坚守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也要树立家国情怀,服务于广大群众。为新时代性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将工作落实到细处,将工作落实到实处,转变工作作风,以周总理为榜样,结合“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时刻警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有信念、有理想、有担当的共产党员。
《观看《周恩来回延安》心得体会600字》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让大家潸然泪下。90分钟的电影,真实还原了周恩来1973年回延安22个小时的诸多细节。纪实的表现手法,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更是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群众的“鱼水之情”深深震撼。
这种“鱼水之情”是在深入群众中建立的。10年时间与延安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劳动在一起,26年后重回延安,还能一口叫出房东、邻居的姓名。可见周恩来在离开延安的26年中一定无数次梦回延安,无数次怀念延安老区的父老乡亲。
这种“鱼水之情”是在依靠群众中发展的。第一次吃小米饭,小曹的舍命相救。正是在无数个“曹大娘”“小曹”的义无反顾的支持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才越走越宽,越走越广。就像周恩来收到延安居住时候老邻居送的一袋小米时候说的:“还像当年一样”!还像延安革命时期一样,我们依靠群众,群众信任我们,直到26年后还一直未变。
这种“鱼水之情”是在为了群众中巩固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回延安”不仅是“回忆”,更是“回顾”“大地回春”。经历了新中国建立,文化大革命,周恩来心中始终牵挂延安老区人民的生活,始终记着1947年离开延安时候对延安未来的展望,群众幸福生活的期待。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深切体会党的群众路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从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身上深切体会我党的初心、担当和使命。8000多万中国共产党员找差距,抓落实,必将汇聚起复兴中华的磅礴力量。
《观《周恩来回延安》心得体会1000字》
仲夏初夜,夕阳西落,灯光柔和,凉风习习,晚饭后的人们闲逸自若走在街上,四处温馨而和谐。6月21日晚上冀鲁管理处支部组织驻地附近员工及家属观看了刘劲主导自演《周恩来回延安》。该片气势恢弘,重现逼真历史。片中讲述了1973年6月,患病后的周总理回到延安,以自我回忆为主线,重温了党的奋斗历程,提醒全党全人民不要忘记历史,在延安这片热土上曾发生过震撼寰宇的伟大革命,以及陕甘宁边区人民对中国革命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该片以周总理回延安为明线,以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为情节展示,充分体现了熠熠生辉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电影中,总理在延安招待所准备回北京前夕,简陋的住宿环境,温馨的晨光照着总理清瘦的脸庞,起床后,微颤的身体,自己慢慢地穿上袜子,那是一双前后都打着补丁的袜子!这是我们总理的袜子!这是缔造新中国领导人的补丁袜子!
从总理的补丁袜子,我深刻领会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就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主动克服困难,百折不挠,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精神。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伟大的信仰,以毛主席、周总理等新中国老一辈的革命者,他们坚定信念,筚路蓝缕,不畏艰苦。正是总理的补丁袜子,让我领悟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烈在水与火的环境中将新中国建设起来,当时是多么的困难与艰苦啊!
从总理的补丁袜子,我深刻领会了革命先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影片开始到结尾,总理一直处理高度忙碌但不紧张的状态,工作完全达到了忘我的状态,就连去洗手间都在听取汇报。总理的补丁袜子,说明总理日夜操劳,一直走在人民群众中,一直是脚踏实地完成人民的任务,一直是身体力行地开展工作。总理没有当官架子,没有个人私念,没有享受物质生活,所有工作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周总理的补丁袜子,充分表现了他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从总理的袜子,我深刻领会了革命先辈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当总理目睹陕甘宁群众生活仍然贫困时,禁不住潸然泪下,痛心疾首,十分自责对不起延安人民。总理一直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复倡导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鼓励青年知识分子要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干劲要大,步子要稳,既要有雄心壮志,尽快赶上先进水平,又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步登天。
通过《周恩来回延安》这部影片,通过鲜活的形象塑造,让我深刻领悟了延安精神。周总理一生清白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伟人的精神和伟大的榜样,像夜间的北斗和早晨的启明星,永远指引着我的人生方向,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奋斗!
《观看《周恩来回延安》心得体会450字》
最近观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来说感触良多。
《周恩来回延安》生动讲述了1973年6月,彼时已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回到已阔别26年的延安,实地考察延安的发展状况,与当地人民同吃同住,展现了一幅“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感人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曾说,“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电影中身体抱病的周总理,仍然在日夜工作,与时间赛跑,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向我们展示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以延安为代表的老区人民、永葆革命初心,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精神。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被周恩来总理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勤俭节约,勤政为民的精神深深的感动着,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观看《周恩来回延安》心得体会-观后感300字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的细节温馨、感人、催泪,尽管阔别延安老区已经26年之久了,但周恩来总理对生活在延安的老朋友、老邻居的名字都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这充分说明周恩来总理的心里始终都装着人民。
周恩来总理内心所眷恋的正如贺敬之当年诗歌所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而延安的乡亲们回赠总理的,则是“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总理和人民的鱼水之情,让人泪目。
“虽然《周恩来回延安》是一部记录风格的作品,但却有着很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这样一部包含怀念、爱戴、与追思的影片,让我们不仅了解历史,还让我们感受伟大魅力,接受洗礼,励志自己。”市民们说,正能量,主旋律明显,对我们的人生起了很大的励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