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香气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22 14:11:21
《家中趣事》
推开家门时,厨房里正飘来妈妈炒青菜的香气,锅铲与铁锅碰撞的“叮叮当当”,是每天最熟悉的背景音。爸爸还没回,我把书包甩在椅背上,摊开作业本,笔尖却在纸上悬了半天——心思早飞到了另一件事上。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和爸爸藏了个大计划,要给她一个扎扎实实的惊喜。
门锁“咔嗒”一声转开时,我几乎是弹起来的。爸爸哼着跑调的小曲儿换鞋,皮鞋跟敲在地板上,透着股藏不住的雀跃。他刚跟厨房的妈妈喊了句“我回来啦”,就被我拽着胳膊按在了沙发上。“爸,有大事!”我压低声音,眼睛亮晶晶地盯着他。
爸爸故意拖长了调子:“哦?是数学题又难住我们小机灵鬼了?”“才不是!”我拍掉他的手,凑近了说,“今天妈妈生日,咱们办个生日会吧!”他眼睛猛地一亮,手指在膝盖上敲了两下:“正合我意!走,采购去!”
我跟厨房喊了句“我跟爸爸出去买点东西”,就被他拉着冲出了门。蛋糕店的玻璃柜里,草莓蛋糕正冒着粉红的甜气,奶油顶上的草莓颗颗饱满,像堆着一堆小灯笼,我们毫不犹豫订了最大的那个。我还挑了卷星星灯,捏在手里软软的,想象着它亮起来时,家里会像落满了星星。当然少不了生日卡片,我攥着笔在店里就开始写,把“妈妈最漂亮”“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些话挤得满满当当。
“妈妈最近总说手表旧了。”爸爸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街角的手表店。玻璃柜台里,一块金色的手表在灯光下闪着柔和的光,表带细细的,正适合妈妈。我踮着脚看了又看,用力点头:“就这个!她戴上肯定好看!”
回家时,妈妈刚好拎着菜篮子出门,说要去给我们买爱吃的排骨。机会来了!我和爸爸像两只偷腥的猫,踮着脚冲进家门。我举着星星灯在客厅绕圈,灯带绕着沙发腿缠了两圈,又在电视柜上摆出个歪歪扭扭的爱心,按下开关的瞬间,暖黄的光“唰”地亮起来,家里顿时像裹了层蜜糖。爸爸则溜进卧室,把妈妈床头柜上的旧手表悄悄换成了新的,换完还冲我比了个“OK”的手势。
门锁再次响动时,我和爸爸迅速关掉大灯。妈妈推门进来的刹那,星星灯的光漫了过去,她“呀”了一声,愣在门口。我捧着插好蜡烛的蛋糕,爸爸跟在旁边唱生日歌,跑调的声音混着我的童声,在暖黄的光里打着旋儿。
妈妈的眼睛慢慢红了,手捂着嘴,肩膀轻轻抖着。“快许愿呀妈妈!”我催她。她闭着眼睛,睫毛上好像闪着光,吹灭蜡烛时,声音带着点哽咽:“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生日。”
后来妈妈戴着新手表切蛋糕,草莓酱沾了点在嘴角,笑得像个孩子。灯光在她脸上晃,我突然觉得,原来幸福不用多复杂,就藏在爸爸跑调的歌声里,藏在我缠歪了的星星灯里,藏在妈妈眼角那滴没掉下来的泪珠里。这大概就是家里最暖的事吧——你想着我,我念着你,一点点小心意,就能凑成满屋子的甜。
《桂花落满黑板时》
当桂花轻轻飘落在黑板上,那馥郁的香气仿佛给整个教室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巾。我的粉笔在那散发着香气的桂花旁总是犹豫不决,仿佛每一笔都承载着太多的情感和期待。花瓣轻轻落在粉笔勾勒出的藤蔓上,仿佛在轻声细语:“你为何不尝试画得更生动有趣一些呢?”
“花样年华”这四个大字成为了毕业板报的主题,然而,我笔下的藤蔓却像一条条被束缚的小蛇,而花朵也低垂着头,仿佛还未从美梦中醒来。美术老师走过来,用她修长的指甲轻轻敲了敲黑板,提醒我:“你看看窗外的桂花,有的怒放,有的半开,还有的只是含苞待放,这样的多样性才显得生机勃勃呀。”
我蹲下身在草坪边,一颗颗地数着桂花,每一朵都独一无二,就像我们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同学。有一朵花的花瓣被风吹破了一个小口,却依然倔强地昂着头,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园丁奶奶的竹篮里堆满了剪落的桂花瓣,它们像一堆堆碎雪,纯洁而美好。她笑着说:“开过就是好事,哪怕只开一天,也把香气留在了人间。”
那天,我重新拿起粉笔,虽然画得还是歪歪扭扭,但每一朵花都充满了生命力和个性。同学们纷纷围过来看,小陈指着我画的一朵歪脖子花开玩笑说:“这朵花就像你上课时偷偷打哈欠的样子!”大家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
毕业典礼那天,桂花再次飘落了一地。校长站在主席台上深情地说:“你们就像这些桂花,不必都开成一个模样。”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应该珍惜并展现自己的个性。
此刻,我把毕业照放进相册,照片中的我站在黑板报前,嘴角上扬,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快乐。窗外的桂花又飘落了几片,在夕阳的余晖中打着旋儿落下,仿佛为这段成长的故事盖上了一枚香香的邮戳。这段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胡老师》
细密的雨不断地飘落下来,裹着栀子花的香气,在柏油路上洇出深浅不一的水痕。我撑着伞,拐进窄窄的巷尾,走到一栋二层小楼前。
推开那扇虚掩的院门,看见一个微胖的身影伏在桌子上批改作业,一头利落的短发,戴着厚厚的眼镜。听见声音,抬起头,跟我打着招呼:“早上好!”声音是那么温柔,让人如沐春风。
与别人不同的是胡老师总是让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记得那次,胡老师把我们带到院子,叫我闭上眼睛:“听听有什么声音?”我闭上眼睛,雨声变得清晰起来,还有凤尾竹叶子发出的沙沙声。待我睁开眼睛,看见胡老师正摩挲着叶片:“再摸摸它。”我轻轻地抚摸着叶片,摸到了叶片上的细细的纹理,还沾着雨水。“仔细细看看它。“我抬头望去只见茎的两旁长出一些整齐的叶子,向四周自然垂下,仿佛凤凰的羽毛。“现在请你用耳朵、手指,眼睛记录下这凤尾竹。“我提起笔唰唰地写出了一段话:凤尾竹仿若一片绿色的轻云,轻盈地飘浮在小院之中。雨水顺着竹枝滑落,为风尾竹增添了几分梦幻般的美感……
胡老师的作文从来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次次感官的奇妙之旅。她总爱带着我们走出教室,去观察真实的生活:有美丽的
长寿花,小巧可爱的小仓鼠,空中飞翔的鸽子都成了我们写作的素材。
原来记录下真实的生活,才是文字最美的语言。
《拙朴的花香气袭人作文》
拙朴的花香气袭人作文
再美丽的花儿也会有残败的时候,再窈窕的花儿也会有枯黄的时候,再明媚的花也会有消逝的时候。当一枝残喘的花迎着瑟瑟的寒风跌落,化作一抔无人相识的黄土,在你心中留下痕迹的,是那婀娜的丽景还是远播的清香?
在花店里我素来不喜欢太过耀目的花。那鲜艳明媚、沾着露水的玫瑰,仿佛捏在手中都要被握碎。但是有一种花却让我见后永远难忘。
花店里,你是否见过一种叫做山梦花的花草?初见此花,可谓是“未见其面,先闻其香。”近视的我远远望去,以为是一“大家伙”,凑近了看,确实是十几朵“多肉”花瓣的小花抱在一团,拙朴可爱的样子,却是那散发出的清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圈花团锦簇的映衬下,许久不曾忘记那可爱的小花。今日听说山梦花又被称做“花贼”,我心下讶异,难道山梦花有什么“龌龊”的行径吗?原来是因为它的香气太过浓郁,人们就当它“偷”的了百花之香,对山梦花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赞美?
山梦花从来不是百花丛中最美丽的那个。是啊,生的美丽的花居多,芳香奇异的花稀少。当繁丽的鲜花充斥眼眶,疲惫了我们的视觉,我们更应重视的不应该是花朵的清香吗?
有那么一群女子,绝不属于风华绝代的那一类,她们腹满经纶;不庸附却清高;不美丽却特立独行。你可曾见过张爱玲的照片?她的眼神凌厉,微抬下颌,身着自己所钟爱的、独特的衣服,清冷的`注视着镜头。不美丽的她,文字被千千万万人钟爱,让人打心里喜欢。你可曾见过三毛驻足沙漠的照片?说不上漂亮的她,一身波西米亚风,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文艺范,她所著的一部部文字才是人们印象深刻的根源。
当然,也不缺乏内外兼美的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之一的奥黛丽·赫本,不可谓不美。在可人的外表下,她更是一个内心闪闪发光的人,晚年亲赴非洲最贫苦的地方拯救饥饿孩子,去世前仍牵挂瘦骨嶙峋的非洲儿童。当然,这是极少数。
要相信,上天给我们不漂亮的外表,是要我们做有一颗美丽的心,和富有才华的人,让我们成为不一样的烟火,芳香袭人,长留人间。
【拙朴的花香气袭人作文】
《千秋人物读后感》
灵魂有香气的男子
红尘掩去他过去的洁白,纵有茫茫尘垢,依稀能闻到,来自几十年前的香气。
——题记
“从来的纪念都是史实与灵魂的再现。”这是张闻天专题的第一句话,光是读着,便好像有个若隐若现的人儿。如众多诗人一般,张闻天的生平有些怀才不遇的意味,多次向毛泽东递交意见,却以“反党集团”这等批判的字眼驳回。我记得最深的是张闻天的大胆发言,一击戳中毛泽东的两个痛处,在这混乱的年代,怕只有他的心如明镜,看透了时局。多少次,张试着让众人和毛泽东反思大跃进,官越做越小,只有这点仍延续着,终究,寡难敌众。张被贬去了广东,心的火热淡去,便只求活得无愧。正如书中所说,张不贪权,一手将毛推上主席的宝座,勤恳地做自己的工作。“古来圣贤皆寂寞”,张的人生最后,被挤压在一个小储物柜,无人再知。
曾听爷爷说过,他约莫我这个年纪时,写了一篇关于毛泽东大跃进的文章,许是带了些负面句子,被老师叫去办公室。“这文章不错,可要是让人看了去,是要挨批的。老师先替你保管,小积极份子。”感受得到这老师对大跃进的看法与爷爷是一致的,叙事中,这对师生快活地谈了许多。“我真庆幸老师能够理解。”爷爷最后是这么说的。张与爷爷比起来,不过多了些屈辱。
“还汝洁白漫天雪”是作者去拜访177号别墅的事了,那时的皑皑白雪,大概是张闻天灵魂的化身,洁白。起码,这时他可以稍微欢喜些。我慢慢地,慢慢地感觉到书中氤氲出的香气,萦绕在鼻尖,不会消散。
2017的门槛,我记得一个灵魂有香气的男子,张闻天。
《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作文600字》
我是在十几岁的暑假开始学习书法的,本来学习书法的目的很功利,就是想在考试的试卷上写下一首好字,然后让阅卷的老师耳目一新,给我得更高的分数。
但是在真正开始学习书法后,我发现自己早已经爱上了书法,将其作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书法老师,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姐姐。虽然很年轻,但是她总是对我要求很严格,她总是要求我们写字的时候将背挺直,拿笔的姿势要端正,要对每一张纸抱有敬意。当她看到我们不好好写字的时候她总是对我们说:“要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我喜欢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听起来就很唯美,而且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也是耐人寻味的。
老师做到了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老师总是在课间教给我们茶道的知识,还总是喜欢在午后的阳光里抚琴,一曲古典音乐在她的指尖荡漾。在书法领域,她熟练掌握了很多种字体,可以自由切换不受拘束。她写字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一首唯美的诗。她还喜欢瑜伽,保持着良好的体型,走起路了特别的淑女优雅,成家后的老师仍然有一种少女的气质,格外让人羡慕。
在这样有特点的辅导班的时间久了,我竟也慢慢地静下心来,再急躁的时候只要舒开纸张,涮好毛笔,端庄的做好,写一会儿字,心情就慢慢地恢复了,甚至还会开朗起来。
见过真正优雅的人之后,我也是特别渴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的,我想,我会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
《一个有意思的人》
风吹过,飘来阵阵香气,是桂香。没了夏日里的绿树掩映,这条水泥小路似乎格外冷清,每次路过这儿总忍不住张望着看一看,就算知道这里只剩浓郁的桂香也不愿放弃寻找那个童年记忆里熟悉的身影。
“老板,我又来了。”小女孩对着买糖炒栗子的男人说。“好嘞!”小女孩似乎是这家摊子的常客。老板用小铲子把褐红色的栗子装进纸袋里递给小女孩。装着栗子的袋子像是天然的暖手宝,忍不住打开,热气夹着栗子特有的香甜扑面而来,桂香都不及它一分。小女孩急不可耐地拿出来一个麻利地剥开壳扔进嘴里,刚出锅的不免有些烫,老板不禁说:“不急,不急,没人跟你抢,还有不少呢。”
栗子甜丝丝的味道充斥到口中,身子逐渐暖和起来。袋子里,栗子一个个咧着嘴散发着热气,小女孩看着不禁甜甜地笑了,那样天真,老板看着也笑了,就像父亲那样和蔼。
小女孩就是儿时的我啊,那时的我格外爱吃糖炒栗子,走过很多店终没有我爱,知道路过这家摊子。
“老板,还有栗子吗?”我拿着手里的钱怯生生地问。“栗子还没炒好呢,等一会儿哈。”说着,老板把他自己的小板凳让给了我,我乖巧地坐在一旁看着老板炒栗子,黝黑的脸上似有细汗,明亮有神的眼睛映着锅里的栗子,白色的围裙并不是很脏。栗子在锅里翻滚着,老板和我聊起了天。老板是个自来熟,很快和我成为朋友,离栗子熟还有好一会儿,老板便与我讲起了笑话,那时的我自然毫无顾忌地大笑。栗子炒好后,我还与老板说了再见。之后我便常常光顾老板的摊子,每次,老板都会带着笑意给我讲故事,我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吃一边听,风把桂香吹来,心旷神怡,那时的我觉得老板无所不能,能让我开心会讲故事笑话还会炒栗子,人特别有意思。
两年后,我又找到了那条路,桂香依旧,变了的是摊子和老板,已经不在了,没有出现,我失望而归。后来听说老板去了其他城市。老板的故事和笑话给我那时的童年带来快乐。他应该也会在那个城市遇到一个笑容天真喜欢听故事的小女孩。
成长到现在,一路数来,忘不了的是卖糖炒栗子的老板,那个有意思的老板。
《难忘那田、那风、那人》
暑稻香气摊开,幽幽浅浅,总有一页风景令人莞尔。总有一些人,令人动容,譬如那位胡子茬粗拉拉的老少年。
田埂被烘得暖活活的,一个高大粗实的影子在前跑,后面那个矮墩墩的大呼小叫地紧随着。羊角辫上的红发带很轻扬的飘着,眼看追不上了,便顺势睡到,四脚朝天的耍赖了。
风很柔,酥酥痒痒,渐渐地一股淡淡烟草味小心翼翼的走进。我知道父亲正在试探我,便赶紧闭眼,装死。
过一会,小草挠得后背痒痒的,粗拉拉的胡茬子很逗趣,像是小蚂蚁在脸颊上跳舞,痒的我像离水的鱼儿一样扭动,一捏紧鼻子,只得睁眼,把自己笑成一把折扇。
父亲张开黝黑坚实的臂膀,一把抱起我,我咯咯地笑,这双臂膀成为我飞翔的双翼,旋转啊,旋转,飞翔啊,飞翔,仿佛一下子就飞到空中,触到了小鸟,成为一只红带金雀儿。
折下狗尾巴草,坐田头,毛茸茸的狗尾巴,在那双宽大的手下,三圈两绕变成一只翘着尾巴,仰起小头吠叫的小青狗!带着尖锯齿的叶子,在那张皲裂的嘴唇下,奏起简单的儿歌"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一高一矮,一瘦一胖,成为永恒的场景,定格在那一刻,至今难忘。
慢慢的,父亲,矮了,我,高了。他的头发白了,我的,乌黑修长。昔日的红带再也用不着,他也再举不起我了。不变的是那双杂白的胡茬子和那依旧醇厚的温情。
依旧是那田头,我挽着父亲,靠在忠实的肩膀,岁月虽沧桑,这种守护的感觉却不曾淡褪。
垄头上,菜蝶悄悄的从身边飞过。狗尾巴又如期的冒上来,一幕幕场景似老电影在脑海中回放。,小心的将它们折下,父亲望了我,会心的点下头。三根狗尾巴,躺在皱巴巴的掌心,霎时就变成那头熟悉的青狗。
经历不仅仅是记载美好的故事书,更像是一坛发酵的酒,越长越醇厚。
我吹着父亲教我那首儿歌,太阳暖暖,风柔柔,他眯着眼,嘴角自豪的扬着。
一老一少,一矮一高。我才明白,家族得以延续得原因,只不过是父母亲的高度献给了孩子,一高一矮,一矮一高的向前延伸着。
我挽着他的臂膀,愿意陪他,弓着腰,再看看那些熟悉的风景。
《馄饨馅是爱》
被浓郁的香气所笼罩,这不是一碗普通的馄饨,它的馅可是用爱做的。
放学回家,把冷风关到门外,暖风中夹杂着香气扑面而来,心里有了一丝暖意。这时,妈妈已经端着冒着腾腾热气的碗放在桌子上,我忙洗了手,准备品尝它的美味佳肴。
近一看,是馄饨,“特地为你做的呢!快尝尝吧!”。可能是我偶尔说同学们早上带的馄饨不错,便让他记在心里了罢。我耸耸肩,拿起勺子,放在碗里,汤勺浸在汤中,金黄色的油点一个接一个,碧绿的葱花都飘得远远的,碗里的馄饨真像一只只优美的天鹅,它们洁白无瑕,不染纤尘,飘渺的雾气让它们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妈妈期盼的眼神下,我舀起一个,光滑的表皮像金鱼的大扇尾,一阵诱人的香味浓烈,细腻,像极了妈妈的双手。刚吃下去,妈妈问:“怎么样?好吃吗?”我细细嚼完:“真是……太好吃了!”妈妈攥在一起的双手放松下来。又加了半碗。
我用汤勺轻轻搅了搅,碗里的馄饨一只只打着旋儿,相互碰撞,薄薄的皮儿把鲜红的肉馅印了出来。几只小小的虾米也在汤中嬉闹。在妈妈慈爱的笑意中,我幸福的吃完了整碗。
饭后浓烈的咸香让我口渴,妈妈洗完碗走出厨房。我问:
“妈妈,馄饨馅是用什么做的啊,有点……咸了啊!”
“啊?那你猜猜是用什么做的”
是爱吧,一定是的,妈妈第一次做馄饨就把馄饨馅里的爱放多了。
《火锅香气飘漫天》
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去了三耳火锅基地,那里既有火锅博物馆,也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耳火锅底料酿造技艺”。
我们先到纤夫广场停车,我一下车就惊呆了。广场如此的小,但地面跟别的广场相比可精致多了!地面上有一条条纤绳的印记,我想就是因为这个才叫纤夫广场吧!广场上还有很多雕像。有的雕刻着两头狮子,相互对望着;有的雕刻着将军,手拿大刀,英气逼人的眼睛亮闪闪;还有的雕刻着织布的妇女,梭子一上一下的,她会织出怎样的布呢?
看了一阵子后,午饭时间到了。我上了楼,一阵火锅的香气从厨房里飘了出来,人们坐在一起,一面吃着香喷喷的火锅,一面高兴地聊着家乡的事。
我们来到了一张桌子前。咦?怎么只有味精、醋和盐呢?于是,我又拿来了葱、蒜泥和麻油。哈哈!现在调料一应俱全,开始look做火锅!叔叔先端来一口大锅,再放入豆瓣、盐、味精和火锅原料,以及辣椒等各种各样的底料。现在讲油类了。有牛油,猪油和红油,我觉得油太多了。
“油不多就不好吃了!”阿姨说,“清汤里又不放油!”
火锅做好以后,我们也打好了调料,准备开吃。荤菜有牛肉片、毛肚、鹅肠、耗儿鱼、老肉片,素菜有平菇、茼蒿菜、海白菜、木耳、豌豆尖。味道不错,配菜很快就被席卷一空。
吃完后,我们去了博物馆。
哇!这明明是个大锅!这里面有什么呢?进门,我就被一个大根雕深深吸引住了。雕的是一只孔雀,昂首挺胸,骄傲得很。我想,这么大的根雕一定是千年大树吧!向前走,我的左侧墙上悬挂着几列书法,上面的字龙飞凤舞,感觉一触碰,就要飞出来一样。我的右侧还有一个玉桌,玉石银光闪闪,像一颗颗星星那么明亮。器物多得数不清,我先只讲这些。
我突然发现有一个阶梯,梯子直通楼顶,我和爸妈走了上去。
走到一半,眼前出现一个小小的房间,我发现里面有很多很多的锅。你知道这是什么锅吗?对了,这是不同时期人们用来煮火锅的锅。
看完锅后,我们接着往上走。楼顶上有一个宽大的房间,屋里有两个悬钟,一些桌椅和一些画像等等,多得好像宽大的房间变小了。这些桌椅都是在整木上雕刻的,采用了浮雕和镂雕的技艺,十分精美。
我们走出博物馆,来到了做火锅调料的地方——三耳集团绿色食品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有序、数量众多的陶缸,每一个都戴着蓑草做的小帽子,感觉很朴素。我们揭开小帽子,看到陶缸肚子里全是深红色的辣椒酱。原来,这些缸子是用来晒豆瓣的。我见到了一位正在搅拌豆瓣的叔叔,叔叔告诉我们:“豆瓣晒期是6-7个月,小妹妹过来试试搅豆瓣吧!”我上前接过木质的搅拌工具,使劲地搅拌,终于好了!我又去看了晒好的和快要晒好的豆瓣,真多啊!
回家的路上,我想:希望火锅这个“非遗”可以流传下去,不然这种文化就会消失,而且美味的火锅也没法品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