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王侯将相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9-15 17:13:58
《王侯将相的呐喊与权力之茧的腐蚀》
陈涉的形象在《陈涉世家》中呈现出鲜明的复杂性,他既是振臂一呼的起义先驱,又难以逃脱权力侵蚀下的人性局限。
他早年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已显露其不甘平庸的雄心。谪戍失期时,他敏锐地抓住“天下苦秦久矣”的时机,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击碎阶级桎梏,其胆识与洞察力堪称卓绝。起义初期,他借扶苏、项燕之名凝聚人心,用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制造舆论,展现出高超的谋略与组织能力。短短数月,便建立“张楚”政权,撼动了秦王朝的根基,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然而,权力的腐蚀也迅速暴露了他的短板。称王后,昔日“苟富贵,无相忘”的承诺化为泡影。面对故友“夥颐”的惊叹,他非但不念旧情,反而以“轻威”为由将其斩杀,致使“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这种对昔日情谊的背弃,不仅暴露了他格局的狭隘,更削弱了起义军的凝聚力,最终导致众叛亲离,落得兵败被杀的结局。
陈涉的一生,是底层反抗精神的象征,也是权力异化人性的缩影。他用行动证明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却未能守住初心。其兴衰起落,至今仍引人深思。
《李白》
古往今来,无数王侯将相,在繁华落尽的嗟叹里,消散于滚滚红尘,而他却用灵动飞扬豪气纵横的浪漫诗韵,独步千年沧桑,留下一篇篇韵味无穷的宏伟诗篇。
他就是,李白。那个二十岁起便仗剑出川,浪迹天下的“诗仙”李白。祖国的山川滋养了他的心神;险峻的路途磨砺了他的心志;观览的壮景孕育了他特有的“仙气”……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我看到了天赋异禀的李白,大概唯有巴蜀的青山之巅和绿水之湄才能孕育出如此惊为天人的才华;“十五好剑术”我看到了英勇且豪气冲天的侠士李白,是的,你洒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看到了豪情满怀,踌躇满志的李白,是的,你豪放。
“醉草吓蛮书”我看到了傲视天下,志得意满的诗人李白。然而早已失去励精图治的锐气的唐玄宗只不过想让他做一个吟风弄月,粉饰太平的文学侍从之臣,只需写类似“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华丽词藻,亦可享“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御手调羹”的殊荣,但在政治上终不受重用,他的大志无法实现。于是他吟出“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的落寞之感,于是我看到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我更看到了仕途坎坷历尽磨难的李白。
最终,性格豪放的李白将一腔愤懑化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怒喊,是无奈,是灰心,亦或是醒悟,总之是他看透这当权者的阿谀奉承,权贵们的献媚恭维的宣泄。
于是,他走了,离开了繁华帝都,离开了名与利,过着“浪迹天涯,以酒自适”的平淡生活。游仙访山,痛饮于山水之间,酒旗买醉,放浪于天地之间。“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看到了狂放不羁,斗酒作诗的酒客李白。
一生流浪天际的他,以诗酒为伴,以山水为侣,酒入愁肠,化作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终其一生,他收获了“散发弄扁舟”的自由,收获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尊严,更收获了“诗仙”美誉和如今的万人崇拜。
他是诗人,是酒仙,更是游侠。他灵动飞扬,宛如天上的云气,他自由驰骋,宛如草原上的骏马。他抖落世俗的尘埃,塑造着仙人的姿态。他浪漫,癫狂,豪爽;于是他仙人般的身影化作不朽的诗魂。
王朝的繁华消失在过往的云烟之中,唯有诗仙李白浪漫的诗篇在流逝的岁月中化成一声声叹息。于是,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