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贾宝玉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1:42:55
《论贾宝玉跟林黛玉的爱情《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以前我在我第一遍看红楼梦时,我并没觉得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有多么直接的表达,一直对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这句话持怀疑态度。
贾宝玉跟林黛玉之间的相处虽然较其他女子当是多些
而且点明贾宝玉和林黛玉互相喜欢的,也是后半部内容,贾宝玉要与薛宝钗结婚的悲哭啼啼,以致病死。
但是我认为,如果我从没有接触红楼梦,如果我从没听别人说过:这是一本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表现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后部,也就是全书的一半以后内容,那么,我绝不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会有什么深厚的爱情关系。
甚至我只是觉得他们是处于一种高于友情有低于爱情的一种尴尬的感情局面。
这是在我第一次看完红楼梦的个人感想。
等到很久之后,老师开始要求读红楼梦。我就又开始重新阅读红楼梦。因为较之前,早已有了一次阅读经历,所以读起来比以往还是省事不少。
但当我第二次重读时,我注意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小细节。
一是
黛玉笑道:“我不要他。带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的画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现,方想起话未忖度,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她拿出玻璃绣球灯,让宝玉自己拿着照明,并嗔怪“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
宝玉冒雨来看黛玉。黛玉打趣宝玉穿的蓑衣,像个渔翁。然后宝玉问黛玉要不要蓑衣,黛玉不假思索的就说:“我不要他。带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的画和戏上扮的渔婆了。”这句话,意思非常暧昧。此前黛玉说宝玉是渔翁,现在又说自己是渔婆。这不是一对,又是什么?黛玉想到这点,脸顿时羞红。这里宝玉并没有对黛玉说的话做什么反应,而黛玉自己就先脸飞红,直接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等到宝玉要走时,黛玉给宝玉一盏玻璃绣球灯用来照明。并说,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
小细节的暖心之举,让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赫然显露出来。
在电视剧中的结尾,宝玉被救出来后只有黛玉留给他的一盏玻璃绣球灯,然而就算是这样,最终也是不小心被人撞地上,摔碎了。就这样,带着绝望的心情,在白茫茫大地中响起踏雪声,宝玉消失在天际…。
二是
贾宝玉在旁看着薛宝钗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这段写的是宝玉看宝钗看呆了。但是他想的是这胳臂如果是黛玉的怎么怎么样。
人看到上世界上一件很好的东西,他马上下意识的想到的是“我自己的那件东西”并进行对比。所以,宝玉本能里对黛玉的爱情就表现的很明显。而且,宝玉因为龄官写“蔷”字而完善自己的观念,自此之后就专心起来。他专心的就是黛玉。
曹雪芹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隐藏在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并通过这一点一滴的小事来积累起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只是因为续书太恶心,写过了罢了。
版权作品,未经《星火作文》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我们班的“贾宝玉”600字》
我们班充满生机,不像《红楼梦》那般凄凉悲惨,但我们班却有一个不折不扣的“贾宝玉”——杜浩阳。
他戴着一副眼镜,虽然人家贾宝玉没有眼镜可戴,不过倒是长着一张和杜浩阳一样的方块脸。而且杜浩阳摘掉眼镜,细细一看到还真和贾宝玉有点像。不仅如此,杜浩阳在很多方面也和贾宝玉一样,不然也不会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贾宝玉”。
杜浩阳的朗读水平可以说是一流的,他的声音宏厚响亮,而且天生带了一点女音,使他的声音多了一份细腻,这点和贾宝玉有点相像。
我曾观察过他,发现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惹女孩子。有时他和男孩子们玩着玩着,一个女生从旁边经过,他就会扯一下人家的头发,或是开一句玩笑:“您老又发福啦!”非得气得人家追着他满教室跑才罢休,所以教室里常常会出现一个愤怒的女生追他的情景。有一次下课了,我要扔垃圾,杜浩阳冷不防从背后撞了我一下。凭他那股蛮劲,我的老腰都要闪了。我可是个“火药桶”,一点就着,自然不能容忍他的冒犯,所以去追他。可杜浩阳鬼得很,我从后门追,他从前门跑进教室;我从前门追,他又从后门跑出教室,总之追不上。我恨恨地咬着牙:“好你个‘贾宝玉’,爱往女生堆里扎!”
还有一次,我们要上台表演。在后台排练的时候,我摆错了脚,杜浩阳竟然明目张胆地抓住我的脚摆正,然后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站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了。同学们窃窃私语起来,我真恨不得将杜浩阳踢得满地找牙,可由于老师在,所以也没敢这样做。
杜浩阳还喜欢跳舞、看女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收集仙子卡片……反正女孩子喜欢的他都喜欢,我真怀疑他是不是把性别搞错了。
这个“贾宝玉”和那个贾宝玉真的有很多共同点,也许他就是那个贾宝玉的转世呢!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1. 叛逆——永恒的必然是超越时代的,超越时代的必然是叛逆的,所以红楼梦我们现在会读将来也会读。
2. 爱心——对那些在他的女性观里优秀的女子,真诚的亲善,努力的体贴。
3. 义气——虽然这家伙总给人感觉不太爷们,但是基本的义气还是有的,否则柳湘莲等人不会与其交好
4. 懦弱——虽然悲悯怜爱却不能保护,金钏、晴雯之死只是个开端,黛玉、湘云之陨也是无奈的必然。
5. 顽劣——纨绔子弟难免的。打算逐他的奶娘还踹了袭人一脚。
《哭也是一剂良药》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曾说过,女人是水做的,可能是因为女孩特爱哭吧。哭,我一直把它看作不坚强的表现。但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次在工作中与同学发生矛盾,几个同学群起而攻之,却无一人站在我这边。我万分委屈,一时竟无从解释,绝望之下跑出教室。此时的我,鼻子酸溜溜的,想哭却拼命忍住,心中烧起的是对同学的怨恨之火。终于,泪水像是夏日的雷雨,再也忍不住了,猛然间夺眶而出。我真的就这样在空旷无人的空间里大声哭了起来……
奇怪的是,怨恨之火瞬时被浇灭了。哭过以后,我已不记得这之前的悲伤和怨气了,心境竟如同水一般,没有了一丝的漪涟,此刻我才悟到了哭的涵义,原来它还是……
委屈的时候,心中积满了郁闷的时候,大声地哭出来,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哭过以后,就似雷雨冲刷了大地,心中便亮堂了。
看到过好多中学生自杀的新闻,一直觉得他们好傻,他们不懂得哭—种最最简单最最爽心的发泄方式。当他们想不开,感情痛苦得将要丧失理智的时候,要能毫无顾忌地哭一场,发泄心中的愤恨,结局或许不致于如此“悲壮”了。处在花季的朋友们,当你们一时冲动想轻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为什么不想想自己还有泪腺,还能做出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可见,哭也是一剂抚平心灵创伤的良药,假如你不想再压抑自己,那么哭吧,这样会舒服些!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愚见,也许冰山一角都未触及,还搞错了方向,扭曲了曹雪芹的原本用意。
《悲惨的结局》
贾宝玉这样的“行为偏僻性乖张”,在这个贵族家庭里,不能不是大逆不道,不能不产生尖锐的矛盾、不能不构成悲剧的冲突。第三十三回,贾政痛打宝玉时的决绝的言词:“明日酿到他拭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正表明了封建统治者对贾宝玉叛逆精神的恐惧。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不过是他们的叛逆的思想和性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他们的爱情也渗透着他们和封建制度的悲剧冲突。
在这样腐烂的贵族家庭里,性关系的混乱,已经达到了最卑劣的程度,男性贵族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偷鸡摸狗,荒淫无耻,其间根木谈不上任何爱情关系的存在,但这一切却可以得到绕治者公开地默许和庇护。第四十四回王熙凤向贾母诉说贾琏和鲍二家的奸情时,贾母反而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这么着……”甚至连“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也都没有受到过明显的反对,可是.青年男女间自己做出的爱情的选择,却是要遭到绝对的禁止和摧残。同是这位贾母在五十四回对忘了父母、忘了书礼、“鬼不成鬼、贼不成喊”的佳人的长篇议论,完全可以看做是对宝黛爱情提出的苦告。男的可以随意玩弄女性,可以占有三妻四妾,女的却不能有任何自主的爱情,贵族公于可以任意地蹂助下层妇女,而在真正的婚姻问题上,却只能由父母去决定,不能有自己的选择。
这就是千百年来的封建的婚姻制度。大观园中的妇女不过都在重复那千百年来共有的命运。年轻的女儿们,有哪一个得到了自己的幸福呢?才选凤藻宫的贾元春.虽然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而她自己却闷死在深宫之中了。软弱的迎春,婚后受到了狠毒残暴的拆磨:“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才自精明”的探春,在作者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能有所作为的妇女啊!最后也逃不过远嫁受苦。向往荣华富贵的尤二姐,被暗害而死,勇敢的尤三姐也没有逃出现实的魔掌而被迫自杀。主子尚且如此,女奴们的遭遇就更加悲惨了。金钏被逼投井而死,晴雯、司棋被逐屈枉而死,被贾赦看中了的鸳鸯,也不可能有更好的结果。出身愈贫贱,结局就愈惨。这腐烂而残忍的生活,不能不给少女们带来绝望的考虑,于是,惜春、芳官、藕官、蕊官都出了家。
这就是大观园中年轻妇女的悲惨的结局,谁也没有逃脱被礼教吃掉的命运。
《贾宝玉的思想》
男性贵族的腐烂和丑恶,未婚少女和丫头们的优美灵魂和不幸遭遇,不能不在他的思想感悄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得出了完全违反“男尊女卑”的结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也正是由于这种不满封建礼教摧残妇女的启蒙的感受,使得这个贵族公子,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阶级的偏见,他把他的同情倾注在那些受封建势力压迫的青年妇女的身上。他和大观园中丫头们的关系,虽然也烙印着贵犷公子的思想和生活的痕迹,却表现了他对等级制度的抗议。
这种特殊的环境,也便贾宝玉在一定范围里得到了自由发展个性的机会。他厌恶封建贵族的繁文褥礼,厌恶礼教,厌恶他自己未来的封建官僚的前途,鄙视科举制度。他无心于读死书,不专心八股文的修养,而且批评封建的仕途经济学间,是说“混账话”,批评热心于功名利禄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说那是受了“前人无故生事,立意造言,原为引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之害。对封建的文化教育,也提出了深刻的怀疑,说“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除四书,杜撰的太多,偏是我在杜撰不成”,甚至把“文死谏,武死战”的“君子杀身以成仁”的最高封建道德,也说成是毫无意义的“胡闹”!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贾宝玉的启蒙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没有完全突破封建贵族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特别是贵族公子的生活的烙印,使他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对出路的探索,往往坠人悲观主义的思想泥淖。但是,他对封建主义的精神道德,敢于提出如此大胆的怀疑和否定,轻蔑和憎恨,在当时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贾宝玉的少爷生活》
毫无疑问,贾宝玉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少爷,他像他所出一身的那个贵族家庭的一切成员一样,是在“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里,过着剥削阶级的优裕的生活。这种生活不可能不在他的性格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他的精神面貌固然和贾琏,贾蓉等“人形动物”,有着本质的差别,但也还是渗透着那一阶级的贵族公子、富贵闲人的情调。这虽是贾宝玉生活环境的真实和性格的真实,却由于同样出身于贵族公子的曹雪芹,对于这一方面缺乏批判的认识和描写,因而,作者的浓重的渲染,也就不能不带有消极的影响。封建时代的旧红学家和至今仍有一部分这样的读者,他们很少去体会贾宝玉的叛逆精神,却非常羡慕他的脂香粉气的“温柔富贵之乡”的生活,固然是这一部分读者本身的不健康的欣赏趣味,但也反映出了贾宝玉的性格以及创造这一性格的作家的反封建的局限性。
不过,和整个贵族阶级的形象相对立,贾宝玉的性格却充满了叛逆精神。它是当时萌芽的民主主义思想,在叛逆的贵族青年一代中的反映,又是贵族阶级内部重重矛盾的合理产物。贾宝玉自幼就生活在父亲贾政的暴力管制和祖母的娇养、宠爱的矛盾中。在贾政看来,贾宝玉必须被训练成一个贵族阶级的忠臣孝子,才不辜负皇恩祖德。而在贾母的心目中,这爱孙乃是膝下解闷的“玩物”。她要把他娇养在内帏,以逃脱贾政的管教。这两种教养的方式,时常产生矛屑.而忠实于封建伦理观念的贾政,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得不经常在被迫的情况下,放松了对他儿子的管教。贾宝玉的性格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得到了接触民主主义思想和反封建“邪统”的机会,发展了叛逆性格。
混迹在内帏,虽然使得贾宝玉的性格浸淫了脂粉的香气,而内昨少女们的比较洁白、单纯的生活,特别是出身于下层的丫头们的优美的灵魂和身受的践踏与摧残,也在一定程度上培植了他的叛逆精神。
《叛逆的黛玉》
至于林黛玉,那更是一个比之贾宝玉经受着更加沉重压抑的悲剧性格。封建礼教的千斤磐石压死了她的生命,桎梏着她的心灵,但是,她是在痛苦的抗争中终结了她的生命的。虽然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箱剑严相逼”,却毁灭不了她的“孤标傲世”的精神,她的如花的生命被践踏了,而她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形象,却仍然以傲岸不驯的精神,活在人们的心目里。
这样一个充满悲剧感情而却倔强不屈的叛逆的形象,也不是当时普遍的存在—至少在大观园贵族少女的行列里,她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分明是经过作家理想熔铸的典型形象。十九世纪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杜勃罗留波夫,曾经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大雷雨》里的卡杰林娜的形象称为“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我想至少在这种意义上,贾宝玉、林黛玉的叛逆形象,也是当之无愧的。
所以整个说来,《红楼梦》虽然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却又不能不承认,在宝、黛的形象创造上,作者也注入了一定漫精神的内容。而且在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和环境的创造里,那种浓郁的诗情基调,强烈的色彩烘托,也分明是显示了积极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某些特点。何其芳同志在他的《论<红楼梦》里有过这样一段话:“……《红楼梦》这部巨著为这个古老的社会作了一次最深刻的描写,就象在历史的新时代将要到来之前,给旧时代作了一个总的判决一样。它好象对读者说。这些古老的制度和风习是如此根深蒂固而又如此不合理,让它们快些灭亡吧!虽然在这沉沉地睡着的黑夜里,我无法知道将要到来的是怎样一个黎明,我也无法知道人的幸福的自由的生活怎样才可以获得,但我已经诅咒了那些黑暗的事物,歌颂了我的梦想。”我以为这样来评价《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是比较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