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利己主义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6 16:10:48
《【2024高考素材1】精致的利己主义》
考场作文想要获得高分,看似偶然,实则背后需要大量的素材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平时素材的积累,很难出现高考考场上的厚积薄发。兹分类选编系列针对2024年高考的作文素材,以飨读者!
一、什么是精致利己主义者
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指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精致的意思与粗糙相对,指的是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价值,有自己的生活品味的一群人。利己主义者顾名思义,就是一切活动都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人。
“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说法来自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首先,自私的家庭观念或过分宠溺的的家庭环境,是造成“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家庭原因。
家庭影响对孩子成长早期影响较大,无论是贫困还是富裕,农村还是城市,总有一些家庭更倾向于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父母言传身教使这些孩子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另一方面,过分宠溺的家庭环境,都会使孩子产生根深蒂固的自私心理。
其次,“唯分数论”是造成“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教育原因
一般来说,能够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人,都是同层次中智商、情商较高的一类人。在中国,每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学时间,都能看到知名度较高的学校门口人群密集、周围道路水泄不通的场景。家长们一张张焦渴急切的脸庞上冒着豆大的汗珠,这哪里是一次普通的送学,这分明是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很多家长认为,没有好幼儿园就没有好小学、没有好小学就没有好中学、没有好中学就没有好大学,没有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不可能成功。而决定这一切的,就是分数。在有的中学,对顶尖学生,学校不仅不收学杂费,还免费提供套房供家长陪读。
第三,唯利是图的社会环境是造成“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社会原因
当医患纠纷、食品安全、诚信危机、道德困惑充斥社会时,大学这个曾经的象牙塔也已经不再是宁静的学问之所。而大学,正是学生世界观形成和固化的关键阶段。老师热衷于报课题申经费,对本是主业的教学工作不甚用心甚至敷衍了事,还有的老师过分到将学生当成自己廉价的优质劳动力——对学生而言,这就是活生生的“利己主义”教材。待到走向社会,面对拼能力不如拼关系、拼自己不如拼爹的现实存在,一定会在学生心中加深对“利己主义”的认同。
二、警惕精致的利己主义
近期,“最美”一词,再成对平民英雄的礼赞。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最美”中闪耀人性的光辉,也触发人生价值的思索。无论是面对失控的汽车还是忍受剧烈的疼痛,千钧一发之际做出“最美”选择,都已超越了一己得失的考量,遵从着崇高道德律令的召唤。
然而,更多时候,我们却容易被“利己”俘获,在利益的加减法中迷失了人生的价值。这样的利己,不仅是漠视受伤孩子、倒地老人的复杂利己考量,也不仅是催生地沟油、毒胶囊的强烈利己动机,更有一种貌似无害的“精致的利己主义”。
精致的利己主义,或是工于心计、圆滑世故,一举一动都笼罩着利益的影子;或是把利益当做唯一驱动,原则、信念都可以为了利益让路;或是吃透规则甚至潜规则,善于钻空子、找漏洞达到自身目的。所谓精致,不过是为绝对的利己主义,穿上了一件合情合理的外衣。
应该说,利己是一种基本的人性倾向。主张个人利益、维护个人权利,无可厚非。日益激烈的竞争,急功近利的风气,确实容易在一定程度上让人生演变为个体福利的速度狂飙。但我们也要时时自问:这些以“自我”为圆心精心设计的生命旅程,果真增进我们的幸福了吗?如果陷入了利己的泥淖,把整个生活都设计为实现个人利益的棋局,再“精致”也只是算了人生的小账。
说到底,不是一切都能用物质利益来衡量。白芳礼帮助贫困孩子实现梦想时的爱意与怜惜,如何计算?杨善洲凝视曾经的荒山瓜果飘香时的满足与充实,如何计算?郭明义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中收获“吃得香,睡得着”的快乐,如何计算?
生命有限,但生命的宽度、广度与深度,却可以突破一己的限制。如果把生命的意义局限于一己之私,难免会哀叹生命的限制,裹足于小小的得失。精致的利己设计得再巧妙,也无法突破个人的狭小格局。帮助他人的快乐、承担责任的充实、坚守理想的笃定,才可能让我们拥有更丰富更完美的人生。
有外国媒体票选最快乐的人,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筑沙堡的小孩、为婴儿洗澡的母亲、挽救了患者的医生获选。跳脱利益的枷锁,放开功利的束缚,这样的快乐,可称纯粹。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俯仰,视风向转移,即便自视高明,也终究只是“俗士不可医”。
从社会的层面看,“精致”的马甲,软化了对利己思想的认识,钝化了对利己行为的敏感,弱化了对利己主义的警惕。更糟糕的是,倘若在“精致”的设计下,绝对的利己变得不那么扎眼,逐渐在社会成员中获得“理解”、得到认同甚至可以跟随,整个社会的价值难免被消解,一个时代的风尚难免被侵蚀。
要求所有人都无私奉献是不现实的,每个人的权利实现、全面发展,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跳脱精致的利己主义,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变成“无我的圣人”。只是说,我们可以少一些自我中心的计算、少一些斤斤计较的敏感、少一些小肚鸡肠的狭隘,在问“值不值”的同时,也问一问“该不该”;在考量“性价比”“回报率”的同时,也考量心灵之得、精神之获,这样或许才能拥有更饱满的意义、更珍贵的价值和更丰盈的人生。
在一个“最美”和“最牛”泥沙俱下的转型社会,在一个“最好”与“最坏”交织呈现的复杂时代,我们面对更为深刻的价值选择,因此更需要我们时时拷问内心: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出发?
三、“精致的利己主义”害莫大焉
新年刚过不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刊发了一篇警示录——一个在贪欲中沉沦的“学者市长”。看完此文,想给这位抚顺市原市长栾庆伟一个评价,脑海里立即出现一个词,那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栾庆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企业管理硕士毕业,毕业后一直在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作,很快晋升到副教授、教授。后来,跨入政界,2013年任抚顺市市长,成为正厅级干部。一个学者型官员,受党教育多年,本应有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不应与贪腐连在一起。然而,事实让人大跌眼镜。在栾庆伟思想深处,想的是“出人头地,做人上人”。
他认为,只有工作好了,才能够升官,最后才能挣大钱、光宗耀祖。到了政府机关后,他发现权力的魅力无穷,能满足他对金钱的欲望。特别是他到大连高新区和抚顺市工作之后,对金钱的贪婪更加猖狂,最后几乎到了来者不拒的程度,一次几十万、上百万地拿,脸不红、心不跳,堕落成“贪权贪钱贪色”的“三贪干部”。
栾庆伟的变色人生,无疑是陷入了“精致的利己主义”。何谓精致的利己主义?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分析得很精当:“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钱教授还说,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像栾庆伟这样的人, 工于心计、圆滑世故, 把利益当作唯一驱动,原则、信念都可以为了利益让路。袁卫华,当地高考状元,北京大学法学院高材生,中央纪委干部。他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于是通过泄露问题线索,向官员交换工程,交给自己的父亲承揽,几年间竟超过10亿多元。肖明辉,80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副局长任上,受贿1600万元,被判无期徒刑。他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典型代表。
学有学道,官有官道。为官者,当践行“为公主义”。最忌讳的就是利己主义。古人云:“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做共产党的干部,为的是实现政治抱负,服务社会大众,造福人民群众,实现人生价值。倘若当干部为的是利己,为的是“生活更好”,本身就违反了党的宗旨,违反了党性原则,违反了党纪党规,如何能做一名好官?又如何能保持一生廉洁?
破除“精致的利己主义”,除了加强党纪党规的约束外,还要大讲理想信念、大讲政治觉悟、大讲党性官德。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避免陷入利己主义的泥沼,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加里宁有一句名言:“凡是创造自己幸福的人,应该做全体工人与农民的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当他成为一切人幸福的匠人时,他就会成为自己自身幸福的匠人了。”为官者当有如此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