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志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0:43:01
《冯志远观后感》
冯志远观后感范文
我是大雁口中的一粒草籽,从遥远的江南飘落到这片生长着红枸杞的地方。澎湃的黄河涛声激荡着我的情怀,肥沃的黄土地是我的第二故乡。上苍给了我这份崇高的职业,我从此走上了三尺讲台。我的身边亮起了一颗颗会眨眼睛的星星,我的心就在这纯洁的时空里游弋。我愿做一束照亮童心的烛光。
看完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大漠红烛冯志远的高大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每每看着班里一颗颗会眨眼睛的星星,我眼前总会浮现出他的身影。我钦佩他的博学多才、他的谈吐非凡、他的刚正不阿、他的卓越奉献……
无独有偶,正值青春的他第一次走进鸣沙课堂的那一瞬间,我几乎分不清他是冯志远还是我前阵子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一位是教育学家李振村的启蒙老师。这三者都毅然放弃了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偏远落后的小村庄从教,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这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这会承受怎样的压力?红烛的亮度可能不同,但是红烛的高度绝对相同。
红烛,只燃烧在需要它的地方!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回上海时冯志远说,上海不需要我这样的老师。上海真的不需要他这样的老师吗?不,任何地方都需要,但是宁夏更需要他的支援!他带给宁夏孩子的不仅仅是别开生面的语文、历史、地理、俄语知识,也不仅仅是做人的道理树人的学问,而是他无愧于心的高尚师魂!
印象最深的是他给孩子们上高尔基的《海燕》,用简陋的'风琴、蓝布、铁板就营造出了一个激昂万分、振奋人心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从未见过大海的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会感受,更用自己顽强勇敢的意志亲身诠释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真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他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红烛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他的家人是幸福的,因为拥有一位如此伟大高尚的亲人;他自己也是幸福的,因为在三尺讲台上,他挥洒的青春汗水浇灌出了桃李满天下……
【冯志远观后感范文】
《青年立命,心正志远顺天下700字》
时青年皆应博学而笃志,志定而后心静。
——王炳林
没有青年的拼搏奋斗,就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更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是国之背,民之魂。作为新时代的骄子,我们要做到心正,志远,顺时,不负使命,不负韶华。
做新青年,必使其心正。易经中曾有过这样一句:蒙以养正,圣功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使自己达到正其心,诚其意,致其知,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正是因为心正才能做到笃行而慎思,敏事而明德。正如我们自古以来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去避之的气清心正林则徐,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文人墨客李白,还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领袖周恩来。青年人,壮志也,为民生立命,为天地立心,所以心正即希望,心正即力量。
做新青年,必立其志。古今中外,无数伟大历史的人都在少时怀着鸿浩之志,壮志凌云,无数青年也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朱熹曾说。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志向不坚定,最终也是无济于事,我国天眼之父南仁东36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家国大业,他曾说不管用多少年,多少人,一定要把天眼建成。我们还有劳动模范申纪兰,一名西沟妇女,带领全村人民开荒山,植绿林。她说劳动模范就是应该下地劳动。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用他40多岁的生命书写了兰考大地上的奇迹,他临终时最后一句还是我……没有……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就是像这样的青年一代代奋斗,才有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
做新青年,必顺其时。我们要发扬榜样精神,弘扬奉献的价值,努力顺应时代的发展。习主席曾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苗孕穗期。这一时期最需精心指导和栽培。何言不是,我们要以为潜艇而生的黄旭华为榜样,应以元老爷爷于敏为榜样,应以奋战在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为榜样,适应时代潮流,实现人生价值。
将青年与奋斗联系起来,将青年与志向联系起来,既然有时代发展的轻推,也有奋斗意志的凝聚和升华,担当时代大任,非青年而言谁?
《别开生面的开端》
“同学们,身为‘志远班’的一员,你们应该时刻用‘志远’精神和‘五心’教育来勉励自己。”班主任苏老帅讲着。苏老师天天都会叮嘱这句,今天却让我心际一震。一时间,几天来一桩桩触动我心灵的事如电影般涌了上来。
嘲笑中自尊
“瞧,农民!”“的确是农民!”“他们有统一的黑色。”“这也是他们的标志。”走在我和A前面的两个男生议论着。显然,他们是城里的孩子,而且议论中的“农民”指的正是我和A。因为我们的班服是蓝黑色的。“农民就是农民嘛,干吗讲得那么好听—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学校竟包了他们的一切。”“真是的!”“不知他们有什么魅力。”两位男生依旧议论着,满脸的嘲笑。面对这冷嘲热讽,我们会怎么样呢?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和A毫不在乎,与他们擦肩而过。没错,我们是农民,在物质上是比不上你们,但在人格上我们是不会输给你们的。我在心中默默的对他们说。
温暖中更自信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大家庭是温暖的。这是大家的肺腑之言。
大家没有笔记本,语文老师给每人赠送一本,并在精神上给予莫大的支持。其他班的同学都喝果汁和汽水,我们喝着白开水。化学老师看在眼里,每天给大家送来纯净水。正当我们徘徊于消沉的十字路口时,副班主任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当我们无助时,英语老师又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当……
我们受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爱护,社会的关注,我们是幸运儿。我们应更加自信,让自信之火苗烧得更旺更旺。
努力吧!以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成为我们的信念与动力,明天会更美好!
《勤奋—构筑精神志向》
在与“志远班”的同学交谈中,记者感到,许多同学的思想中流露出同龄人中少有的平和。“我们没有理由埋怨家境的贫穷,我们一定要做精神上的富有者。”是的,做精神上的富者,这不是阿Q精神,也不是无稽之谈,他们在用行动来证明他们的充实和富有,用勤奋来构筑他们的精神志向。
每天清晨,伴着清脆的铃声,“志远班”的同学起床,麻利地洗漱、早餐后,整整齐齐地来到教室开始早自习。午餐和晚餐时间,他们又总是比其他班的同学去得晚,同学们说,这叫“抢两头,抓中间”。生活老师彭德英告诉记者这样一个小故事:“按学校作息时间,晚上11点熄灯后,是不许同学们看书的,可这批孩子特别爱学习,熄灯后许多同学就在走廊上,借着路灯看书,我特别心疼这些孩子,强制他们休息。可同学们说,不抓紧时间学习,就对不起学校,对不起家乡的亲人和所有关心他们的人。”
每月40元的零花钱,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少得可怜,可对这些贫困学生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记者问张玉洁、王林梅、梁敏等儿个同学,“看到其他班级同学吃零食,你们会去买吗?’’“不会。”“为什么?是舍不得钱,还是因为家里穷?”她们回答道:“不是。根本没有吃零食的习惯。”是的,这些同学不是不会吃零食,而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他们有吃零食的习惯。
今年中秋节恰逢周六,同学们买回礼品到浆洗街光荣老人院慰问,和老人们共度中秋佳节。这样的钱,他们舍得花。“志远班”同学们说:“因为学校在关心我们,社会各界在关心我们,我们应该学会回报。”
“刻苦、勤奋、节俭、懂礼貌、守纪律,是这个班同学们的共同点,”班主任苏映雄老师这样说。同学们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又来自不同的地方,学校把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作为重要工作来进行。提出了“人格上自尊、发展上自信、生活上自立、逆境中自强、学习上自主”的志远(班级)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构筑起了精神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