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金鼓齐鸣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27 12:50:01
《金鼓齐鸣的典故》
古代乐器,分别以金、石、丝、竹、匏〔páo〕、土、 革、木八种材料制成,叫做八音。而军队用的,一般都是金 (铜)和革(皮革)所制的打击乐器。铜乐器主要是钲〔zhēng〕、 铙〔náo〕、钟、镈【bó】等等,革乐器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鼓,如鼙【pí】、鼖【fén】、鼜【qì】、鼛【gāo】等等。据 《周礼》载,古代还专设训练鼓人的机构,有鼓史(或作鼓吏)等官吏掌管其事。《周礼•地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可见鼓人管的是各种鼓乐器和金(铜)乐器。
古代军队,行军作战,都离不了 “金”和“鼓”。命令行动、进攻,就打鼓;停止,退回,就击钲(一种有长柄的钟)。所以称兵事为“钲鼓”,例如《汉书》:“战陈之興,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吕氏春秋•不二》髙诱注:“金,钟也。击金则退,击鼓则进。”但是后来, “金”不用钲或钟,而改用锣了,“鼓”也没有那么多花样了。虽然鸣鼓而攻、鸣金收兵的军令,基本上还是通行,似乎也不那么严格了。例如《水浒》所写,常以鸣金为出兵进攻的号令。第七十八回:“前军却好抹过林子,只听得一棒锣声响处,林子背后山坡脚边转出一彪人马,当先一将拦 路。……”第三十四回“看看渐近林子前,只听得当当的二三十面大锣,一齐响起来。……只见林子四边齐齐的分过三五百个小喽罗来,……林子中跳出三个好汉……。”有时为了壮大声势,助长军威,战斗中还有用“金鼓齐鸣”的。试再以《水浒》为例,第六十回:“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地,一望都是火把。”第七十七回: “看看近夜,只听得四边喊声不绝,金鼓乱鸣。……”
“金鼓齐鸣”或“金鼓乱鸣”,成了形容战斗激烈和军威盛大的成语。
《金鼓齐鸣的近义词归纳》
金鼓齐鸣的近义词归纳
刀光剑影( 注释: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烽火连天( 注释:形容战火遍及各地。)
剑拔弩张( 注释: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金鼓连天( 注释: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金鼓齐鸣( 注释: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磨刀霍霍( 注释:霍霍:磨刀的声音。磨刀发出霍霍的响亮的声音。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枪林弹雨( 注释: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杀气腾腾( 注释: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要杀人的凶狠气势。)
《金鼓齐鸣震天响》
“金鼓齐鸣震天响,狮舞翩翩瑞气。"
"咚锵咚咚咚咚!咚竹咚锵!"随着几阵急促促天的鼓点声,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披着一块彩色狮被而舞。"狮子郎"头戴大头拂面具,身穿长袍,腰来彩带,手握拳扇而逗引狮子。看着就喜庆呢!
先是一雄狮映入眼帘踩着鼓点微晃狮首。狮子皮下的表演者,忽起忽下跃,轻松自如。忽然像人立而起,在地上转圈。又来了一只狮子,动作滑稽风趣一会儿摇海,一忽儿抖毛,一顺儿舔毛。惟妙惟肖,让我越看越喜爱。
锣鼓喧天,鼓乐齐鸣。那两只"狮子"随即猛跳起来,震得地动山摇,在天地间上蹿下跳,动作刚劲,精准地跳到了梅花桩上,身上的毛发飘飞在阳光折射下熠熠生辉。两人一狮,或进或退,或跃起或下扑,或转身或挪步,步调一致,真是宛如天合。那狮子是狮子者浑然一体,狮皮随人舞动,起落得当,有板有眼,皮上装点如海波澜起伏。在我看来蔚为大观。
高仰着的头注视着梅花桩,狮子的一举一动都是那样深刻而清晰,让我悬心。
演毕,顿觉此是非为谋,契在天机。在好奇心下了解到舞狮从西域传入,是文殊苦萨的坐骑,随佛教传入中国,认为可驱邪避鬼。
我深感传统文化的魅力!身为华夏儿女的我们更应将它们传承下去,使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
"狮头高昂迎新春,神采奕奕献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