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小邝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2:37:51
《有趣的茶馆》
一次,纪潜同志拿着我和小邝给通讯员的回信说:“你看,同样是一封回信,由于你还没完全把思想集中在工作上,只是三言两语地就退稿了,可是小邝的回信却从另一个角度引导通讯员作补充,你估计哪一封信的效果好呢?”我没有马上回答。她又苦口婆心地说:虽然两人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可是由于你对这工作还不十分安心,结果,时间就会白白浪费,而集中精力钻研业务的人定会获得好成绩。”领导同志的循循善诱使我猛醒,“是呀,革命新闻工作哪个环节都是重要的,我怎么能站在通联岗位上约不来好稿呢?再不能这样应付下去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深探地爱上了这一无名英雄的岗位,’和全科同志一起,为报纸组来了不少好稿,给通讯员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回信。这一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对我后来作报刊工作的领导大有裨益,我也是这样对后来者进行新闻工作传统教育的。
在战争环境中,物质生活是艰苦的,可梢神生活却十分丰富,同志之间有的是互相关怀和体贴,领导干部平易近人,一般干部和睦相处,干部和工人也很融洽。白天工作起来精神十分集中,在办公室里只听见刷刷地写字声,可谓高效率。我们科人手虽少,却联系着整个辽吉地区(也即辽吉省)的通讯网,每天不仅要向报纸提供充足的稿件,还要和上百名通讯员联系,而联络工具只有简单的纸和笔.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却有着别样的娱乐方式。每天晚饭后,是采通科最热闹的时候,纪潜同志虽然已是结婚人,丈夫也在报社,但她把和丈夫单独相处的时间减少到最大限度,通常吃过晚饭就回采通科来。我们也像扑奔大姐姐那样,只要看到她在座,个个不召自来,编辑部的同志以及从前线采访回来的记者,也都爱到这里来聚会。有时一边吃着我们用仅有的编辑费买来的葵花籽儿和脆管糖,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天,人们为这里起个雅号叫“茶馆”。这里还真有点像,因为此处消息最灵通,大凡谁写了什么好稿子,编辑给加了什么好标题,以及谁写的稿子被编辑主任侧剩了几句话,……都是这里的议题。前方记者一回来,更是热闹非凡,议论的范围也从后方飞到了前线,他们采访中遇到的每一个细节,都使在家的人心驰神往。
这里不仅是业余时间闲谈的场所,在工作时间里也是接受社领导同志给予个别指导的地方.记得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扩社长许立群同志来采通科了解情况,纪潜同志简单扼要地介绍了近期来稿情况,然后问及我们手头正处理什么稿件,我马上兴致勃勃地谈起了正在采集的一组“农村新景”;头一条就是“一个村的贫农团分浮财的战果,他们对地主老财紧追不舍,从地主的坟荃地里挖出许多财宝分给了贫雇农,··,…这说明贫雇农已彻底翻身了。”我的话音刚落,许社长就微笑着说:“这个景可不好看噢!我们共产党领导群众闹翻身,可不能提倡挖坟掘墓的事啊!你们再考虑一下。”我一听,觉得有道理,虽说是‘组小稿,可登在省委机关报上就等于提倡啊!后来联想到在农村贯彻的省委有关纠“左”的指示,认识到即使是一篇小稿也木能马虎从事,处理稿件不能凭感情用事,要用政策观点来取舍.这件看似小事,实关土改政策的稿件处理,以及报社领导同志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