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最美90后大学生”3000字

2024-12-16 19:35:47 阅读:

被誉为“心灵最美90后大学生”两捐骨髓

杨子威出生于1990年,在家是独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身为公务员的父母亲向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对于单位组织的募捐活动,以及遇到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每次都慷慨解囊,也曾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在家庭环境熏陶和影响下,杨子威从高中起就一直希望能像父母那样帮助有需要的人。“我不认识你,但我要谢谢你”,在很小的时候,杨子威就记住了这句无偿献血公益广告词。16岁那年,他刚拿到了身份证,便兴冲冲地来到义务献血点。当得知不满18岁不能献血时,他拿出身份证说:“我有身份证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尽管最终他没能如愿,但那颗博爱的种子却深深埋在了他心底,慢慢的生根、发芽。

2008年初春,当他已经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渡过了大半年的美好时光时,他的18岁生日即将到来。拿什么来标记这一个黄金时代的起点呢?义务献血!对,16岁开始沉睡的梦想又蹦出来了,杨子威一下子迫不及待起来。这次不会再出什么状况吧?他干脆提前十几天,在一个周末专门坐车来到江汉路佳丽广场门口的义务献血车上仔细询问了献血的条件和过程。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终于可以开始倒计时:十天、八天、五天、三天、一天……多年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看着自己的血液沿着细细的管子慢慢地涨满血袋,他的内心顿时泛起无言的快乐。18岁的成人礼如愿以偿,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回到校园,看到满园春色,体味着人生的欢乐,也为自己给别人的生命抹上了一层新绿,而倍感欣慰。

自从领到第一本献血证后,每隔半年,杨子威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献血车上。他经常很自豪地说:“我是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

2008年10月15日,大学二年级的杨子威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时候,在现场看见捐赠骨髓的公益宣传,便毫不犹豫地填写申请表并进行了血样采集,成为了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湖北省年龄最小的骨髓捐献者

2009年11月17日,正在教室自习的杨子威接到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湖北分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小章的电话:“你保存的血液样本与北京一位15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我还将和你联系,你自己考虑好是否捐献。”接到电话,杨子威犹豫了,据说,骨髓配型成功率不到万分之一。可是,他没想到偏偏自己就碰上了这万分之一的机率。他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可是善良的本性不允许他眼睁睁看着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在经过慎重考虑后,他决定捐献自己的骨髓。

作为家中独子,如今要捐献骨髓救助一个陌生女孩,在家人眼里,这根本就是在拿自己身体开玩笑。“外婆在家里担心得流泪,爸爸妈妈是强烈反对,还专程请假赶来武汉劝阻我,说把骨髓无偿抽取给别人,那不是损害自己的健康吗?留下后遗症怎么办?”杨子威回忆说。

力在重重阻下,杨子威动员辅导员老师、班上同学、红十字会医生集体做工作,终于说服了家人及亲友。

2009年12月30日,小杨在父母、学校老师和湖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到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连续注射三天的动员针后,手术于2010年1月3日进行,所捐献的骨髓于次日火速送往北京。那时,杨子威还不满20岁,成为湖北省年龄最小的骨髓捐献者,也是当年中华骨髓库第一例骨髓捐献者。

手术后的杨子威在留院观察期间,在电视上看到四川师范大学一名女硕士研究生李瑞芳不幸得了白血病无钱医治,又将红十字会发给他的5000元慰问金寄给了李瑞芳。

面临抉择:真的要再次捐献吗?

时隔一年,杨子威本已恢复平静的生活被一个电话再度激起了波澜。2011年2月,子威突然接到中华骨髓库的通知,说他之前捐献骨髓移植的那个患者供体复发了,生命垂危,希望他进行二次捐献。仅一年之隔,又要进行二次捐献,杨子威陷入两难之地,“一开始犹豫过,毕竟二次捐献的例子太少了,全国也就十几例。我家里就我一个小孩,不考虑自己,也得考虑家人。”家人听说他还要再次捐献,杨爸爸和杨妈妈终于忍不住了:杨爸有时吃饭时眼泪突然哗地下来了,杨妈怄气拒接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的电话……

为了让家人放心,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捐髓的科学常识,子威请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同学在当地查询,把中外文资料两相印证,最后认定捐髓对人体无害。这才最终获得了父母的许可。

多次捐髓的例子在全国极为罕见,目前仅有十余例。但他说,即使对自己有一点轻微损伤,也是可以承受的。自称理想主义者的他希望任何事都能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这次也一样。他知道远方一个生命正在等待着他的挽救,在反复动员亲朋好友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后,他决定二次捐献。

3月2日上午,在父母的陪伴下,21岁的子威顺利完成了第二次造血干细胞采集术,把生的希望再次送给了去年他曾捐献过的白血病患者。幸运的是,手术非常成功。

手术后在医院休养的日子,子威依然惦记着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白血病患者李瑞芳的病情,他毅然把北京红十字会送给他的5000元康复慰问金又一次存入了李瑞芳的捐赠帐户。

3月下旬,杨子威出院回到老家,生性好动的他一刻也不闲着,家里有现成的健身器材,他就在家里运动。看着儿子跟往常一样,父母总算放下心来。

杨子威说,按照惯例,骨髓移植捐献者和被救助者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的。那位白血病患者的母亲写来了感谢信,信中提到,女儿希望妈妈代为转达一句话给好心人:妈妈给了我第一次生命,那么这位好心人已经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又给了我第三次生命,我一定要好好地活着。

对于那个远在北京的小姑娘,杨子威和他的父母都给予了深深的祝福:“第二次希望要比第一次希望大得多,听说第二次的采集成功率在90%以上,希望她身体能早日康复!”

在杨子威再次捐献骨髓的两个月后,“杨子威献血捐髓志愿者服务队”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正式成立,一千五百多名师生受到杨子威事迹的感召,主动报名加入服务队,其中一百余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在成立仪式上,杨子威说,“两次捐献骨髓,我并没有想那么多。我只是不想让人生留下遗憾,我想让那个未曾谋面的北京小妹妹有一个健康美丽的花季,让李瑞芳姐姐都能勇敢地活下去。我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健康人而言没有伤害,我期盼更多的人能够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今年“五四”前夕,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建筑系学生杨子威,因两次捐献骨髓、救助陌生白血病女孩而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

杨子威的事迹近日经过人民网、《大学生》杂志等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网民中引起了热议。网友被他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所感动,认为他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并亲切的称他为“心灵最美90后大学生”、“最帅”90后大学生。

五四青年节当天,“透视‘杨子威现象’,引领90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研讨会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解读“杨子威现象”,阐释这一现象对90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及其深远意义。

“杨子威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它彰显的是90后大学生的群体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解读“杨子威现象”,从杨子威的成长历程可见一斑。

我的感想:杨子威哥哥真了不起!我认为,哥哥的勇敢和善良是父母遗传的好习惯:助人为乐。哥哥在很小的时候,就记住了一句无偿献血公益广告词“我不认识你,但我要谢谢你”。哥哥从高中起就一直希望能像父母那样帮助有需要的人。大家都称他为“心灵最美90后大学生”、“最帅”90后大学生。

哥哥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我,是这无数人中的一个人。

大家都要向哥哥学习。

二年级:哲学之力18

标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