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的根的作文
人类有一种内在的生命欲求,那就是“寻根”的意识,人生中的“根”意识。美国作家哈利的小说《根》风靡全世界,经久不衰;香港凤凰卫视摄制的电视专题片《逝去的家园》,使多少人感慨、赞叹、沉思?余秋雨教授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又让多少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回味、留连忘返?这些社会与人生的现象,本质上都是我们人类共通的“寻根”意识的表现。
当然,人在刚出生时,没有生命史,没有文化的意识,不会去寻根;人在少年、青年时,风华正茂,所关注的是当下,所瞻望的是未来,不愿去寻根。可是,当人们进入了中年,特别是步入了老年时,一股浓郁的寻根意识便逐渐地凝聚凸现出来:思乡之情越来越强烈,回顾过去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有时仿佛觉得现时似乎已不重要,逝去的年华则是那样诱人。人生的“根”意识是随着生命的流逝而渐趋强烈的。
实际上,不唯个人之生命有其“根”,一切自然物的形态都有“根”;顺着“根”,人们可以追溯其最原始的存在状态。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样式更是有其“根”,所以,文学有文学史,哲学有哲学史,历史学本身也有一个史学史。民族有民族之根,文化有文化之根,精神也有精神之根,国家自然也有其根。万物皆有“根”,万事皆有“根”,于是,寻根意识成为人生中普遍的也是必然的观念。
那么,被认为专注当下此在享受的现代人为何也会有强烈的寻根意识呢?实际上,现代的“寻根热”有非常深刻的背景,那就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困境——孤独。
叶梅在小说《五月飞蛾》中描写了农村姑娘二妹,因赌气独自一人离家到了城里,徘徊一整天都找不到亲戚,最后坐在路边,看着车水马龙的人流,心里想:“为什么在石板坡,方圆几十里的大山只有几十户人家,但随时都能感觉到人的存在,某人唱支山歌某家争个嘴大家都知道,某人去砍柴去走人家,大家也都看得明白,而在城里却感觉不到人呢?密密麻麻走来走去的人是不是都汇到那层网里去了呢?”在滚滚的车流人流物流的裹胁中却感觉不到有人,在冷僻的山间村舍小溪旁却始终弥漫着一种人情味,这是何故呢?因为现代人的生存领域无数之多,要做的事无比繁杂,人们没有时间、没有兴趣,也没有心情去关心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人和事,人人如此,造成人人都觉得无比孤独与惆怅,教育论文《人生中的“根”意识》。
所以,现代人的孤独,不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缺失——如被抛弃到荒岛上的鲁滨逊式的孤独,而是身处繁密的.人际交往之中,身居熙熙攘攘社会里的孤独。在存在的层面,人们热闹得很,每天也许要与数百人打交道;可是,在人生的层面,人人都不关心他人,他人也不关心自己,所以,在内心世界,在人的精神领域中,人们倍感孤独。这便激起人们一波又一波的故园、故乡、家族史、生命史等等的寻根热。而这一切,又无不都是人生之“根”意识的表现。
不过,人们去寻根,不能仅仅是回顾过去。正如现代生命科学已经证明了的,决定一切生命体的是其刚刚形成时所含蕴的“基因”。所以,生命之根是“基因”,它决定了生命体的性质、发展等;而文化的样式、精神的样式、实物的存在,可以说皆有其内含的“基因”,是这些东西决定了它们的存在及发展。因此,寻根者,并非仅仅是追溯万事万物的最初形态、最先的存在样式,而是寻找其“基因”,以把握事物的性质及发展变化。
在人生中,每一个个体了解别人易,理解自我难;认识社会易,看清自我难。人要真正认识自我、掌握自我,从而规划自我的人生之路,就必须不断地回顾过去,反省生命的历程。这是掌握自我人生性质的主要方式,也恰恰是人们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的最佳方式:走何路,如何走,以及怎样发挥自我的长处,避免弱点。因此,人们若能不断地“寻根”,必可为人生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人生的根的作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