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谁谁谁作文

2024-11-12 20:58:41 阅读:

我眼中的谁谁谁作文

在每一个人的眼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形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眼中的谁谁谁作文,欢迎参考阅读!

我眼中的曹操

以前没看过《易中天品三国》,只看《三国演义》,以为诸葛亮就是一神仙,曹操就是奸诈狡猾的奸贼,刘备徒有其表,只会怨天怨人,还养了个愚蠢无能的儿子。看了《易中天品三国》,让我知道了每个人物的历史形象、民间形象和文学形象。以前我看到的只是罗贯中自己的理解,也就是文学形象,不能以偏概全。其中,我对曹操的认识颠覆性最大,让我对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国演义》中说道,陈宫因为曹操屠杀吕氏一家愤而离去。《品三国》中讲到,陈宫之所以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杀掉了名士边让,边让和曹操的意见不合,曹操一气之下就杀掉了边让,引起了名士的公愤,这里曹操的气度狭小体现无疑,曹操有他自己狭小的一面。

曹操又是一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官渡之战前,陈琳写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里骂了曹操的祖宗八辈,说的话不堪入目。曹操后来抓住他,陈琳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曹操就原谅他了,让他做了自己的“笔杆子”。

曹操还特别赏识人才,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数倍,曹军战局很不利。此时曹军粮草又告罄,更是雪上加霜。正在这时,袁绍无谋,听信谗言,不但不听许攸的计策,还羞辱他。此时袁绍派拉一个酒鬼去守自己的粮草基地——乌巢。许攸看袁绍不听忠言,知道他必败无疑决定投降曹操。曹操突然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鞋也不穿就跑拉出来迎接。两人交谈中,曹操开始还想隐瞒,但许攸已猜出曹操粮草也尽,曹操只好将事情告知。许攸看曹操求贤若渴,彻底决定投靠曹操。于是说出袁绍重地乌巢是软肋,建议曹操去突袭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曹操按计行事,果然得手。粮草被烧,袁绍军顿时大乱,这一战就成了曹操和袁绍之战的转折点。可曹操也不能隐忍,许攸立功后过于嚣张,曹操一怒之下就将许攸杀了。

总的来说,曹操这个人性格很矛盾,让人纠结,既是奸贼,又是英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雄。

我眼中的妈妈

“你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以前的我,每当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都会敬而远之,远离人群,而现在的我不一样了,我会大声而自豪地告诉他们:“我妈妈是清洁工。”

记得在上小学时,那时候我很不懂事,一到放学的时候,就算看到妈妈来接我,都会装作没看见,那一切都是我的虚荣心在作怪,害怕别人笑话我,每当这时,妈妈好像也懂了,一个人默默地往家里走,默默地守护我。有事,我甚至会埋怨她说:“妈妈!你怎么干这么低贱的工作呢?你看,别人的妈妈不是教师,就是医生,而你却只是一个卑微的扫大街的,妈妈,你干这种工作,你想过我的感受吗?每当说到这儿,妈妈总是默默地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

那时的妈妈在我的眼中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可是,那件事改变了我对妈妈的态度,她在我的眼中,我的心中是那么地崇敬。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天气热得出奇,想到妈妈肯定还在工作,于心不忍,就去她的地段给她送水,刚下公车,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正在埋头清扫地上的垃圾,是不是的擦一下汗,正当我向她走去的时候,听到路边摆地摊的两位阿姨在议论我妈妈,听见其中一位卖水果的阿姨说:“你看!这位清洁工真是尽职尽责,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是她的班儿,这儿总是十分干净,使得我们的心情也好了,生意也红火了,生意也红火了。”旁边的那位阿姨说:“是啊!是啊!”听了这话,,我向妈妈飞奔过去,抱着妈妈,向她道歉,妈妈留下了会心的眼泪。

现在,每当我放假,都会去帮助妈妈扫地,在妈妈身上,我学会了尽职尽责,学会了不虚荣,学会了勤俭,在我的眼中,妈妈不仅只是一个清洁工,更是一个我学习的榜样,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我眼中的你

你是一个神秘的人,你总是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在鹦鹉螺号上,你是主人,你是主宰者。当你拥有鹦鹉螺号的时候,也就相当于拥有了全世界。那也就可以说,你是那个世界的主宰者。

从一开始你的出现,就给我带来了疑惑。你是哪国人,你到底有何目的,你究竟要漂泊到什么时候,你要去哪里?

在中间,你们去了很多地方。你知道大海的奇妙与美幻,也知道大海的危险与可怕。你是一个属于海洋的人。在微波麟麟的海浪里,你深邃的眼睛,蓝色的瞳孔,总能浮现在我的眼中。还有那几滴为同伴而流的泪水,随之成为这浩瀚的大海中一个无名但又有意义的水。

直到,你带着教授去看了复仇号。那个死于英勇,死于热烈,死于震撼的复仇号。或许那个时候,你就暗示了我,你通过复仇号告诉我,你是一个复仇者。你生于英勇,生于热烈,生于震撼,但是可能只会死于寂寞,死于沉寂,死于冷漠。无人知晓你的故事,但你心中的那一份执着与爱,总是会让你如流星一般,刹那间的绚烂。之后消失在漫天星空中,你消失在寥寥海洋之中。

你是那个世界的主宰者,但是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到了最后的最后,我早已不在疑惑于你到底是哪国的人,要去哪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疑惑丝毫不会影响我对你的了解。

你是一个神秘复仇的主宰者。

我眼中的王熙凤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位主要人物。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然而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在语文书的第22课,王熙凤在我眼中的第一印象是:长得美丽、地位极高、能说会道、有心计的一个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衣着打扮倘若神妃仙子。但是争夺贾府的地位而迷失了自己。

这样一个美貌女子,宠爱她的贾母率先称她为“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她平时的为人可见一斑了。王熙凤的'泼辣,往往是在对待下人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最能表现她泼辣的是第四十四回中对丫头的打、平儿的打、鲍二家的打,贾琏的撞。在贾府那个伪善的社会里,人人都暗藏机关,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虽然是心里想着争权夺利,互相暗算,却时刻不忘在表面装着慈善面孔,标榜着菩萨心肠。她深得贾府中的老祖宗贾母的宠爱,贾府中的事务,一应是她来料理,可以说是二人之下,众人之上。

王熙凤在我眼中是那么美丽,但是他的好胜心让它迷失了自己,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最显著的性格特点“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

我眼中的屈原

苍茫汨罗之上,烟波浩渺,水珠飘浮,树闪影动,你的背影,好像就在昨天。 你出生于楚国的名门之后。天生的你,应当享受养尊处优,受人爱戴,应当要有一种自高自大的神气。

可你没有,在七国分争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声响亮,震天动地的啼哭,震撼了整个楚朝,那就是你啊。你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良高贵血统美好的名字。有卓越不凡的才能是楚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占尽了天时让人万分羡慕。   你正直不阿虽再次遭贬,你白色的衣袂在狂风中飞舞,你黑色的长须在暴风雨中飞荡,这时的你,思维的火花在你的脑中飞扬,激愤的火焰在你的身上贯穿。你化激愤悲痛为神奇,写出了字字珠玑,贯古烁今的众多伟大诗篇,《离骚》、《天问》、《九章》……

你有杰出的才能,但无用武之地,你有远大的抱负崇高的胸怀,但却因为地不利人不和,最终只能以死明志。在你的身上,印证了诗人与英雄的悲剧,一生孤独,没有知音小人暗算,帝王不纳,尔虞我诈,战火连连无休止。你藐视达官贵人贪官污吏,为自己树立了众多敌人。也许你并不知道,自古以来忠臣总是非死即伤,总是讨不到好处。或许你知道。但你那正直、不愿拐弯抹角、洁来洁去的性子却注定成为你一生的绊脚石,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已绘制好祖国的蓝图,正待实施。但,你的梦境很美啊。可那终究是梦啊。是虚无的、飘渺的,这个梦境已在摇篮里就被残酷的现实所撕碎,所扼杀。   你没有安于现状,选择了弯曲坎坷的政治道路,你没有弃楚投秦,义无反顾的为这片自己所深爱的土地奋斗、保卫终身。在你的心中。“生命诚可贵国家价更高。”你在听说郢都被攻破之后毫无留恋的与这个世界告别,激愤、悲伤、痛楚,形成了巨大的火焰吞噬着你的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的背影被浪花所掩盖,越来越远。只有枯木,残花。

我眼中的屈原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在中国已经被神话了,我质疑这些被神话的人物。

按百度搜索结果,屈原的百科名片是: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我认为屈原是个伟大诗人,很多材料上称他是政治家、改革家,我怀疑他政治家、改革家头衔,他认为他是天降大任的政治家,而且极为清高“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有点自吹之嫌,春秋战国,人才辈出,屈原决不是当时唯一才德之士。作为政治家,受排挤,受打击是件正常的事,他又没受什么迫害,却“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我才想不通他的作为。渔夫劝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依我的看法,渔夫才是个真正的智者,一个人是控制不了沧浪的清浊,他要了解自己和国家的能力极限,顺势而为。至于改革家,不知他改革了啥,不能因为改革这个词时髦,就人人头上都贴一个。屈原还是有很多选择的,楚怀王的主意变去变来,说不定哪天又信任你了,就算楚怀王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楚国没指望,你还是可以投靠其它国家嘛。

春秋战国,爱国没有升到后世高度,老百姓看此国统治者不顺眼了,家当一收,说声“BYE”,移到别国没人拦你。生于一国,在另一国任职,比比皆是,张仪是魏国人,为秦国相,苏秦韩国人,挂六国相。象屈原这种生于一国,就要为一国尽忠的思想,当是很稀少,想必也让那当时客卿笑掉大牙,秦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广揽各国人才。不想在这个国家做事了,换个国家打工也一样,相当扔了一双旧鞋换了一双新鞋,没什么稀罕,人的流动是很自由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很有思想高度,我们对此加以赞叹。

【我眼中的谁谁谁作文】

标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