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年初中作文

2024-11-04 21:11:38 阅读:

舌尖上的新年初中作文

美食只是一种介质,通过不同地域的年夜饭展示,传达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在“吃”的传承和变化。以下是小编带来舌尖上的新年初中作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舌尖上的新年初中作文【1】

元旦已过,春节将至。在这又一个年关岁末之际,又一次辞旧迎新之时,尽管忙忙碌碌,但人们已纷纷做好归家的准备,或开启抢票模式,或整装待发自驾远途,一切的一切,都因孩子的笑脸在召唤,父母的双眸在期盼,家乡的味道在召唤,思乡的情绪在爆发。回家过年已经成为大多数人铁打不变的年度大事。春节回家,在与留守孩子团聚,与独居父母小酌,话家常,聊琐事,享亲情的同时,还离不开举杯换盏,觥筹交错。吃什么,如何吃,自然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虽然在年味正日渐减淡的当下,吃,仅仅成了一种填饱肚子的形式,但在孩子们、父母们看来,其意义仍然不可小觑。

应景于新年假日上映的《舌尖上的新年》无疑将这种仪式感提升到极致,而且重形式更重内容的乡食乡味的背后,却是对传统的承袭,对家乡的抒怀,对亲人的思念,对乡土的眷恋,它寄托着袅袅乡思,承载着屡屡乡情,伴随着那色香味俱全的乡食乡味,浑不觉的就缀满心房,加速了人们归乡的情绪,成为勾连父母与孩子,孩子与父母间的亲情桥梁。吃什么已然不重要,怎么吃也不再成为话题,因为,这乡食乡味中已浸满了浓浓的乡思与乡情。

《舌尖上的新年》之于我不仅仅是打开了味蕾,勾起了馋欲这么简单,从那一张张高清极清近景镜头中,我不仅体会到了溢出银幕弥漫影院的香食香味,更感受到了浓香肆意的乡食乡味。尤其是重庆那老两口,为过节准备杀猪饭的场景,更把我的思绪带回到童年时光,闪回于乡思乡情。

我的父母虽然从重庆老家支边来到新疆已经半个多世纪,但渝乡口音依旧正宗。所以,当《舌尖上的新年》来自重庆的老两口操着地道的重庆话摆着关于杀猪饭的龙门阵的时候,那种亲切感对我来说油然而生。而捉猪、杀猪,把猪肉做成老腊肉的过程亦是如此的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年少的时候就对这过程耳熟能详,并亲自操刀过数次。说陌生是因为,如今过年置办年货已经不用再自己杀猪,老腊肉的熏制也因各种因素被放弃。但无论如何,乡食乡味却没有变。

当年,我一直以为,爸爸妈妈这种做杀猪年饭只是因为家乡的习惯。后来才渐渐明白,这其中更多的其实还是对乡食乡味,乡思乡情的寄托与抒怀。而今,当我在《舌尖上的新年》中看到这对重庆老夫妇用乡土浓郁的杀猪饭等待孩子们一个个归乡团聚的情景后,我更是深深体会到爸爸妈妈当年对我们兄弟姐妹数人望眼欲穿的感觉。

几年前,我的父母已经过世。再早十数年,由于父母身体已经老化,杀猪饭也日渐减少。孩提时代所见的抓猪,杀猪,烫猪、刮猪,吹猪,洗猪肠,剁猪肉,制腊肉,烹咸肉腌肉也渐成回忆。不过,随着父母的故去,随着与兄弟姐妹团聚的越来越少,这回忆也变的越来越模糊。而《舌尖上的新年》在打开我的味蕾,勾起我的馋欲的同时,更解封了我的这一段段有关年饭的.记忆,乡食乡味中,浸润溢满的全是乡思乡情。过年回家,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你呢?!

舌尖上的新年初中作文【2】

说起年夜饭,估计绝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饺子、年糕等主食为主,一大桌子菜的团圆饭,估计不少朋友也跟我持同样的观点。但毕竟作为一个北方人,不能代表大多数,在年夜饭方面还是孤陋寡闻。我国不同地域风土民情各色各样,在年夜饭方面自然有着秉承一方习俗的特色。这就是《舌尖上的新年》所要呈现的内容。

《舌尖上的新年》是著名的《舌尖上的中国》团队打造的电影版,包括导演陈磊、艺术总监陈晓卿,作曲阿鲲等等全部回归,当然也少不了解说李立宏雄厚的声线。另外在美食顾问的栏中,小弟看到了蔡澜的名字,之前一直有个念想,《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为什么不把蔡澜这个著名的美食才子带上呢,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俺的小念想便已经达成了,也是一点个人的题外话。

“舌尖”系列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中华美食的展示,比起同类纪录片,该系列对美食文化展现更多的融入了一种复杂的情怀在里面,而非单纯对美食技艺的体现,否则就跟厨艺栏目没什么区别。另一大特点便是该系列展现的并非厨艺和经典美食,而是献给普通劳动者的颂歌,从普通居家的劳作到一盘看似简单却容纳了一方文化传承的大众美食,“舌尖”系列展示并不是精英文化,而是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觉审美。

《舌尖上的新年》秉承了该系列的一贯作风,碎片似的剪辑方式,进行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组合和嫁接。但本片的特质在于,比起“舌尖”系列同一种食材在天南海北的不同烹饪方式与习俗不同,本片并没有对某种食材进行单一的对比,因为电影的大主题是“年夜饭”,因此本片在这个主题之下尽可能的对我国纵贯南北的不同风土民情进行展现,且作为一部电影,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遵循以往在单一食材下的不同展现方式,而是追求多样化,在短短的电影片长中,展现了多达10多个地域的40多种年夜饭习俗和食材。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一个“限时任务”的情况下,对年夜饭展现呈最大化的多样性,而缺点自然不言而喻了,电影没有展现饺子这种中原年夜饭必备的主食,这一点作为中原人自然有怨念了。但话有说回来,电影主要展现的是“别人家的年夜饭”,剧组可以说略过了广大受众的城市地带,而是围着中国转了一个大圈,从东北乡村到内蒙草原,到陕西窑洞,还有江浙一带的渔民和潮汕渔村,少不了的还有台南和香港地区。电影展现的是不为人知的年夜饭,五花八门的种类带领观众领略真正“别人家的年夜饭。”

至于观感,不必多说了,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的朋友都深有体会,一个字——“饿”。

从客家酿菜到北方手撕羊肉,从江浙鱼干到南方烧鹅,台南地区的百搭凤梨酱与陕北地区热气腾腾的年糕。前所未有的山东大糖瓜(糖瓜吃过不少,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头回听说的咸腊八粥,在微观摄影技术和高速摄影下,刻意夸大的声效,伴随着李立宏的解说和镜头下乡情的展现。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观者的浓浓思乡之情,更会直接刺激到观众的味蕾和大脑酮体利用率,勾起的食欲。由于是该系列首部大银幕之作,不像电视版看饿了还是找点吃的,电影版全程下来,其观感个中体会。

当然作为“舌尖”系列的电影,本片也延续了该系列的一贯特质,美食只是一种介质,通过不同地域的年夜饭展示,传达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在“吃”的传承和变化。才使得“舌尖”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舌尖上的新年初中作文】

标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