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名言警句的方法
当我们阅读报刊,特别是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常见一些含意深刻、造型精美的语句,如鲁迅先生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英国诗人雪莱的名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的心眼为一亮,一下子似乎明白了很多世理人情。这种深蕴哲理、造型又精练的语句,修辞学上称之为警句。用得多了,约定俗成,成了人们公认的世理,也就成了格言。所以一些工具书总是将警句与格言编在一起。这里我们仍然只说警句。
警句是人们经验的总结,是作家锤炼的语言精华。分析和欣赏诗文中的警句,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精神受到陶冶,思想获得升华,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因之提高。因此我们要留心警句,注意采撷,也要认识它,学着创造它。
我国传统警句的表达方式大致有三种。其一、将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直接表述出来,给人们一种顿开茅塞、突悟事理的启迪。例如,“一朵鲜花打扮不了春天,万紫千红才会百花满园”,“希望是无所会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每一个冬天的心中都有个颤动的春天,在每一幅夜幕的后面都有一个微笑的黎明。”
其二、将两两无关的事组合在一起,互相映照、弥补,表达一种相关的意思,揭示一种哲理。鲁迅先生名言:“有缺点的战士终归是战士,完整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无名氏言:“擅长发誓的人,只能支起誓言的海市蜃楼;注意实践的`人,方可建起现实的高楼大厦。”又如当代作家李元洛在《岳阳楼上对君山》一文中所言:“人类社会如果将人神话,必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诗人将山神化呢,带来的则是富于神奇的美谈。将人捧上神坛,收获的是造神之后的苦难;将山送上神坛呢,馈赠的则是美丽奇幻的想象。”
其三、将话面矛盾反常但意思却相关相联的现象、事理组合在一起,相反相成,揭示出精深的哲理。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警句的苑囿里,这是一种最艳丽的花朵,因为它用了反常说法,形近荒谬但却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了事物的实质,通过现象揭示了发展规律,合于辩证法,很能启迪人们的思维。
语言的形式丰富多彩,以上所列仅是其中的三种,其形式都是对偶句式,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色彩。而当今闪烁在我们文化载体中的警句,更多的是散文句式。鲁迅的名言“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电视剧《西游记》中唱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些语句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深蕴哲理——关键是深蕴哲理。我们当留心书刊报章中的警句,说话撰稿时也有意打磨语句,即便不能成为警句,至少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加浓一丝色彩。如此,也就够了。
【巧用名言警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