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师》观后感

2024-10-19 12:04:31 阅读:

《催眠大师》观后感(通用14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催眠大师》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1

不知道是不是我心理片、悬疑片看多了缘故,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催眠大师》我看了一点点,倒也猜出些剧情来了。以至于电影院里其他人都在感叹结局竟然会是那样,我沾沾自喜猜测都对。不过这样趣味性也就差了许多啦。比如之前小李子的《禁闭岛》,看了大概20多分钟就基本猜出整部电影都是得了精神病的男主的瞎想,因为片子里的提示太多了……《催眠大师》亦是如此。都被猜出大概剧情了,悬疑性必然大大降低。

比如开头徐瑞宁在车上的神情、精神恍惚,就感觉有问题。他在见了任小妍后在厕所打电话,水漫得厕所到处都是时他明显很紧张,还松开衬衫扣子,这里已经很明显的不对劲了,他一定有什么和水的渊源,恐水,焦虑,而且有病。之后在催眠中被任小妍推下水池,基本就能确定是男主有病,大大的病,有人在治疗他。果不其然……后面就是证明猜想。唯一超出猜测的就是这居然不是催眠中的催眠,而是两个平行催眠。因为徐瑞宁的治疗室光线实在暗,楼梯啊墙上的螺旋图案啊钟啊都显示着不正常,所以影片一开头我就觉得这莫非跟《盗梦空间》一样其实男主进了催眠而不知。谁知最后这一切都是正常的,遗憾!

片子叙述方式就是先顺着讲故事,慢慢进入高潮,矛盾体现,再在最后一下子爆发,把所有问题都一下子解决,让观众恍然大悟。有点像《孤儿怨》。不过《催眠大师》的叙事还是有点混乱,可能是导演编剧故意让观众琢磨不透吧,虚虚实实的,别想理清,只要知道有人在治疗男主就够了。不过对我来说,理不清剧情,比如女主的催眠哪些真哪些假,实在太难受。

支撑剧情的情感线,怎么说呢,太西式,不太符合现实,我不喜欢。也完全不能理解男主为什么那么自责,他并不负主要责任啊,女主难道就没有错?从开头那中年妇女的有关“原谅”我就恶心地一身鸡皮疙瘩。像那个结局,两人站在阳台,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画蛇添足。我觉得剧情到教授解释清楚一切就够了,冲突矛盾结局都有了,你后面阳台讲话没有任何存在必要。可能是我情感淡薄,不能体察世间人情百态。想要制造催泪效果,所以用了很多煽情语句,以及背景音乐,但在我看来过犹不及。我不想讨论内涵,悬疑片本来就只是看剧情,不是讨论内涵的。编剧有点太想面面俱到了。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还算过关,不会浪费票钱,剧情看得挺过瘾,不会想睡觉。剪辑啊画面啊一些配音啊也很给力的。如果满分10分,给7.5左右。

话说徐峥的电影都挺有意思,以后有他的片子我都会去电影院看看,爱情片小妞电影除外,哈哈。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2

192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管理学家与心理学家联合起来,进行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实验。他们找到位于芝加哥的霍桑工厂,合作完成实验项目。

实验开始了。专家们将以个车间的灯光亮度增强了一些,使原本幽暗的车间变得明亮有如白昼;同时将另一个车间的灯光减弱了一些,使它阴沉好似傍晚。做好了这些事情以后,他们让老板告诉员工,说现在哈佛大学的专家正在对我们进行一场实验,目的是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

实验正式启动之后,工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这两个一明一暗的车间,究竟哪一个的工作效率会得到提高呢?

最初的时候,很多人都猜想应该是明亮车间的工人会提高效率,因为在明亮的工作环境下工人们的心情比较好一些,也会超常发挥。但是,结果出人意料,事实上,两个车间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都明显提高了大约15%。

为什么光线明亮、暗淡,都会提高工作效率呢?

后来心理学家们找到了答案——暗示的作用。他们在实验之前就告诉工人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于是,灯光明亮的车间的工人会想:是不是让我们在明亮的环境下工作,更具有活力呢?而灯光调暗的车间的工人会想:是不是让我们静下心来,安心工作呢?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车间的工人都有了一定的期望,在这种期望之下带动的效率都自然提高了。

霍桑试验告诉我们:当你认为能力很强的时候,你就想成功靠近很多;而当你认为自己不行的时候,你就濒临失败了。就像那句经典的话说的那样:“你的语言就是你的魔咒。”这里的语言指的未必是出口的那种,有的时候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念头、想法,而这些无声的语言也会做有我们的行为和感受。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3

随着电影《催眠大师》的热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催眠。电影里运用了大量的催眠理论和催眠技术,并且做了艺术的夸张,很多观众迷惑,怀疑,不解,同时对催眠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在这里心理专家将带你一起揭开催眠神秘的面纱。

在《催眠大师》热映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尝试催眠,到底什么样的人比较适合催眠呢?以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每天都活在催眠中,自我催眠或者别人的催眠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所以,当然每个人都可以做催眠或自我催眠。有时候催眠中会引发一些深层的情绪,只要让这些原本深藏在潜意识中的情绪发泄出来就可以了。如果身心已经有异常状态,例如长期情绪不稳定、忧郁、焦虑、失眠、恐惧,或者已经检查出有身心疾病者,建议在运用催眠帮助入眠及放松的同时,应同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以达到最好效果。也可以避免一旦进入深度催眠后引发深层情绪,为自己带来无谓的困扰。

影片《催眠大师》一开始就将人引入一种玄幻的感觉,很多人会问催眠真的可以让人回到过去吗?在催眠过程中真的会忘记咨询师的身份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催眠当中有一个深度测试,在深度测试当中第五级和第六级可以称为正向幻觉跟负向幻觉,这个时候被催眠者是能够暂时忘记治疗师的身份的。

很多人会问催眠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如影片中徐铮在授课时所讲的那样,凡是一个人在专注之下他要达成某一个目标,那就是催眠。所以不管他是否闭上眼睛。如同我们说的看电视时,电视中的广告会不知不觉从我们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和感知神经进入到我们的内心,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种催眠状态。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4

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影片的《催眠大师》,由80后极客陈正道导演、徐峥监制并携手莫文蔚主演。影片借助催眠这一心理疗法,讲述了徐铮饰演的徐瑞宁医治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过程中发生的一场催眠与反催眠的故事。影片融合了融惊悚、悬疑、心理、情感元素,是一个全新类型化电影的尝试与探索。

《催眠大师》以催眠为话题,虽说开创了国产电影的先河,但这类型并不是首创。比如 瑞典 莱 塞·霍尔斯道 姆 执导的《催眠师》,日本 落合正幸 导演的《催眠》,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催眠大师》中的催眠更似《盗梦空间》的梦,而催眠与反催眠则是一个个“梦”被重构与解构之后的斗争。融入了情感戏份的《催眠大师》,早已不是借催眠而催眠,表现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惊悚与悬念,以此来为这一新“概念”造势,而是透过催眠之术,展现人物的内心真实情感。

《催眠大师》》以缜密的逻辑设计和新颖的催眠题材,让人感受到一次医学生的催眠疗法,也让人尽情感受一次情感的直面“袭击”。影片中的纯手工搭建的布景,没有了科技渲染出来的虚假,仿若被导演魔术化一般,真实自然。而场景与场景的衔接,在镜头与剪辑的完美配合下,可谓天衣无缝。导演细节化的处理,明显符合了心理学上催眠治疗。房中一张桌子,一块布,有纹理的地板,挂在墙上的油画,以及房中下雨等等设置,已然经过了精心的配置,这样的心理治疗空间,不仅给人真实之感,也让人感到了一丝丝的“恐怖”,抑或说悬疑。

《催眠大师》似乎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机能主义 心理学家 先驱詹姆斯的“意识流”,以意识来虚幻一个个空间,又以空间来治疗病人,这样与现实“二元对立”的虚拟空间,其实就是一次“潜意识”的活动与精神分析。病人莫文蔚在徐铮催眠之下,来推动她某些信息、 情感 、欲望以连续运动的方式进、出意识,以此来得到心灵的救赎。影片中,徐铮对莫文蔚的一句话,可谓点中她的内心最深的情感。“就算你真的能看到鬼,也不能让你的未婚夫活过来,死了就是死了”,这样的劝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将情感深藏在心底深处的痴情女子形象。

这部采用了杜比全景声技术混音的《催眠大师》,仿若一个留声机,声声绽放出惊喜。这样将“动态对象和播放声道的崭新混音和声音定向方式”,极力地还原现实催眠治疗的艺术效果,并全新地打造出视觉、听觉震撼。而演员的精彩演绎,则使得影片在心理医生与病人之间来回“折腾”,有了强大了叙事逻辑支撑。徐铮似乎又一次突破,已然没有了《太囧》中老板的“高人一等”,没有了《无人区》中律师的严肃,而是具有了一名带有点疯狂的心理医师。而莫文蔚也明显地摆脱了之前的花瓶角色,更是加入歌手的本真角色,让其演唱《You must love me》。影片就是在一间办公室,两个人之间尽情演绎,仿佛清晨泡制的一杯香茗,需要慢慢品尝。

影片中的悬疑和惊悚,早已脱离了国产片惊悚的路子,而是借用“潜意识”之后的智慧交锋。而这一切的“梦”,都只是一个外壳,里面包裹的却是真真切切地情。或许正如片中莫文蔚所唱:“有些事我深藏心底/想说却一直没出口/唯恐坦露我的心思/你受惊会不辞而别/你得仍将我宠爱……”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5

近年来,“催眠这个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催眠带给人们的往往是神秘,是高深莫测,是遥不可及!似乎只有专业的催眠大师才能够带领我们到达那种神秘的状态!其实不然!世界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催眠大师!每个人都有轻松到达自己潜意识的能力!

1919年,在美国一个农场,一场凶猛的小儿麻痹症袭击了一个17岁少年,令他全身陷入瘫痪,除说话和眼动外不能做任何事情。男孩子的妈妈请来了三个医生,他们都对她说,没有指望了,你的儿子活不到明天了。他们这样对妈妈说,这太残忍了,这个男孩子对自己说,他一定不能让医生的断言实现!

于是第二天当医生们到来时,他不仅活着,而且精神更好了。他们对此感到惊讶,但他们接着又对男孩的妈妈做了一个残忍的断言:你的儿子就算能活下来,也永远站不起来了,他会终生瘫痪!同样,男孩决心不让医生们的这个可怕的断言实现,他又成功了——过了数年后,他不仅站起来,还在一个夏天,靠一艘独木船、简单的粮食和露营设备以及一点点钱,独自一人畅游了一次密西西比河。

这个男孩就是:米尔顿·艾瑞克森!

艾瑞克森17岁开始的康复过程堪称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这个奇迹是怎么实现的呢?

艾瑞克森回忆说,三个医生断言他活不到明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暗示!假如他接受了这个暗示,真的相信自己活不到明天,那就可以说,三个医生对他成功地实施了催眠!尽管当时的艾瑞克森还不知道什么是催眠,但他很清楚地知道,这是三个医生将他们的意志加在了他的身上,于是他决定挑战这个暗示!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接着医生们又发出了第二个暗示——你永远站不起来了!艾瑞克森一样决心挑战这个暗示,但与第一个挑战相比,这一挑战历程更艰难!艾瑞克森回忆说,尽管不断遭受命运的打击,但他一直保持着对自我内在力量的充分信任——他深深地相信,意识层面的他并不懂得该怎样康复,但潜意识深处一定知道!所以,他让自己的身体和头脑放松下来,向着潜意识深处求助:我有一个想要站起来的目标,请你指引我该怎么做!

潜意识果然给了他答案——在全然放松的状态下,他脑海呈现出一个画面:儿时摘苹果的画面!这个画面是真实的画面,他儿时确实曾这样摘过苹果,当时他非常快乐和享受!这画面无比生动,细致入微,他的手缓慢地伸向苹果树上的苹果,似乎被分解成一系列细小的动作,而他只是全然放松又非常专注地去体验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手和身体的移动。这个摘苹果的画面不断在他心中影响,而他则不断去体验每一个细小动作中手和身体移动的感受!

几个星期后,这一画面中牵扯到的肌肉恢复了轻度的行动能力,它们可以做这一画面中的动作了!接下来,他不断重复这一工作,每当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康复目标时,他都将自己交给潜意识,请潜意识帮助自己,而潜意识也总是不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它们可能是类似摘苹果这样的画面,也可能是一个想象,或者其他,但都能指引他达到康复的目的,而他自己,只需要积极地听从潜意识的指引。

艾瑞克森在后来的催眠治疗及教学中总是传达这样的理念:永远不要试图找答案!找答案的过程只会让肌肉产生更多的压力,导致更多的紧张!我们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全然信任潜意识,信任内在,我们的身体会放松下来,这时,我们就会穿越由肌肉所组成的身体,而进入“内在的身体,而答案会自然从这个空间升起,我们只需要对此保持好奇就可以了。

因此,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时,就请试着放松下来,对内在深处的潜意识说:请你教我!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6

《催眠大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国内近年来少有的悬疑佳作。无论在情节设置,还是节奏编排,连带出色流畅、包括极富压抑感的的运镜和感性敏锐的配乐,都可以说动用了上乘配置。在一个大房间里所完成的催眠对弈,既惊悚又敏感,用一个静止的场景,通过周旋灵敏的运镜和灯光设置,以及一系列细节爆发点的精心操纵,完成了主人公心理对抗的疲惫和濒临崩溃的整个过程,逐渐把一场看似平常的心理催眠引向生死迷境和情节层叠的高潮。有室内剧风格的精彩演绎,这对于国内电影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胆而自信的拍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惊呼过瘾。更为可贵的是制作者对于心理催眠,这一观众普遍陌生的领域的尊重和探索,在电影里所使用的心理解救方式方法都比较符合心理学逻辑和推敲,这一切使得这个故事在前三分之二的完成度很高,非常饱实,让人惊艳;而在后三分之一接近结尾和真相大白时,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平庸的结局几乎无法阻止这个故事滑向一个虚弱而苍白的空洞。

这部影片节奏感紧凑,让人置身在紧张的氛围中,快慢结合、突出重点。徐大夫这次的心理催眠非常艰难,他从一个自信明确的人,到一个风雨欲来的傍晚,变回疲倦和孤独的人。人在精疲力尽的状态下,是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和催眠操纵的。这是镜头缓慢推进,时间缓慢推动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氛围。为之后的催眠做足了铺垫,使整个环境都紧张了起来。任小妍进入梦境后时间虽慢但空中的木棉花是快速飘落的体现出人物内心的焦躁不安,瞬间切换的场景更表现出被催眠后催眠师极力寻求任小妍的记忆。让我们聚焦结尾,徐大夫反被催眠,徐大夫撞车掉进河中,本应是极快的镜头导演把它巧妙的放慢,直至入水那一刻惊起水花节奏突然变快,徐大夫在水中发现自己还活着在自救的同时想要救他的未婚妻,节奏逐渐加快代表着徐大夫心情的同时又代表徐大夫救人成功率的降低,让我们所惋惜。

整部电影流畅、精彩。若是结尾能更引人入胜,不虎头蛇尾,我相信这是近些年来悬疑类作品中最出色的瑰宝。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7

别误会,本人深爱悬疑片,并且深爱祖国。正是因为这种热爱,才陷入恨铁不成钢的泥潭。

言归正传,《催眠大师》上映前略略看过下宣传,因为莫文蔚婚后淡出演艺圈,徐峥虽然演出过喜爱的片子,也有不少口水片作品,所以并没有太关注此片(主要是因为对国产悬疑片没有信心的主观意想作祟)。在朋友圈见到一些平时较中肯的小伙伴看过此片评价不错,终于买票入场。

其实翻转剧情的形式在影片开始后十几分钟我们已经猜出是任小妍(莫文蔚)反催眠了徐医生(徐峥),但这并不影响我将其定义为是一部好片。一开场就用一个略显惊悚的案例抓住了我们的情绪,场景转换到徐峥的演讲,影院一阵哄笑,想这正是徐峥泰囧后的形象遗产,演讲这段戏可以说开题点睛,将徐医生专业、犀利、自信的专业形象描述给观众。

而更打动我的是居中镜头的切换,不生硬、又给人想象空间。更难能可贵的是特级效果也故弄技巧,不像正红国产古装连续剧续集那样令人发笑,用得恰到好处。

看片的时候不难将此片和《盗梦空间》,《禁闭岛》,《狙击电话亭》联想在一起。故事的发生地其实只在一个小小的诊疗室,说到诊疗室不得不提场景的设计和色彩也很出彩,很容易令人入戏,暗黄色为主的色调,既显得诊疗室想给病人安心的感觉,随着剧情发展也给人心理压抑的感觉。

徐峥所使用的杯器具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开始的不锈钢咖啡杯,到后来他给莫文蔚和自己斟水用的不锈钢水壶和杯子,他给莫文蔚单独斟水时用的玻璃水壶和杯子,也正表现了两人的心理状况。徐峥作为一个有心理创伤的治疗师,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他自己用的杯具都是不锈钢的,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而莫文蔚作为病人来到,他用玻璃杯给她斟水,也显示出他作为心理治疗师的专业素质和自信,他希望病人在他面前或者治疗之后都像玻璃杯一样透明。这里的安排另我觉得导演很懂悬疑片精髓啊!对细小的微屋把握得非常到位。

两位演员的演技自然毋庸置疑。莫文蔚虽然已嫁为人妻年龄好几张,但剧中所表现出来的感觉,甚至大学时期的样子,都毫无违合感。从病人到医生角色的转换也非常娴熟。

片中有很多伏笔,在剧终都一一得到了解答!这是最令人感动的。最怕有些悬疑片或惊悚片,一开始撂了一大堆包袱,结尾匆匆了事,感觉像进行了1个小时前戏后秒射,观众智商严重受到侮辱啊!!话说,莫文蔚被催眠时,对一开始反催眠剧情的预设有了一些动摇,因为太真实,而且感觉她的确需要治疗……甚至到了治疗完成后她对老师说,我的确是治疗徐峥的最佳人选时,仍然有些不解。知道最后,剧终徐峥回忆车祸时一直没露面的好朋友出现时,一切都浮出水面,原来莫文蔚的确是最佳人选,因为她在治疗徐峥的同时,也在治疗自己,走出创伤后遗症。

最后,片尾曲本人也觉得很契合。听的时候就觉得很熟悉是声音,看完子母后确认,果然是刘思涵。在看梦之声的时候就对她的声音印象很深刻,很打动人,这首《半醒》和整个影片旋律契合的非常好。

第一次写长影评,不免有些拖沓无序,感受我赤诚热爱的心即可!!anyway 推荐大家观看此片。欢迎爱好者指正,一起讨论。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8

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缘于相互协作、互相信任,然而在这个高度文明的今天,我们反而越来越不相信别人,想了解对方甚至要从星座、八字中找答案。特别是有心理障碍、处于精神亚健康的群体,更是比比皆是,如何走出心魔,释放自己成为太多人需要面临的问题。至此,出现了心理医生这个职业,还衍生出了催眠疗法,这种疗法可以使病人处于毫无防备的意识状态中,让医生帮助他走出心灵的桎梏,实现治愈效果。影片《催眠大师》便将焦点放在了这一题材上,教影迷如何面对和释然那段藏在自己内心最深刻的阴暗记忆。

这部由陈正道执导,徐峥、莫文蔚主演的影片讲述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与女病人任小妍之间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徐峥、莫文蔚如何哄对方睡觉,通过睡觉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这种单线叙事、两人对话的影片模式并不多见,如果没有一个严谨的故事逻辑作为背景依托,没有演员纯熟演技的驾驭,很难让观众在银幕前耐心观影近两个小时。不过从孙鹏的观影感触来讲,这部影片绝对会让你静下来,思考发现。

同时,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导演陈正道对细节处理上的用心。包括,对徐医生工作室内的结构布置、地板纹理的设置、墙上油画的心理暗示以及灯光的精心布局,都可以看出影片对于心理上的研究。当然,这些环境设置都是服务于一个主题,那就是“催眠”,要知道想实现催眠,场景非常重要,比如需要选择一个空气流通、安静并且感觉安全的场地。在室内的话,如果坐在椅子上,那么便需要一个有靠背的椅子。显然,影片中将这些细节发挥到极致,即使真正的专业催眠师看这部影片,想来也会有极大共鸣。

演员方面,徐瑞宁这个角色绝对可以称得上徐峥又一经典。如果说在《无人区》中,首度以严肃律师角色形象示人的他还令人偶感突兀,那这次在《催眠大师》中,他则完成了一次真正由喜剧演员向实力演员的转型。因为徐瑞宁这个角色极为挑战演技,尤其在与病人任小妍的相互试探、彼此揣摩中,他需要有高层次,多变化的心理过程。从高度自信,到略感疲惫,再到濒临崩溃,徐峥的演绎丝毫让人笑不出来,让人看到了这位实力演员的另一面。如果说徐瑞宁这个角色的成败关乎着影片的成败,那么无疑,徐峥扛起了这部影片。

抛开催眠的这种治疗模式,其实影片还阐述的另一个主题,就是恐惧。恐惧这个词,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敢直面拷问阴暗。当撕破自己所有的恐惧,坦然接近那些不美好的事物,也许你会看见很多在“阳光”下看不见的风景……此外,影片的结尾也堪称精彩,姑且叫它“黄金结尾”吧。 此类的“黄金结尾”在电影中并不多见,和这部影片相近的例子要属《第六感》了,但《催眠大师》的结局又比《第六感》更加的完美,前面的铺垫无声无息,在最后一刻,所有人物迎来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归宿。当然,结局究竟如何,还要等影片上映后才能揭晓了。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9

趁着四月的最后一天,绵绵细雨中,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是好久没有放松紧绷的身体,赶着电影开始的狂奔,喘着大气开始了电影。

开始前,被基友剧透了一点,说,这是由徐峥、莫文蔚领衔主演的年度悬疑烧脑制作,也是《泰囧》之后徐峥接拍的首部作品,让人很是好奇。

其实,个人想法是观看《同桌的你》,比较在意高晓松的这部剧,也许是恋爱情节或者是青春剧的情节吧,不过,基友的强烈推荐下,让我对《催眠大师》有点期待。在我印象中,徐峥的电影,绝大多是喜剧,我也一直很喜欢徐大哥的这种幽默方式,特别是《泰囧》的搞笑风格,让人很容易接受剧情的叙述。所以,没有看前期宣传的我,我对《催眠大师》的感觉,也是以为是一部幽默喜剧,这,就是我开始看时的感受。

影片中徐峥一改以往喜剧表演风格,诠释了一名高智商的心理医生。一开始,影片心理医生就展示了催眠疗法过程,成功的治疗了一位心理抑郁的母亲;接着又是一段精彩的演讲,将催眠疗法的精髓讲解给观众,也让我有了些了解。

高潮部分应该是女主角的出场,莫文蔚在片中饰演神秘病患,一直表达内心挣扎,以能看见鬼的病情叙述,那画面就像真的在放鬼片,让我们两个大男人,几乎快吓到要抱在一起了。

瑞宁(徐峥饰)在任小妍(莫文蔚饰)一顿“疯语”过后,决定采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而当任小妍成功进入催眠状态后,瑞宁想要找出任小妍的心理阴影所在,却不曾想到自己被带入了陷阱。接着缜密的剧情和高智商的推理环节,以及完美的节奏把控,在他们互相催眠中展开,让我感觉是中国版的《盗梦空间》,又很难相信这是国产悬疑影片。

最终,很意外的结局,任小妍居然也是催眠师,是瑞宁的同班同学。一个使用清醒催眠治疗,一个则是睡觉催眠治疗。瑞宁的失误,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事故中丧生。其实,最开始实施催眠的人,是他们的老师。一开始,任小妍就被老师催眠了。所以成功克服心理压力的任小妍,也成功反催眠瑞宁成功,让双方走出了心理阴影中。

难怪事后看影评时,导演陈正道毫不吝啬称赞之词,认为徐峥将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还要饱满立体。除此以外,莫文蔚在片中饰演神秘病患所表达出的内心挣扎,也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导演陈正道评价言简意赅:“《催眠大师》是莫文蔚喜剧以外的最好表演。”

影片时看完了,闭上眼睛回想这部电影,在脑海中想起了,不要低估对手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每个人都说过谎,说了谎的人内心深处一定有想要隐瞒的事情。原谅,就心理而言是对一种现实的认可。当现实在记忆中还原,人才能活在一个顺理成章的环境里。

现实,是被大众所认可的现实,而活在人们心中的现实,则也许是人对潜意识的否定,记忆也许就会被篡改,意识就会发生扭曲,当类似场景再次出现时,这一瞬间,就会突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当瑞宁认识到自己的爱人和挚友再也回不来了,他真的是爱他们的,

他们“会原谅”自己的时候,在寻求救赎的本能,让自己选择相信这一切。有时候,我们都无从问起,真相可能永远都不会是真相。瑞宁,最终并不是找到他们的谅解,因为已经回不去了,而是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赎的。

人之所以为人,是心理给自己保留了一丝生机,唯一可以原谅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10

催眠大师里面到底进行了哪些催眠?真的可以实现吗?换句话说,人被催眠时也可以说谎吗?

催眠大师里,按电影说法,徐对任/顾(以下统一称顾)进行了恍惚催眠,三次,其中第三次顾差点儿交待了男盆友是徐杀的。而顾的老师为了避免这一极端情况,提前给顾催眠说在遇到极端情况时顾会失语然后看见她。

顾在第一次被徐催眠前做了让徐失去印象的恍惚催眠,拨钟。

第二次在催眠过程中利用刺破的手指保持清醒而通过交谈引导徐进入清醒催眠,掉入水池。第三次清醒催眠我个人觉得是恍惚催眠范畴,利用水杯晃动,使徐限入回忆从而突破其意志屏障请求被原谅。

顾的老师提前做出的催眠属于心理暗示范畴,即在顾的心理防线上加固,相当于《盗梦空间》里的保险箱,在被开锁的情况下自动跳转到别处,比如把保险箱整个换成一片草原就木有锁了。即如果看见1+1,则自动换算为我们去荡秋千吧,而不是回答等于2。

徐在自残行为发生后,也对自己做了自我催眠,通过看自己的教学案例电视进行自我催眠。结果就是形成了层层包裹的自我暗示防御,所以一般的催眠术对其无效。就像一个穿了很多层衣服的美女,脱啊脱啊脱不光。最麻烦的是这美女还会搏击啊亲,把别人脱光了,利索的把前面脱的三件穿回来不说顺便还穿上别人的五件,太让人忧桑了。

我个人理解的催眠术,相当于电脑的数据库调用,看底层数据的,这些数据原本就在我们的大脑里,只是桌面不反应~

而催眠师通过一种算法可以搜寻到合适的数据,并且显示到桌面上,让事主看见并且可以修改;也有的在搜寻过程中直接修改掉了,表现为事主被控状态。

而数据库本身是可以虚拟或者作假的。所以人被催眠的时候可以说谎,即提供给催眠师一个虚拟的并非本源的或者克隆并修改过的数据库。或者像前面顾老师做的那样,自我催眠暗示,提供场景切换。

同时在国外针对目击证人的催眠发现,在催眠状态下,人可以回忆起大于清醒状态下的各种事情,并且有夸大描述的倾向。比如清醒状态下看见一个人走过,会说看见过,记不得长什么样子,是个男人。而在催眠状态下,会说出走路的姿势还会加上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判断,比如左脚比右脚重,眼神很猥琐神马的。

催眠师有职照的,心理咨询师的一种资格证书。有二成的人因为信息接收故障或者意志力坚强,不会或很难被催眠。

通常催眠师会通过音乐、香氛等多种手法结合着用,被催眠者越信任对方,越容易被催眠。

以上为个人意见,本人非催眠师,答案不具学术性。by林菲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11

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着部电影:

1、为什么心理医生徐瑞宁不能治疗好自己的创伤?

2、顾洁如何帮助徐瑞宁治疗心理问题?

从整部影片中我们看到,徐瑞宁一方面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医生,帮助很多人解决了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却严重的自残行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裂人格呢?这个要从他经历的创伤性事件来说,他的创伤事件就是自己酒后驾车出了事故害死了自己的妻子和朋友,但问题是亲人和朋友死了,自己却活了下来,对此,他感到深深的自罪。别人安慰他说:这不是你的错。这让他更加感觉就是自己的错。别人说:你已经尽力了!他自己却知道自己并没有尽力!而这件创伤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从徐瑞宁的意识中淡忘了,但是记忆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抑到了潜意识当中。科普一下,什么是压抑。压抑最早被弗洛伊德提出来,是防御机制的最常用的一个。当某件事或情感不被当事人所意识接受的时候就会被压抑进潜意识,但并不意味着事件的消失,而是被暂时的储存,当被激活的时候就会重新跳出来。徐瑞宁表现在现实中的症状就是:恐水、自残这些分裂的人格。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说我怕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怕黑。所以我们看到徐瑞宁一方面表现的优秀而自信,另一方面却有严重的分裂症状。徐瑞宁不能够原谅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所以内心情感一直被压抑着,活在自责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没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第二个问题:顾洁如何治疗徐瑞宁,如电影所说,徐本身是一位

优秀的催眠师,对各类催眠疗法了如指掌,采用常规催眠对他是无效的。那么怎么办?方教授最后的解释很到位。先不断地打击他的自信心,在他最薄弱的时候将其催眠。我们看这个局是怎么来设置的。

首先,方教授告诉他这个病患有阴阳眼,增加了一些神秘,之后打电话给沈立,她也警告徐最好不要接这个案例,但是这更加增加了徐的治疗欲望:我不允许自己的病患进去跟出来是一个样的!而顾洁则抛出了几个超自然的故事,而使用的方法就是:暗喻。第一个玻璃弹珠的故事暗喻的是死亡,葬礼。第二个肇事司机的故事暗喻的是:车祸、生日(3月3号),车牌。看似徐瑞宁在通过不断的科学解释来反驳,其实也是顾洁在不断地植入信息的过程。当时机成熟,徐准备催眠任小妍的时候,任小妍为了不被真正的催眠暴露身份,于是采用了牙签来刺激自己回到意识中。醒来后说了一句:一片大水池!这是个反催眠,在催眠状态下的徐也处在注意力集中地情境中,所以被任小妍轻易催眠。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12

事业有成的催眠大师徐瑞宁(徐峥饰)经营着一家私人心理诊所,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凭借高超的催眠手法治疗患者心理上的伤痕,堪称妙手回春。赚钱不说,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到哪儿都是专家,还在学校给学生讲课。不过好景不长,在老师的介绍下,他认识了一个自称有着阴阳眼的特殊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饰)。本来,徐瑞宁并不想看这个病人,因为妄想症并不是很难治疗的心理疾病。但架不住老师与同窗好友再三叮嘱他这个病人有古怪。一向喜欢挑战的徐瑞宁欣然接待了这个病人于是,一场医患之间催眠与反催眠的高智商烧脑大戏就此上演。

初看这部影片,很多人喜欢称之为中国版《盗梦空间》。因为影片中的催眠和盗梦一样都是在人的脑子里得到信息,并植入意识。但是在我看来,其实《催眠大师》显然没有那么的高大上和阳春白雪,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下里巴人。作为一部类型片,它更像的应该是小品王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表演过的一个小品:《心病》。区别只不过是赵本山用的是话疗而徐峥用的是催眠罢了。过程略有不同,但结局大同小异:病人的病未必真的根治,但大夫却实实在在的是犯了心病。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确每个人都有病。

按照赵本山的说法就是我还在这巴巴给人看病呢,你说我咋摊上这么个事儿啊?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所有人,几乎都毫不例外都看得到别人有病,却总忽略自己也有一样的病。就好像路上开车的.司机,不管是比自己开得快的、开的慢的还是开的差不多的,都要骂别人是傻,要么说人家赶着投胎,要么说人家不会开车,要么就说别人是在和自己较劲而这一点恰是电影《催眠大师》所反映的问题,那就是催眠别人很容易,催眠自己却是最难的。

作为病人,任小妍很难被催眠。但是面对徐瑞宁这样的催眠大师,任小妍躲得过初一却躲不过十五,不断掉进了徐瑞宁所设置的各种圈套里。制与反制,医生和病人的这场斗法非常精彩。究竟是矛尖还是盾砺,电影里相信大家见仁见智。在这里我就不做剧透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催眠大师也是一个人,自然也会面对同样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和个人问题,所以催眠师自然也会有和病人一样的病症。在为病人治病的同时,也可能是给自己疗伤的一个过程。在影片的最后,剧情骤然翻转,这样的设置虽然意外,但从逻辑上又何尝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呢?

就算在盗梦中,莱昂纳多尚且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又何况作为催眠师的徐瑞宁呢?最后,必须要赞一下影片的剪辑和音响,因为有类似盗梦空间一样的情节,所以影片中的场景亦幻亦真,影片的剪辑把这些画面交待和呈现的特别清晰,实属难能可贵。再加上震撼的音效音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层面这部电影都可以说是做到了最好,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对于国产类型片来说,已经算是极致了。

在这个大家都有病的年代,这部影片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剂麻药。让我们懂得所谓幸福,其实就是在生活中多做减法!至于这剂麻药会不会有一点能麻到你,这就要靠你自己去影院体验这场疗伤之旅了。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13

徐瑞林(徐峥饰)正打算结束一天的诊疗时,发现当日还有一位患者任小妍(莫文蔚饰)在等候着他。阴阳眼是缠绕着任小妍的魔咒,她所说的故事似是而非,但并不能说服自负的心理医生。诊疗的过程中,破绽、线索、幕后黑手在记忆深处被挖掘重组。自以为在催眠时,却陷入更深层的循环中。徐瑞林倒下的那一刻,观众才恍然大悟——谁才是真正的“病人”。

这是个讲述救赎的故事。一生有很多遗憾和后悔,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片记忆,可能会沉淀成心头利刃上面压下来的大石块。

徐瑞林是完美主义者,是一个正常的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灾难时慌乱了,求生了,放弃了。他无法原谅自己的那种背叛,是对爱人和挚友无法同生共死奋力一搏的遗憾。从沉下去的汽车里游出的那刻,他看见明明还有一线生机的爱人手指微动,却还是毅然地游了出来。良心、爱心、信心这些准则让他从自责到自残。

"不能被原谅”,就是压在徐瑞林心中的那条诅咒。

原谅,就心理而言是一种对现实的认可,是将拧巴是事情理顺。

当现实在记忆中还原,人才能活在一个顺理成章的环境里。这里的“现实”是被大众认可的现实,不针对“你永远活在我的心里”这种现实。不能接受现实的情况,是人对潜意识的否定。记忆能够被篡改,意识会发生扭曲。当这些在哪里出现错误的时候,终一瞬,你会突然发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此,当徐瑞林认识到自己的爱人挚友再也回不来了,他是真的爱他们,他们“会”原谅自己的时候。他寻求救赎的本能,让自己选择了相信这一切。纠结爱人和挚友是否会真的原谅徐瑞林的失误?我们无从问起,真相也永远没有真相。这种原谅,并不是徐瑞林寻找到他人的谅解。而是他最终,自己愿意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赎的。

看到这一点曙光,才有了本文开头的第二个答案。在徐、任之间,究竟是谁最开始实施催眠。答案是他们的老师。

徐瑞林的失误,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这场事故中丧生。求得任小妍的原谅,让任对其进行治疗是成功关键的地方。为了在催眠中不被发现,任小妍在最开始就已经被他们的老师实施过一次催眠,一旦触发到可能泄露此次治疗的节点,她就会清醒过来。

鬼片在此划上句号走向科学人性的康庄大道。

任小妍最后说了这句:没有人能原谅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原谅自己。

确实,你犯了错,别人不原谅你是本分。

人之所以为人,是在心底给自己保留了一线生机。唯一能原谅你自己的人,只有你自己。放弃最后的救赎,就是无尽的深渊。

《催眠大师》观后感 篇14

这是一部不会后悔到影院买票去看的影片。

如果说《盗梦空间》是凭借化学液体来进行梦层的建立,造梦者和被入侵的人都在梦中,那这部《催眠大师》就是清醒催眠,在彻夜未眠中进行的一系列的物理催眠,使其进入自己建立的“宫殿”中,造景的人是清醒的,而主人会在造的景中发现本我,潜意识中会出现那些困扰着自己的东西,有可能推开一扇门就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而这部影片是催眠和反催眠,小妍既要被瑞宁催眠又要为他治疗,必须另一根竹签及外部力量来使自己不要被彻底催眠,或是被另外一人带出梦境,这种亦幻亦真也许就是影片吸引人的地方,巧妙的利用人们对催眠的好奇心,应发了观者的兴趣,神秘感依然很浓。

从影片那个阁楼小场景中的每一块儿地板砖的纹路,每一个道具的摆放在细节上导演都是很重视的,都是有所思考的。像沙漏和钟表,不仅代表着时间这也是为第一次被催眠的时候做的铺垫,拆信刀等利器也是对他有自残行为的病态暗示,利用怀表、烟、水杯等催眠手法来进行催眠使对方进入被催眠的状态,从而在无意识里找出在这种状态的原因。“看到这些不是有目的就是有原因的”,问题不在于看到了什么,而是为什么会看到,逐渐发掘出那一个点。还有我们刚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小妍在不停的揉指头,这个动作是导演让我们注意到的。以及一开始就感觉秘书的不正常,预示着这也许就是他们为瑞宁所设计下的圈套,但是这个演员表演的有些过于体现这个了,反而显得有些过。

影片在镜头的运用上有用到许多心思,不论是仰拍还是俯拍,我们都会感觉到镜头的局限以及画面的压抑,他们是处于一个封闭、压抑的阁楼中,说明了他们自身都是有需要治愈的心灵创伤。在音效上也是很霸气的,3D全景声,同样作为观众的我也沉浸在了里面,就像是在电影中看电影一样,水声、钟声、高跟鞋的声音、小孩子们打闹的声音,还有弹珠滚动的声音,着实惊到了,这些顾洁编造的谎言中,瑞宁从中挖出了顾洁的心中真实的一面。以及里面的房间里下雨这场戏,很有特色。

在阁楼顶端的方教授,我觉得她才是催眠大师中最骨灰级的人物,利用催眠可以从在被别人催眠所创造的梦境中把被催眠者拉回现实,只有她才会想到让顾洁这样的与瑞宁同时失去深爱的人的催眠师来治疗,虽然有些残酷,但是为了依然活在世界上的人,早逝的那些人更希望他可以好好活下去,毕竟“没有人可以原谅你,除了你自己”。

我们每个人当进入深层睡眠时都会做梦,而在被催眠后,则会在梦中,被催眠师所控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那座宫殿,它不华丽、不丰满、也许还会有恐惧、因为当我们面对问题要解决问题时,不得不面对一些对自己来说很不愿面对的事情,而在宫殿中的其中一间小房子里也许就会有问题的所在,也许我们走上去推开门,就可以发现它们,只有知道问题所在,在那座宫殿里才能解决困惑,从而在清醒后的现实生活中疑问才会迎刃而解,都说人最难认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催眠师的作用也许就是帮助我们认清自己是谁吧。

【《催眠大师》观后感(通用14篇)】

标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