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港近代建筑的价值作文

2024-10-17 12:00:28 阅读:

秦港近代建筑的价值作文

天下任何港口的魅力,首先都来自它独有的建筑美。这些风格独特的建筑,是港口情感与精灵的化身,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是它独自历史生活的纪念碑。其中包括港区“洋房”和港区街道,它们统称为秦港近代建筑。

秦皇岛港近代建筑价值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与领域。从新视角阐述秦港近代建筑,以新脉络整合秦港近代建筑,以全方位展示秦港近代建筑,与时俱进借鉴秦港近代建筑,是当今和未来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港区“洋房”

在1898年秦皇岛开埠后,在港区建造了一批“洋房“,曾建有高级员司住房就有46所,其中特等房多分布在东南山、海滨路、光明路一带。也就是说在这“一山两路”上的秦皇岛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是秦皇岛市最有魅力的临海景观建筑群之一,这些建筑最直接地反映了欧风美雨的建筑形制。

秦港的“洋房”有如下特点:

一是“洋房”的位置各具特色。它们既分布集中,又氛围各异,体现了房屋主人对周围环境的挑剔和偏爱。有的突显在山崖上,雄伟壮观;有的掩映在树林中,神奇隽秀;有的横亘于滨海大道旁,率直洁净;有的则偏于一隅,独立静谧。

二是英格兰古镇建筑风情。由半露木、茅草小屋和英式园艺三元素组成古镇风情集中体现在南山的建筑上;其中英式园艺属自然风致式园林建筑。秦皇岛的东南山开埠之初是荒凉一片。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实行有计划的植树造林。为了改变过去的几何式园林,它们的建筑采用自然风致式。自然风致式园林汲取了中国园林艺术经验,十八世纪初在英国产生,名为英中园林(法国叫它中英式)。而如南山高级员司俱乐部和南山街一号特等房则是这种园林风格的缩影。这种园林型式也为今天的港区绿化美化工作提供了借鉴。

三是外部简洁的“红屋”风貌和施工中的粗野主义风格。建国前秦港的建筑其外观多采用莫里斯的设计理念,呈现了用红砖砌成,不加粉刷的“红屋”,大胆摒弃传统贴面的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在外部施工中普遍采用“石头勾缝”和“甩毛”的建筑工艺,体现了英国柯布西耶粗野派的建筑风格。

柱式建筑风格在开滦路两侧充分体现。开滦路老区两侧房屋属英式的连排式住宅建筑,其表面廊道为古典柱式建筑风格。其中以多立克和爱奥尼克柱式为主,但也有一些塔司干柱式,还有一段属拱券结构结合的柱式。柱式是除中世纪之外,欧洲主流建筑艺术造型的基本元素,它控制着大小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世上还没有另外一种如此简单而又完整的元素,能以如此直载了当的方式几乎无所不包地决定着建筑的面貌。以致在一个很长时期里,欧洲的建筑艺术教育,就以研究柱式为主要内容。柱式流行到全世界,而历经多年一直延续到现存,这恐怕是建筑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而这种建筑形式在南山高级员司俱乐部、秦皇岛开滦矿务局车务处楼和开滦路两侧的欧式建筑上广泛采用。

五是“洋房”内部材料的使用与设计上采用豪华与实用相结合的方式。据记载,其建筑材料,大的如钢管、水泥、木料,小的如玻璃、钉子,就连窗帘也都是由国外运来的,宽而厚的木质窗台、壁炉台及壁橱、墙围,门和地板均选用优质菲律宾木、美国松制成,配以大漆油刷,可见其豪华程度。这些高级住宅也很实用,均为一户一院,自成系统,室内有客厅、卧室、厨房、厕所、洗澡间等。洗澡盆多为英式、日式。厕所有坐便及洗漱池,均安有热水管或蒸汽管取暖。室内硕大的玻璃窗采光充分,墙壁上砌有别致的壁炉。外有警察值勤巡逻,内有矿局派去的夫役照料。

二、港区街道

港区街道的命名十分讲究和令人回味,大致分以下五种类型:

1.因坐落位置而得名:如东山街和南山街,因为其坐落在东、南山上;海滨路和渤海路,因其滨临或靠近海边而起;煤场和银行胡同,则是邻近港务局煤堆场和道银行而故名;海港里则是临近海港而得名。

2.因期盼和希望而得名:如吉兴里和开平昌道(开滦路),就是因期盼港口吉祥昌盛而命名的;而紧紧相连的青云里和光明路,因此地有开滦小学,希望孩子们早日成才,走向光明之路故名;蓬莱路则是希冀仙人来岛鹏程腾达之意得名。

3.因祝福和平安而得名:如福寿里、延寿里和英寿里最为典型,字里行间透着福和寿,而居住这里的职工的确很长寿;海安里因临近天主教堂,有保佑平安之意故名;庆乐里因靠近劳工俱乐部和员司俱乐部同乐而得名。

4.因倡导邻里道德和居民类型得名:如德庆里、仁和里,即是提倡居民的高尚道德和邻居间互相仁义和睦而得名;而劳工里和劳动路,是因此地居住均为港口工人而故名。

5.因建筑材料和建设时期而得名:如缸砖路就是路面用缸砖铺成而得名;而解放里和建设里,是当时秦皇岛因刚解放和国家大搞经济建设建设因而取名。

三、近代建筑的价值

从历史角度来讲,秦港西港区的老建筑群是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后留下的铁证;从文化角度来看,它又是在被动的历史大背景下主动的文化改造,这其中不仅有外来文化的强加,同时也有其后由本土文化所进行的融合,体现了本土文化广博的包容性和强大的融合力。在西方与东方、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一种秦港所独有的西港区风情悄然形成,同时也演绎为秦皇岛城市历史、现代文化的一个鲜明标志――港口文化。

因此,可以说老港区是秦皇岛港不可多得的历史财富,同时也是秦皇岛城市代表性的文化财富。我们每一个秦港人都肩负着把前人的伟大创造妥善保存并传承给后人的神圣使命。伴随着“西港搬迁”工作的全面启动,西港区的拆迁工作即将展开;同时,秦皇岛港口博物馆正在进行筹建,需要大量的文物史料。保存秦皇岛港老港区近代建筑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它既是一项前瞻性的工作,又带有历史及现代文物抢救的性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100多年来,秦皇岛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入口”,一个是传统入口――从老龙头下船,举足就迈入了古代长城那种彼此大同小异的关城文化里;另一个是近代入口――由秦皇岛上岸,一登南山头,满眼外来建筑,突兀奇异,恍如异国,这便是秦皇岛最具特色、最夺目的文化风光了。大众俗称之为洋房子。洋房子不仅仅是指一座一座舶来的建筑样式,更是对这独特的城市景观的一种总称。

它与关城那边的景观遥遥相对,看上去格格不入,甚至有点势不两立。于是,此地非同寻常的历史就被这种建筑格局鲜明地勾勒出来了。如果你略通过一点中国近代史,粗知八个国家曾经在这里争相占地、开辟租界的经过,特别是读过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榆关纪事》和《光绪二十六年山海关南海要图》,就会明白这洋房子绝非秦皇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其中更没有任何文脉上衍传的必然,老港区的外国建筑是一种政治强加,也是一种文化强加。它是中国近代史和东西方关系史上的一个历史实证。我们可以否定某段历史,却不能因此铲掉这段历史的依据。何况作为历史的遗存,它不单是确凿的物证,还有更广泛的价值。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遗产的价值主要是历史价值,又认为历史价值只属于过去。其实历史的价值是一种被认识的价值。而对历史的认识都是为了现实与未来。那么或说历史价值最终是一种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对于历史遗物,你从历史角度研究它,就会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你从文化角度观察它,就会发现它的文化价值;你从审美角度端详它,就会找到它独有的审美价值。这价值就是财富,历史留下来的财富。秦皇岛港从昔至今,从东到西,无处不留下近代建筑,假如没有这些近代,东南山将依旧是那样荒凉,西海滩将依然是那样空旷,秦皇岛也不过是不惹眼的小渔村,没有港口近代建筑,就没有秦皇岛港和秦皇岛市的今天。

老港区中最深厚的价值,还是它的文化价值。从它昔日的社会身价来看,它属于上层社会所拥有。由于洋房子的地带――租界的权力独立于皇权之外,它便成了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优越的、神秘的、深邃难测的空间,重大事件的后台,世外桃源与世间桃源;那些形形色色特殊人物的种种幕后与隐私,填满了这里的各种各样曲折而美丽的建筑里。这些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千奇百怪的房屋,其中许多都是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棋子。不管是事件遗址,还是名人宅邸。然而至今我们对它们却是所知甚微。如果谁能叫这些老港区建筑开口说话,说不定近代史的一些段落要重新改写。可是如果它们闭口不语,你可以走进这些建筑里去用心倾听――历史建筑所保留的是一种历史空间。由于这空间犹存,历史就变得不容置疑。徜徉其间,历史好像忽然被有血有肉地放大了。过往的生活形态仿佛随时都能被召唤回来。那些在史书中空洞的叙述,到了这里便全都神奇又丰盈地复活。你会从发现到一些独特的细节中,一下子感受到逝去已久的历史人物的某种个性。甚至连昔日的精神也能实实在在地触摸到呢。历史遗物并非历史的遗骸,而作为历史的生命而存在。

事物的文化价值大多是在它成为过去时才表现出来的。事物在成为历史时不是变小,而是变大了。这因为事物的文化价值远远大于它的本身。比如你仔细观察老港区的建筑,也就是西方人在秦皇岛最早修建的那批房子――比如南山一号特等房、南山高级员司俱乐部、秦皇岛开滦矿务局办公楼、南山饭店等,就会发现,其中不少建筑在风格上因西方势力急剧加强,这一阶段兴建于租界的房屋,则听命于它们那些唯我独尊的洋主人,一概是各国建筑的原样照搬了。可是到了1940年年前后,老港区建筑具有中西相杂的成分。但这绝不表明秦皇岛本土对外来文化的主动迎取与接受,而是说明当时西方入侵势力的下降。因而使得承建这些房屋的中国人,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审美习惯表现出来。

于是,各个租界的建筑都成了不同占领国的象征。海滨路由于串连式地穿过几个租界,路两旁的建筑便分段呈现出法、英、日、俄等几个国家不同的面貌来。这些建筑就一下子把西方建筑史的不同国家与不同时代的风格琳琅满目地推入秦港,这便是秦皇岛老港区又别称“外国建筑博览会”的由来。

一方面是入侵者的文化强加,一方面是对随之而来的本土文化的改造。这表现了本土文化雄厚强劲的背景与巨大的融合力。从历史角度看,秦港老港区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正是这一创造,使独特的历史被独特的文化记载下来。因此说,老港区是秦皇岛城市标志性的文化财富。

秦港人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并随着“西港东迁”紧锣密鼓的进行,拍摄和保存秦皇岛港起源地――老港区的全部建筑设施和工艺流程资料的工作已经早已完成,这一整套资料不但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档案价值、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后世的借鉴和利用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文化人的深谋远虑转化为渐渐宽泛的社会呼应,清明的文明之光便由地平线升起。城市的历史文化形成于过去,认识于现存,施惠于未来。我想,当后人流连于历史文化空间之中,一定会称赞我们这代人文化的远见。

港口近代建筑是可触摸的历史,它庇护着我们这座港城的生生不息,见证着我们这座港城的岁月沧桑。它昔日的显赫地位、它起过的重要作用、它的鲜明个性、它的独特魅力,总会撩拨起人的思绪。当今,这些建筑有的还在贡献着余热,有的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昨天并没有过去,它在今天还活着,并且向未来延伸”。置身于秦皇岛港近代建筑中,过去和未来同样予以苍茫而新鲜。当今倾力打造生态港城之时,我们所要寻找的秦皇岛港的历史和建筑,就更具有现实意义。这种寻找与其说是对老建筑的凝望,对记忆失落的打捞,倒不如说是一种历史传承、一种文化积淀的梳理。让我们透过港口近代建筑DD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的富于诗意的文本,去搜寻文化遗产的价值,在当今创建魅力港城中,期待着与全港职工和全市人民共同发挥这种价值。

历史属于过去,也属于将来;西港区既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无论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乃至旅游的价值,都会在未来源源不断地显示出来,并作用深远,无可估量。历史的价值在文化中发酵;文化的价值在未来的发酵。一旦发酵,则是必成意蕴无穷之好酒。于是,这里要再次提及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代人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把前人的创造留给后人。

【秦港近代建筑的价值作文】

标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