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植树节想到的教学日记

2024-10-15 11:21:03 阅读:

由植树节想到的教学日记

教材十二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森林”。我为什么提前到三月分就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这个单元,原因是3月12日是植树节。临近植树节,我在备课的时候,偶然看到十二单元正好是走进森林,再仔细一看主题单元的三篇主体课文分别是《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叶上的歌》《失踪的森林王国》,特别是第三篇课文《失踪的森林王国》我读后发现在植树节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意义尤为重大。再与第一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对比着学,学生对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的认识和感悟要深刻得多,所以,我决定在植树节的时候,提前让孩子们和我一块学习十二单元《走进森林》。

说干就干,我认真分析了十二单元教材的特点,我发现在阅读方面,十二单元要渗透给孩子的阅读方法是理清线索,依据总分关系来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叶上的歌》,并且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明确地让学生找到最后一个自然段和前面自然段的关系。我就想三年级的学生应该教给他们阅读的思维方式,如何把阅读思维方式传授给他们呢?平时的.阅读课都是靠老师一点一点地浸润,基本都是老师提出问题,以问题来点拨学生去思考、感悟、交流。现在,能否换一种方法来进行,让学生从整体入手学习阅读思维过程和方法呢?

怎么来操作,我试着在十二单元的教学中设计了一种阅读提示的题单。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我重点引导学生找到全文有多少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在分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阅读每一个自然段,在分析比较中体会出全文是总分总的关系,第一个自然段概括介绍小兴安岭在东北,树很多,像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逐一介绍小兴安岭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而第六自然段是作者总结抒发情感,称赞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巨大的宝库。我在题单上还专门设计了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来完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中心句概括全文,同时中心句在文章结尾处也就是对全文做总结,那么最后一段与前面的关系就是先分后总的关系。这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分两层解决了,学生获得这个知识也是在感性中完成的,具体可感,一点儿也不抽象。

其实,学贵有疑,会提问才会学习。所以,在阅读中教会学生质疑非常关键。为了很好地进行阅读思维的整体浸润,我在前面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在课题质疑,在文章矛盾处质疑,在文章结尾处质疑等几种质疑的方法。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学生在读完课题后就能提问: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然后在读完全文后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学生的两次质疑都非常准确,我在肯定了学生的质疑后继续启发:你打算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呢?学生说:“我想通过联系上文来理解小兴安岭是大花园,也是大宝库。”

听到学生的回答,看到学生逐渐掌握了阅读方法,我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头。我忍住激动,继续问道:“具体一点讲,你想联系上文的什么地方来理解呢?”学生回答说:“我想联系小兴安岭春季的那段来理解。”我一听,正中下怀,因为我设计的阅读帮助题单也正是以第二自然段小兴安岭春季景色为提示载体的。

【由植树节想到的教学日记】

标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