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何降清?

2024-06-26 19:13:56 文题网 阅读: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的几句《圆圆曲》,不仅道出了一段悲戚的历史故事,也为明末将领吴三桂留下了一个为了女人而降清做汉奸的千古骂名。但历史的事实是否如此?吴三桂为什么投降本为死敌的清朝,难道真的是因为一个红颜知己吗?要了解事实真相,还得从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说起。

1641年,明军和清军“松锦之战”后,明朝在辽东的将士损失殆尽,洪承畴、祖大寿两大将被迫投降,骁将曹变蛟被杀,只剩下辽东总兵吴三桂一支军队在山海关一线拼死抵抗清军。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吴三桂克服困难,重新组织起一支接近万人的边防劲旅,承担起防守山海关,抵抗清军的重任。为了打开山海关这道屏障,清朝曾多次派祖大寿和洪承畴等人招降吴三桂。但是吴三桂始终不为所动,坚持抗清。由此看来,吴三桂原本并非是一个汉奸,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他也不会投降清朝。

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逼近北京,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带兵入卫首都。三月吴三桂率师入山海关,到达河北丰润的时候得知北京城已被农民军攻破,崇祯帝自缢身亡,他立即撤兵回山海关,观望局势的变化。

李自成和清朝都看上了吴三桂这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李自成派原居庸关总兵唐通前去招降吴三桂,给吴三桂送去了四个月军粮和白银四万两,并许诺只要吴三桂投降大顺农民政权,一定会对他裂土封侯。这对于已缺饷一年多的山海关守军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但令天下人意外的是,就在这当儿,吴三桂却突然主动投降清朝,并带领清军入山海关攻打农民起义军,使清军最终大获全胜。

在民族认同感上,吴三桂理应归顺同为汉族的农民起义军才是,怎么就突然投降他向来视为死敌的清朝呢?对此,史学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说法。

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农民军在北京的过激行为是导致吴三桂投降清朝的根本原因。据说,吴三桂得知起义军的招降条件后,本已有意归降大顺。但就在这时,吴三桂突然接到了一封密信,说李自成在京城向前明官员追赃,他的家产也被查抄,他的父亲吴襄也遭到严刑拷打。更为关键的是,李自成的副将刘宗敏还将他的宠姬陈圆圆据为己有。吴三桂得知后,“冲冠一怒为红颜”,声言与李自成不共戴天。然而自己的力量太过薄弱,于是下定决心掉转马头,投降了清军统帅多尔衮,并借助清军的力量攻打李自成。

但有的学者却认为,祖大寿、洪承畴等明将的投降才是吴三桂最终降清的原因。清军领袖皇太极爱惜人才,对明朝有才干的将领总是不遗余力地争取。明将祖大寿便是被他的诚心所感,投降了清朝。明末大将洪承畴刚被俘时曾一心尽节殉国,但最终也被皇太极的一片诚意所感动,投降了清朝。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同时,他也是与洪承畴并肩作战的同僚,他们的投降,对吴三桂的降清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吴三桂在面临前后夹击的情况下,做出了背叛已经灭亡的明王朝的选择,与自己先前推崇的人物降清有着极大的关系。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吴三桂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量才最终投降清军的。明朝灭亡初期,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存在着四股比较大的政治势力:一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二是关外的清朝政权,三是在江南偏安的南明小朝廷,四就是吴三桂自己。四股力量之中,吴三桂的力量最小,没有地盘。但是由于他所处位置的极端重要性,吴三桂也就成为各方争夺的“香饽饽”。

李自成想要招降吴三桂,但是由于农民军特有的为政方式,使吴三桂觉得大顺政权并不可靠,绝非自己的托身之所。再一个就是南明的小朝廷。南明由明朝藩王入主,有些正统的幌子,但是这个小朝廷同灭亡的明朝一样,昏暗至极,在吴三桂的眼中南明君臣也都是些酒囊饭袋,不足以依靠。

剩下的就只有清朝政权了,客观地说,吴三桂在感情上并不会选择清朝,但在与清军的历次较量中,吴三桂清楚地知道清军力量的强大、组织纪律的严明,极有可能取代明朝成为中国新的统治力量。因而吴三桂在自己粮尽援绝之时,做出了投降清军的选择。

吴三桂降清的真正动因目前还没有定论,但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吴三桂的降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

记忆巩固

1. _______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逼近北京。

2. 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农民军在北京的_____行为是导致吴三桂投降清朝的根本原因。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