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吹箫声断更登楼》倪瓒原文和翻译

2024-09-11 00:51:26 文题网 阅读:

水仙子·吹箫声断更登楼

【元】倪瓒

吹箫声断更登楼,独自凭栏独自愁。

斜阳绿惨红消瘦,长江日际流。

百般娇千种温柔。

《金缕曲》新声低按,碧油车名园共游,绛绡裙罗袜如钩。

注  释

《金缕曲》:词牌名。亦指以爱惜青春、及时行乐为表现内容的乐曲,源自杜牧《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碧油车:妇女所乘的一种有篷小车。

赏  析

古代诗歌中,将“箫”和“楼”并列在一起,往往是在暗用萧史弄玉的典故。这是《列仙传》上的著名故事:萧史喜吹箫,惹起了秦穆公女儿弄玉的爱慕。两人结为夫妇后,箫声引来了凤凰止于屋上,人们将他俩吹箫的小楼称为“凤楼”、“凤凰楼”。终于有一天,夫妇俩双双骑着凤凰飞上了天空……这个故事无疑是古人爱情理想最完美的标本,所以同“箫”、“楼”同时沾上边的,每每含有男女风情的意味。

然而本篇却是“吹箫声断”,叫弄玉们觅不着情郎的踪迹。而曲中这位同情人分开的女子,仍然凝心地登楼凭栏,颙望相思。首句的“更”字,暗示她登楼已非初次,而次句的两个“独自”,强调了她孤独的处境。三、四句以写景加以配合。又是斜阳,又是春暮,花木憔悴失色,长江寂寞空流,是何等令人伤愁的景象!“长江日际流”,也显示了女子凭栏凝望的方向。不言而喻,她的心上人正是从长江的水路上离向远方的。

“百般娇千种温柔”,是巧妙的承上启下。它既是登楼女子现时的写照,使人想见她愁极无奈而又柔情脉脉的意态;又是她凭栏思忆的发端,往日她同情郎欢乐相聚的种种表现,无不可以用这七个字来概括。作者用了一组鼎足对,具体描写了女子所追忆的昔日景象。“《金缕曲》”是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为主题的歌曲,暗示了双方正值青春年少,行乐不误芳时。“碧油车”多为贵家女子所乘,说明了他俩生活条件的华贵优裕。“绛绡裙”配上“罗袜如钩”,通过渲染女子的美丽,表现出这是一对匹配美满、令人羡慕的佳偶。“金缕曲”、“碧油车”、“绛绡裙”是三组各具独立意象的名物,其首字却都是关于颜色的形容词,这是散曲文人逞才使气的习见技巧。这三句极力铺陈,同“独自凭栏独自愁”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使全曲显得哀感顽艳,缠绵悱恻。

作者简介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