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擅辩论,不卑不亢,既有侠客的奥迈,又有文人的冷静。
《孟子》一书积累了孟子的毕生思想精华,阐述了儒家理想中关于如何成为君子,实现“内圣外王”的人生价值的深刻道理,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
01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
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译文】
做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习以为常却不知其所以然。终生都顺着这条道走,却不知道这是条什么道,在人群中这种人占多数。
02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
贤明的人以自己清楚明白,使他们清楚明白;如今的人却以自己的模模糊糊,想使他人清楚明白。
0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译文】
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孟子看书,并不尽信书,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再做出判断,这种敢于疑书、敢于与“权威”较劲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04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
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师傅。一个人即使很有知识,也还是应该坚持谦虚的美德。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永不停步。当一个人自以为很有知识,事事指手画脚、好为人师时,那就意味着他的悲剧的开始。这样一来,不仅反映出他的浅薄与骄傲,而且会贻笑大方,导致他因脱离群众而陷于孤立。
05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译文】
仰起头来看看,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君子所经过之地的百姓得到教化,而他(君子所弘扬的)的精神(即指思想)得到留存。
06
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
【译文】
不错过适宜于从事耕种、收获等农活的时机,粮食就会多得吃不完。也可以引申其义,用于说明只有抓住最有利的时机,才能把事情办好。
07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
人有不做的事情,而后才会有所作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0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09
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
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1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有道义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没有道义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11
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
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一个人做到至诚而不能使人们感动,是从未有过的事;同样,缺乏诚信的人是无法感动别人的。
12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译文】
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
13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
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译文】
做了仁义的事,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天天习以为常却不知道所以然,天天都按着道去做却不想想什么是道,这种人占多数。
14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1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能抵住诱惑,捱得住贫穷,不畏惧强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人格的标准。
16
虽千万人,虽往矣。
【译文】
虽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哪怕我只是莹虫之光,结局是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依然在所不辞、初心不改。
17
居移气,养移体。
【译文】
所处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度,所受的奉养可改变人的体质。
18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译文】
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可引用“善养浩然之气”形容某些杰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刚强的意志,坚贞的气节等。也可用于表现某些人能坚持正义,决不动摇,面临严峻的考验仍胸怀正气,不可侵犯。
19
人皆可以为尧舜。
【译文】
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悌而已,人只要努力,说尧舜的话,做尧舜的所作所为,皆可以成为尧舜。可以此二句说明只要有坚定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干什幺事都可以成功。
20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译文】
不用规和矩,就不能画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社会的“规矩”,必须从教育中来,在教育中普及。因此,要重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