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益,药理学家。早期从事国防工业毒物的毒理及防治研究。长期从事神经精神系统新药评价工作。主持研究成功神经性毒剂85号复方预防片。预防片中三个新药均为中国创新药物,效价明显高于国外同类药物,发现福定碱对真性胆碱酯酶的可逆性抑制作用,福定碱的综合性能优于氨基甲酸酯类药物。主持研制成功中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麻醉性镇痛药盐酸二氢埃托啡。20世纪90年代后从事戒毒药物研究,主持研制成功防复吸辅助药国产盐酸纳曲酮。主编《新药评价概论》,著《漫说科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唯一获准退休院士。
秦伯益,1932年11月6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秦氏是江南望族,相传系北宋
秦伯益
著名词人秦少游的后裔,世代书香,书礼传家。
1949年高中没有毕业就先考入上海东南医学院,再于1950年转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素以教师好、学风正著称,教育是很正规的。实习时,学校安排他重点学外科,他却萌生了希望从事基础医学研究,尤其是药理学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抗生素发明前,手外伤感染后不少人的手要被切除。可是青霉素发明后,很多手保存下来了。心脏病如果有好的预防或特效药,也未必都要做复杂的心脏外科手术。因此他表示有志于新药研究,希望研制出新药,造福人群。毕业时,教委给上海第一医学院一个药理学名额去前苏联留学。不知是巧合,还是他以上表述感动了学校领导,选派去的竟就是他。他如愿以偿了,自然也就全身心地投入了新的学习阶段。
从1960年到1980年,整整20年,他做保密科研工作,他先后置身于火箭推进剂等国防工业毒物、军用刺激性毒剂、除莠剂、复苏抢救技术、神经性毒剂预防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和重活化剂等的研究中。期间70多篇科研总结却至今深锁保密柜。
“文化大革命”中1965年到1972年将近7年秦伯益没有工作。全家下放五七干校3年。回院后秦伯益不计较“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一心扎进科研,日以继夜地埋头工作。15年内一连完成了3项后来获国家级奖励的科研成果。
1977年恢复评职称,他在军内第一批被评为副研究员。1978年任副所长、硕士生导师。1983年任副院长、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 年任院长,领少将军衔。他曾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和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90年回所搞科研。他不论在什么岗位上,始终如一,顽强执著地工作。读书、做学问,本来就是他习惯了的生活。1994年他被评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首批院士,并任该学部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