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不只是粽子,不只是鸭蛋。
汪曾祺应该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享受家乡端午的鸭蛋,更愿意一个人回忆过去,回忆少时的尽享节日气氛的愉悦心情。
或许是划龙舟的人太多了,忘却了粽子的意象。或许是人为没有必要,无所谓。过节而已,何必沉重心情去吊谒去沉思。
拜屈原墓的人肯定有,而且一定会有很多。因为景点效应,照张相,烧根香就驱车远行的。很少有人去理解一个灵魂诗人的忠心与叹息。
所以中国人更看重的只是在粽子,只是在内馅,味料,包装上下功夫,换别人一句话说,现在人的思维就像是端午节的粽子,包装越来越华丽,但层层剥开后,里面的馅却是馊的。
浓重的节日气氛锐削,换来的是只剩半点清香的粽子。
这无疑是对文化的轻视,对历史的淡化。
韩国人只用了些小伎俩,就在我们不经意间把端午节抢走了。我们呼天抢地,声嘶力竭却无济于事。骂韩国人无耻卑鄙,廉价爱国又一次占了上风,却从未重视自己的错误。
我们总是站在错误的视野角度上,像汪曾祺的人太少了,只是看到一个个清香的粽子;我们总是失足在目光短浅上,千百般等待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假期,疯狂的消费,昂贵的车票……
5·12地震后,全国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人民众志成城,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抗震英雄的感人事迹也像雪花般飞向银屏。
这种气势持续了一年多。诚然,抗震英雄值得我们学习,抗震事迹永垂不朽。然而被一次次重播的颁奖节目,一次次颁发的荣誉证书,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另一种商业炒作。事迹一说再说便不再感人,奖品称谓给得太多也就没了价值。错误的肯定不在抗震英雄们,而是我们错误的视野角度,泛滥的世俗思想。就像认识端午节只瞄准了粽子一样,偏离本质也就显得空洞。
我们需要这些清香的粽子,更需要它背后的震撼人心的灵魂。
标签:汪曾祺也是只是粽子应该端午节香的鸭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