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姗姗地走来了。 漫长的遨游,天河里那一弯儿小船,满载着秋实,浑圆的,款款地走来了。 是仲秋的月儿。你瞧,她带着丰收的秋色,满含着思恋的情丝,翩翩地走来了。 她用宽阔的、纯洁的心胸,把满夭的星星,收在自己的怀抱里,星光融进月光之中了。天_E:、地上、空中都洒满了银光,到处都充满着秋的欢乐,秋的清香…… 天_L的秋色也是迷人的呢。当朝;r与夕照用浓彩涂抹长空时,天上的庄稼也成熟了。一抹一抹红色的,不就是高粱红池池的脸儿么?一团一团自色的,不就是棉花白茸茸的瓣儿么?那一簇一簇黄色的,该是稻谷的汪洋吧! 天上悬着的那牙弯弯月,象镰刀,似小船,收割了庄稼,在浩瀚的夭河里,晃呀晃,载呀载,载得满满的,变得圆圆的,一直晃到仲秋,满载而归。
银光洒满了天宇,天上的贝阔珠宫里,亭阁轩榭中,正在举行盛大的“蟠桃宴”呢!那熟透了的蟠桃,那十里飘香的桂花酒,比“齐天大圣’夕大闹的蟠桃宴更胜一筹。“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纷纷而来下”,八仙过海,赶来赴宴了,苍发银须的太白金星也赶来了。七仙女翩翩起舞,众神仙就筹交错,开怀畅饮。谈的谈,说的说,谈逍遥自在的乐趣,谈扶穷济贫的善行;而蟠桃树下,牛郎和}i}`:女正在窃窃私语呢,“风前月下情吟吟”,天上仲秋之夜的乐趣真浓啊! 此时我记起一个小山村仲秋之夜的情景:满弦的月儿,将自己的光毫不吝惜,毫不偏袒地送到山村的每一个角落。月光轻柔柔的,如绸纱,如帛缎,浮在整个村庄_L。庭院里,月光宛如一溉积水,清澈透明;葡萄架上,月光又宛如玻璃、水晶,剔透晶莹;池塘溪流,变成了水银,涂涂潺潺;静谧的乡野中,月光仿佛是慈祥的母亲,哺育着幼苗,潜滋暗长; 抚摸着果树上的累累硕果,充实着果汁的营养…… 月儿撩起了人们的思念,月光增添了节日的欢乐。
你瞧,大树下,一位婀娜的少女,深沉地凝望着南方,惦念着那冲杀在疆场上的阿哥呢。往昔,阿哥离去,她也在这花好月圆下与阿哥分别,“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头,到村头…” 歌声是那样的深沉、委婉,而今,月儿又满含着多少的情思和怀念!然而毕竟是仲秋之夜,充塞天上人间的更多的是欢乐。你瞧,那一家子:祖孙三辈,欢聚一堂,摆上佳蔽美肴,咬一口仲秋甜饼。哥俩儿谈论着致富经,爷俩儿说起乡间的变化,处处是欢乐,处处是笑语。年轻的媳妇不断地向公婆的碗里夹菜、夹肉,公婆乐得合不拢嘴。
这时,月儿也抿着嘴,带着赞许笑了…‘二 空中,天地之间,大气也被月光渲染了,月光、大气融为一体,流动着,循环着,掺合着,更新着,秋实的清香渗透于整个大气之中,仲秋月的气息更加沁人心脾了。 我沉醉于其中了,秋风,带着凉意,唤醒了我。此时月儿已“徘徊于斗牛”之间了。忽然一个心愿从心底萌生:要是世界永远富足,象仲秋一样富有,要是世界永远和平,象仲秋月夜一样宁静;那卖火柴的小女孩再也不会挨饿,宝岛台湾将会回归祖国,黑皮肤的,黄皮肤的,白皮肤的,棕色皮肤的小朋友便能共同欢聚、嬉戏了·…” 月儿,姗姗地走去了。 天河里的那轮圆月儿,带着和平、团圆、富有的希冀,款款地走去了…~
【评析】 《仲秋月》这篇抒情散文有一种优美的情调。这主要是由于作者较好地运用了想象、衬托、联想等修辞手法。 文章的引子点明了题目。第一部分写了天上的仲秋之夜,主要是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而写天上的“众神仙”的仲秋乐趣,则完全是为了衬托人间的仲秋之夜。第二部分就写了人_ 间“一个小山村仲秋之夜”的美妙景象。第三部分“仲秋月的气息”洋滋在“天地之间”。尾声则运用联想的手法,表访了作者的“心愿”,点明了中心:希望“世界永远富足”, “永远和平”,永远“团圆”。而这一联想是比较自然的。文章从头至尾,也充满了“富有”、“和平”、“团圆”的气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倒真让读者也“沉醉于其中一了”。
标签:走来河里那一小船漫长的月儿秋月遨游姗姗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