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正当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极盛时期。这时,英国建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由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执行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得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因而形成王室和资产阶级、新贵族之间的暂时联盟。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对殖民地的掠夺,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英国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加上莎士比亚这时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单纯,真诚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实现,这就决定了他的早期创作充满愉快、乐观的浪漫主义色彩。
英国的历史剧在莎士比亚出现之后才发展到顶峰。从现存资料来看,莎士比亚最早的戏剧编写活动始于1590年,其处女作是历史剧《亨利六世》上、中、下三部(1590—1591),这部三联剧并不是按顺序写成的,莎士比亚先写了第二、第三部(约1590年),然后才写成第一部(约1591年)。莎士比亚一生至少编写了10部历史剧,除《亨利六世》上、中、下三部外,还有《理查三世》(1592)、《理查二世》(约1595)、《亨利四世》上、下部(1597—1598)、《亨利五世》(1599)等。
造成莎士比亚历史剧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因素有若干种,其中有两个因素特别值得一提。其一,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社会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盛世之末,已取得统治的新兴资产阶级不愿意封建势力卷土重来,所以期望国家和平统一。同时,女王日益衰老,也把王位继承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这便产生了借鉴历史经验的需求,为历史剧的繁荣提供了重要契机;人民群众对历史剧的兴趣则是历史剧产生的土壤。这些现实因素无疑激发了剧作家的创作热情,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意识的莎士比亚编写历史剧提供了导向性主题。其二,当时产生了大量的历史著作,尤其是16世纪80年代出现的霍林西德编年史。这些著作为莎士比亚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历史素材。综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其中涉及的历史时期,上限始于1199年,下限止于1547年,横跨近350年英国历史,展现了英国曲折反复、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莎士比亚早期的历史剧取材于十三世纪初到十五世纪末的英国史实,鲜明地表达出人文主义的政治历史观点:反对封建诸侯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剧中揭露了封建家族之间的纠纷(如《亨利六世》中的约克家族与兰开斯托家族)和诸侯叛乱(如《亨利四世》中的北方大贵族)对于国家统一的危害,用以说明国家统一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莎士比亚还通过不同类型的封建君主的形象对比来说明这一观点。他一方面对亨利六世的软弱无能,对外战争失利,对内引起诸侯叛乱和农民起义,对理查二世的奢侈放纵、不负责任和理查三世的暴虐无道、失尽民心都进行了揭露和谴责;另一方面又在《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中,着重塑造了一个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君王(亨利五世)的形象,写他从当太子到登基后,内平诸侯叛乱,外胜强敌法国,法令严明,接近人民的事迹。
在他的优秀历史剧中,莎士比亚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众多的人物和广阔的场面,再现出十四、五世纪的英国历史和当时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他塑造出许多人物,从国王、贵族到士兵、农民,其中不少具有鲜明的个性,有的还成为文学史上有名的典型。《理查三世》(1592)是他早期历史剧中的一部杰作。全剧描写十五世纪末英国国王理查三世的暴行,通过对他一生的介绍,指出暴虐无道、失去人心是他灭亡的原因,表达了对封建暴君的谴责。这个剧不仅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而且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理查三世是莎士比亚的早期历史剧中最为成功的一个暴君形象,他只问目的不择手段,也不管对象,无论是骨肉还是亲信,只要阻碍他登上王位,他都要铲除尽净。在塑造这一暴君形象时,莎士比亚抓住理查三世野心勃勃、阴险狠毒而又言行不一、口蜜腹剑的性格特点,利用独白、旁白等手法,把情节围绕着理查三世的一系列阴谋活动展开,从而大道情节集中、性格突出的效果。
《亨利四世》上、下篇(1597)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描写亨利四世在位时期,青年王子亨利(即位后叫亨利五世)的活动。剧本一方面通过描写亨利王子平定北方大贵族的叛乱来表现统一王权对封建割据势力的胜利;另一方面描写王子同福斯塔夫一伙人始而交往,终于断绝关系的过程,来表示一个英明君主的成长。这两部戏加上《亨利五世》,集中表现亨利五世一生中的两件大事:即位前平定国内叛乱和即位后对德作战。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莎士比亚写出了一个理想君主的基本品质和成长过程。剧中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就出身说,他是一个破落的封建贵族——爵士,在他身上带有浓厚的封建寄生生活的特点:好酒贪杯,纵情声色。他是军人,却缺少一个封建骑士的荣誉观念和勇敢。同时,他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市民社会过渡的时期,他没有新兴市民阶级的进取心,却染上了他们的愉快乐观和自我享受,他利用拍马、吹牛、逗笑、取乐来谋取生活。莎士比亚通过一系列难忘的喜剧场面,塑造出这样一个从封建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时期的寄生者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