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观后感500字

2024-10-19 08:54:41 文题网 阅读:

    今日看完《三国演义》电影共84集,颇有所感。该剧从拍摄水平来看是近年来国内历史剧中少有的佳作,我以为无人能出其右,好就好在,剧本忠于原作,几无改动,看剧如读原著。好就好在,剧中历史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很多主角都是国内演艺水平高超的大家担当,演员阵容无与伦比,观赏性甚高。

    《三国演义》是我国妇孺皆知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古代军事与智谋集大成的好书,甚至有人说不习军事的毛泽东之所以天生指挥才能,也得益于此书。今我观此剧,又胜于当初看原著,其时尚小,很多地方不得其解,今番体会有下:

    一,谋略是战斗力,生产力要素。此剧充斥谋略的博弈,多算者胜,善算者胜,早谋者胜,快谋者胜;反之不能谋者,寡谋者,晚谋者必败。由此观之,智谋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战斗力的要素。即便是现代信息化战争,总是离不开两军主帅智谋的博弈,谁在谋略上高明谁就能在战争中赢取主动,反之则被动。运用于发展经济和国家建设亦然,商场如战场同样是谋略者的用武之地,故谋略也是生产力之要素。

    二、成大事者须意志坚定,胸怀天下。如孙策所云,刘表等胸无大志者,必为他人所制。刘备,孙策原本无立身之所,因其有志于天下,故能成就其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业绩。曹操一生多坎坷,经历人生大起大落,曾有谋杀董卓之败而被通缉之窘,也有兵败赤壁几为关羽所擒之险,还有被张绣夜袭几乎丧命之狼狈,甚至有被马超追赶割须断袍之丑闻,但曹本人毅力非凡,乐观向前,尤其在兵败赤壁之时尚能“三笑”,此其所以成大事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人心向背是成就霸业的根基。“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民心向来不是从天而降的,善于收买民心者往往以作秀的方式主动达到舆论利我之目的,曹操如是,刘备之动辄以泪洗面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仍在曹休被刺死后痛哭不已,披麻带孝,并将凶手绳之以法,此皆平民愤收民心也。韩非子所言“法、术、势”,民心者向已则为已势,反之则为害。以天下为公之形达最大之私利者实为操弄民心之能者,观历史风云人物,莫不如此。

    四、被神化的孔明其实有诸多败笔。孔明最大的功绩在于对刘备三分天下的企划贡献,晚年六出祁山得不偿失,有人在成都武候祠前拟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已是非常委婉的批评了。《三国演义》带有极大的神化色彩来描写这一历史人物,使之累累未卜先知,神鬼莫测。但我们不禁要问,神机妙算的诸葛为什么就没有算出马谡要失街亭,以至要走“空城计”这一步险棋。孔明的锦囊妙计为何终究阻止不了蜀汉的灭亡。诸葛事必躬亲,“营中罚二十以上的案宗都要亲自审阅”,可谓积劳成疾,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年不过五十四,便带着“克复中原,复兴汉室”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人世,不禁让人为之扼腕叹惜。然而这一切,与诸葛在任人上不能唯才是举,在处理具体事务上不能放手他人是密不可分的。就以魏延为例,其实魏曾提议从小路突袭长安未尝不是好计,但诸葛向来以有色眼镜视之,谓其脑后有反骨,致魏累受冷落,实为诸葛之不能容人也。事实上有史料证明刘备死后诸葛所用皆为从荆州所带人脉,蜀国本土人士基本不得为用。诸葛总以为高人一等,筹划战争多以“锦囊妙计”视人,须知战场环境瞬息万变,岂是几个锦囊就能预测得了的,作为作战指挥之大忌者就是指挥员统得过死,具体实施人员无灵活机动性,而且如此久之部属滋生惰性必有严重依赖性,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往往束手无策。窃以为孔明之才智不及以及刘阿斗之不可扶持乃是三国博弈蜀先灭最后三分归晋的主因。

标签:观后感看完今日电影三国演义500字84
  • 更多>>